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用于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的组平衡区组试验设计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常祥 潘敏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6期710-714,共5页
采用Gomez介绍的组平衡区组设计,并作了一些改进,用于一个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方法2的田间试验设计分析。结果证实,在这种情况下组平衡区组设计优于随机区组设计。
关键词 组平衡区组设计 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田间试验设计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及裂区-间比设计选育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
2
作者 周乐良 伍祥 汤鸿钧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3-7,共5页
用 4个自选的新恢复系与 7个不育系 ,按不完全双列方式配组出 2 8个杂交组合 ,应用裂区 -间比设计进行品比试验分析 ,估算亲本 6个重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 :新选育的中九A/ Q0 2 6 85、K17A/ Q0 2 6 85、新香 A/ Q8... 用 4个自选的新恢复系与 7个不育系 ,按不完全双列方式配组出 2 8个杂交组合 ,应用裂区 -间比设计进行品比试验分析 ,估算亲本 6个重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 :新选育的中九A/ Q0 2 6 85、K17A/ Q0 2 6 85、新香 A/ Q80 730等组合优势很强 ;新选育的恢复系 Q0 2 6 85、Q80 730一般配合力强。在优质育种上 ,以“同恢渗粳”方法选育的恢复系应选长粒、粒形长宽比大的不育系组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完全双列杂交 裂区-间比设计 杂交组合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茶杂交子代幼林生长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林萍 姚小华 +2 位作者 滕建华 王开良 曹永庆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1,共6页
为了给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幼林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 为了给油茶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以浙江省金华市东方红林场6个普通油茶杂交组合子代林为试材,分析了幼林家系树高、地径和冠幅的遗传变异规律,估算了油茶亲本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地径和冠幅在杂交组合间均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树高、地径和冠幅皆存在显著的GCA和SCA效应,其中地径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为主、非加性效应次之,树高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1年生林冠幅受加性效应控制为主,2年生林分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控制程度相当。亲本中‘长林10号’的地径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81号’的树高一般配合力最高,‘长林10号’和‘长林81号’为优良亲本。根据GCA和SCA,确定树高、地径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81号’,树高、冠幅的最优组合为‘长林10号’ב长林5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杂交) 一般配合力 特殊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期性状遗传分析及选择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汉波 郭洪英 +4 位作者 陈炙 王泽亮 黄振 李佳蔓 肖兴翠 《四川林业科技》 2018年第1期1-5,共5页
人工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研究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生长表现,为杂交四川桤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12个四川桤木优树和1个欧洲桤木优良品种为亲本,按照NCⅡ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测定1 a生种苗的苗期性状,结... 人工杂交和杂种优势利用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途径。研究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生长表现,为杂交四川桤木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以12个四川桤木优树和1个欧洲桤木优良品种为亲本,按照NCⅡ交配设计进行控制授粉,测定1 a生种苗的苗期性状,结果显示,四川桤木杂交子代苗高和地径在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一般配合力效应在同一亲本不同性状及同一性状不同亲本间存在明显差异,母本JT4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相对较大。不同家系各个性状的特殊配合力差异显著,家系F6苗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家系F36地径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大。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较高,其中苗高的广义遗传力超过50%。综合分析表明,四川桤木杂交子代的苗期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可进行家系间和家系内的初步选择,JT4、JG6和BZ6作母本,LD8和XH5作父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初步认为这5个亲本为优良的杂交育种亲本资源。家系F6、F32、F36和F42的苗高和地径特殊配合力相对较高,可用于进一步杂交选育四川桤木良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桤木 nc交配设计 杂交子代 苗高 地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刘昌乾 彭海峰 +5 位作者 邱振国 何玉琼 李文安 唐培洵 李少泽 陈雄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5,共6页
