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与家庭教养:不平等童年的社会建构 被引量:1
1
作者 汤美娟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3,共10页
语言,既是家庭教养的内容,也是其实践媒介。在家庭教养造就不平等童年的运作机制中,它可谓是轴心要素。首先,家庭有意识的语言教养是最表层的实践。不同阶层家庭的语言教养表现出“儿童中心—情境中心”的模式差异,为儿童语言习得搭建... 语言,既是家庭教养的内容,也是其实践媒介。在家庭教养造就不平等童年的运作机制中,它可谓是轴心要素。首先,家庭有意识的语言教养是最表层的实践。不同阶层家庭的语言教养表现出“儿童中心—情境中心”的模式差异,为儿童语言习得搭建了不同的“脚手架”。其次,家庭教养中的语码模式也隐性地形塑着不同阶层儿童的语言模式。借助于语言的表层和深层实践,家庭教养不只影响儿童的语言社会化,还影响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方式、行为模式以及自我认知等。家庭语言社会化的阶层差异推动着儿童整体社会化的阶层分化,促成儿童文化的“阶层区隔”。面对学校教育标准的衡量,底层儿童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势”是多维的,他们遭遇到学习、社会交往以及自我认知等多方面的适应困难。从语言层面探究家庭教养的阶层分化,展现了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形成机制,使研究者在家校关联中理解了教育过程不公平的微观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养 语言 不平等童年 教育的阶层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平等的童年——基于流动儿童游戏文化的田野考察 被引量:9
2
作者 熊春文 谢彤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0-109,141,共11页
本研究基于两年的田野工作,对北京市某公立小学中流动儿童与京籍儿童的游戏文化加以考察。笔者发现,XL学校中独立编班和混合编班存在"没规矩"和"假正经"的游戏文化差异;混合编班内部多样的游戏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巨... 本研究基于两年的田野工作,对北京市某公立小学中流动儿童与京籍儿童的游戏文化加以考察。笔者发现,XL学校中独立编班和混合编班存在"没规矩"和"假正经"的游戏文化差异;混合编班内部多样的游戏群体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展现出一幅"不平等的童年"画卷,在画卷的表象背后,阶级往往表现出比户籍更强的解释力。总体上,户籍与阶级的同构性是深层的社会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游戏文化 阶级 户籍 不平等童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