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单相STATCOM的不平衡负荷平衡化补偿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9
1
作者 朱永强 刘文华 +2 位作者 邱东刚 刘炳 卢军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2-45,71,共5页
单相STATCOM由于具有输出无功电流谐波含量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适合于不平衡负荷的平衡化补偿。文中给出了采用单相STATCOM实现平衡化补偿的两种主电路结构及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方法。三相补偿电流相量采用对称分量法通过矢量变换获得... 单相STATCOM由于具有输出无功电流谐波含量低、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而适合于不平衡负荷的平衡化补偿。文中给出了采用单相STATCOM实现平衡化补偿的两种主电路结构及电压-无功综合控制方法。三相补偿电流相量采用对称分量法通过矢量变换获得,单相无功功率采用单相瞬时无功功率算法得到,单相逆变器采用特定谐波消除PWM算法(SHE-PWM),以保证输出无功电流的谐波总畸变率小于5%,同时保证直流侧电容电压的稳定。对所给出的补偿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验证了单相STATCOM进行快速平衡化补偿的能力比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 平衡化补偿 仿真 单相STATCOM 不平衡负荷 三相补偿电流相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不平衡负荷补偿的大容量D-STATCOM主电路选择 被引量:28
2
作者 朱永强 宋强 +2 位作者 刘文华 李建国 许树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8-64,共7页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逆变器主电路结构。提出了用于大容量不平衡负荷补偿的D-STATCOM主电路选择标准,即可实现高压大容量化、具有分相补偿的能力和易于冗余设计。根据提出的标准,分析了几种主电路结构对大容量不平衡负荷补偿的适用性。在...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逆变器主电路结构。提出了用于大容量不平衡负荷补偿的D-STATCOM主电路选择标准,即可实现高压大容量化、具有分相补偿的能力和易于冗余设计。根据提出的标准,分析了几种主电路结构对大容量不平衡负荷补偿的适用性。在相关文献缺乏的情况下,详细分析了变压器隔离型主电路结构的等效电路和数学模型,对隔离变压器的铁心结构和等效电路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辐射型等效电路的充分条件,定量比较了三相电流不对称情况下三相电容分开与共用时的电容电压波动情况,介绍了载波移相脉宽调制(PWM)控制方法的消谐效果,并总结了变压器隔离型主电路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ATCOM 不平衡负荷补偿 主电路 链式 变压器隔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TATCOM不平衡负荷补偿电流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33
3
作者 朱永强 刘文华 +2 位作者 宋强 谢文 刘世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5-70,共6页
在介绍不平衡负荷的电纳补偿原理的同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即在负荷严重不平衡的情况 下,三相补偿装置分担的负荷不均衡,限制了装置的补偿能力,也容易导致一相或两相过流;针对不 平衡负荷补偿的特殊工况,提出了补偿电流优化设计的目标,... 在介绍不平衡负荷的电纳补偿原理的同时,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即在负荷严重不平衡的情况 下,三相补偿装置分担的负荷不均衡,限制了装置的补偿能力,也容易导致一相或两相过流;针对不 平衡负荷补偿的特殊工况,提出了补偿电流优化设计的目标,即三相电流大小均衡。文中给出了补 偿电流优化设计的理论依据和前提条件:首先,通过选择合适的电路连接方式,电流是多样可选择 的;从数学上证明了提出的优化设计目标的合理性,并给出了优化补偿电流的计算方法。通过 MATLAB计算,与传统补偿思路进行了基波电流、电容电压波动等多项指标的比较,证明优化设 计原理在各项指标上部具有明显的优势。PSCAD仿真和10 kVA样机实验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原 理可以实现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TATCOM 不平衡负荷补偿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 被引量:34
4
作者 韦钢 陈森环 +1 位作者 蔡阳 卢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63,共5页
在研究当前补偿装置的基本原理以及补偿信号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平衡负荷下的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补偿导纳的新算法。该算法以对称分量法为理论支撑,针对不平衡电路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以瞬时无功电流表达的... 在研究当前补偿装置的基本原理以及补偿信号检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不平衡负荷下的电力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补偿导纳的新算法。该算法以对称分量法为理论支撑,针对不平衡电路特点,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以瞬时无功电流表达的补偿导纳通式,以该算法作为静态无功补偿器(SVC)控制策略,可在进行无功补偿的同时实现三相不平衡补偿。为有效改善SVC容量利用率,通过讨论补偿导纳的各种不同情况,对于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CR)并联固定电容型SVC的各项参数进行合理的分析,并总结了在不同的条件约束下所补偿范围的大小。最后结合SVC参数的合理选取,通过多种不同的算例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负荷 瞬时无功 导纳算法 补偿 静态无功补偿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不平衡负荷的D-STATCOM数学建模与系统仿真 被引量:17
