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晶 朱清科 +2 位作者 刘中奇 邝高明 赵荟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0-223,共4页
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对于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陕西省吴起县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在生长季中土壤蓄水量具有显著差异,其顺序为:沙棘林&... 研究黄土丘陵区不同林地的土壤水分变化,对于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定点监测的方法,对陕西省吴起县不同林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在生长季中土壤蓄水量具有显著差异,其顺序为:沙棘林>河北杨林>油松林>山杏林;林地的土壤蓄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根据生长季内土壤蓄水量的变化,可以将土壤水分变化分为3个时期:土壤水分恢复期、土壤水分消耗期、土壤水分补充期;各林地0-200cm土层土壤水分变异系数从小到大为:山杏林>河北杨林>沙棘林>油松林;在雨水入渗、蒸发、蒸散的共同作用下山杏林地在0-60cm土层含水量的变化明显大于其它林地。研究结果揭示了不同林种对土壤水分消耗和补给的影响,为当地造林结构配置和植被恢复与重建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不同林地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不同林地土壤水分特征及影响因子通径分析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波 陈丽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9-86,共8页
通过野外实测数据,研究土壤水分特征,用通径分析明确不同影响因子对土壤含水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在黄土高原研究区,分别在油松林、刺槐林和苹果林样地设立土壤水分动态观测点,用Water Scout SM 100 Sensor-6ft水分探头在2018年4—10月... 通过野外实测数据,研究土壤水分特征,用通径分析明确不同影响因子对土壤含水量的直接和间接作用。在黄土高原研究区,分别在油松林、刺槐林和苹果林样地设立土壤水分动态观测点,用Water Scout SM 100 Sensor-6ft水分探头在2018年4—10月植被生长季观测不同土层的土壤体积含水量,同年8月,在不同林地分层进行土壤取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1)观测林地土壤含水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苹果林土壤含水量总体高于刺槐林和油松林;2)研究区不同林地土壤水季节变化趋于一致,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生长季土壤总贮水量苹果(1 460.38 mm)>油松(988.02 mm)>刺槐(844.66 mm);3)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水分变化有显著的相关性,通过通径分析得出:影响最显著的因子为0.050~0.002 mm土壤颗粒含量,其决策系数为9.825;密度对其有较大的间接作用;有机质和2.000~0.050 mm土壤颗粒含量对土壤含水量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决策系数分别为-2.669和-5.645。通径分析适用于土壤水分影响因子分析。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地区林地树种选择及生态环境管理提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含水量 动态变化 通径分析 不同林地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阳市二环林带不同林地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苇洁 余天祥 +2 位作者 陈志华 石登红 陈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538,共4页
对贵阳市第二环城林带不同林地树冠层与土壤层进行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林带内一些主要树种树冠和林地土壤层在水源涵养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尽管受样地坡度和母质等因素的影响,但植物群落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气性及渗... 对贵阳市第二环城林带不同林地树冠层与土壤层进行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研究了林带内一些主要树种树冠和林地土壤层在水源涵养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尽管受样地坡度和母质等因素的影响,但植物群落能明显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通气性及渗透性,提高土壤最大持水量、贮水量和排水量,整个林带在贵阳市周边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也有利于植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环林带 不同林地 水源涵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大通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被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王莉 林莎 +3 位作者 李远航 陈梦飞 贺康宁 童国艳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5,共11页
为探究青海高寒山区典型退耕林地土壤水分与林下植被及其相互间关系。以青海大通县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祁连圆柏林3种典型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被和0~200 cm土层... 为探究青海高寒山区典型退耕林地土壤水分与林下植被及其相互间关系。以青海大通县青海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祁连圆柏林3种典型人工林分为研究对象,原生荒草地为对照,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实验,研究不同林地类型林下植被和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及其相互间关系。结果表明:1)该研究区林地内土壤水分相对缺乏,林下草本多为披碱草、白莲蒿、早熟禾等旱生植物占明显优势。华北落叶松林下草本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最好,青海云杉林次之,祁连圆柏林下植被与荒草地较为接近。2)不同林地类型与荒草地土壤平均含水量由大到小顺序为青海云杉林(23.79%)、荒草地(21.29%)、祁连圆柏林(19.02%)、华北落叶松林(16.93%)。3)对表层土壤(0~20 cm)而言,林地的持水能力均优于荒草地,在20~60 cm土层时青海云杉林地持水能力最好,华北落叶松林地持水能力最差。4)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其生物量和林地土壤含水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负相关关系(P<0.05)。且其相互的影响程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断减小,但其作用主要集中于0~120 cm土层土壤水分情况。综上所述,青海云杉可作为营造水源涵养林的主要造林树种,华北落叶松可作为在土壤水分相对缺乏地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主要营林树种,祁连圆柏林下植被与荒草地较为接近,可以有效的形成林草复合结构体系;因此,可将华北落叶松和祁连圆柏作为该地区植被建设的主要树种,同时兼顾对本地物种的引入,从而加快植被恢复的进程,有助于实现通过植树造林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完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地类型 土壤水分 林下植被 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陇山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宗舟 张扬 陈志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6-70,共5页
