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行数植物篱对红枫湖坡耕地养分的拦截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蔡先立 周运超 +2 位作者 刘晓云 马礼平 田箫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2年第5期36-42,共7页
为选出控制红枫湖坡耕地水土流失效果较好的植物篱带宽,对比了由香根草和灰毛豆混合建设(1∶1行间混交,>2行为行间交互混交)的不同行数的植物篱(每个处理小区种植3带植物篱,分别设每带2行,每带4行,每带6行,自上而下每带分别2、4、6行... 为选出控制红枫湖坡耕地水土流失效果较好的植物篱带宽,对比了由香根草和灰毛豆混合建设(1∶1行间混交,>2行为行间交互混交)的不同行数的植物篱(每个处理小区种植3带植物篱,分别设每带2行,每带4行,每带6行,自上而下每带分别2、4、6行4个植物篱处理及对照共5个处理)对地表径流量、泥沙量及地表径流中水溶解态全氮、全磷、全钾、铵态氮和泥沙中的固体态的全磷、全钾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植物篱处理的各项指标都小于对照处理;方差分析结果及F测验证明,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1)除每带2行植物篱外,其他植物篱处理都相对于对照对养分元素具有显著的拦截作用。2)每带4行处理和自上而下各带分别2、4、6行植物篱处理与每带2行处理无显著差异;每带6行处理显著小于每带2行植物篱处理。3)除泥沙所含的磷、钾元素外,每带6行与自上而下分别2、4、6行植物篱无显著差异,每带6行的各个指标都与每带4行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和实际应用要求得出,每带4行是本试验所涉及的植物篱行数中的最佳行数,其次自上而下每带分别2、4、6行的种植方式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行数植物篱 坡耕地 水土流失防治 红枫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行向麦棉套种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郑国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5113-5114,共2页
以鲁麦22号和鲁棉研16号为供试品种,采取三二式套种模式,设计南北套种行向与东西套种行向作对比,研究了田间小气候及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行向不同造成近地面的采光效果不同,从而导致其他小气候要素的变化;东西行的光照强度... 以鲁麦22号和鲁棉研16号为供试品种,采取三二式套种模式,设计南北套种行向与东西套种行向作对比,研究了田间小气候及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行向不同造成近地面的采光效果不同,从而导致其他小气候要素的变化;东西行的光照强度、气温均比南北行高,相对湿度比南北行低。东西套种行的棉花发棵早,干物质积累快,实收产量比南北行增加了7.4%。得出结论,东西套种行向有利于改善近地面的光照条件,提高温度等,有利于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行 麦套棉花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膜覆土穴播小麦同粒不同行密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磊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1年第23期6-6,共1页
通过同粒不同行试验结果知,张家川县西部地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密度应为:每幅7行种植增产效果最好,此条件下667 m2穴数为3.50万穴,每穴按11粒计算,667 m2下籽量为38.50万粒,产量为277.10 kg,分别比处理每穴6粒和每穴18粒增产5.90%和7... 通过同粒不同行试验结果知,张家川县西部地区全膜覆土穴播小麦种植密度应为:每幅7行种植增产效果最好,此条件下667 m2穴数为3.50万穴,每穴按11粒计算,667 m2下籽量为38.50万粒,产量为277.10 kg,分别比处理每穴6粒和每穴18粒增产5.90%和7.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 全膜小麦 同粒不同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宽、行比配置对玉米农艺性状及干物质积累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封亮 王淑彬 +3 位作者 杨文亭 杨滨娟 周泉 黄国勤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9-437,共9页
【目的】为探究适宜于南方丘陵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合理的带宽、行比田间配置种植模式。【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玉米间作大豆带宽2 m,行比2∶2;(2)带宽2.4 m,行比2∶3;(3)带宽2.4 m,行比2∶4;(4)带宽2.8 m,行比2∶3;(5)带... 【目的】为探究适宜于南方丘陵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合理的带宽、行比田间配置种植模式。【方法】试验共设7个处理,分别为:(1)玉米间作大豆带宽2 m,行比2∶2;(2)带宽2.4 m,行比2∶3;(3)带宽2.4 m,行比2∶4;(4)带宽2.8 m,行比2∶3;(5)带宽2.8 m,行比2∶4;(6)玉米净作(等行距栽培,行距70 cm);(7)大豆净作(等行距栽培,行距50 cm),每个处理种2带,重复3次。【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带宽、不同行比处理的玉米株高均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玉米播种第75天时带宽2.4 m、行比2∶4的株高最高,为198.33 cm;玉米叶面积指数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生长后期带宽2.8 m、行比2∶3的玉米叶面积指数相比于其它处理均表现为最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玉米生育期的推进呈不断增长趋势且变化大致相同,播种后90 d时,带宽2.4 m、行比2∶4的玉米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为11568.61 kg/hm^2,带宽2.4 m、行比2∶4的玉米产量最高,为6977.78 kg/hm^2。【结论】带宽2.4 m,行比2∶4田间配置协调了个体与群体的矛盾,使得植株的株高最高、秃尖长最小、干物质积累量最大、产量最高,为玉米间作大豆较好的田间配置种植模式,可为江西红壤旱地玉米间作大豆种植田间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带宽 不同行比 玉米农艺性状 干物质积累 玉米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