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同煤种升温氧化过程中气体产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17
- 1
-
-
作者
董宪伟
王福生
孟亚宁
-
机构
河北联合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河北省矿业开发与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3期48-53,共6页
-
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11017)
-
文摘
以不同煤种的煤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程序升温氧化实验,采集不同温度时煤样所产生的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不同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种类以及气体浓度的变化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煤样升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种类不同,气体产生先后顺序依次是CO、C2H6、C2H4、C3H8,气体产生量与温度都近似呈指数变化关系;随煤变质程度的增高,煤样气体产生率急剧上升的拐点温度也变高,煤样氧化能力降低,相同时间段内煤样产生气体量却减少。
-
关键词
不同煤种
升温氧化
煤变质程度
氧化能力
气相色谱
-
Keywords
different kinds of coal
heating and oxidation
metamorphic grade of coal
oxidation ability
gas chro-matography
-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
-
题名不同煤种低温氧化过程指标气体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王彩萍
王伟峰
邓军
-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9-111,114,共4页
-
基金
973计划前期研究项目(2011CB4119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34019
+1 种基金
51004081)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932)
-
文摘
以不同煤种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的粒度进行程序升温实验,采集不同温度时产生的气体进行气相色谱分析,以期分析煤氧化过程中产生指标CO,C2H4和C2H6气体量以及气体浓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煤种低温氧化产生指标气体的温度不同,煤变质程度越高,氧化能力越低,特征温度越高;CO和C2H4产生量与温度呈指数关系;并确定了在相同温度段不同煤种CO和C2H4产生量的关系。
-
关键词
不同煤种
低温氧化
指标气体
变化规律
-
Keywords
different coal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index gas
variation law
-
分类号
TQ533.5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基于显微CT的不同煤种微观孔隙结构综合表征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张文政
王经玺
-
机构
国能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柳塔煤矿
-
出处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85-92,共8页
-
文摘
为能够真实的了解煤的微观孔隙结构,利用高分辨率三维显微镜对煤体进行扫描重构,得到长焰煤、气肥煤、焦煤的三维数据体。通过Avizo软件截取数据体并构建孔隙网络模型,定量统计分析煤体孔隙数目、孔隙半径、配位数等参数,对煤体微观孔隙空间拓扑结构、发育程度等特征作了深入的研究分析。通过分析表明:3个煤样的孔隙半径大多都集中在1.5~3.5μm,其中长焰煤的平均孔隙半径最大,为2.17μm;焦煤的孔隙总体积、平均配位数最大,且孔喉比在1~2集中分布,表明焦煤孔隙空间发育更具有均质性。同时,对特征参数的概率分布曲线进行拟合,可知孔隙半径、喉道半径拟合曲线类型为多项式,孔喉比拟合曲线类型为幂函数,配位数拟合曲线类型为指数函数。
-
关键词
显微CT
不同煤种
微观孔隙
网络模型
定量分析
-
Keywords
micro CT
different coal types
microscopic pore
network model
quantitative analysis
-
分类号
TQ533
[化学工程—煤化学工程]
-
-
题名半封闭管道内瓦斯煤尘爆炸火焰传播特性试验
被引量:15
- 4
-
-
作者
景国勋
邵泓源
吴昱楼
郭绍帅
刘闯
张胜旗
-
机构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阳工学院
-
出处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1326,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74120)。
-
文摘
为了进一步探究瓦斯煤尘爆炸火焰的传播规律,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半封闭竖直管道内,选用褐煤、烟煤和无烟煤3种煤样分别进行爆炸试验,并通过改变煤尘质量浓度来观察不同煤种条件下瓦斯煤尘爆炸反应强度,研究不同煤种条件下煤尘质量浓度对瓦斯煤尘耦合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瓦斯体积分数和煤尘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褐煤爆炸产生的火焰传播速度最大,无烟煤最小。这是因为褐煤的挥发分含量较高,而影响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原因是煤尘在加热情况下释放出的可燃气量,即煤种的挥发分含量,挥发分含量越大,瓦斯煤尘爆炸火焰传播速度也就越大。褐煤和烟煤的火焰传播速度随火焰传播距离增加而增加,直至传播至管道外部;无烟煤的火焰传播速度随火焰传播距离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在试验中,3种煤种和瓦斯爆炸时产生火焰最大传播速度的位置距离爆炸源较远。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的火焰稳定性较差,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变化不稳定,存在较大的波动。火焰传播速度与煤尘质量浓度不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煤尘质量浓度可以大大提高瓦斯煤尘爆炸的反应强度,且存在一个最佳的煤尘质量浓度50 g/m^3,使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最大。
-
关键词
安全工程
瓦斯煤尘爆炸
半封闭管道
火焰传播速度
不同煤种
煤尘质量浓度
-
Keywords
safety engineering
gas coal dust explosion
semienclosed pipes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different coal types
coal dust mass concentration
-
分类号
X936
[环境科学与工程—安全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