5
作者 段大鹏 江秀臣 +2 位作者 孙才新 宋强 田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704-1709,共6页
不平衡负荷无功补偿及分相控制的配电系统用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动态性能好、谐波含量小、功率密度大,可实现无功功率的实时、就地以及不平衡负荷平衡化补偿。为研究其特性和在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定义了二值逻辑开关函数,分别建立D... 不平衡负荷无功补偿及分相控制的配电系统用静止同步补偿器(D-STATCOM)动态性能好、谐波含量小、功率密度大,可实现无功功率的实时、就地以及不平衡负荷平衡化补偿。为研究其特性和在系统中的应用,首先定义了二值逻辑开关函数,分别建立D-STATCOM在abc三相坐标系下的微分方程与传递函数动态数学模型;然后根据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建立了不平衡负荷指令电流检测系统与D-STATCOM的直接电流控制方式;最后分别基于数学模型及装置器件模型,应用不平衡负荷指令电流检测方法与直接电流控制建立D-STATCOM双闭环系统,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中对D-STATCOM系统的静态、动态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数学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指令电流检测系统和直接电流控制方式的有效性,表明用于不平衡负荷动态无功补偿的D-STATCOM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与静态补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负荷 动态无功补偿 D-STATCOM 数学模型 直接电流控制 系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模变结构的含不平衡负荷微电网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朱鑫 刘俊勇 +5 位作者 刘洋 向月 朱国俊 戴松灵 成思琪 田昊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5-32,共8页
不平衡负荷会增加系统运行电压的不平衡度和谐波畸变率,影响微电网电能质量。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鲁棒性强、动态响应性好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含不平衡负荷微电网运行控制中。对各系统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微... 不平衡负荷会增加系统运行电压的不平衡度和谐波畸变率,影响微电网电能质量。利用滑模变结构控制鲁棒性强、动态响应性好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含不平衡负荷微电网运行控制中。对各系统建立了相关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控制策略,实现了微电网不同运行模式间的平滑切换。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滑模变结构 电能质量 不平衡负荷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电网中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 被引量:61
7
作者 彭辉 黄亦农 王茂海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4,共3页
为解决中低压配电网中普遍存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 ,详细分析了三相不平衡负荷的特性 ,对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给出了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的一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使用TCR +TSC型SVC作为三相不平衡负... 为解决中低压配电网中普遍存在的三相负荷不平衡问题 ,详细分析了三相不平衡负荷的特性 ,对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给出了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的一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使用TCR +TSC型SVC作为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装置。从数值仿真结果可知 ,这种无功补偿装置不仅可平衡三相负荷 ,而且可将三相负荷的功率因数补偿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 无功功率补偿 电力系统 功率因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非线性及不平衡负荷的微电网控制策略 被引量:22
8
作者 周念成 池源 王强钢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6,共6页
微电网中非线性不平衡负荷将增加电压不平衡度、增大总谐波畸变率,影响微电网电能质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dq坐标瞬时功率理论的补偿算法,根据测量的非线性不平衡负荷瞬时电流和通过滤波算法得到或设定的其他电源提供的电流,计算分布式... 微电网中非线性不平衡负荷将增加电压不平衡度、增大总谐波畸变率,影响微电网电能质量。文中提出一种基于dq坐标瞬时功率理论的补偿算法,根据测量的非线性不平衡负荷瞬时电流和通过滤波算法得到或设定的其他电源提供的电流,计算分布式电源电压源逆变器(VSI)的参考电流。在补偿算法中增加倒下垂控制,实现微电网不同运行模式间的平滑转换。针对同时包含非线性不平衡负荷和线性平衡负荷的微电网,提出了并网和孤岛时分布式电源负荷的分担方式和控制策略。利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微电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分布式电源 电能质量 非线性不平衡负荷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不平衡负荷的微电网中并网逆变器的滑模控制策略 被引量:9