以小陇山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林以及二者混交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稀释平板培养法进行培养,对3种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微生物... 以小陇山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林以及二者混交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稀释平板培养法进行培养,对3种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区系有较大的影响;落叶松林土壤中霉菌的数量较高,是华山松林土壤中的1.86倍,而细菌数量仅为华山松林的18.6%,放线菌数量仅为18.4%,酵母菌数量仅为15.0%;华山松林地土壤霉菌类群的均匀度比混交林中的差;日本落叶松可以促进土壤中霉菌数量增加,但抑制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地 土壤微生物 物种多样性 Simpson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土壤大孔隙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4
6
作者 阮芯竹 程金花 +4 位作者 张洪江 杜士才 李世友 张福明 陈晓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8-74,80,共8页
以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亮蓝野外染色示踪实验观测大孔隙流,结合Adobe Photoshop、ERDAS和ArcGIS的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地的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大... 以重庆四面山不同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亮蓝野外染色示踪实验观测大孔隙流,结合Adobe Photoshop、ERDAS和ArcGIS的图像处理技术分析了阔叶林、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3种林地的土壤大孔隙分布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的大孔隙流形态特征有所不同,大孔隙流的存在使水分在土壤中的运移深度大幅度提高,运移深度规律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不同林地的染色面积比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较大的孔隙(1级和2级)主要存在于0—20cm土层,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小孔隙(4级和5级)所占百分比变大;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根重密度和根孔数对大孔隙分布均有较大影响,其中,土壤容重与大孔隙数量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含量、根重密度和根孔数与大孔隙数量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林地 大孔隙 容重 有机质含量 根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沙江不同林地坡面的产流产沙特征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甜江 吴云飞 +2 位作者 郎南军 刘芝芹 王琛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解决金沙江水土流失问题,在金沙江头塘小流域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选择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典型生态恢复人工林类型(21年生云南松林、19年生旱冬瓜林、19年生银荆林和荒草地)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 为解决金沙江水土流失问题,在金沙江头塘小流域水源涵养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选择典型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典型生态恢复人工林类型(21年生云南松林、19年生旱冬瓜林、19年生银荆林和荒草地)的产流产沙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4种林地坡面的产流量、产沙量和土壤侵蚀强度都表现出相同的大小规律,都为云南松林的最小,其次是银荆林和旱冬瓜林,荒草地的产流量、产沙量、土壤侵蚀强度都是最大的,分别为云南松林的3.05倍、6.23倍、6.29倍,说明云南松林的水土保持效果好。产流量、产沙量与降雨量都呈正相关关系,径流系数与产沙量呈正相关关系,即降雨在坡面产流时,径流系数增大,即产流量增大,产沙量也随之增大。由此可知,营造良好的人工林林分可以防止金沙江头塘小流域水土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量 产沙量 不同林地 金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人为干扰下林地类型对传粉昆虫的影响——以河南省巩义市为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美娜 卢训令 +2 位作者 崔洋 王梦茹 丁圣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64-474,共11页
