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青海省最高、最低气温不对称性变化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汪青春
王志俊
邵玉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45,共5页
利用青海省13个站逐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月、季、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不对称变化趋势,尤其是3、4月存在明显的反向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西宁城市效应对最高、最低气温的影响。
关键词
不对称变化
影响因素
青海
气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干旱区春小麦发育期反照率变化及其不对称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亚峰
王新平
+1 位作者
潘颜霞
虎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反照率是影响农田热量平衡的一个关键因子,也是作物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研究反照率随春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探讨地表反照率日变化的不对称性及其影响因子,运用辐射仪对春小麦分蘖、拔节、抽穗、灌浆及成熟等不同...
反照率是影响农田热量平衡的一个关键因子,也是作物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研究反照率随春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探讨地表反照率日变化的不对称性及其影响因子,运用辐射仪对春小麦分蘖、拔节、抽穗、灌浆及成熟等不同发育期的地表反照率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地表反照率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随春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而先升(分蘖期至抽穗期)后降(灌浆期和成熟期)。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随太阳高度角变化呈现上、下午不对称特征,当太阳高度角小于40°时,上午地表反照率要明显大于下午同样太阳高度角时的反照率,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上、下午地表反照率则逐渐对称。分析推测早晨春小麦叶片表面存在露珠是造成地表反照率日变化不对称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准确确定干旱区地表反照率及运用地表反照率进行作物生长监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监测
生长
春小麦
地表反照率
发育期
日
变化
不对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季节性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及其对植被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赵杰
杜自强
+2 位作者
张红
张霄羽
赵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09-3919,共11页
基于1982—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近34年季节性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GIMMS-NDVI 3g遥感数据和植被区划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植被分区植被对季节性不对称性增温的响应。结果表...
基于1982—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近34年季节性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GIMMS-NDVI 3g遥感数据和植被区划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植被分区植被对季节性不对称性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34年来中国昼夜气温普遍存在极为显著的上升趋势;昼夜增温在各季节均表现出不对称特征,且该不对称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夏季、秋冬和冬季白天增温速率分别为夜间增温速率的1.49倍、0.98倍、0.73倍和1.69倍;(2)不同分区植被对季节性昼夜不对称增温的响应各异:相对于夜间增温,白天增温对植被活动影响程度更大,影响区域更为广泛;春季和冬季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广,且春、秋季昼夜增温对植被NDVI的上升普遍起到促进作用;(3)季节非对称性昼夜增温对不同分区的植被活动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程度随季节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中国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及其对不同类型植被的影响,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季节性昼夜不对称增温对中国陆地植被动态影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增温
不对称变化
植被活动
气候
变化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水热昼夜不对称下贵州高原植被动态响应
4
作者
许玉凤
高长春
高礼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5-907,共13页
贵州高原为喀斯特高原,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研究昼夜水热条件的不对称性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可为该地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31个气象站昼夜气温和昼夜降水量数据,结合SPOT 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贵州高原为喀斯特高原,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研究昼夜水热条件的不对称性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可为该地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31个气象站昼夜气温和昼夜降水量数据,结合SPOT 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7年贵州高原昼夜气温和昼夜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月夜降水量大于昼降水量。年昼夜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夜降水量的减少率较大。年均昼、夜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夜气温增幅大于昼气温;各月昼夜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与NDVI的相关程度高于降水,夜气温升高对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夜降水增多抑制植被生长。当月气温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大;初春的夜气温和初夏的昼气温对植被生长影响大。初夏和初秋的昼夜降水、初秋的夜气温与植被NDVI变化有2个月时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昼夜增温
昼夜降水
气候
变化
不对称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活动
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生长季降水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帅
刘琪源
+4 位作者
董世魁
肖建南
武胜男
周秉荣
李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23-4031,共9页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整体上呈现暖湿化的趋势,相比于年际之间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外,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气候变化模式的差异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更重要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以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为...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整体上呈现暖湿化的趋势,相比于年际之间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外,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气候变化模式的差异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更重要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以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至2017年17年的野外观测数据,包括优势植物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生物量、次优势物种洽草的生物量,结合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通过线性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生长季/非生长季不对称气候变化对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物种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部年均温和年降水在过去的17年间显著增加,呈现暖湿化的趋势,但是非生长的降水却变化不明显;2)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生物量在过去17年没有显著的趋势,但是洽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显著减少;3)非生长降水结合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洽草的生物量稳定性促进了紫花针茅的生物量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稳定性
生长季
非生长季
不对称
气候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青海省最高、最低气温不对称性变化的诊断分析
被引量:
12
1
作者
汪青春
王志俊
邵玉红
机构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1-45,共5页
文摘
