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达省份区域不平衡发展动因探析——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原 周诗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80,共6页
通过计算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区域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对该省2001~2011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变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并探析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空间原因、产业原因和它们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2001~2005年,广东区域... 通过计算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区域的人口加权变异系数,对该省2001~2011年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变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并探析区域不平衡发展的空间原因、产业原因和它们的耦合效应。结果表明,2001~2005年,广东区域发展不平衡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05年后呈平稳下降趋势。广东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首要动因是四大区域间的不平衡发展,其次是四大区域内不平衡发展。在产业方面,四大区域间产业发展差异大于各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差异,工业对广东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最大,其次是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的影响有增强趋势,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及邮电业的影响则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发展 动因 区域经济 人口加权变异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发展与中国新型城乡二元经济 被引量:7
2
作者 侯风云 张凤兵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9-62,共4页
城乡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常态,城乡差别是不可消除的。中国城乡关系的构建应抛弃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传统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克服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的正确途径是实施向农村倾斜的新不平衡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城乡有别、各具特色... 城乡不平衡是经济发展的常态,城乡差别是不可消除的。中国城乡关系的构建应抛弃变二元经济为一元经济的传统思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克服中国巨大的城乡差距的正确途径是实施向农村倾斜的新不平衡发展战略,逐步建立城乡有别、各具特色、相互协调的新型城乡二元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发展 二元经济 城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基于城市化不平衡发展的视角 被引量:29
3
作者 谢冬水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95,共20页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土地供给、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在土地垄断供给机制下,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偏重空间城市化、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发展倾向。... 本文研究了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给的城乡收入分配效应,探讨了土地供给、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制。理论分析表明,在土地垄断供给机制下,地方政府具有明显的偏重空间城市化、忽视人口城市化的城市发展倾向。这一倾向推动了城市空间快速扩张,但城市吸纳农业人口转为市民的能力相对不足,从而导致了人口城市化滞后于空间城市化的不平衡发展。城市化不平衡发展使得农村居民无法有效向城市迁移定居,不能平等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最终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本文利用1999—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地方政府垄断更多的国有土地供给会显著加剧城市化不平衡发展程度,并通过城市化不平衡发展这一作用机制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想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推进土地供给的市场化改革,打破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壁垒,加快人口城市化与空间城市化的均衡发展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供给 城市化不平衡发展 城乡收入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柳剑平 郑光凤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24-131,149,共8页
在使用泰尔指数测度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分析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的程度呈现上升的态势,在按经济发展程度两区域划分标准下,区域间技术不平衡对世界技术不... 在使用泰尔指数测度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运用时间序列模型来分析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影响。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的程度呈现上升的态势,在按经济发展程度两区域划分标准下,区域间技术不平衡对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的作用更大,而区域内技术不平衡对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的作用较小,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有助于全球、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的程度每提高1%,将分别导致全球经济增长0.189%,发达地区经济增长0.351%,不发达地区经济增长0.258%。为了增大世界技术不平衡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均应逐步放松高级人才和资金流动限制,这样才有利于获得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降低创新风险,实现技术创新并促进经济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不平衡发展 泰尔指数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要素空间集聚与不平衡发展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儒煜 许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04-1113,共10页
基于2000—2017年东北地区县域尺度生产要素与GDP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法,考察东北地区要素集聚与不平衡发展的时空特征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要素集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缩小,经济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且... 基于2000—2017年东北地区县域尺度生产要素与GDP数据,借助空间分析法,考察东北地区要素集聚与不平衡发展的时空特征和空间关系。结果表明:①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要素集聚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区域差异缩小,经济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逐步缩小。②要素空间集聚与经济发展水平由以中心城市为主的高值区,逐渐演变为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及其临近地域组成的城市群高值集聚区。二者空间耦合性较好,形成了中南部地区要素集聚与经济发展的空间高度一致性;但北部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错位,特别是北部地区的鹤岗、伊春等市的市辖区虽然要素集聚度高于其他地区,但经济发展水平却处于中低水平。可以看出,以哈长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为主的城市群,正日渐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带动区。③区位差异、偏向城市的发展政策,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等因素共同作用,主导了东北地区要素集聚与不平衡发展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集聚 不平衡发展 经济转型 城市群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逻辑不平衡发展原因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曾祥云 杜雄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5期46-51,共6页