9
作者 殷桂梁 陈思佳 +2 位作者 吴杰 张知微 张雪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98-2705,共8页
为改善含不平衡负载的微电网的运行性能,通过在静止坐标系中建立带不平衡负载的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以电压输出平衡和正序有功/无功功率输出平稳为控制目标,针对微电网中的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滑模补偿策略。基于积分切换函数的滑模功... 为改善含不平衡负载的微电网的运行性能,通过在静止坐标系中建立带不平衡负载的并网逆变器数学模型,以电压输出平衡和正序有功/无功功率输出平稳为控制目标,针对微电网中的并网逆变器提出了一种滑模补偿策略。基于积分切换函数的滑模功率控制器直接控制并网逆变器输出的有功、无功功率;基于指数趋近率的电流滑模控制器直接补偿由微网内不平衡负荷导致的负序电流分量。并网逆变器除向电网传送功率外还参与微网电能质量控制。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并网逆变器 不平衡负荷 滑模控制 电能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用瞬时功率理论在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中的应用 被引量:75
10
作者 王茂海 孙元章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6-59,共4页
该文运用通用瞬时功率理论对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中从改变三角形补偿网络中的环流,可以改变补偿网络中各相的功率分布而不影响各相补偿电流的大小这一角度出发,得出了只利用无功元件就能够完全补偿三相不平衡负荷... 该文运用通用瞬时功率理论对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文中从改变三角形补偿网络中的环流,可以改变补偿网络中各相的功率分布而不影响各相补偿电流的大小这一角度出发,得出了只利用无功元件就能够完全补偿三相不平衡负荷的结论,进一步证实了通用瞬时功率理论在三相间进行功率分布的优化分配这一思想的合理性;提出了利用相间存在耦合的电抗器网络对三相不平衡负荷进行补偿的方法。通过改变该补偿网络中各相的自感及三相电抗间的耦合系数,可以改变三相间的瞬时能量分布,从而使三相 不平衡负荷趋于平衡。文中的算例验证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与传统的TSC+TCR的方法相比,该文所提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 通用瞬时功率理论 低压配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焊机三相不平衡负荷的静止无功补偿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兰芳 刘开培 李建奇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0-815,共6页
为了提高对三相不平衡负荷电能质量问题的有效治理,介绍了基于同步对称分量法的不平衡负荷的补偿方法,并研究了具有分相补偿能力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通过对汽车工业点焊机负荷的实测数据介绍了三相不平衡负荷的电能质量问题,并针... 为了提高对三相不平衡负荷电能质量问题的有效治理,介绍了基于同步对称分量法的不平衡负荷的补偿方法,并研究了具有分相补偿能力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VC)。通过对汽车工业点焊机负荷的实测数据介绍了三相不平衡负荷的电能质量问题,并针对点焊机的不平衡补偿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不平衡负荷补偿装置不仅具有较好的动态跟踪性能,且具有良好的补偿效果,值得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不平衡负荷 静止无功补偿 对称分量法 补偿电纳 功率因数 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源本地不平衡负荷控制策略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霍群海 唐西胜 孔力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3-66,共4页
针对未来高渗透率的微网结构中,大量民用单相负荷的供电会导致微源本地不平衡问题,分别利用跟踪法、补偿法和滑模控制3种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选择每种控制策略的控制传递函数,并进行相关理论推导,根据其控制策略搭建各系统模型,调整控制... 针对未来高渗透率的微网结构中,大量民用单相负荷的供电会导致微源本地不平衡问题,分别利用跟踪法、补偿法和滑模控制3种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选择每种控制策略的控制传递函数,并进行相关理论推导,根据其控制策略搭建各系统模型,调整控制参数得出每种控制的理想控制结果。针对每种控制策略,在相同的硬件结构和控制参数情况下,进行了微源本地带平衡负荷和不平衡负荷的研究。根据结果分析比较得出:3种控制方法均能实现在平衡负荷和不平衡负荷情况下的理想控制;从控制效果看,补偿法有较好的控制性能;从控制方法上看,滑模控制方法更加简单实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源 微电网 不平衡负荷 跟踪法 补偿法 滑模法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负荷电流无功补偿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廖培 刘会金 段家振 《现代电力》 2007年第6期17-20,共4页