【目的】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以自育的4个新不育系和4个新恢复系配组,组合分别于2014年早、晚季种植,考察4×4个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大多... 【目的】研究籼型杂交水稻新不育系和新恢复系的品质配合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NCII),以自育的4个新不育系和4个新恢复系配组,组合分别于2014年早、晚季种植,考察4×4个组合的品质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大多数品质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的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一般配合力方差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不育系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比恢复系高。不育系中,G软华A在大多数品质性状上表现优良,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在其余品质性状上也无明显缺陷,是一个品质优良的亲本。恢复系中,没有一个恢复系能在所有的品质性状中都表现优良,或多或少都有缺陷。其中化感稻3号在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和粒长宽比上表现较好。华恢521在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上一般配合力好且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较大,易配出低垩白粒率、理想的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组合。【结论】各品质性状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大多数以加性效应为主。在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不育系的加性效应贡献率比恢复系高,在粒长宽比和胶稠度性状上则恢复系的加性效应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不育系 恢复系 品质性状 配合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籼稻稻米外观与蒸煮品质配合力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凡 邓化冰 +4 位作者 熊跃东 李馨 周放姣 卢汉 唐文帮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共9页
以16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4WSH0058、4WSH0247、4WSH0266、4WSH0268、4WSH0284、4WSH0886、4WSH0887、4WSH1108、4WSH1142、4WSH1324、4WSH1334、4WSH1339、4WSH1355、4WSH1357、4WSH1369、4WSH1555)和5个恢复系(R1998、R091、R184、华占... 以16个水稻两用核不育系(4WSH0058、4WSH0247、4WSH0266、4WSH0268、4WSH0284、4WSH0886、4WSH0887、4WSH1108、4WSH1142、4WSH1324、4WSH1334、4WSH1339、4WSH1355、4WSH1357、4WSH1369、4WSH1555)和5个恢复系(R1998、R091、R184、华占、R412)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的80个组合为材料,研究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粒形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垩白粒率受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主要受恢复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垩白度和胶稠度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及非加性效应的共同控制,其中受不育系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较大。不育系4WSH0247、4WSH0886、4WSH0887、4WSH1324、4WSH1339、4WSH1355和恢复系R184和R412在垩白性状和蒸煮品质上具有较好的一般配合力和较大的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容易配出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俱佳的杂交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外观品质 蒸煮品质 配合力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春雷 苏桂华 +3 位作者 何宇 路明 刘文国 苏义臣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2期7-11,共5页
为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发挥东北春玉米区玉米种质资源的生产潜力,以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6×7)设计组配42份杂交组合,通过分析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 为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发挥东北春玉米区玉米种质资源的生产潜力,以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为基础材料,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 6×7)设计组配42份杂交组合,通过分析其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等研究13份外引玉米自交系的产量性状配合力。结果表明:产量性状变异系数以秃尖长最大,为56.51%,其余均较小,为6.31%~13.62%;综合各性状一般配合力分析,自交系Y_5、Y_(12)和Y_(13)较优,但个别性状需要重点改良或选择性应用。各性状广义遗传力为30%~82%,狭义遗传力为16%~69%,穗行数的遗传力最高,穗粗的遗传力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配合力 外引种质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东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白菜耐盐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邱杨 李锡香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5,共5页
