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816V突变型KIT特异性诱导COS-1非洲绿猴肾细胞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 L(HNRNPL)和HNRNPK磷酸化
1
作者 张良颖 张少婷 +4 位作者 范朝阳 蒋宗英 李淑璟 刘安步 孙建民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探究Ⅲ类酪氨酸激酶受体KIT D816V突变对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L)和HNRNPK的调控作用。方法在COS-1非洲绿猴肾细胞表达野生型KIT或KIT D816V,或与HNRNPL或HNRNPK共表达,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IT活化及HNRNPL、HNRNP... 目的探究Ⅲ类酪氨酸激酶受体KIT D816V突变对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L)和HNRNPK的调控作用。方法在COS-1非洲绿猴肾细胞表达野生型KIT或KIT D816V,或与HNRNPL或HNRNPK共表达,用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IT活化及HNRNPL、HNRNPK的磷酸化,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KIT、HNRNPL、HNRNPK在COS-1细胞中的定位。结果野生型KIT需要其配基干细胞因子(SCF)的刺激发生活化,而KIT D816V无需SCF刺激即可发生自活化。此外,KIT D816V可诱导HNRNPL和HNRNPK发生磷酸化,而野生型KIT无此功能。HNRNPL和HNRNPK在细胞核表达,野生型KIT在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而KIT D816V主要表达于细胞质。结论野生型KIT活化需要其配体SCF参与,而KIT D816V无需SCF刺激即可发生自活化,并能特异性诱导HNRNPL和HNRNPK磷酸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T D816V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L(HNRNPL)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NRNP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信号通路对NaAsO_2诱导NIH3T3细胞中hnRNP K蛋白聚集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樊启黄 姜枫 +2 位作者 胡水旺 唐昭亮 姜勇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观察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K的表达与定位以及亚砷酸钠(NaAsO2)刺激NIH3T3细胞的反应情况及氧化应激变化,探讨JNK信号通路在hnRNP K蛋白聚集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载体pcDNA3-hnRNP K-HA,转染NIH3T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 目的:观察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hnRNP)K的表达与定位以及亚砷酸钠(NaAsO2)刺激NIH3T3细胞的反应情况及氧化应激变化,探讨JNK信号通路在hnRNP K蛋白聚集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构建重组载体pcDNA3-hnRNP K-HA,转染NIH3T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内源性hnRNP K在细胞中的表达与定位,以及在NaAsO2不同刺激时间该蛋白聚集体的形成情况,并利用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测定胞内ROS水平;给予JNK、MEK、PI3K/Akt、NF-κB和核转运等5种信号通路的抑制剂预处理后,观察聚集体的变化情况。结果:重组质粒构建正确,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hnRNP K主要定位于胞核中,而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后,可见胞内有蛋白聚集体形成并随NaAsO2刺激时间的延长而递增,且过表达hnRNP K可抑制NaAsO2刺激细胞生成ROS;JNK信号通路抑制剂SP600125明显抑制聚集体的形成。结论:hnRNP K主要定位在NIH3T3细胞的胞核中,胞浆少量分布;NaAsO2可诱导NIH3T3细胞形成hnRNP K蛋白聚集体,此聚集体可抑制胞内ROS生成,且该聚集体的形成有赖于JNK介导的信号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亚砷酸钠 聚集体 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的影响
3
作者 高昶 刘燕 +1 位作者 杨皓翔 张翠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2-839,共8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MALAT1)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血管生成的影响,并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ALAT1、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hnRNPK)...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MALAT1)对氧糖剥夺/复氧(OGD/R)诱导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血管生成的影响,并阐明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MALAT1、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hnRNP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的结合位点。HBMECs进行OGD/R处理构建脑缺血细胞模型,分为对照组、OGD/R模型组、OGD/R+siNC组、OGD/R+沉默MALAT1 (OGD/R+siMALAT1)组和OGD/R+siMALAT1+过表达VEGFA (OGD/R+siMALAT1+VEGFA)组。采用小干扰RNA (siRNA)沉默MALAT1的表达,采用pcDNA载体构建VEGFA过表达载体,将构建的siMALAT1和pcDNA VEGFA载体分别或同时转染至HBMECs中。利用管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血管形成能力,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6周龄健康雄性C57BL/6 J小鼠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组、MCAO+NC空载体(MCAO+NC)组和MCAO+过表达MALAT1 (MCAO+MATAL1)组,每组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利用线栓法构建MCAO小鼠模型,MCAO+NC组和MCAO+MATAL1组小鼠右脑室内分别注射NC空载体和MALAT1过表达载体。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脑梗死面积百分率,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生物信息学预测,MALAT1与hnRNPK及hnRNPK与VEGFA均存在结合位点。管形成实验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OGD/R模型组细胞成管数明显增加(P<0.01),细胞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OGD/R模型组比较,OGD/R+siMALAT1组细胞成管数明显减少(P<0.01),细胞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OGD/R+siMALAT1组比较,OGD/R+siMALAT1+VEGFA组细胞成管数明显增加(P<0.01),细胞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在MCAO模型小鼠实验中,TTC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模型组小鼠脑梗死面积百分率和脑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CAO模型组比较,MCAO+MALAT1组小鼠脑梗死面积百分率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中VEGF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LncRNA MALAT1可增强靶基因VEGFA的稳定性并上调其表达,进而促进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的脑血管生成,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 血管生成 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