不同类型的林地为人类提供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其对传粉昆虫的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效应。在巩义市选取24个采样点,3种林地类型(栓皮栎林、泡桐林、杨树林)进行取样,结合当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不同人为干扰梯... 不同类型的林地为人类提供着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维持着社会的稳定发展,其对传粉昆虫的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效应。在巩义市选取24个采样点,3种林地类型(栓皮栎林、泡桐林、杨树林)进行取样,结合当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分析不同人为干扰梯度下生态系统对传粉昆虫的影响;共捕获传粉昆虫8386头,分属6个目,83个科,分属于膜翅目类、双翅目类、鞘翅目类、鳞翅目类、半翅目类与缨翅目类共六个传粉功能群。选取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和鳞翅目4类主要传粉昆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栓皮栎林中传粉昆虫的个体数量和优势度要大于泡桐林和杨树林,但泡桐林中传粉昆虫多样性大于栓皮栎林和杨树林;就传粉昆虫的多度而言,栓皮栎林与泡桐林(P<0.05)和杨树林(P<0.01)间有显著差异,而泡桐林和杨树林间的差异不明显;(2)非度量多维度法(NMDS)和非参数二因子相似性分析(ANOSIM)显示,泡桐林中传粉昆虫群落组成分别与栓皮栎林和杨树林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栓皮栎林与杨树林间无显著差异;(3)在所研究的7个环境因子中,根据冗余分析(RDA)显示,海拔高度和乔木盖度2个环境因素对传粉昆虫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P<0.05)。不同林地类型中传粉昆虫群落的组成差异明显,生境和植被的多样为物种带来更多的食源及栖息环境,因此,加强不同林地类型的保护、保障传粉昆虫生境的多样性对本区传粉昆虫的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粉昆虫多样性 生态系统服务 人为干扰 不同林地类型 巩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不同种类乔木林地生态因子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唯子 杨静慧 +2 位作者 李建科 龚无缺 王彬彬 《天津农林科技》 2015年第1期14-16,共3页
为了解盐碱地不同种类乔木林地的生态因子变化,本文研究了8种(北栾、国槐、白蜡、馒头柳、法桐、刺槐、金叶槐、垂柳)林地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并以各林地旁的空旷地为对照。结果显示:各林地内温度均高于... 为了解盐碱地不同种类乔木林地的生态因子变化,本文研究了8种(北栾、国槐、白蜡、馒头柳、法桐、刺槐、金叶槐、垂柳)林地内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变化,并以各林地旁的空旷地为对照。结果显示:各林地内温度均高于对照(国槐林除外),其中金叶槐林和刺槐林气温最高,其行间较空旷地高0.27℃和0.25℃;湿度以白蜡林、法桐林和国槐林增加较多,北栾林次之,刺槐林和垂柳林湿度无变化,馒头柳林湿度略低于对照,金叶槐林株行间湿度变化最大;各林地的风速变化值均小于或等于对照(白蜡林除外),其中金叶槐林降低最多,株间降低了0.65m/s、行间降低了0.43m/s,其次是法桐、刺槐和馒头柳林;各林地的光照强度均下降,光照较强的林地为北栾林、垂柳林,光强为全光照的71.83%~85.1%;其次是白蜡、馒头柳、刺槐,为42.03%~65.57%;再次为金叶槐、国槐和法桐,仅为8.89%~30.88%。此外,不同树种株间与行间的温度、湿度、风速和光合强度等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合分析认为金叶槐林、刺槐林和法桐林的生态效益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因子 不同林地 株间 行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安福不同类型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余林 李万和 +3 位作者 徐海宁 肖复明 曾伟 刘广路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0-85,共6页
为了掌握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江西省安福林区的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这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中亚热带阔叶林和杉木纯林林地为对照,对其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及其... 为了掌握毛竹林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特征,以江西省安福林区的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竹杉混交林这3种不同类型毛竹林地作为研究对象,同时以中亚热带阔叶林和杉木纯林林地为对照,对其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及其在各土层的剖面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毛竹林地的SMBC含量间差异较大,不同类型林地0~60 cm土层的SMBC含量平均值的大小顺序为竹阔混交林(157.62 mg·kg^(-1))>毛竹纯林(143.17 mg·kg^(-1))>竹杉混交林(110.19 mg·kg^(-1))>阔叶林(101.07 mg·kg^(-1))>杉木林(86.56 mg·kg^(-1));各林分类型的SMBC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春季的SMB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各林分类型其SMBC含量的平均值均随土层的加深而降低,其分布在各土层的含量间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土壤表层的积聚作用明显;毛竹林地的SMBC占土壤总有机碳(TOC)的比率为1.01%~1.11%,高于阔叶林地的0.67%和杉木林的0.79%;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和竹杉混交林的SMBC与TOC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1、0.55和0.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 不同类型林地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总有机碳 江西安福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不同竹笋林地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罗平源 江燕 +1 位作者 张万萍 张翠萍 《耕作与栽培》 2006年第3期20-22,共3页
为了了解贵州省不同竹笋林地土壤状况,采样分析了赤水市葫市林场、黎平县顺德林场和桐梓县林场三大竹笋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桐梓县竹笋林地的土壤全氮分别为0·174%,极显著高于赤水市葫市林场和黎平县顺德林场竹笋林地土... 为了了解贵州省不同竹笋林地土壤状况,采样分析了赤水市葫市林场、黎平县顺德林场和桐梓县林场三大竹笋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结果表明,桐梓县竹笋林地的土壤全氮分别为0·174%,极显著高于赤水市葫市林场和黎平县顺德林场竹笋林地土壤中全氮含量,而速效钾含量为163mg/kg,显著高于赤水市葫市林场和黎平县顺德林场竹笋林地土壤中速效钾含量,黎平县顺德林场竹笋林地土壤全氮含量仅为0·062%,赤水市葫市林场竹笋林地速效钾含量仅为45·23mg/kg;三个林场竹笋林地土壤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桐梓县林场竹笋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为14·83%,极显著高于赤水市葫市林场竹笋林地土壤的非毛管孔隙度,显著高于黎平县顺德林场竹笋林地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但是三个竹笋林地之间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pH值和含水量的差异并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省 不同竹笋林地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林地细根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12
