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17
1
作者 韩龙植 张三元 +7 位作者 乔永利 金钟焕 徐福荣 曹桂兰 南钟浩 戴陆园 芮钟斗 高熙宗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024-1030,共7页
以籼稻密阳23与粳稻吉冷1号配制所获得的R2:3群体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昆明、三亚、公主岭和韩国春川等5个点进行水稻结实率的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表型值及其在B家... 以籼稻密阳23与粳稻吉冷1号配制所获得的R2:3群体200个家系作为作图群体,在北京、昆明、三亚、公主岭和韩国春川等5个点进行水稻结实率的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结实率数量性状位点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表型值及其在B家系群中的分布以及所检测到的QTL数目因生长环境不同而有较大差异,说明QTL与环境有明显的互作效应。水稻结实率在F3家系群中呈接近正态或偏态的连续分布,是由多个基因所控制的数量性状。共检测到与水稻结实率相关的QTL14个,分布于第1、2、3、4、6、7、8、10和12染色体上,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4.9%。15.3%。分别位于第1、2、6和12染色体RM1-RM259、RM263~RM6、RM340-RM30、RM270~RMl7区间的qSSR1、qSSR2、qSSR6和口SSRl2至少在2种生长环境下均检测到,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4.9%~8.4%、4.8%。7.2%、7.6%。10.7%和7.4%。10.4%。以上多数QTL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吉冷1号,基因作用方式主要为部分显性或显性或超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结实率 不同生长环境 数量性状位点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最上节间长度QTL定位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乔保建 王盈盈 +1 位作者 朱晓彪 洪德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01-1007,共7页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和BC1F13)和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对水稻最上节间长度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生... 利用由98个家系组成的Nipponbare/Kasalath//Nipponbare回交重组自交系(backcross inbred lines,BIL)作图群体(BC1F12和BC1F13)和复合区间作图方法(CIM),在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对水稻最上节间长度进行了QTL分析。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生长环境共检测到13个QTL,分布于第1,2,3,5,6,8,10,11染色体上,解释性状变异的3.97%~15.21%。其中qUIL-6在3种不同生长环境中均检测到,qUIL-1a,qUIL-3a,qUIL-3b和qUIL-10a等4个位点在两种不同生长环境中均被检测到,说明这些QTL位点受环境影响较小,表达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最上节间长度 不同生长环境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复合区间作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环境下水稻穗伸出度的QTL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荆豪争 张斐斐 +7 位作者 陈丹 汤翠凤 董超 张恩来 杨雅云 阿新祥 戴陆园 徐福荣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795,共8页
以十和田/昆明小白谷225个F14家系为作图群体,在云南省弥勒县(正常生长环境)、嵩明县(自然低温胁迫环境)、丽江市(自然低温胁迫环境)等3个试点不同年份共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主穗和分蘖穗穗伸出度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 以十和田/昆明小白谷225个F14家系为作图群体,在云南省弥勒县(正常生长环境)、嵩明县(自然低温胁迫环境)、丽江市(自然低温胁迫环境)等3个试点不同年份共5种不同生长环境下进行了水稻主穗和分蘖穗穗伸出度的异地鉴定,并利用SSR标记对水稻穗伸出度进行了QTL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的生长环境下共检测到12个与水稻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分别分布于第1(2个QTLs)、2、4、6(3个QTLs)、7(3个QTLs)、9(2个QTLs)号染色体,对表型的贡献率为3.72%-22.17%。其中与主穗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共11个,与分蘖穗穗伸出度相关的QTL共7个,其中6个在主穗和分蘖穗上均检测到。在与主穗穗伸出度相关的11个QTL中,q PE-7-1在4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为9.49%-22.17%;q PE-1-1、q PE-1-2、q PE-6-1和q PE-9-2 4个QTL在2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在与分蘖穗穗伸出度相关的7个QTL中,q PE-1-2、q PE-7-1和q PE-6-1 3个QTL在2种环境中均被检测到,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分别为4.35%-12.64%、13.22%-20.89%和11.49%-15.7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伸出度 不同生长环境 QTL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