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栽培模式对油茶成活率及土壤影响分析
1
作者 林志锋 王文辉 《林业科技情报》 2024年第4期24-26,共3页
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嫁接方式对油茶的成活率有不同的影响,对土壤也有不同的影响,作者利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式对新种植的油茶林进行多种模式的套种(套种大豆、花生、玫瑰花、豇豆、西瓜、香瓜、红薯、茶树、杂草),对土壤水热状况测... 不同栽培模式和不同嫁接方式对油茶的成活率有不同的影响,对土壤也有不同的影响,作者利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方式对新种植的油茶林进行多种模式的套种(套种大豆、花生、玫瑰花、豇豆、西瓜、香瓜、红薯、茶树、杂草),对土壤水热状况测定并对生长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将木屑覆盖在油茶的白膜或者黑膜的状态下,土壤含水量最高的为套种香瓜的林地,滴灌方式比喷灌方式含水量更高;不同覆盖材料和灌溉手段会明显影响油茶的土壤水热状况,影响油茶成活率的因素包括不同的嫁接方式、单一覆盖方式等,在滴灌的条件下,油茶能够达到100%的成活率。针对新种植的茶林套种香瓜或者白膜上覆盖木屑,会明显增加土壤的含水量,提升油茶的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不同栽培模式 成活率 土壤影响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水稻各生育期光合生理指标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志军 叶春秀 +4 位作者 李有忠 董永梅 陈林 孙国清 谢宗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为明确膜下滴灌与常规水作栽培的光合生理差异。通过对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4个水稻品系(T-04、T-43、T-66、T-69)在分蘖、孕穗、抽穗、乳熟、蜡熟期倒一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 为明确膜下滴灌与常规水作栽培的光合生理差异。通过对膜下滴灌和淹灌2种栽培模式下,4个水稻品系(T-04、T-43、T-66、T-69)在分蘖、孕穗、抽穗、乳熟、蜡熟期倒一叶的光合色素含量、光合-叶绿素荧光参数、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滴灌模式下,4个参试材料在5个关键生育期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光合速率(Pn)均低于淹灌,胞间CO_2浓度(Ci)总体上略低于淹灌,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P>0.05);叶绿素荧光参数、光系统Ⅱ有效量子产量(ΦPSⅡ)、最大荧光(Fm)、暗适应光系统Ⅱ最大量子产量(Fv/Fm)总体上低于淹灌,大部分时期差异不显著,最小荧光(Fo)高于淹灌,荧光淬灭系数(q P、NPQ)在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大,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总体上低于淹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2种栽培模式下差异不显著,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含量总体上高于淹灌,可溶性蛋白(SP)含量总体上低于淹灌,可溶性糖(SS)含量差异不显著。水稻膜下滴灌栽培整个生育期均无水层覆盖,可能受到水分胁迫,导致其整个生育期大部分光合生理指标均低于淹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栽培模式 水稻 不同生育期 光合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黍子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如达 李海 +2 位作者 田宏先 张翔宇 梁海燕 《陕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1-3,共3页
2014年采用黍子品种晋黍8号进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栽培模式下,667 m2播量为9 kg·hm-2时,以机械覆膜方式最佳,主要表现:植株主茎节数减少,为7.4节;有效分蘖多,为2.9个;穗长31.0 cm;穗粒重7.6 g,产量高,为4 677 kg... 2014年采用黍子品种晋黍8号进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5种不同栽培模式下,667 m2播量为9 kg·hm-2时,以机械覆膜方式最佳,主要表现:植株主茎节数减少,为7.4节;有效分蘖多,为2.9个;穗长31.0 cm;穗粒重7.6 g,产量高,为4 677 kg·hm-2。产投比为3.31,较其它栽培模式增产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黍子 不同栽培模式 产量 产投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早酥红梨生长及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海丽 张凌云 +2 位作者 马希武 王惠萍 殷春 《落叶果树》 2022年第5期16-18,共3页
对2015年栽植的早酥红梨树进行垄栽、平栽、沟栽3种栽植模式下植株生长与结果的研究。结果表明,2020-2021年度间,垄栽、平栽、沟栽的植株主干粗度年均增长量分别是14.39、11.54、10.21 mm;主枝粗度年均增长量分别是2.32、1.71、0.88 mm... 对2015年栽植的早酥红梨树进行垄栽、平栽、沟栽3种栽植模式下植株生长与结果的研究。结果表明,2020-2021年度间,垄栽、平栽、沟栽的植株主干粗度年均增长量分别是14.39、11.54、10.21 mm;主枝粗度年均增长量分别是2.32、1.71、0.88 mm;植株外围营养枝年生长量分别是83、77、56 cm。均为垄栽的最大,平栽的次之,沟栽的最小,三者之间差异显著。平均单果重分别是274.5、243.5、215.6 g,垄栽的最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2.5%~12.6%之间,差异不明显;果形指数分别是1.19、1.13、1.08,垄栽的最大,果形更接近长圆柱形。单株产量分别为24.6、21.2、17.1 kg,垄栽的最大,三者之间差异显著。灌水后垄栽的无积水,根部环境条件优于平栽和沟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酥红梨 不同栽培模式 植株生长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优良晚熟桃品种在山东郓城的引种表现及不同栽培模式研究
