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烈度地区不对称刚构-连续梁桥减隔震设计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杜桃明 叶仲韬 +1 位作者 刘洋 宋松科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8-83,共6页
为研究不对称刚构-连续梁桥的减隔震技术,以高烈度地区某(53+130+85)m预应力混凝土不对称刚构-连续梁桥为背景,拟定2种减隔震方案(方案一为非固结墩、台采用单向活动球型钢支座;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在连续梁侧墩、台处增设液体粘滞阻... 为研究不对称刚构-连续梁桥的减隔震技术,以高烈度地区某(53+130+85)m预应力混凝土不对称刚构-连续梁桥为背景,拟定2种减隔震方案(方案一为非固结墩、台采用单向活动球型钢支座;方案二在方案一基础上,在连续梁侧墩、台处增设液体粘滞阻尼器),优化粘滞阻尼器参数,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输入3条50年超越概率2.5%的地震波,对比分析2种方案下结构的减隔震效果。结果表明:液体粘滞阻尼器的速度指数α取0.2,阻尼系数C取1800 kN·(m/s)^(-0.2),减隔震效果最佳;与方案一相比,在连续梁侧增设优化参数后的液体粘滞阻尼器(方案二)后,墩底纵向弯矩、墩梁相对位移和梁端位移等得到控制,2号固结墩墩底弯矩降低约50%,1号墩墩梁相对位移减小约54%;方案二可有效地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减隔震效果明显,作为该桥减隔震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刚构-连续梁桥 球型钢支座 液体粘滞阻尼器 弯矩 位移 有限元法 减隔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梁桥受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兴 刘琪 朱玉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6-53,共8页
为给非对称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梁桥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渝湘复线高速长头河特大桥主桥为背景,引入非对称比例系数研究不对称程度对非对称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在连续墩处设置组合阻尼支承体系改善该体系梁... 为给非对称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梁桥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以渝湘复线高速长头河特大桥主桥为背景,引入非对称比例系数研究不对称程度对非对称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力学特性的影响,提出采用在连续墩处设置组合阻尼支承体系改善该体系梁桥连续墩处主梁在横向风荷载作用下受力不利的问题。保持该桥主跨跨径180 m不变,调整刚构侧和连续侧单侧主梁长度在主跨范围内的占比,采用MIDAS Civil软件建立10个不同非对称比例系数的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梁桥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模型在恒载、汽车荷载、温度荷载、收缩徐变等作用下的主梁内力和支座反力,以及组合阻尼支座不同水平等效刚度对主梁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对称刚构-连续组合体系梁桥不对称程度对结构内力影响最大的荷载为收缩徐变;非对称比例系数m>0.2时需适当加大连续墩处主梁梁高、延长小边跨长度以减小非对称性的不利影响,m最大限值建议采用0.3;在连续墩处设置组合阻尼支承体系,利用阻尼位移使主梁协调变形,能有效降低横向风荷载引起的主梁弯矩和应力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称-连续组合体系梁桥 对称比例系数 受力特性 组合阻尼支承体系 横向风荷载 水平等效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跨220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设计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胡明 宋韬彬 吴文华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38-40,共3页
介绍了主跨220m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超长钻孔桩基础、双薄壁墩间距及壁厚、箱梁合龙顺序及主跨合龙前跨中预施水平顶力等设计研究结果,对在第四系海陆交互相沉积层地质条件下设计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结构梁桥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桥梁设计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 技术标准 地质条件 超长钻孔灌注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连续梁桥单T构悬臂拼装施工力学状态控制技术 被引量:11
4
作者 孙九春 薛武强 曹虹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5-132,共8页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跨6号线节点桥为(40+75+40)m连续梁桥,主梁采用U形-箱形截面,该桥周边施工环境复杂,采用单T构悬臂拼装工艺施工。施工时T构处于非对称加载状态,两侧的不平衡施工荷载导致T构出现整体稳定和局部构件的强度问题,为满足... 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跨6号线节点桥为(40+75+40)m连续梁桥,主梁采用U形-箱形截面,该桥周边施工环境复杂,采用单T构悬臂拼装工艺施工。施工时T构处于非对称加载状态,两侧的不平衡施工荷载导致T构出现整体稳定和局部构件的强度问题,为满足悬臂施工偏载条件下的结构力学状态控制,基于最大容许控制法和自适应控制法,引入“冗余控制”机制,提出梁式桥T构力学状态的主、被动控制技术。主动控制技术中,采用基于T构两侧抗拉束分级加载与卸载的平衡力矩宽幅调整技术,解决了施工中倾覆力矩引起的T构整体稳定问题;采用基于轴力伺服系统的T构力学状态精准控制技术,在倾覆力矩宽幅变化时实现了T构精准平衡,降低了T构顶缘的拉应力;采用基于桥-机耦合效应的支腿反力按需调整技术,降低了前支腿的荷载,减少了倾覆力矩;采用基于预加应力的桥面结构安全控制技术,解决了架桥机过孔时T构主梁顶面拉应力过大的问题。被动控制技术中,通过设置抗压柱和随动压重,被动承担部分不平衡荷载,即使主动控制技术失效仍能确保T构体系安全。综合运用上述4项主动和2项被动控制技术,节点桥的高程偏差控制在±10 mm内;轴线偏差控制在±5 mm内,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T 对称加载 悬臂拼装 力学状态 主动控制 被动控制 施工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江圩郁江特大桥施工
5
作者 庄国民 杨柳青 王晓敬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0-52,61,共4页
香江圩郁江特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刚构-连续组合梁桥,介绍该桥的工程概况、主要施工方案及控制措施。
关键词 桥梁 香江圩郁江特大桥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组合梁桥 施工方案 控制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黄河大桥地震反应分析
6
作者 刘兰 《铁道标准设计》 2004年第8期72-75,共4页
采用空间梁单元对东营黄河大桥主桥结构进行模拟 ,得到其动力特性 ,采用弹性反应谱理论进行地震反应分析 ,分别进行相应概率水准下结构的抗震性能验算 ,为桥梁下部结构提供设计依据。
关键词 公路桥 双幅-连续梁桥 动力特性 地震反应 抗震性能 东营黄河大桥 弹性反应谱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