源于古希腊的逻辑学为什么能成为主宰逻辑发展大势的一种世界逻辑?而被称之为世界三支逻辑传统之一的中国古代逻辑为什么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仅作为现今逻辑史研究的对象?从与逻辑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语言和文化传统诸方面进行对比... 源于古希腊的逻辑学为什么能成为主宰逻辑发展大势的一种世界逻辑?而被称之为世界三支逻辑传统之一的中国古代逻辑为什么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仅作为现今逻辑史研究的对象?从与逻辑发展密切相关的科学、语言和文化传统诸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就不难看出,中西逻辑发展的两种不同命运.乃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西方逻辑之所以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于古希腊崇尚知识的文化精神为其提供了驱动力.数学方法为其提供了借鉴,语言学研究为其提供了启迪。与此相反,中国古代逻辑因没有数学方法的借鉴,没有理论科学的催育,没有语言学的滋养而无力迈入形式化——这一逻辑学发展的正常轨道,因而只能停留在幼稚初始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逻辑 中国古代逻辑 不平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发展的“现在”历史空间辩证法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怀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0,共10页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首次提出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观点具有较为曲折和复杂的"理论旅行史",后人对这一理论的解释具体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模式: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作为资本主义统治逻辑与发展动力的&...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首次提出的资本主义"不平衡发展"观点具有较为曲折和复杂的"理论旅行史",后人对这一理论的解释具体表现为几种不同的模式:经典马克思主义语境中作为资本主义统治逻辑与发展动力的"不平衡结构"理论,列宁与卢森堡帝国主义理论视野中作为资本主义发展前提与结果的"不平衡积累—扩张"理论和尔后兴起的世界体系论,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所批判揭示的主客体颠倒的物化统治逻辑,以戴卫.哈维和尼尔.史密斯等激进地理学家为代表的关于资本过度积累与不平衡发展的历史地理景观理论,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基本形态之一是以空间化地解构资本不平衡发展逻辑为己任的历史空间辩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逻辑 不平衡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 资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不平衡发展研究的区域史视角与经济学视角 被引量:7
8
作者 朱军献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7-160,共4页
对于形成区域不平衡发展的深层原因,代表性的区域史学者和经济学学者,分别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历史现实和经济理论层面予以解释,施坚雅认为自然地理与古代城市建筑材料,是影响明清时期中国各大区域内形成核心-边缘结构的关键因素;缪尔达尔... 对于形成区域不平衡发展的深层原因,代表性的区域史学者和经济学学者,分别从区域发展的整体历史现实和经济理论层面予以解释,施坚雅认为自然地理与古代城市建筑材料,是影响明清时期中国各大区域内形成核心-边缘结构的关键因素;缪尔达尔与赫希曼则认为区域不平衡发展是多种因素循环累积的结果;而克鲁格曼则把偶然因素作为第一推动力,由其所形成的"生产区位"与"需求区位"的循环累积,是促使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形成中心—外围结构的动因;而把"特定地域视为一个整体,全方位地把握它的总体发展"的以布罗代尔为代表的区域整体史观,也有其特殊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不平衡发展 施坚雅 缪尔达尔 赫希曼 克鲁格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农村电商不平衡发展与再平衡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被引量:9
9
作者 李健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2-145,共4页
本文在构建评价东北三省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东北三省农村电商空间平衡发展指数,并检验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东北三省农村电商发展并不平衡,且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空间不平衡问题有加剧倾向。... 本文在构建评价东北三省农村电商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定量评估了东北三省农村电商空间平衡发展指数,并检验了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东北三省农村电商发展并不平衡,且黑龙江省与吉林省的空间不平衡问题有加剧倾向。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人口净流出、农村劳动力比重下降以及城乡差距是加剧东北地区农村电商不平衡发展的主要诱因,而普惠金融则有利于优化农村电商的空间布局。因此,需要进一步延伸东北地区农村产业链条,通过就近城镇化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为农村电商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电商 不平衡发展 空间再平 东北三省 熵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的不平衡发展问题辨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鸿宇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4,共3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认识,应该有多重视角。不但要关注经济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认识,应该有多重视角。不但要关注经济文化领域的发展状况,更要注重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需要;不但要从产业结构的视角分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要从空间结构的视角来分析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衡发展 空间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要矛盾 经济发展 人民群众 生活需要 多重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财政权的区域分化:区域不平衡发展的一个解释视角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爱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589-594,共6页
财政权是财政分权体制下各级政府享有的法定权利。一级政府享有相对平等和独立自主的一级财权,这是影响乃至决定其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多次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赋予了地方政府较为自主的... 财政权是财政分权体制下各级政府享有的法定权利。一级政府享有相对平等和独立自主的一级财权,这是影响乃至决定其经济社会发展绩效的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多次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赋予了地方政府较为自主的财政权。但是,不同区域的地方政府获取的财政权又是严重不均的,出现了地方财政权的区域分化现象。而这是导致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区域差距的重要制度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不平衡发展 地方财政权 财政权的区域分化 制度供给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平衡发展视角下的区域旅游业研究——以湖南湘西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麻学锋 王兆峰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4,共6页
湘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貌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湘西旅游业采用点域发展战略模式培养增长极面临着某些现实困难,为此采用相应的对策,... 湘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貌环境、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近年来湘西旅游业采用点域发展战略模式培养增长极面临着某些现实困难,为此采用相应的对策,为增长极的形成和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旅游业 不平衡发展 增长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地方发展权的失衡看当代中国的区域不平衡发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爱平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8-78,共11页
