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州不同站点类型PM_(2.5)与O_(3)污染特征及相互作用
被引量:
27
1
作者
姚懿娟
王美圆
+2 位作者
曾春玲
范丽雅
叶代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95-4506,共12页
基于2015~2019年广州4个不同国控站点类型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研究了广州各站点类型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O_(3)污染季节和PM_(2.5)污染季节PM_(2.5)和O_(3)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015~2019年广州...
基于2015~2019年广州4个不同国控站点类型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研究了广州各站点类型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O_(3)污染季节和PM_(2.5)污染季节PM_(2.5)和O_(3)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015~2019年广州各站点类型PM_(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O_(3)浓度呈上升趋势.不同污染季节PM_(2.5)与O_(3)浓度均呈正相关.O_(3)污染季节二次PM_(2.5)的生成对颗粒物的影响显著大于一次PM_(2.5),随着光化学水平的升高,一次PM_(2.5)的贡献浓度基本不变(均在21.03~31.37μg/m^(3)范围内),贡献率逐渐下降;而二次PM_(2.5)的贡献浓度逐渐升高(3.51~7.72μg/m^(3)升高到16.04~18.45μg/m^(3)),贡献率也逐渐升高(11%~27%升高到34%~44%),且呈倍数增加.不同站点类型贡献差异明显,背景站点二次PM_(2.5)的贡献最大,城区站点在中和高光化学水平下二次PM_(2.5)的贡献最小;PM_(2.5)污染季节各站点类型在不同PM_(2.5)污染水平下O_(3)浓度均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均呈现背景站点>郊区站点>城区站点的特点.气溶胶的消光作用和非均相反应均显著促进O_(3)生成,随着PM_(2.5)浓度升高,各站点类型的O_(3)浓度峰值逐渐升高,由62.12~83.82μg/m^(3)升高到92.49~135.4μg/m^(3);O_(3)变化率峰值也逐渐升高,由8.42~10.02μg/(m3⋅h)升高到21.33~27.04μg/(m3⋅h).进一步促进了广州PM_(2.5)和O_(3)浓度的协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O_(3)
污染季节
相互作用
不同
站点
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6年11-12月北京及周边重污染过程PM_(2.5)特征
被引量:
13
2
作者
贾小芳
颜鹏
+3 位作者
孟昭阳
汤洁
张勇
颜旭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2-315,共14页
该文对2016年11—12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不同站点重污染期间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面和探空气象要素及化学组分等对重污染成因进行深入探讨,比较了其中两次持续3 d及以上重污染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北京及...
该文对2016年11—12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不同站点重污染期间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面和探空气象要素及化学组分等对重污染成因进行深入探讨,比较了其中两次持续3 d及以上重污染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PM_(2.5)质量浓度较高,北京上甸子站、顺义站、朝阳站的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73. 1,130. 8,226.0μg·m^(-3),河北保定站和石家庄站分别为357.8μg·m^(-3)和346. 9μg·m^(-3)。12月17-21日重污染过程比11月3-5日持续时间更长且PM_(2.5)质量浓度更高。通过对11—12月所有重污染过程分析发现,北京颗粒物重污染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是静稳天气。在排放源相对稳定情况下,逆温层的结构、演变和持续时间决定了重污染的程度,其中污染持续时间和污染期间的主导逆温层类型演变对重污染程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较低的水平风速、逆温层的持续出现及更多的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12月17-21日污染偏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及周边地区
气溶胶
大气重污染
不同类型站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州不同站点类型PM_(2.5)与O_(3)污染特征及相互作用
被引量:
27
1
作者
姚懿娟
王美圆
曾春玲
范丽雅
叶代启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
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
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处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495-4506,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212801,2017YFC0212805)。
文摘
基于2015~2019年广州4个不同国控站点类型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数据,研究了广州各站点类型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的污染特征,并分析了O_(3)污染季节和PM_(2.5)污染季节PM_(2.5)和O_(3)的相关性及相互作用.结果表明:2015~2019年广州各站点类型PM_(2.5)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O_(3)浓度呈上升趋势.不同污染季节PM_(2.5)与O_(3)浓度均呈正相关.O_(3)污染季节二次PM_(2.5)的生成对颗粒物的影响显著大于一次PM_(2.5),随着光化学水平的升高,一次PM_(2.5)的贡献浓度基本不变(均在21.03~31.37μg/m^(3)范围内),贡献率逐渐下降;而二次PM_(2.5)的贡献浓度逐渐升高(3.51~7.72μg/m^(3)升高到16.04~18.45μg/m^(3)),贡献率也逐渐升高(11%~27%升高到34%~44%),且呈倍数增加.不同站点类型贡献差异明显,背景站点二次PM_(2.5)的贡献最大,城区站点在中和高光化学水平下二次PM_(2.5)的贡献最小;PM_(2.5)污染季节各站点类型在不同PM_(2.5)污染水平下O_(3)浓度均具有差异性,总体上均呈现背景站点>郊区站点>城区站点的特点.气溶胶的消光作用和非均相反应均显著促进O_(3)生成,随着PM_(2.5)浓度升高,各站点类型的O_(3)浓度峰值逐渐升高,由62.12~83.82μg/m^(3)升高到92.49~135.4μg/m^(3);O_(3)变化率峰值也逐渐升高,由8.42~10.02μg/(m3⋅h)升高到21.33~27.04μg/(m3⋅h).进一步促进了广州PM_(2.5)和O_(3)浓度的协同增长.
关键词
PM_(2.5)
O_(3)
污染季节
相互作用
不同
站点
类型
Keywords
PM_(2.5)
O_(3)
pollution seasons
interaction mechanism
different types of stations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6年11-12月北京及周边重污染过程PM_(2.5)特征
被引量:
13
2
作者
贾小芳
颜鹏
孟昭阳
汤洁
张勇
颜旭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2-315,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644223
21777191
+1 种基金
21377165)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青年基金(TCQN201608)
文摘
该文对2016年11—12月北京及周边地区不同站点重污染期间PM_(2.5)质量浓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地面和探空气象要素及化学组分等对重污染成因进行深入探讨,比较了其中两次持续3 d及以上重污染过程的异同。结果表明:重污染期间北京及周边地区PM_(2.5)质量浓度较高,北京上甸子站、顺义站、朝阳站的PM_(2.5)质量浓度分别为73. 1,130. 8,226.0μg·m^(-3),河北保定站和石家庄站分别为357.8μg·m^(-3)和346. 9μg·m^(-3)。12月17-21日重污染过程比11月3-5日持续时间更长且PM_(2.5)质量浓度更高。通过对11—12月所有重污染过程分析发现,北京颗粒物重污染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是静稳天气。在排放源相对稳定情况下,逆温层的结构、演变和持续时间决定了重污染的程度,其中污染持续时间和污染期间的主导逆温层类型演变对重污染程度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较低的水平风速、逆温层的持续出现及更多的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是12月17-21日污染偏重的原因。
关键词
北京及周边地区
气溶胶
大气重污染
不同类型站点
Keywords
Beijing and surrounding areas
aerosols
haze
different types of stations
分类号
X51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州不同站点类型PM_(2.5)与O_(3)污染特征及相互作用
姚懿娟
王美圆
曾春玲
范丽雅
叶代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16年11-12月北京及周边重污染过程PM_(2.5)特征
贾小芳
颜鹏
孟昭阳
汤洁
张勇
颜旭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