5
作者 明广增 《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20年第5期10-14,共5页
近年来,山东省郓城县桃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为进一步优化桃品种结构,结合郓城县10万亩桃基地建设工作,郓城县林业局在国有何庄林场西沙河森林果园建立了晚熟桃新品种引种试验基地,开展晚熟桃引种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 近年来,山东省郓城县桃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品种结构不尽合理,为进一步优化桃品种结构,结合郓城县10万亩桃基地建设工作,郓城县林业局在国有何庄林场西沙河森林果园建立了晚熟桃新品种引种试验基地,开展晚熟桃引种和不同栽培模式试验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熟桃 栽培 桃品种 引种表现 不同栽培模式 试验基地 山东郓城 新品种引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青贮玉米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旭业 董扬 +5 位作者 尤海洋 李莉 郭文凯 杨淑萍 王佳 刘秀玲 《现代畜牧科技》 2022年第11期56-59,共4页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青贮玉米(Silage corn)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阳光1号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在亩株数固定的前提下,开展大垄双行、单穴双株、二比空种植、精确定位单株、常规垄作(65 cm+65 cm)5种栽培模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为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青贮玉米(Silage corn)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阳光1号青贮玉米品种为材料,在亩株数固定的前提下,开展大垄双行、单穴双株、二比空种植、精确定位单株、常规垄作(65 cm+65 cm)5种栽培模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定位精播的出苗时间最快,为播种后5 d;青贮收获期玉米茎秆含糖量较常规垄作都有所提高,其中二比空模式含糖量最高,达到6.9%;定位精播模式青物质产量最高,达到6 120 kg/667 m^(2)。比较田间农艺性状表现和植株营养指标,建议常规垄作模式作为目前主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栽培模式 青贮玉米 含糖量 百粒重 消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生长差异性研究
7
作者 杨马进 刘玉珊 +3 位作者 李臻 尚迪 卓明 许震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36-43,共8页
为探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岷江百合人工栽培不同模式下植株生长差异,以岷江百合6年生实生植株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在日光温室大棚地面苗床(PD)、日光温室大棚营养钵(PB)、室外田间(LD)、室外营养钵(LB)4种栽培模式条件下物候及11个生长指... 为探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岷江百合人工栽培不同模式下植株生长差异,以岷江百合6年生实生植株为试验材料,观测其在日光温室大棚地面苗床(PD)、日光温室大棚营养钵(PB)、室外田间(LD)、室外营养钵(LB)4种栽培模式条件下物候及11个生长指标的差异,借助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研究各生长指标间的相互关系,并对不同栽培模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PD和PB模式果熟期前的物候时间均早于LD和LB模式,果熟期及枯萎期则相反,其中PB模式萌芽、果荚成熟时间最早,PD模式开花时间最早、LD模式植株枯萎时间最早;②不同栽培模式下岷江百合实生植株地径、株高、单株花数量等11个生长指标均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以单株花数量变幅最大,达427.00%,花径变幅最小,为9.67%;③4种栽培模式11个生长指标互呈正相关性,且多个指标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p<0.01);④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8个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为PD>LD>LB>PB,PD模式最利于岷江百合植株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百合 不同栽培模式 生长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志丹县2017年谷子不同栽培模式比较试验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鹏远 马岩 +1 位作者 高伟 杨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4期120-122,共3页
为了科学指导志丹谷子种植并提供理论依据,进行了谷子地膜覆盖穴播免间苗机械化栽培种植与传统垄沟种植两种种植方式下的产量效益情况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地膜覆盖穴播免间苗机械化栽培种植增收效益显著,可大力推广。
关键词 志丹 谷子 不同栽培模式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下‘寒香蜜’葡萄的生物学表现 被引量:2
9
作者 刘鑫 李峰 +6 位作者 宋晓燕 王强 张会臣 张仲新 燕钢 张红 于占华 《北方果树》 2016年第4期14-15,共2页