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最为艰巨的公共管理难题之一,因而,从公共管理的学科视阈对其展开探讨争鸣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与"行政分权"说的传统解释不同,本文试图从行政分权对地方政治生态带来的政治效... 区域不平衡发展问题,是当代中国政府面临的最为艰巨的公共管理难题之一,因而,从公共管理的学科视阈对其展开探讨争鸣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与"行政分权"说的传统解释不同,本文试图从行政分权对地方政治生态带来的政治效应,阐释改革以来我国区域不平衡发展现象的因果机理。同时,通过构建地方发展权的分析框架,指出地方发展权的失衡是当代中国区域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制度根源。针对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平衡发展的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不平衡发展 行政分权 产权地方化 发展权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不平衡发展中的技术创新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汪丽 汪玉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2-65,共4页
不平衡作为产业发展的基本形态,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运用相关性分析和动态计量模型研究跨期时间序列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不平衡发展的影响,并基于统计分析给出结论。
关键词 技术创新 不平 产业不平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衡发展、阶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于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批判性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庆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2-105,共4页
关于阶级结构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曾做了系统的考察。在回顾、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独特区分之上的:资本主义前史和真正的资本主义,并阐述了无产阶级化条件下具有无... 关于阶级结构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曾做了系统的考察。在回顾、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的独特区分之上的:资本主义前史和真正的资本主义,并阐述了无产阶级化条件下具有无限发展空间的资本积累过程。然而,这一前提对落后国家来说并非是无条件成立的。在不平衡发展的国际分工体系下,落后国家获取超额剩余价值的能力受到限制,因而倾向于通过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式同国内外资本竞争,最终无法实现半无产阶级化向无产阶级化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阶级结构 理想类型 不平衡发展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影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理论机制综述 被引量:3
16
作者 于绯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30-133,共4页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么理论影响机制是什么?首先,本文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和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进行概念界定。然后,从发展经济学到新经济地理学的劳动力流动理论进行理论进化分析;从佩鲁和布代维尔...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是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那么理论影响机制是什么?首先,本文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和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进行概念界定。然后,从发展经济学到新经济地理学的劳动力流动理论进行理论进化分析;从佩鲁和布代维尔的增长极理论到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进行理论进化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影响机制,包括异质性劳动力流动通过降低成本促进集聚的机制,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卢卡斯式机制、尼尔森-费尔普斯式机制和联合作用机制,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新经济地理学机制和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影响人口抚养比的机制。最后提出简要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质性劳动力流动 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 理论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产业不平衡发展及其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晓鹏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26-31,共6页
文章从我国近二十年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数据的整理、分析入手,通过对产业不平衡发展演进轨迹和生成动因的剖析,以量化的手段探析产业不平衡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十五”规划产业结... 文章从我国近二十年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实际数据的整理、分析入手,通过对产业不平衡发展演进轨迹和生成动因的剖析,以量化的手段探析产业不平衡发展与经济增长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十五”规划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目标提供有力的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产业结构 增长效应 实证研究 不平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重点小城镇与城市化道路选择——对“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批判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国恺 李歌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2-30,共9页
发展和繁荣小城镇,尤其是有选择性地发展重点小城镇,不仅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战略问题和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小城镇本身如何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对"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和战略的包容性批判和反思,要求回归... 发展和繁荣小城镇,尤其是有选择性地发展重点小城镇,不仅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战略问题和基本问题,同时也是关系到小城镇本身如何推动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对"空间不平衡发展"理论和战略的包容性批判和反思,要求回归到体现"使用价值"的新型城市化轨道上。发展和繁荣重点小城镇,推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的协调发展,是化解"空间不平衡发展"战略诸多消极影响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点小城镇 城市化 空间不平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东南沿海与内地不平衡发展成因探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玲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6-170,共5页
东南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在近代更显突出。海洋文明到来后,日趋整体化的世界经济对沿海地区形成了强有力的拉动,为中国东南沿海发展提供了先机;清政府仍用一贯的内陆文明思维,采取了"闭关"政策,既限制了东南沿海的... 东南沿海与内地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在近代更显突出。海洋文明到来后,日趋整体化的世界经济对沿海地区形成了强有力的拉动,为中国东南沿海发展提供了先机;清政府仍用一贯的内陆文明思维,采取了"闭关"政策,既限制了东南沿海的发展,也使内地失去了发展机会;列强入侵致使东南沿海畸形繁荣,内地发展陷入滞缓,不平衡状况加剧;因得风气之先,更新迅速的思想观念对东南沿海起到了社会总动员的作用,为其长久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内地 不平衡发展 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泛论
20
作者 廖丹清 阳小华 《中州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4-9,共6页
中部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泛论廖丹清阳小华中部经济崛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1中部经济综合优势在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从现实经济优势看,中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它主要表现为三个“重心”:一是中部是我国... 中部经济不平衡发展问题泛论廖丹清阳小华中部经济崛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特殊地位1中部经济综合优势在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支柱作用。从现实经济优势看,中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之一。它主要表现为三个“重心”:一是中部是我国现代工业发展的重心,拥有武汉钢铁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经济 不平衡发展规律 农业产业化 区域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模式 国有企业 跳跃式发展 东部经济 发展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