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对THP-1细胞凋亡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妍 宋纪伟 +6 位作者 曾范利 时坤 李健明 刘杨 刘菲 孙凡婷 杜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00-1605,共6页
为探讨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巨噬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情况与其分泌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转录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建立THP-1体外巨噬细胞模型,用不同毒力MTB(强毒株H37Rv、弱毒株BCG)感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在六... 为探讨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巨噬细胞后不同时间点细胞凋亡情况与其分泌的几种主要细胞因子转录与表达之间的关系,建立THP-1体外巨噬细胞模型,用不同毒力MTB(强毒株H37Rv、弱毒株BCG)感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在六个时间点的凋亡情况,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因子TNF-α、IL-10、IL-6的转录水平,应用ELISA方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三种细胞因子的分泌量。结果显示:BCG组和H37Rv组的早期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巨噬细胞细胞因子TNF-α、IL-6的转录水平与分泌水平相符,弱毒菌株巨噬细胞凋亡情况随时间延长成上升趋势,其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表现为相同趋势,IL-6表现为相反趋势。强毒株巨噬细胞凋亡情况低于弱毒株,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复杂,一般表现为一种先增强后抑制的情况。本试验通过对不同时间点细胞因子与凋亡情况关系的研究为结核分枝杆菌对巨噬细胞凋亡机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毒力结核分枝杆菌 THP-1细胞 凋亡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耐药类型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周莹宇 付雷 +4 位作者 张炜焱 王彬 陈曦 陆宇 陈效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952-960,共9页
目的初步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临床耐药分离株和实验室诱导耐药株的毒力变化表征。方法选取MTB标准株H37Rv和减毒株H37Ra各1株、4株临床耐药分离株(15833、16030、17080和30744,各1株)和8株实验室诱导耐药... 目的初步评价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临床耐药分离株和实验室诱导耐药株的毒力变化表征。方法选取MTB标准株H37Rv和减毒株H37Ra各1株、4株临床耐药分离株(15833、16030、17080和30744,各1株)和8株实验室诱导耐药株[分别为单耐Pretomanid(PA-824)菌株(P1)、单耐利奈唑胺(Lzd)菌株(L1)、单耐PBTZ-169菌株(169-1、169-2、169-3,各1株),以及同时耐PA-824和Lzd的LPDR菌株(PL1、PL2、PL3,各1株)]。测定临床耐药分离株对一、二线抗结核药物和实验室诱导耐药株对Lzd、PA-824、PBTZ-169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绘制各研究菌株的体外生长曲线及测量感染巨噬细胞2d后的胞内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并测定感染2d后巨噬细胞释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动物实验选取BALB/c小鼠168只,6~7周龄,体质量16~18g/只,分为14组,每组12只。将各耐药菌株以尾静脉注射的方式感染BALB/c小鼠,记录小鼠半数生存期,进行生存分析。结果体外实验表明,MTB临床耐药分离株30744生长曲线相比于其他耐药株的生长平台期提前,菌株体外适应性较低,其余各耐药菌株生长曲线趋势基本一致。临床耐药分离株(15833、16030、30744、17080)和对Lzd和PA-824同时耐药的实验室诱导耐药株(PL1、PL2、PL3)感染巨噬细胞2d后的胞内CFU计数[分别为(5.180±0.074)、(5.571±0.029)、(5.550±0.073)、(5.446±0.099)、(5.763±0.197)、(5.907±0.053)、(5.661±0.083)log10CFU/ml]明显低于标准株H37Rv[(6.207±0.028)log10CF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932、12.758、12.034、10.241、4.796、7.042、9.113,P值均<0.05)。另外,菌株15833、16030、30744、1708、P1、L1、PL1、PL2、PL3、169-1、169-2、169-3感染巨噬细胞2d后LDH释放量的吸光度A490值比值(分别为0.252±0.039、0.412±0.078、0.247±0.022、0.358±0.054、0.329±0.015、0.483±0.017、0.328±0.046、0.455±0.075、0.283±0.041、0.258±0.044、0.374±0.080、0.311±0.097)均明显低于标准株H37Rv(0.958±0.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269、16.788、38.244、24.238、44.005、32.698、27.713、15.171、31.798、31.472、16.515、15.570,P值均<0.01)。体内毒力实验显示:(1)所有菌株感染小鼠后,半数生存期(≥15d)均明显长于H37Rv标准株(12d)。(2)小鼠生存曲线显示:准广泛耐药菌株感染小鼠的存活时间长于耐多药菌株,即30744>17080>16030>15833;双重耐药菌株LPDR组小鼠存活时间>PBTZ-169耐药菌株组=单耐Lzd组>单耐PA-824耐药菌株组。结论 MTB耐药株的毒力均较野生型标准株下降,毒力的大小与该菌株耐药的数量可能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生存率分析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化的探讨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丽 马记磊 +8 位作者 任易 谢红 田丹 南晶 俞琦 田茂鹏 景玉凯 范雄林 王卫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分析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后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毒力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4--2015年入选“武汉市初治涂阳肺结核免费隔离治疗项目”的患者中初治涂阳肺结核且经抗结核治疗2周后痰涂片仍未转阴者(未转阴组)治... 目的分析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前后结核分枝杆菌(MTB)的毒力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4--2015年入选“武汉市初治涂阳肺结核免费隔离治疗项目”的患者中初治涂阳肺结核且经抗结核治疗2周后痰涂片仍未转阴者(未转阴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及治疗2周后分离的MTB(15株);初治涂阳肺结核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2周内痰涂片转阴患者(转阴组)治疗前分离的MTB(4株);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对照组)治疗前分离的MTB(1株)。将上述不同类别患者不同时间点痰培养分离的MTB菌株于体外分别感染巨噬细胞3h和96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早期凋亡水平,同时计数菌落数量,分析其变化情况。结果未转阴组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分离的MTB菌株感染巨噬细胞3h后,诱导巨噬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95±1.13)%、(4.21±1.92)%、(3.73±1.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8,P=0.086);感染巨噬细胞96h后,诱导巨噬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25±0.48)oA、(5.69±2.03)%、(5.06±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9,P=0.245)。未转阴组、转阴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痰培养分离的MTB菌株感染巨噬细胞3h后诱导巨噬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2.95±1.13)%、(4.05±1.87)%、(4.38±0.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4,P=0.380);感染巨噬细胞96h后,诱导巨噬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4.25±0.48)%、(4.11±0.26)oA、(5.39±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P=0.003)。各组不同治疗时间所分离的MTB菌株感染巨噬细胞后菌落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涂阳肺结核经抗结核治疗后2周痰涂片仍未转阴患者所携带的MTB菌株毒力在治疗前后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结核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孙蕾 杨立军 +2 位作者 郑锦辉 杨文涛 王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23-226,共4页