利用青海省13个站逐月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月、季、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变化。结果表明最高、最低气温存在明显不对称变化趋势,尤其是3、4月存在明显的反向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西宁城市效应对最高、最低气温的影响。
关键词
不对称变化
影响因素
青海
气温
Keywords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asymmetry varations\ impact factor
分类号
P46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2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干旱区春小麦发育期反照率变化及其不对称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张亚峰
王新平
潘颜霞
虎瑞
机构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坡头沙漠试验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0-125,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学者"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1051)
文摘
反照率是影响农田热量平衡的一个关键因子,也是作物生长监测和产量估测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研究反照率随春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规律,探讨地表反照率日变化的不对称性及其影响因子,运用辐射仪对春小麦分蘖、拔节、抽穗、灌浆及成熟等不同发育期的地表反照率日变化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地表反照率变化的整体趋势是随春小麦发育期的变化而先升(分蘖期至抽穗期)后降(灌浆期和成熟期)。地表反照率的日变化随太阳高度角变化呈现上、下午不对称特征,当太阳高度角小于40°时,上午地表反照率要明显大于下午同样太阳高度角时的反照率,当太阳高度角大于40°时,上、下午地表反照率则逐渐对称。分析推测早晨春小麦叶片表面存在露珠是造成地表反照率日变化不对称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准确确定干旱区地表反照率及运用地表反照率进行作物生长监测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关键词
作物
监测
生长
春小麦
地表反照率
发育期
日
变化
不对称
Keywords
crops
monitoring
growth
spring wheat
surface albedo
growing stage
diurnal asymmetry
分类号
S161.1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季节性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及其对植被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
14
3
作者
赵杰
杜自强
张红
张霄羽
赵虹
机构
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
山西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909-3919,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66
41401643
+1 种基金
41401053)
山西省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20121101011)
文摘
基于1982—2015年气象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我国近34年季节性昼夜增温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并结合GIMMS-NDVI 3g遥感数据和植被区划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探讨不同植被分区植被对季节性不对称性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近34年来中国昼夜气温普遍存在极为显著的上升趋势;昼夜增温在各季节均表现出不对称特征,且该不对称特征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春季、夏季、秋冬和冬季白天增温速率分别为夜间增温速率的1.49倍、0.98倍、0.73倍和1.69倍;(2)不同分区植被对季节性昼夜不对称增温的响应各异:相对于夜间增温,白天增温对植被活动影响程度更大,影响区域更为广泛;春季和冬季昼夜增温对植被活动的影响范围更广,且春、秋季昼夜增温对植被NDVI的上升普遍起到促进作用;(3)季节非对称性昼夜增温对不同分区的植被活动有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程度随季节的变化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分析中国昼夜增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及其对不同类型植被的影响,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季节性昼夜不对称增温对中国陆地植被动态影响的认识。
关键词
昼夜增温
不对称变化
植被活动
气候
变化
中国
Keywords
Day- and night-time warming
asymmetric variability
vegetation activity
climate change
China
分类号
Q948.1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热昼夜不对称下贵州高原植被动态响应
4
作者
许玉凤
高长春
高礼安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95-907,共13页
基金
贵州省科技基础研究项目(黔科合基础[2018]1145)
贵州省教育厅创新群体重大研究项目(黔教合KY字[2016]055)
+1 种基金
黔南州科技局计划项目(黔南科合学科建设社字[2018]1号)
校级重点项目(qnsy2018007、qnsy2018032)。
文摘
贵州高原为喀斯特高原,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研究昼夜水热条件的不对称性及其对植被变化的影响,可为该地区生态保护和防灾减灾提供理论支撑。本研究基于31个气象站昼夜气温和昼夜降水量数据,结合SPOT NDVI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1961-2017年贵州高原昼夜气温和昼夜降水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植被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年、月夜降水量大于昼降水量。年昼夜降水量均呈减少趋势,夜降水量的减少率较大。年均昼、夜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夜气温增幅大于昼气温;各月昼夜气温均呈上升趋势。气温与NDVI的相关程度高于降水,夜气温升高对植被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夜降水增多抑制植被生长。当月气温对植被生长影响较大;初春的夜气温和初夏的昼气温对植被生长影响大。初夏和初秋的昼夜降水、初秋的夜气温与植被NDVI变化有2个月时滞。
关键词
昼夜增温
昼夜降水
气候
变化
不对称变化
归一化植被指数
植被活动
喀斯特地区
Keywords
daytime and nighttime warming
daytime and nighttime precipitation
climate change
asymmetric variation
NDVI
vegetation activity
karst regio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生长季降水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帅
刘琪源
董世魁
肖建南
武胜男
周秉荣
李甫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023-4031,共9页
基金
国家科学基金(U20A2007-01)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307)
+1 种基金
山西省博士毕业生、博士后研究人员来晋工作奖励资金科研项目(SXBYKY2021067)
山西农业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项目(2021BQ34)。
文摘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整体上呈现暖湿化的趋势,相比于年际之间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外,生长季和非生长季气候变化模式的差异可能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更重要的影响,但相关的研究尚不充分。以青藏高原东部的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至2017年17年的野外观测数据,包括优势植物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生物量、次优势物种洽草的生物量,结合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平均温度和降水量的变化,通过线性回归以及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生长季/非生长季不对称气候变化对于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物种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部年均温和年降水在过去的17年间显著增加,呈现暖湿化的趋势,但是非生长的降水却变化不明显;2)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生物量在过去17年没有显著的趋势,但是洽草的生物量稳定性显著减少;3)非生长降水结合紫花针茅的高度、多度以及洽草的生物量稳定性促进了紫花针茅的生物量稳定性。研究结果可以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在未来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合理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高寒草甸
稳定性
生长季
非生长季
不对称
气候
变化
Keywords
alpine meadow
stability
growing season
non-growing season
asymmetric climate change
分类号
S812 [农业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青海省最高、最低气温不对称性变化的诊断分析
汪青春
王志俊
邵玉红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8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干旱区春小麦发育期反照率变化及其不对称性
张亚峰
王新平
潘颜霞
虎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季节性昼夜增温的不对称性及其对植被活动的影响
赵杰
杜自强
张红
张霄羽
赵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水热昼夜不对称下贵州高原植被动态响应
许玉凤
高长春
高礼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非生长季降水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优势种生物量稳定性的影响
李帅
刘琪源
董世魁
肖建南
武胜男
周秉荣
李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