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6
1
作者 杨瑞珍 王道龙 +4 位作者 罗其友 姜文来 毕于运 吴永常 陶陶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101,共7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继续和深入。本文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传统农区、大城市郊区、西部生态脆弱区)近几年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继续和深入。本文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传统农区、大城市郊区、西部生态脆弱区)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及问题,提出了四大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 传统农区 大城市郊区 西部生态脆弱区 比较优势 不同类型区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区村庄用地分异特征研究
2
作者 孙良宇 丁玲 +3 位作者 李鹏伟 陈建龙 李天竹 李志富 《现代化农业》 2019年第2期59-61,共3页
以黑龙江省村庄地籍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数理统计、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通过分析典型县(市)村庄用地数量规模、类型结构、分布形态及其之间的差异,来探究黑龙江省不同类型区村庄用地分异特征。
关键词 村庄 内部用地结构 不同类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比较优势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胡景辉 孙丽敏 +1 位作者 雷雅坤 刘宁 《山西农业科学》 2016年第12期1873-1876,1895,共5页
为揭示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结构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六大生态类型区1994—2014年种植结构演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等作物的结构和变化趋势,探... 为揭示河北省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结构的基本特征和演化规律,运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六大生态类型区1994—2014年种植结构演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了不同时期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蔬菜等作物的结构和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内在原因及动力,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实现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生态类型区 种植制度 结构调整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70年来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水沙特征演变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8
4
作者 薛帆 晁智龙 +6 位作者 何亮 易海杰 许小明 邹亚东 贺洁 吕渡 张晓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7-3260,共14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不同植被类型区和治理度下的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北洛河流域为例,基于1952—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采用水文统计法,对比分析了上、中、下游等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生态恢...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不同植被类型区和治理度下的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北洛河流域为例,基于1952—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采用水文统计法,对比分析了上、中、下游等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生态恢复对水沙数量、径流调节、影响因素贡献等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显示:(1)上、中、下游年均径流深分别为30、23、21 mm,产沙量为0.6、0.05、-0.02亿t。中游年均产流量占流域总水量的51%,上游年均产沙量占流域总沙量的90%以上。(2)上、中、下游径流深极显著减少,减少率分别为-0.28、-0.16、-0.43 mm/a;上游产沙量以0.02亿t/a速度极显著降低,中、下游产沙量不显著减少。(3)上、中、下游的削洪、补枯程度逐年代增加,与20世纪60年代比,21世纪10年代洪水期流量(Q5)分别减少了63%、45%、60%,上游枯水期流量(Q95)增加了68%,中游20世纪80年代枯水期开始产流。(4)与20世纪60年代比,上、中、下游21世纪10年代人类活动对产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94.7%、26.7%、60.7%,而对产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均大于85%。结果表明,植被盖度低但生态恢复程度大的上游,主要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产流产沙量极显著减少,径流调节程度较高,产沙量越集中于暴雨过程;植被覆盖程度高但生态恢复程度小的中游,主要受气候因素主导,产流量明显减少,产沙量微弱降低,径流调节程度弱。水沙数量变化大小及径流调节功能程度,不仅受植被恢复程度的影响,还决定于区域植被盖度的大小。研究可为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水文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生态恢复 水土保持 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 北洛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过不同地貌类型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5
作者 王莎 杨海龙 +2 位作者 高甲荣 王伟伟 刘鹏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0,25,共5页
以京新高速公路集宁—呼和浩特段为例,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结合已有的同类型工程水土保持经验,系统地归纳总结了高速公路穿越不同地貌类型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防治区... 以京新高速公路集宁—呼和浩特段为例,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结合已有的同类型工程水土保持经验,系统地归纳总结了高速公路穿越不同地貌类型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划分、工程节点的控制、隧道工程防治区措施设计等,以期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合理编制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地貌类型区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中南部村落及农田生产力的变化特征
6
作者 王智平 胡春胜 刘志军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2000年第2期82-85,共4页
应用调查方法,比较定量分析了河北省中南部山地丘陵、山前平原、低平原和滨海平原的村落及农田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年代尺度内村落分布几乎不变,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区村落规模的分级特征较一致。庭院面积与地貌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应用调查方法,比较定量分析了河北省中南部山地丘陵、山前平原、低平原和滨海平原的村落及农田生产力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在年代尺度内村落分布几乎不变,不同时期不同类型区村落规模的分级特征较一致。庭院面积与地貌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平原地带的庭院面积大于山地丘陵,各类型区庭院土地利用率均较低,因而庭院开发潜力较大。山地丘陵到滨海平原村落与农田生产力的变化较一致。在传统农业社会中村落与耕地关系密切,控制村落规模,适当增加村落密度,有利于缩短耕作半径,提高农业劳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 不同类型区 农田生产力 农村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洛阳市小麦冬季管理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战敏 李世成 曾庆敏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3年第7期65-65,共1页
小麦是洛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从2004年起连续九年获得大丰收,2012年总产突破112.5万t。为了在高起点上实现我市小麦生产的持续稳产、高产,从今年12月3日起,我站组织县(市)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对全市25.01万hm2不同类型区麦田进行了大面... 小麦是洛阳市的主要粮食作物,从2004年起连续九年获得大丰收,2012年总产突破112.5万t。为了在高起点上实现我市小麦生产的持续稳产、高产,从今年12月3日起,我站组织县(市)区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对全市25.01万hm2不同类型区麦田进行了大面积调查,据1200余个点的调查汇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生长发育 冬季管理 洛阳市 旱地麦田 小麦苗情 次生根 分蘖 三类苗 不同类型区 小麦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