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对称管制的弱化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池建宇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通过模型对长期存在于我国一些行业的不对称管制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模型将不对称管制的弱化看作一个冲击,分析了这个冲击的边际变动对市场结构的影响。结论是放松不对称管制有利于打破市场分割,增加竞争因素,提高企业效率,提高社会福利。
关键词 不对称管制 冲击 寡头垄断 市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管制、市场份额转移与中国移动通讯市场降价博弈 被引量:2
2
作者 纪国涛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62,共9页
中国移动通讯市场不对称管制的制度促进了中国联通市场份额的迅速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移动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但随着运营商之间降价博弈的发展与演化,不对称管制的市场份额转移效应逐渐减弱,并在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行业的降... 中国移动通讯市场不对称管制的制度促进了中国联通市场份额的迅速提升,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中国移动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但随着运营商之间降价博弈的发展与演化,不对称管制的市场份额转移效应逐渐减弱,并在一定程度上又缓解了行业的降价竞争行为。本文通过对中国移动通讯市场1998~2010年相关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说明了不对称管制、市场份额转移和中国移动通讯市场降价博弈之间的动态发展关系,并提出不对称管制的制度设计需要随市场环境的不断演进而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管制 市场份额转移 降价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银行不对称管制
3
作者 李强 《西南金融》 2009年第7期17-18,共2页
由于管制安排的设计不足以及外资银行的技术和经验优势,形成了中外银行的不对称管制,客观上造成了中外银行的非均衡化管制环境,形成潜在危机因素,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银行 不对称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增量配电定价机制探索——基于不对称管制理论的机制设计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俊豪 李阳 吴俊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83,共12页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是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当前的定价机制难以保障社会资本获取准许收益,导致改革进展缓慢。集“调、输、配、售”功能于一体的传统电网企业通过设置不合理的输配电价级差,挤压增量配电企业的盈利空间,迫... 增量配电业务改革是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一大亮点,但当前的定价机制难以保障社会资本获取准许收益,导致改革进展缓慢。集“调、输、配、售”功能于一体的传统电网企业通过设置不合理的输配电价级差,挤压增量配电企业的盈利空间,迫使其退出市场竞争。应用不对称管制理论,研究探索建立新的增量配电定价机制,对处于不对称竞争地位的市场主体设定“不平等”的权利义务,使新进入市场的增量配电企业能够获取竞争空间,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增量配电改革。针对现行定价机制的逻辑不自洽,设计了优先保障准许收益的增量配电定价模型,并通过A省案例实证该模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量配电 不对称管制 准许收益 定价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电信不对称管制经验的分析
5
作者 夏冰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0-92,共3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美国、英国电信不对称管制的历史及影响分析,了解不对称管制在电信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并找出共性经验为我国管制机构得以借鉴。
关键词 电信 不对称管制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管制不对称及其国内政策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绍东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60-62,共3页
我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另据IMF章程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成员国可以运用必要的资本管制以管理国际资本流动。我国政府根据国情及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实施着有倾向性的资本管... 我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定第八条的全部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另据IMF章程第六条第三款规定,成员国可以运用必要的资本管制以管理国际资本流动。我国政府根据国情及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实施着有倾向性的资本管制政策。本文在总结姜波克等对资本管制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对两种不对称资本管制模式下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流动 资本管制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7
作者 纪国涛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价格竞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体现了市场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并调整各自行动,根据变化的条件和环境采取有效率的行为。本文基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本质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对称管制、经济租金、转移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等要素对中... 价格竞争作为一种信号传递机制,体现了市场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并调整各自行动,根据变化的条件和环境采取有效率的行为。本文基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本质解析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对称管制、经济租金、转移成本和产品差异化等要素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价格博弈的影响机制,提出了增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有效竞争程度以及缓解行业价格博弈的若干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博弈 不对称管制 经济租金 转移成本 产品差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本质解析 被引量:2
8
作者 纪国涛 《西部论坛》 2011年第2期68-73,共6页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经过了无价格竞争阶段、显性价格竞争阶段、隐性价格竞争阶段、后价格竞争阶段的演化,体现了制度调节与市场选择并行的内在规律性,也增进了市场协调、提高了市场效率。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具有非合作博弈... 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价格竞争,经过了无价格竞争阶段、显性价格竞争阶段、隐性价格竞争阶段、后价格竞争阶段的演化,体现了制度调节与市场选择并行的内在规律性,也增进了市场协调、提高了市场效率。中国移动通信业价格竞争具有非合作博弈的特性,行业管制与市场选择共同推动了竞争的有序化。因此,要实现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限的,还离不开适当的政府行政参与下的不对称管制政策,而且不对称管制政策也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通信业 价格竞争 非合作博弈 不对称管制 寡头垄断市场 非价格竞争 行业管制 市场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号码可携带”为何南辕北辙 被引量:2
9
作者 金春爱 唐守廉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1,共3页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入“号码可携带”业务,其对市场造成的影响逐渐明朗。本文首先分析了其他国家移动电话号码可携带制度的实施情况,然后对可能存在的有关号码可携带的错误认识进行修正,最后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关于管制的具体意见。
关键词 “号码可携带” 不对称管制 时差制 电信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寡头合谋的经济学分析——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集团《合作协议》为例
10
作者 吴晓静 李荣华 《现代管理科学》 2007年第9期80-81,共2页
文章运用产业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以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两大集团《合作协议》为例,分析了寡头垄断与我国固定电信企业的集中度,阐述了双寡头合谋行为的危害和成因,提出了打破寡头合谋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寡头垄断 产业集中度 市场准入 不对称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