为筛选出‘寒香蜜’葡萄的最佳栽培模式,比较其在露地、大棚和温室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的物候期、果实性状与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寒香蜜’葡萄的生物学表现差异较大,在大棚栽培模式下综合表现最好。
关键词 '寒香蜜’葡萄 不同栽培模式 生物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半旱地轮作体系下的作物水肥的利用效果
10
作者 宗宜方 张志奇 刘翠红 《江西农业》 2016年第6S期29-,共1页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项目来说,水分和养分是必须要保证的基础要素,只有利用好有效的水肥资源,才能保证整体农业发展进程的持续性,对于种植强度较高的项目,相关作物的产量不稳定,就要采取有效的灌溉机制,进行农业栽培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基于... 对于农作物的种植项目来说,水分和养分是必须要保证的基础要素,只有利用好有效的水肥资源,才能保证整体农业发展进程的持续性,对于种植强度较高的项目,相关作物的产量不稳定,就要采取有效的灌溉机制,进行农业栽培模式的进一步提升。基于此,针对不同栽培模式下施氮量对小麦-玉米轮坐体系下干物质累积以及籽粒产量、对半干旱地冬小麦氮素累积机分配、对小麦-玉米轮坐体系下土壤水分贮存量和利用率、对小麦-玉米轮坐体系下土壤硝态氮残留等产生的影响进行了集中讨论,旨在更好地辅助相应的农业用户进行栽培模式的更新,顺利推进农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栽培模式 半旱地 轮坐体系 水肥 利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免耕马铃薯农艺性状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11
作者 王成禹 《农业与技术》 2015年第22期102-103,共2页
在农作物成熟收个完毕以后,不需要对耕田进行翻土处理,只需要将马铃薯播种以前的畦面处理好即可,然后将需要播种的马铃薯按照一定的株距和行距进行播种,播种以后需要在上面覆盖一定厚度的稻草,给马铃薯的生长营造一个适应的环境。免耕... 在农作物成熟收个完毕以后,不需要对耕田进行翻土处理,只需要将马铃薯播种以前的畦面处理好即可,然后将需要播种的马铃薯按照一定的株距和行距进行播种,播种以后需要在上面覆盖一定厚度的稻草,给马铃薯的生长营造一个适应的环境。免耕马铃薯覆盖栽培技术简化了传统马铃薯种植的工序,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成本和投入,并且在产量上也有很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栽培模式 免耕马铃薯 农艺性状 土壤养分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套盆栽培模式有利于枣树的生长发育
12
《中国果业信息》 2021年第2期59-60,共2页
据《果树资源学报》2021年第1期《不同栽培模式对枣树生长量及光合参数日变化的影响》(作者李卓等)报道,以1年生蜂蜜罐枣树为试材,研究地下套盆、地上不套盆控根容器栽培及大田栽培条件下枣树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主要光合参数,分析不同栽... 据《果树资源学报》2021年第1期《不同栽培模式对枣树生长量及光合参数日变化的影响》(作者李卓等)报道,以1年生蜂蜜罐枣树为试材,研究地下套盆、地上不套盆控根容器栽培及大田栽培条件下枣树的生长发育情况和主要光合参数,分析不同栽培模式对枣树生长状况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资源 大田栽培 不同栽培模式 生长发育情况 光合参数 枣树 光合特性 生长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苹果产区农药使用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文军 呼丽萍 +4 位作者 薛应钰 梁巧兰 孙朝华 张树武 徐秉良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8-73,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甘肃省苹果产区农药使用现状及影响农药使用量的因素,为苹果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施和管理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门入户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2016年甘肃省主要苹果产区的17个县区市63个乡镇的212个苹...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了甘肃省苹果产区农药使用现状及影响农药使用量的因素,为苹果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施和管理措施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门入户实地调查的方法,调查了2016年甘肃省主要苹果产区的17个县区市63个乡镇的212个苹果园,分析了不同生育期病虫害的发生、地区、气候条件、栽培模式和树龄等条件对农药使用量的影响.【结果】甘肃省主要苹果产区在不同生育期施药量差别大,在果实膨大期年均折纯用药量最大,为13.05kg/hm^2;在休眠期年均折纯用药量最小,为2.70kg/hm^2;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农药使用量差别较大,天水市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最高,年均折纯用药量最高,为32.85kg/hm^2;兰州市年均降水量最低,年均折纯用药量最少,为18.75kg/hm^2;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下不套袋与套袋的农药折纯用药量分别为36.45、33.75kg/hm^2,乔砧密植栽培模式下分别为33.45、32.10kg/hm^2;不同树龄施药量不同,在老年期农药折纯用药量最高,为33.45kg/hm^2,幼龄期折纯用药量最低,为29.25kg/hm^2.【结论】苹果园农药使用量主要与不同苹果产区的气候条件、栽培模式、树龄和不同生育期病害的发生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病虫害防治 农药使用量 气候条件 不同栽培模式 生育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