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平衡绝缘在220kV和110kV同塔双回线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
作者 沈志恒 邓旭 +3 位作者 周浩 陈稼苗 龚坚刚 姜文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65-772,共8页
应用电磁暂态仿真计算EMTP程序,对在同塔双回线路中采用不平衡绝缘时,可将两相闪络有效锁定在低绝缘侧的最低不平衡度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绝缘配置方案。当线路采用平衡绝缘或绝缘的不平衡度较小时,雷击导致的两相闪络通常发生在... 应用电磁暂态仿真计算EMTP程序,对在同塔双回线路中采用不平衡绝缘时,可将两相闪络有效锁定在低绝缘侧的最低不平衡度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相应的绝缘配置方案。当线路采用平衡绝缘或绝缘的不平衡度较小时,雷击导致的两相闪络通常发生在两回线路中,即一回各有一相闪络;而随着两回线路绝缘水平差距的拉大,两相闪络将逐渐向低绝缘侧集中。利用该原理,通过保证两回线路之间足够的绝缘水平差距可将两相闪络锁定在绝缘水平较低的一回中,即实现以一回三相跳闸为代价来避免严重的双回同跳事故,从而提高线路的双回耐雷水平。计算结果显示,当220 kV和110 kV同塔双回线路的绝缘不平衡度达30%左右,或分别相差4片和3片绝缘子时,不平衡绝缘可较好地起到锁定两相闪络的效果。并且,该方案的防同跳效果在采用各种导线相序布置方式的双回线路上均稳定可靠,因而可有效地避免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发生雷击同跳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绝缘 同塔双回 同跳 耐雷水平 反击跳闸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0kV同塔4回线路不平衡绝缘的耐雷水平 被引量:6
2
作者 苏菲 周浩 赵斌财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473-2480,共8页
目前我国500kV同塔4回线路主要采用平衡高绝缘配置,每相导线配置31片155mm绝缘子。针对典型杆塔竖塔,杆塔高度较高,易绕击相与反击闪络相为上层两回线路,提出了不平衡绝缘方案,即上层两回线路采用31片绝缘子,下层两回线路26片绝缘子。... 目前我国500kV同塔4回线路主要采用平衡高绝缘配置,每相导线配置31片155mm绝缘子。针对典型杆塔竖塔,杆塔高度较高,易绕击相与反击闪络相为上层两回线路,提出了不平衡绝缘方案,即上层两回线路采用31片绝缘子,下层两回线路26片绝缘子。在评估采用不平衡绝缘后的防雷水平时,采用改进电气几何模型(EGM)与电磁暂态程序(EMTP)计算杆塔在不同雷电等级、地面倾角以及杆塔接地电阻等情况下耐雷水平的计算结果表明,2种绝缘配置(平衡绝缘与不平衡绝缘)的线路耐雷水平相差很小,若地面倾角<15°,接地电阻<15Ω,则竖塔可以采用不平衡绝缘配置方案。比较耦合地线以及三地线提升线路反击耐雷水平的效果后认为,当杆塔采用平衡高绝缘时,三地线反击耐雷水平优于耦合地线。当杆塔采用不平衡绝缘时,在接地电阻为5~15Ω时,三地线防反击效果优于耦合地线,当接地电阻>20Ω时,耦合地线防反击效果更佳,并对改进竖塔防雷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KV线路 同塔4回 竖塔 不平衡绝缘 耦合地线 耐雷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平衡绝缘的同塔多回输电线路差异化防雷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向阳 王锐 +1 位作者 周华敏 毛先胤 《广东电力》 2016年第6期109-116,共8页
在分析广东电网同塔线路防雷运行数据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电网同塔线路防雷技术路线和差异化防雷策略,并介绍了增加绝缘子片数、加装线路避雷器、加装绝缘子并联间隙等三种典型不平衡绝缘配置方案,明确了不平衡绝缘差异化防雷措施的选择原... 在分析广东电网同塔线路防雷运行数据基础上,提出了广东电网同塔线路防雷技术路线和差异化防雷策略,并介绍了增加绝缘子片数、加装线路避雷器、加装绝缘子并联间隙等三种典型不平衡绝缘配置方案,明确了不平衡绝缘差异化防雷措施的选择原则,最后介绍了不平衡绝缘防雷技术在广东电网的应用情况和效果。运行经验表明,基于不平衡绝缘的差异化防雷技术可有效解决同塔线路雷击同跳问题,建议在南方电网以及我国多雷区、强雷区同塔多回输电线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多回线路 雷击同时跳闸 不平衡绝缘 差异化防雷 线路避雷器 绝缘子并联间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绝缘配置防治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雷击同时跳闸效果仿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王锐 金亮 +1 位作者 彭向阳 王朋 《广东电力》 2020年第10期110-117,共8页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雷击同时跳闸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采用有效防雷措施防治同塔双回线路雷击同跳事件发生具有重要价值。针对雷击同时跳闸严重的110 kV和22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建立同塔输电线路雷击ATP-EMTP仿真模型,采用先导...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雷击同时跳闸会严重影响电力系统供电安全,采用有效防雷措施防治同塔双回线路雷击同跳事件发生具有重要价值。针对雷击同时跳闸严重的110 kV和220 kV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建立同塔输电线路雷击ATP-EMTP仿真模型,采用先导法作为绝缘闪络判据,分析降低杆塔接地电阻,以及采用增加绝缘子、安装避雷器和并联间隙实现不平衡绝缘配置防治同塔线路雷击同时跳闸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取降低杆塔接地电阻和不平衡绝缘配置措施,能明显提高同塔双回线路雷击同跳耐雷水平。研究结论可为同塔双回线路选择合理措施防治雷击同时跳闸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塔双回线路 雷击同时跳闸 不平衡绝缘配置 杆塔接地电阻 防治措施 仿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提高同塔双回线路供电可靠性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培专 《广东电力》 2004年第1期67-69,共3页
