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管径内瓦斯爆炸压力与火焰波传播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堃 司荣军 +3 位作者 黄子超 贾泉升 赵井清 牛宜辉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5,共9页
为减少低浓度瓦斯输送过程中输送管道爆炸事故,利用公称直径分别为700、500、200 mm的钢制爆炸实验管道,实验研究了管道中瓦斯爆炸压力及火焰波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爆炸传播过程中最大爆炸压力随长径比变化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管径变... 为减少低浓度瓦斯输送过程中输送管道爆炸事故,利用公称直径分别为700、500、200 mm的钢制爆炸实验管道,实验研究了管道中瓦斯爆炸压力及火焰波的传播规律。结果表明:爆炸传播过程中最大爆炸压力随长径比变化曲线呈波动上升趋势,管径变化会改变压力峰值出现的时间空间位置,700、500、200 mm管道最大爆炸压力分别出现在长径比115、103、103处,分别为0.59、0.28、0.09 MPa。管道直径越大,最大爆炸压力越大。火焰传播速度随长径比变化曲线起伏波动,整体呈上升趋势,通过分析可将火焰传播过程分为自由传播、反弹加速、稳定加速3个阶段,700、500、200 mm管道最大火焰传播速度分别出现在长径比83、108、96处,分别为846、943、250 m/s。实验中700、500 mm管道出现爆燃转爆轰现象,火焰速度可达800 m/s以上,管径越大爆燃转爆轰过程越早。研究结果可为工程实践中瓦斯管道输送和利用的安全防护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爆炸 不同管径 爆炸压力 火焰传播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径多壁碳纳米管与硫含量对锂硫电池单质硫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君政 吴锋 +2 位作者 陈人杰 李丽 陈实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28-434,共7页
采用分段加热法合成了不同管径、不同硫含量的单质硫一多壁碳纳米管(S-MWCNT)复合材料,利用电化学方法、SEM、TEM、比表面吸附等分析方法,筛选出以10~20mm直径的MWCNT为核,质量分数85%硫为壳的最优化条件下的复合材料。SEM测试... 采用分段加热法合成了不同管径、不同硫含量的单质硫一多壁碳纳米管(S-MWCNT)复合材料,利用电化学方法、SEM、TEM、比表面吸附等分析方法,筛选出以10~20mm直径的MWCNT为核,质量分数85%硫为壳的最优化条件下的复合材料。SEM测试显示单质硫均匀填充到MWCNT的中空管和层间的孔中形成了结构稳定的复合物。在最优化的条件下,复合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272.8mAh·g-2,活性物质利用率为76.0%,循环至第80周时放电容量还保持在720.1mAh·g-2,容量保持率高达64.4%。与未添加MWCNT的单质硫电极相比,硫复合电极活性物质的利用率和循环性能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管径 多壁碳纳米管 锂硫电池 单质硫正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径水平管油气两相流压降模型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自龙 廖锐全 +2 位作者 雷宇 伍振华 赵亚睿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4期137-143,共7页
为得到准确的不同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压降预测模型,用5号白油和空气在内径为40、60、75 mm,长11.5 m的测试管内进行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实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和环状流压降模型。结果表明:相同气、... 为得到准确的不同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流的压降预测模型,用5号白油和空气在内径为40、60、75 mm,长11.5 m的测试管内进行了水平管气液两相流实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管径水平管气液两相分层流和环状流压降模型。结果表明:相同气、液量条件下,压降随着管径的增加而减小,且管径对压降的影响较大。结合实验中观察到的流型,分别建立了水平管层流和环状流的压降计算方法,其中层流压降模型中的液相折算系数和环状流压降模型中的气液界面摩擦系数均考虑了管径的影响,新方法对不同管径条件下实验压降预测准确,整体平均绝对误差为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管径 气液两相流 低持液率 水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管径管外含空气/CO_(2)蒸汽冷凝传热特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彭翔 边浩志 +2 位作者 周书航 李文涛 曹夏昕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20-1226,共7页
当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时,堆芯熔融物可能与安全壳中的混凝土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CO_(2)并释放到安全壳的气空间中。为了研究CO_(2)对安全壳内蒸汽冷凝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管径条件下竖直圆管外含空气/CO_(2)的蒸汽冷... 当反应堆发生严重事故时,堆芯熔融物可能与安全壳中的混凝土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大量CO_(2)并释放到安全壳的气空间中。为了研究CO_(2)对安全壳内蒸汽冷凝的影响,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管径条件下竖直圆管外含空气/CO_(2)的蒸汽冷凝传热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考察了CO_(2)浓度的变化在不同条件下对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冷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管径条件下,CO_(2)的存在都会增大冷凝传热系数,提升幅度可达30%以上。此外,传热管管径与CO_(2)的引入都不会改变局部冷凝传热系数在传热管轴向上的分布趋势,即由传热管顶部至底部,局部冷凝传热系数先迅速降低后缓慢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圆管 蒸汽冷凝 不凝性气体 二氧化碳 多组分气体 不同管径 换热系数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流向不同小流道加热管内超临界CO_(2)的传热特性
5
作者 王磊 王艳 +3 位作者 甘玉凤 罗凯 费华 栾俨丁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45-1956,共12页
针对水平流动方向上超临界CO_(2)在不同小流道加热管内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管的管径尺寸保持恒定时,超临界CO_(2)的对流换热系数均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但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以及进口温度的升... 针对水平流动方向上超临界CO_(2)在不同小流道加热管内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详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加热管的管径尺寸保持恒定时,超临界CO_(2)的对流换热系数均随着质量流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但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大以及进口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减小。然而,超临界CO_(2)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着压力的变化趋势却有所不同。当流体温度低于假临界温度时,超临界CO_(2)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着压力的降低而显著增大;当流体温度高于假临界温度时,超临界CO_(2)的对流换热系数随着压力的升高而显著增大。不同实验参数(压力、质量流量、加热功率以及进口温度)独自保持恒定时,超临界CO_(2)的对流换热系数均随着管径尺寸的减小而显著增大。相较于管径尺寸为1mm时的对流换热系数而言,不同实验参数的独立变化对超临界CO_(2)在管径尺寸分别为0.75mm以及0.5mm时的最小和最大相对传热增强率并无显著影响。若忽略不同小流道加热管内浮升力效应的影响,对流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可通过超临界CO_(2)的热物理性质在其假临界区域发生剧烈变化的现象进行合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水平流动 不同管径 对流传热 浮升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探测蛇形机器人的行走结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颜凯凯 王亚慧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2-85,共4页
简述蛇形机器人的整体框架及单元结构设计,根据不同的管径改变相邻模块间的夹角以及模块的连接总数,以适应相应管径,使机器人可以贴附在管道内壁,之后在部分关节模块上添加驱动,以驱动机器人整体沿管道内壁以螺旋的方式前进。同时,运用A... 简述蛇形机器人的整体框架及单元结构设计,根据不同的管径改变相邻模块间的夹角以及模块的连接总数,以适应相应管径,使机器人可以贴附在管道内壁,之后在部分关节模块上添加驱动,以驱动机器人整体沿管道内壁以螺旋的方式前进。同时,运用ADAMS软件建立在不同的管径中机器人所需关节模块数量以及关节模块之间的夹角,并对机器人在管道中静止时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机器人与管道之间的相互接触力,关节模块连接处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相邻模块直接的作用转矩大小,通过仿真实现在管道内进行螺旋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形机器人 管道内探测 螺旋前进 齿轮传动 模块化单元 不同管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