作者 窦莉 张伟 +2 位作者 覃蒙尔 梁月明 潘复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乔木林两类细根C、N、P含量高于灌木林,表明乔木物种细根对养分的吸收和储存比灌木物种更强。另外,两种林地类型活细根C含量显著高于死细根(P<0.05),而活细根N、P含量则低于死细根。(2)两种林地类型的两类细根C含量在雨季均低于旱季;灌木林活细根N、P含量在雨季高于旱季,而乔木林相反。灌木林活细根C∶N、C∶P和N∶P比值在雨季均低于旱季;乔木林两类细根的C∶N和C∶P比值在雨季高于旱季,而N∶P比值则是雨季低于旱季。雨季较低的活细根N∶P比值,表明灌木林和乔木林的植物在雨季的P限制程度较低。(3)两种林地类型上坡两类细根的C含量均高于中坡和下坡,而灌木林下坡N、P含量相对较高,乔木林中坡N、P含量相对较高;灌木林上坡两类细根C∶N、C∶P、N∶P比值相对较高,乔木林下坡两类细根的C∶N比值高于其他坡位而C∶P和N∶P比值是上坡高于其他坡位,表明两种林地中的植物在上坡受P限制影响较强,在中下坡受影响较弱。(4)冗余分析表明,林地类型、有效磷、季节是细根C、N、P养分含量及比值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们的单独解释量分别为18.8%、6.6%、6.5%。上述结果表明,在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时应考虑适当的林地类型、季节以及坡位差异造成的N∶P比值变化的影响,以便加快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不同林地类型 细根养分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板河流域不同经济林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肖冬冬 尚海龙 王连晓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79,共6页
为了研究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原始林转变为经济林地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在纳板河流域以5种不同经济林地(茶树林、甘蔗地、橡胶林、火龙果地和香蕉地)以及作为参考的原始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垂直方向上的碳氮磷养分含量... 为了研究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原始林转变为经济林地后,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变化特征,在纳板河流域以5种不同经济林地(茶树林、甘蔗地、橡胶林、火龙果地和香蕉地)以及作为参考的原始林土壤作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垂直方向上的碳氮磷养分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状况等进行研究,探讨土壤的养分变化和化学计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碳(C)、氮(N)和磷(P)含量均不同程度表现出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6种不同林型中原始林和多年生橡胶林因较少受到人为活动扰动,表现出较低C,N和P含量;不同林型土壤中C∶N呈现出表层和下层低,中间层高的纺锤式分布类型;不同林型土壤中火龙果地土壤C∶P最低,而甘蔗地和香蕉地土壤中C∶P较高;原始林和橡胶林呈现低N∶P比值,而甘蔗地呈现出较高N∶P比值。相关性分析表明:C,N,P以及N∶P之间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C∶N和N,P之间关系显著(P<0.05);C与C∶P之间相关性极显著(P<0.01),与N∶P之间相关性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经济林地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退耕还林植被碳储量特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瑞 孙保平 +1 位作者 于明含 果超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5年第3期350-353,共4页
[目的]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6种不同林种的乔木层、地被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差异,为南方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野外样地调查和数理为基础,结合基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果县不同退耕还林... [目的]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6种不同林种的乔木层、地被层、枯枝落叶层碳储量差异,为南方退耕还林工程区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以野外样地调查和数理为基础,结合基本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平果县不同退耕还林地乔木含碳率相差不大,除早熟桃之外,其他树种地上平均含碳率均在0.49到0.52之间。不同林分之间和相同林分的各器官之间均存在较大差异。6类退耕还林地的林地植被层总储碳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八角26.864t/hm2,板栗23.120t/hm2,桉树22.863t/hm2,马尾松16.686t/hm2,早熟桃15.393t/hm2,任豆9.956t/hm2,退耕还林地植被层总碳储量为1.4374×105 t。[结论]平果县乔木层的平均储碳密度值远低于中国及世界各地森林平均储碳密度估计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不同林地 含碳率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林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初探 被引量:8
15
作者 万泽辉 张光星 吴道圣 《江西林业科技》 2007年第5期18-19,53,共3页
经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根据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机理,模拟湿润亚热带地区顶极植被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生活型组成类型和结构的复杂性,结合建设地不同林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毛竹林地、果园、... 经生物防火林带工程建设的实践和探索。根据生物防火林带的作用机理,模拟湿润亚热带地区顶极植被常绿阔叶林的生物多样性、生活型组成类型和结构的复杂性,结合建设地不同林地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叶林地、针阔混交林地、毛竹林地、果园、灌木林地及乔木树种疏林地的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技术。旨在较短时期(4~6年)内产生阻隔林火效能,减免森林火灾所造成的损失。为人类的生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林区 不同林地 生物防火林带 建设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