从线路设计和运行统计等方面论证了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珠海供电分公司原有标准型杆塔的空气间隙有足够的裕度,因此可在同塔双回线路上采用不平衡绝缘的保护方式。从理论和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不平衡绝缘方式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结论... 从线路设计和运行统计等方面论证了广东省广电集团公司珠海供电分公司原有标准型杆塔的空气间隙有足够的裕度,因此可在同塔双回线路上采用不平衡绝缘的保护方式。从理论和实际运行情况分析了不平衡绝缘方式对提高供电可靠性的作用,结论是:同塔双回线路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能提高线路的耐雷和防污水平,能降低双回线路同时跳闸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电可靠性 输电线路 同塔双回线路 不平衡绝缘方式 电力系统 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橡套屏蔽电缆绝缘不平衡对杂散电流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庞丹 耿蒲龙 +4 位作者 田慕琴 宋建成 杜亚昆 李鑫 呼守信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14-1619,共6页
在分析煤矿交流杂散电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以矿用橡套屏蔽电缆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交流杂散电流分布参数模型,并通过理论计算与Matlab仿真分析以及RTDS实时仿真验证,研究了交流杂散电流沿着电缆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总结了屏蔽电缆相间绝... 在分析煤矿交流杂散电流产生机理的基础上,以矿用橡套屏蔽电缆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交流杂散电流分布参数模型,并通过理论计算与Matlab仿真分析以及RTDS实时仿真验证,研究了交流杂散电流沿着电缆长度方向的分布规律,总结了屏蔽电缆相间绝缘参数不平衡对交流杂散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沿着屏蔽电缆长度方向,流经屏蔽层、金属网的交流杂散电流有效值都先减小再增大,且在线路中点处均达到最小值;当电缆的相间绝缘电阻或分布电容不平衡度增大时,流经屏蔽层与金属网的交流杂散电流有效值均整体增大,不平衡系数K从1.25变为3,其增幅达到了10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橡套屏蔽电缆 绝缘不平衡 交流杂散电流 数学模型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提高山区500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的新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邓军波 郭洁 +1 位作者 施围 韩彦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3-476,共4页
为了提高山区500 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提出了在易遭受绕击的边相安装单支线路悬挂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另外一个边相增加绝缘子片数的不平衡绝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DC的仿真,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输电线... 为了提高山区500 kV输电线路耐雷水平,提出了在易遭受绕击的边相安装单支线路悬挂式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另外一个边相增加绝缘子片数的不平衡绝缘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DC的仿真,证明了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使得绝缘子的闪络概率降低了90%左右,同时增加的投资仅为安装3支避雷器的3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雷水平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不平衡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煤矿输电线路防雷改造 被引量:2
8
作者 许衡 陶凤源 +2 位作者 任文斌 张东 廖志华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8-141,共4页
介绍了阳煤集团35kV供电线路的运行概况,从地形地势的影响、现有防雷措施和线路绝缘配置等方面分析了线路雷害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拆除消雷器、两回线路采用不平衡绝缘配置和加装线路避雷器等防雷措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线... 介绍了阳煤集团35kV供电线路的运行概况,从地形地势的影响、现有防雷措施和线路绝缘配置等方面分析了线路雷害事故多发的原因,提出了拆除消雷器、两回线路采用不平衡绝缘配置和加装线路避雷器等防雷措施。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改造后的线路防雷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供电线路 防雷措施 消雷器 不平衡绝缘 线路避雷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