以8个具有不同耐盐水平的小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Ⅱ正交全轮配法配制杂交组合,采用Hayman法对小白菜耐盐性基因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耐盐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耐盐性主要表现为显性,盐敏感性为隐... 以8个具有不同耐盐水平的小白菜自交系为试验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Ⅱ正交全轮配法配制杂交组合,采用Hayman法对小白菜耐盐性基因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小白菜耐盐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耐盐性主要表现为显性,盐敏感性为隐性;遗传效应中存在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以显性效应为主,可能存在超显性,控制耐盐性表现显性的基因组数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耐盐性 完全双列杂交 遗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蔗生物量育种的ADGE遗传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周鸿凯 刘桂富 +2 位作者 蔡华斌 王尚钦 郭荣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59-263,共5页
对甘蔗11个亲本品种及不完全双列杂交(NCdesign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量进行加性-显型-随机环境效应模型(AD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的生物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 对甘蔗11个亲本品种及不完全双列杂交(NCdesignⅡ)遗传设计的30个组合的F1代实生苗生物量进行加性-显型-随机环境效应模型(ADGE)分析。结果表明:甘蔗的生物量性状遗传主要是由基因的加性、显性及加性×环境互作效应共同决定的,但基因的加性效应作用较大;甘蔗杂交亲本对其后代表型的遗传作用主要为母本的遗传效应影响;甘蔗生物量性状都具有较高的广义遗传率(h2B)和狭义遗传率(h2N),且h2B>h2N,说明了对甘蔗生物量性状在选育种早期阶段的选择效果好;通过对亲本的加性基因随机效应分析的综合,较优良的甘蔗亲本有粤糖72/426、粤糖79/177、粤糖85/177、ROC24和ROC25;根据杂交组合显性随机效应分析,认为粤糖72/426×ROC16、粤糖79/177×ROC24、粤糖79/177×ROC23及粤糖80/101×ROC22是较优良的高生物量甘蔗杂交组合,可以应用于甘蔗的高生物量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遗传分析 不完全双列杂交 design 环境互作效应 效应分析 杂交组合 高生物量 ROC16 亲本品种 效应模型 随机环境 遗传设计 性状遗传 加性效应 遗传效应 遗传作用 杂交亲本 选择效果 早期阶段 加性基因 遗传率 粤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自交系郑58及其改良系单株产量的遗传特性
10
作者 张艳辉 孙盼盼 +3 位作者 马艺文 康恒 倪玉春 董本春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0期4-6,共3页
为郑58在玉米育种中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自交系郑58及其改良系H-1、H-2、H-3、H-4、H-5为母本,Mo17、PH5AD、丹340、PH4CV和昌7-2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研究郑58及其改良系单株产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30个杂交组合杂... 为郑58在玉米育种中应用提供参考,以玉米自交系郑58及其改良系H-1、H-2、H-3、H-4、H-5为母本,Mo17、PH5AD、丹340、PH4CV和昌7-2为父本,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NCII)设计,研究郑58及其改良系单株产量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30个杂交组合杂种优势平均为110.45%~173.25%,总平均为146.02%,其中,H-4×PH4CV杂种优势最强,达173.25%。H-1×Mo17杂种优势最弱,为110.45%。Wr+Vr的F+M项与Wr-Vr的F+M项均方差异显著,即玉米单株产量的遗传符合加-显-上位性遗传模型。单株产量广义遗传率与狭义遗传率较大且比较接近,该性状的加性效应大于非加性效应,很难受环境的影响,其变异有可能主要由遗传引起,可以在低世代对单株产量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郑58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杂种优势 遗传模型 遗传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棉花三系主要选育指标的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代勇强 张新宇 孙杰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分析北疆棉花三系主要选育指标的遗传效应,研究三系杂交棉主要选育指标的遗传规律,筛选出高优势的杂交组合。【方法】自育的棉花7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7×6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42个杂交组合,对F_1代产量、衣分和纤维... 【目的】分析北疆棉花三系主要选育指标的遗传效应,研究三系杂交棉主要选育指标的遗传规律,筛选出高优势的杂交组合。【方法】自育的棉花7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7×6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42个杂交组合,对F_1代产量、衣分和纤维品质进行遗传方差和配合力的统计分析。【结果】(1)棉花产量同时受显性效应和加性效应的影响,并且可能存在超显性;衣分、上半部平均长度、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主要受加性效应的影响,部分显性。(2)不育系一般配合力最高的为3-248A,较高的为2-20A、6-89A,其余的一般配合力较低或负值;恢复系一般配合力最高的为12-278R,较高的为8-420R、9-186R,其余的一般配合力较低或负值。(3)特殊配合力最高的为2×9,较高的为6×12、4×9、3×8、6×8,分别比对照增产23.33%、16.67%、15%、10.83%、5%,其余的一般配合力较低或负值。【结论】自育的棉花7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F_1代的产量、衣分和纤维品质进行遗传效应分析,筛选出高优势的杂交组合2×9,比对照增产23.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系杂交 nc遗传设计 遗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