在三相四线制条件下,采用三角形联结的补偿装置对不平衡电流的负序分量进行补偿,采用星形联结的补偿装置来平衡电流的零序分量,并且将功率因数提高到1。这样实现了不平衡负荷无功和电流的综合补偿。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分析了其它补偿... 在三相四线制条件下,采用三角形联结的补偿装置对不平衡电流的负序分量进行补偿,采用星形联结的补偿装置来平衡电流的零序分量,并且将功率因数提高到1。这样实现了不平衡负荷无功和电流的综合补偿。在理论推导的过程中,分析了其它补偿方案的不足之处,在本文补偿方案中针对他们的不足进行了优化设计。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的正确性和优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四线制 不平衡负荷 负荷补偿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负荷下PET输出级电能质量优化控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程静 赵振民 岳雷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2期14252-14258,共7页
近年来,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侧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其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用户侧负荷更加复杂多元化、非线性化,致使配电网电能质量下降。针对不平衡负荷情况下配电网输出电压不平衡、低压直流电压(direct current, DC)脉动及谐波注入... 近年来,伴随新型电力系统在电源侧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及其渗透率的不断提高,用户侧负荷更加复杂多元化、非线性化,致使配电网电能质量下降。针对不平衡负荷情况下配电网输出电压不平衡、低压直流电压(direct current, DC)脉动及谐波注入等问题,基于T型三电平输出级的电力电子变压器三级拓扑结构,采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 SVPWM)和中点电位平衡技术,设计了一种计及正/负双序电流的优化控制策略,保障三相电压平衡或直流电压恒定,实现配电网稳定运行。仿真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可行,能够有效改善不平衡负荷条件下配电网电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电力电子变压器 不平衡负荷 优化控制 新能源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不平衡负荷补偿的链式STATCOM控制系统
15
作者 杨波 钟彦儒 曾光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2-399,共8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平衡负荷补偿的链式STATCOM控制系统方案。针对串联等效电阻的非线性特性,采用输出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采用结合ip-iq法和对称分量法的分相导纳检测算法,使基波检测延迟时间固定,进而使控制系统设... 提出一种适用于不平衡负荷补偿的链式STATCOM控制系统方案。针对串联等效电阻的非线性特性,采用输出线性化方法将非线性系统转化为线性系统。采用结合ip-iq法和对称分量法的分相导纳检测算法,使基波检测延迟时间固定,进而使控制系统设计转化为二阶最佳阻尼比系统设计问题。将负载导纳前馈方法和母线导纳反馈方法结合,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态精度,进而将控制系统设计转化为无超调二阶临界阻尼比系统设计问题。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控制方案有效且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式STATCOM 不平衡负荷补偿 ip—iq法 对称分量法 线性化PI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工况运行中舰船汽轮机不平衡负荷协调控制系统
16
作者 于洁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6-108,共3页
传统的协调控制系统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很难控制舰船汽轮机内部不平衡负荷,每个阶段使用的控制方式相同,控制范围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的舰船汽轮机不平衡负荷协调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包括负荷控制系统和子... 传统的协调控制系统在变工况运行条件下,很难控制舰船汽轮机内部不平衡负荷,每个阶段使用的控制方式相同,控制范围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新的舰船汽轮机不平衡负荷协调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包括负荷控制系统和子控制系统两部分,使用PID调节器和运算器构建汽轮机协调主控器,通过反馈控制和能量平衡两个思路设计子控制系统。利用比例调节、积分调节、微分调节实现软件工作。为验证系统效果,与传统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了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设计的协调控制系统能够控制汽轮机内部绝大多数不平衡负荷,为船舶稳定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工况运行 舰船汽轮机 不平衡负荷 负荷协调 协调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不平衡负荷补偿的静止无功补偿装置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代珍 廖力清 凌玉华 《广东电力》 2009年第3期11-14,共4页
