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多糖含量比较与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向东山 郑小江 翟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9期12751-12752,共2页
[目的]了解恩施地区绿凤藤茶的最佳采收时期及采摘部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多糖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时间及不同采摘部位的绿凤藤茶中多糖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不同时间采摘的藤茶... [目的]了解恩施地区绿凤藤茶的最佳采收时期及采摘部位。[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采收时期及不同部位绿凤藤茶中多糖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不同采摘时间及不同采摘部位的绿凤藤茶中多糖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别,不同时间采摘的藤茶以5、8、9和10月多糖含量较高,不同采摘部位的藤茶以15-25 d的展叶中多糖的含量较高。[结论]建议在大部分绿凤藤茶叶片生长15-25d时进行采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凤藤茶 不同采收时期 不同部位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百萍 马骥 +2 位作者 张晓静 张昊 朱贞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407-409,共3页
目的:优化回流萃取、RP-HPLC检测荚果蕨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得出荚果蕨营养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 目的:优化回流萃取、RP-HPLC检测荚果蕨中槲皮素、山奈酚含量的方法,比较不同采收时期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得出荚果蕨营养叶的最佳采收时期。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Shimadzu C18(250×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2%磷酸水(B);采用线性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nm;进样量20μL。结果:槲皮素在0.18~4.5μg(r2=0.9992),山奈酚在0.17~4.25μg(r2=0.9994)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6%、99.45%,RSD值为1.90%,0.91%(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荚果蕨的质量评价。9月份采收的荚果蕨营养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实验结果可用于指导合理采收开发荚果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荚果蕨 总黄酮 不同采收时期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存琴 陈颖 +3 位作者 汪雷 崔巧玉 段名扬 陈国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7-565,共9页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测定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中10种多酚类成分的含量,并选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0种多酚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58%~112.03%,RSD<4%(n=6)。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活性良好。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10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冬青 不同产地 不同采收时期 多酚类化合物 HPLC 含量测定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