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子普 吴保生 +4 位作者 张原锋 薛源 沈逸 覃超 张红武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2-50,共9页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 黄河下游河道存在明显的纵向不均衡调整现象,即河道沿程冲淤分布不均匀以及纵比降的调整等。不均衡调整现象研究是河床演变学的前沿,研究和解决相关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对抑制黄河下游河床抬升及悬河发展、保障下游河道防洪安全具有重大应用价值。梳理了黄河下游各类不均衡调整现象,回顾和总结了黄河下游河道纵向不均衡调整及“驼峰”现象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涉及的科学问题。当前,对黄河下游纵向不均衡调整的形成机制还缺乏清晰认识,地形对不均衡调整的影响还不明确,溯源冲淤与沿程冲淤的影响还无法区分,侵蚀基准面的影响作用还无法量化;“驼峰”现象的研究仍以资料分析为主,对“驼峰”河段的迁移规律、响应机制及未来的演变趋势仍缺乏深刻的机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驼峰”现象 侵蚀基准面 溯源冲淤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不均衡调整及其对水沙条件的响应 被引量:3
2
作者 申冠卿 王平 张原锋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0-37,共8页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水沙和边界条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河床演变极其复杂,河床纵横向冲淤调整不均衡特征明显,不均衡冲淤可能形成排洪“瓶颈”河段,危害河道防洪安全。针对河道不均衡调...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条件和河床边界条件,水沙和边界条件又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河床演变极其复杂,河床纵横向冲淤调整不均衡特征明显,不均衡冲淤可能形成排洪“瓶颈”河段,危害河道防洪安全。针对河道不均衡调整现象,从不同河段河槽冲淤量、河槽横断面变化、水文站3 000 m^(3)/s同流量水位变化等方面,分析了各河段不同时期河道不均衡调整特征及河槽恢复水平,揭示了排洪“瓶颈”河段形成、发展及消失与水沙条件的关系。目前夹河滩以上河段的河槽基本恢复到1969年或1960年以来最好水平,夹河滩至高村河段恢复到1989年水平,高村至利津河段恢复到1985年水平。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下游水沙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排洪“瓶颈”河段 水沙调控 河槽恢复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花园口以上河段滞沙能力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申冠卿 王平 张武欣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8-55,47,共9页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河床调整沿程不均衡特征明显,花园口以上河段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响应尤为突出,泥沙冲淤调整幅度最大。基于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特性、滞沙可行性、河槽几何特性等分析,提出了花园... 黄河下游河床调整主要取决于来水来沙和河床边界条件,河床调整沿程不均衡特征明显,花园口以上河段床演变对水沙条件的变化响应尤为突出,泥沙冲淤调整幅度最大。基于河道冲淤及水沙演进特性、滞沙可行性、河槽几何特性等分析,提出了花园口以上河段可作为泥沙天然反调节“库”概念,结合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采用水力计算方法,计算了花园口以上河段的河槽排洪能力及不同河槽规模条件下河槽允许滞沙量,提出了反调“库”滞沙能力,可为小浪底水库排沙指标的确定提供依据,对维持小浪底水库有效库容、弥补后续清水河床沙源不足、改善黄河下游河槽冲淤不均衡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衡调整 河槽动态库容 滞沙能力 泥沙反调节库 水沙调控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