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视神经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牛建军 王一 +3 位作者 曾玉晓 阴正勤 王仕军 陈中山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7期501-50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视神经(optic nerve,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和对视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制作ON... 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对大鼠视神经(optic nerve,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和对视功能修复的影响。方法雄性Long Evans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制作ON不完全损伤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按ON夹伤后不同时间分为伤后1d、3d、5d、7d、14d5个时间点。实验组伤后即时、3d、5d、7d,按5000U·kg-1体重腹腔内注射rhEPO;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伤后1d、3d、5d、7d、14d取材。取材前行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检测。应用TUNEL法检测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结果伤后7d、14d对照组视网膜凋亡细胞密集分布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及内、外核层。实验组7d、14d视网膜凋亡细胞明显减少,视网膜节细胞层的凋亡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2组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各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1d、3d、5d、7d实验组P1-N2波振幅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伤后14d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rhEPO对ON不完全损伤后视网膜神经元的凋亡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促进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视神经 不完全损伤 神经元 凋亡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及功能锻炼治疗桡神经不完全损伤疗效比较
2
作者 陈殿芳 刘凡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99-99,共1页
2002年3月~2005年8月,我们分别采用电针及功能锻炼治疗59例桡神经不完全损伤患者,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功能锻炼治疗 桡神经 不完全损伤 疗效比较 电针 伤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现实技术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李鹏 陈思 马炳全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6期2929-2932,共4页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4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对照...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VR)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治疗的46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23例。两组接受相同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VR 30 min,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继续康复训练30 min,每周5 d,疗程8周。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脊髓损伤下肢功能量表(ASIA)、Berg平衡量表(BBS)、躯干控制测试量表(TCT)、Holden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对患者下肢运动能力、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及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ASIA、BBS、TCT、F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SIA、BBS、TCT、FAC评分比治疗前提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VR的康复治疗能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其平衡能力、躯干控制能力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不完全脊髓损伤 下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心肌群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关键肌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娜娜 杨志鹏 杨卫卫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0期3734-3736,共3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关键肌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对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关键肌肌力及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核心肌群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治疗。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治疗前后关键肌肌力,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治疗前后平衡能力,记录治疗前后膝关节屈伸肌群力矩加速能(TAE)、峰力矩(PT)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JOA评分和BBS评分较对照组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屈膝肌群、伸膝肌群TAE、PT值均较对照组高(均P<0.05)。结论核心肌群联合四肢联动康复训练应用于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能提高其关键肌肌力、平衡能力,有效改善其下肢膝关节屈伸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段不完全脊髓损伤 核心肌群 四肢联动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脊电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下肢步行功能改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宁 龚怡辰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10-212,共3页
目的 探讨应用夹脊电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下肢步行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ASIA:C/D级),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患者32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6例,对... 目的 探讨应用夹脊电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恢复期患者下肢步行功能改善的疗效.方法 收集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ASIA:C/D级),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选取患者32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6例,观察组通过夹脊电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功能训练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功能训练,12周康复训练结束后应用6min步行距离测试、Holden步行功能评定、ASIA功能评估量表(下肢)及Berg平衡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12周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6 min步行距离测试、Holden步行功能评定、ASIA功能评估量表(下肢)及Berg平衡评估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夹脊电针联合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ASIA:C/D级)下肢的步行能力,疗效优于常规步态训练,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脊电针 下肢康复机器人 不完全脊髓损伤 步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联动及核心肌群训练在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站立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剑飞 李强 +3 位作者 谢建平 徐献民 韩静 曹坤茂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3期476-478,共3页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和四肢联动训练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站立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且ASIA损伤分级为〉B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和四肢联动训练在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站立功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不完全性脊髓损伤且ASIA损伤分级为〉B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等常规康复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及四肢联动训练的康复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关键肌肌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关键肌肌力、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及四肢联动对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站立功能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不完全损伤 站立功能 核心肌群 四肢联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付龙 张鑫 +3 位作者 陈罗西 刘岩 任玲 梁俊豪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0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分析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连续波电针,采用传统普通针灸取穴,观察组... 目的分析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对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应用连续波电针,采用传统普通针灸取穴,观察组应用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4周后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后下肢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心理应激、血清学指标、肌电图指标,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9.29%,25/38)高于对照组(64.29%,18/38)(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下肢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功能、Berg平衡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Cortical波、Lsp波波幅,均方根值(RMS)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Cortical波、Lsp波的潜伏期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2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升高,观察组升高幅度低(P<0.05)。治疗期间,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密波电针针刺下肢关键肌及神经干穴位,可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心理应激,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能与调节血清学及肌电图指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脊髓损伤 疏密波 电针 运动功能 血清学指标 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俞锦清 谢丽丽 陈智能 《浙江临床医学》 2007年第6期721-722,共2页
关键词 外科治疗 颈髓损伤 脊髓功能恢复 不完全损伤 外科技术 神经功能 神经恢复 继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学家发现新策略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9
作者 Hollis ER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6年第3期285-285,共1页
据Hollis ER 2016年4月13日(Nature Neuroscience,2016 Apr 11.doi:10.1038/nn.4282.)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 San Diego)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协调神经系统构建的信号如何影响创伤性损伤后的恢复。他们还发现,操纵这些信号能... 据Hollis ER 2016年4月13日(Nature Neuroscience,2016 Apr 11.doi:10.1038/nn.4282.)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 San Diego)神经生物学家发现协调神经系统构建的信号如何影响创伤性损伤后的恢复。他们还发现,操纵这些信号能够增强功能的恢复。大多数遭受创伤性损伤的人拥有不完全损伤的神经回路,通过康复训练重新配置未受损的回路,这些患者的功能可以部分恢复。但机制并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回路 神经生物学家 不完全损伤 NEUROSCIENCE 脊髓损伤 运动皮质 Nature 康复训练 轴突再生 感觉轴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