关键词 北京基因型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Ⅶ型分泌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林 霍如松 焦新安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72-775,共4页
关键词 Ⅳ型分泌系统 结核分枝杆菌 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外基质 Ⅶ型 因子 宿主细胞 细胞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对人急性白血病单核细胞株THP-1凋亡和死亡水平的影响
6
作者 刘毅 孙照刚 +3 位作者 任卫聪 田苗 李妍 李传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7-422,I0001,I0002,共8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细胞后的细胞凋亡和死亡程度的检测,以期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和细胞相互作用的新的方向和观点,以及对结核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的新认识。方法选用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H37Rv及北京基因型敏感菌... 目的通过对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细胞后的细胞凋亡和死亡程度的检测,以期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和细胞相互作用的新的方向和观点,以及对结核病免疫学发病机制的新认识。方法选用不同毒力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a、H37Rv及北京基因型敏感菌株(BJTB)分别感染人的巨噬细胞THP-1细胞株,模拟细胞体外感染的过程。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免疫荧光检测细胞的凋亡蛋白的分布,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染色检测细胞晚期凋亡的变化,台盼兰染色检测细胞死亡水平的变化。结果H37Ra引起THP-1细胞的凋亡水平最高,H37Rv次之,BJTB引起的凋亡水平最低。BJTB引起的死亡水平最高,H37Rv次之,H37Ra最低。结论毒力不同的结核分枝杆菌刺激细胞后和细胞的相互作用不同,毒力越高引起的凋亡水平越低,毒力越低引起的凋亡水平越高;对死亡水平的影响是毒力越高的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死亡水平越高,毒力越低引起的死亡水平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细胞凋亡/死亡 北京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杆菌基因组RD1区毒力蛋白分泌相关基因Rv3871的克隆、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鲍一歌 秦紫芳 鲍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71-2374,共4页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毒株RD1毒力分泌系统Rv3871基因进行克隆和蛋白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在结核杆菌毒力蛋白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以PCR扩增出完整的Rv3871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 目的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毒株RD1毒力分泌系统Rv3871基因进行克隆和蛋白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该基因在结核杆菌毒力蛋白分泌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为模板,以PCR扩增出完整的Rv3871基因,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对其核苷酸序列进行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结核杆菌Rv3871进行结构功能分析并与多种分枝杆菌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经分子克隆的Rv3871酶切片段与预期大小符合,基因序列与Genbank报道一致,SDS-PAGE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84000的特异性表达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两个FtsK/SpoEⅢ样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则发现在致病性分枝杆菌与卡介苗等非致病菌Rv3971基因对应区域的结构完整程度有较为显著的差别。结论本研究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RV3871基因进行分子克隆,特异蛋白表达和基因序列测定,提供了该基因的结构功能特征,并通过生物信息学与同源性对比分析,发现Rv3871基因在致病和非致病分枝杆菌毒力分泌作用中的结构和功能差异,为结核病发病机制阐明及其治疗药靶的筛选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分泌系统 Rv3871 致病性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分子进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白云 万康林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3-486,共4页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物的分子进化研究取得了迅猛进展。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进化研究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溯源、致病机理研究、耐药性研究及毒力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结核病的预...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生物的分子进化研究取得了迅猛进展。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进化研究为结核分枝杆菌的溯源、致病机理研究、耐药性研究及毒力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结核病的预防控制提供重要依据。特对近年来国内外用于结核分枝杆菌分子进化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分子进化 生物信息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 致病机理 基因 预防控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总目次
9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81-1186,共6页
关键词 人兽共患病学 猪链球菌 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分体吸虫病 口蹄疫病 鼻病 弓形虫 疫苗免疫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分枝杆菌 细粒棘球绦虫 原核表达 狂犬病病 狂犬病 弹状病 禽流感病 流感病 基因 小隐孢子虫 并殖吸虫 猪带绦虫 有钩带绦虫 附红细胞体 布鲁氏菌病 波型热 广州管圆线虫 小鼠巨噬细胞 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