目前大多采用开环控制方式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controlled reactor,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作为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装置,虽然开环控制保证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但在功率因数补偿方面的精度不能达到... 目前大多采用开环控制方式的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controlled reactor,TCR)型静止无功补偿器(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作为三相不平衡负荷的补偿装置,虽然开环控制保证了装置的响应速度,但在功率因数补偿方面的精度不能达到要求。而基于局部开环、整体闭环控制方式的TCR型SVC在保证响应速度的同时提高了装置的整体控制性能,并确保了补偿精度。为此,介绍了面向三相不平衡负荷补偿的TCR型SVC的补偿方法,局部开环、整体闭环控制策略的实现,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这种SVC控制方案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不平衡负荷 SVC 局部开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负荷下输出并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的优化控制策略 被引量:12
18
作者 周柯 葛钦 +2 位作者 葛平娟 李元涛 王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149-156,共8页
输出电压的对称性是评价电力电子变压器(PET)性能的重要指标,造成PET输出电压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平衡负荷的存在。针对模块化输出并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提出基于其拓扑特点的不平衡运行优化策略。首先,简析PET输出级模块化并联的运... 输出电压的对称性是评价电力电子变压器(PET)性能的重要指标,造成PET输出电压不对称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平衡负荷的存在。针对模块化输出并联型电力电子变压器,提出基于其拓扑特点的不平衡运行优化策略。首先,简析PET输出级模块化并联的运行策略,建立输出级的控制模型。然后,分析不平衡负荷对电力电子变压器输出电压的不利影响,进而对经典的输出级主从控制策略进行改进,在不改变主电源模块运行的基础上,从电源进行功率跟随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和硬件在环实验共同验证了该文提出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电子变压器 输出级并联 不平衡负荷 负序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负荷负序加权等效模型及其平衡化补偿方法 被引量:5
19
作者 廖坤玉 陶顺 +1 位作者 姚黎婷 肖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594-5603,共10页
补偿负荷不平衡时,通常以理想三相电压源电势作为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参考电压,实际系统中据此设计的补偿网络并不能完全平衡。对此,针对负荷不平衡的三相三线制电路,为更符合PCC处三相电压不对称的实际情形,该文... 补偿负荷不平衡时,通常以理想三相电压源电势作为公共连接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参考电压,实际系统中据此设计的补偿网络并不能完全平衡。对此,针对负荷不平衡的三相三线制电路,为更符合PCC处三相电压不对称的实际情形,该文考虑系统导纳,将系统侧等效为戴维南模型后,建立了不平衡负荷的负序加权等效模型;基于等效负荷参数,运用Steinmetz平衡化理论给出了相间补偿网络电纳的负序加权计算公式。网络参数是以加权系数为变量的函数,可兼容已有的针对三相三线制电路设计的平衡化补偿网络方法,为补偿的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具体算例,该文给出了负序加权系数和补偿容量的三维关系图,以补偿容量最小为目标,确定出平衡化补偿的最优方案,仿真与物理实验验证了所提模型和平衡化方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三线制电路 不平衡负荷 负序加权等效模型 最优平衡化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静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双极直流不平衡配电系统DG规划方法
20
作者 徐艳春 王霖 +2 位作者 宋文宇 席磊 MI Lu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501-2510,I0097-I0101,共15页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 含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双极直流配电系统是未来配电网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但由于DG接入方式、数量、容量、位置以及系统正负极负荷不平衡对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影响不同,目前相关研究尚缺乏对此问题的分析。该文首先将DG等效为受控电流源,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容量及负荷不平衡度对系统静态下电压不平衡度的影响;其次,基于单极故障下光伏型DG与交流电网暂态放电情况,推导分析了DG接入方式、位置、容量与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关系;再者,基于多目标蜣螂优化算法提出以系统静暂态电压稳定性与DG接入成本为目标的DG接入方案规划方法,采用熵权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筛选出DG接入的最佳折中方案。最后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搭建改进IEEE14、IEEE33双极直流配电系统验证该文所提优化方法的普适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暂态电压稳定性 双极直流配电网 负荷不平衡 DG选址定容 蜣螂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