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
33
1
作者
董春华
曾闹华
+3 位作者
高菊生
刘强
徐明岗
文石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NPK养分相当)长期施用对双季稻增产潜力的影响。31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能增加水稻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2)有机无机...
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NPK养分相当)长期施用对双季稻增产潜力的影响。31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能增加水稻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早晚稻稻谷高产稳产作用最大,同时也最能增加地上部产量,能较快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3)随着试验年份增加,单施有机肥对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的增产效应表现出优于单施化肥的趋势,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单施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试验
不同施肥模式
红壤性稻田
水稻产量
有机碳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赣东北不同施肥模式下晚稻剑叶的SPAD值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段红霞
夏桂龙
+1 位作者
欧阳建平
余瑞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目的]明确双季稻田晚稻季合理的施肥措施。[方法]分析CK、NPK、NPK+Ca、NPK+St、NPK+PM、NPK+Ca+St+PM处理下水稻剑叶特征、SPAD值和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期SPAD值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处理间,NPK+Ca+St+PM处理的剑叶叶长和叶...
[目的]明确双季稻田晚稻季合理的施肥措施。[方法]分析CK、NPK、NPK+Ca、NPK+St、NPK+PM、NPK+Ca+St+PM处理下水稻剑叶特征、SPAD值和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期SPAD值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处理间,NPK+Ca+St+PM处理的剑叶叶长和叶面积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与CK相比,NPK+St、NPK+PM、NPK+Ca+St+PM处理的剑叶叶长分别增加26.4%、23.8%和47.6%;叶面积分别提高48.1%、45.3%和72.3%。而NPK和NPK+Ca处理的剑叶叶长和叶面积与CK间无显著差异。各种施肥措施在抽穗期和齐穗期的SPAD值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各处理SPA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NPK+Ca+St+PM、NPK+St、NPK+PM、NPK、NPK+Ca、CK。与CK相比,NPK、NPK+Ca、NPK+St、NPK+PM、NPK+Ca+St+PM的晚稻产量分别增加了15.6%、35.4%、47.9%、73.9%和86.5%。移栽后82、89和96 d的SPAD值与水稻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其相关系数R2均在0.83左右。[结论]氮磷钾配施石灰、秸秆、猪粪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剑叶SPAD值和产量。水稻剑叶SPAD值可以用来表征产量变化,特别是灌浆中后期(82、89、96d)的剑叶SPAD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稻
不同施肥模式
剑叶
SPAD值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有菊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7期12-14,共3页
在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梯田地(旱地)进行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入腐植酸+微肥施肥+纯干制鸡粪后,大、中、微量元素全面提高,有机质含量逐步提升,盐类集结量少,土壤疏松透气,马铃薯主要生长期性状动态优势突...
在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梯田地(旱地)进行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入腐植酸+微肥施肥+纯干制鸡粪后,大、中、微量元素全面提高,有机质含量逐步提升,盐类集结量少,土壤疏松透气,马铃薯主要生长期性状动态优势突出,为丰产创造了良好条件,抗病性增强,商品数增多,单株抗病性强,使马铃薯增产、增收,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施肥模式
马铃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18
4
作者
刘俊灵
李红光
+3 位作者
郝贝贝
瞿振芳
勾真真
韩立新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48-51,共4页
为比较豫西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及果树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传统施肥(CK)为对照,比较果园生草配方肥有机肥(处理1)、果园生草配方肥有机菌肥(处理2)、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处理3)和水肥一体化有机菌肥(处理4)等4种不同施肥处...
为比较豫西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及果树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传统施肥(CK)为对照,比较果园生草配方肥有机肥(处理1)、果园生草配方肥有机菌肥(处理2)、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处理3)和水肥一体化有机菌肥(处理4)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品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4种不同施肥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同时对果树的生长特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处理1效果最佳,相较于对照,单果重提高了23.03%,硬度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增加了9.09%、果实亮度升高了5.89%;百叶重增加了13.03%、叶长升高了9.09%、叶宽增长了4.35%、新梢生长量提高了18.06%。处理1更有利于苹果果实品质的形成,同时也促进果树的生长,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不同施肥模式
品质
生长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施氮模式下水稻群体素质研究
5
作者
胡端强
薛志刚
吴占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1-32,共2页
试验通过对四个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群体素质的影响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蘖∶调节∶穗∶粒=3∶3∶1∶2∶1,二铵全部作基肥,钾肥按基∶穗=6∶4的比例施用,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同施肥模式
群体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被引量:
33
1
作者
董春华
曾闹华
高菊生
刘强
徐明岗
文石林
机构
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祁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试验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
出处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3-198,共6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2BAD05B06
2012BAD15B04)
+1 种基金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103005
201203030)
文摘
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分析了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NPK养分相当)长期施用对双季稻增产潜力的影响。31年的定位试验结果表明:1)施肥能增加水稻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产量,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2)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水稻早晚稻稻谷高产稳产作用最大,同时也最能增加地上部产量,能较快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3)随着试验年份增加,单施有机肥对早晚稻稻谷和地上部的增产效应表现出优于单施化肥的趋势,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单施化肥。
关键词
长期试验
不同施肥模式
红壤性稻田
水稻产量
有机碳含量
Keywords
long-term experiment
fertilization model
red soil paddy field
yield
organic carbon content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赣东北不同施肥模式下晚稻剑叶的SPAD值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
2
2
作者
段红霞
夏桂龙
欧阳建平
余瑞新
机构
江西省邓家埠水稻原种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6-18,共3页
基金
江西省自然基金项目(20151BAB214008)
农业部植物营养与肥料学科群2014年开放基金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030)
文摘
[目的]明确双季稻田晚稻季合理的施肥措施。[方法]分析CK、NPK、NPK+Ca、NPK+St、NPK+PM、NPK+Ca+St+PM处理下水稻剑叶特征、SPAD值和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时期SPAD值与产量的关系。[结果]不同处理间,NPK+Ca+St+PM处理的剑叶叶长和叶面积均表现出明显优势,与CK相比,NPK+St、NPK+PM、NPK+Ca+St+PM处理的剑叶叶长分别增加26.4%、23.8%和47.6%;叶面积分别提高48.1%、45.3%和72.3%。而NPK和NPK+Ca处理的剑叶叶长和叶面积与CK间无显著差异。各种施肥措施在抽穗期和齐穗期的SPAD值均高于不施肥处理,各处理SPAD值由高到低依次为NPK+Ca+St+PM、NPK+St、NPK+PM、NPK、NPK+Ca、CK。与CK相比,NPK、NPK+Ca、NPK+St、NPK+PM、NPK+Ca+St+PM的晚稻产量分别增加了15.6%、35.4%、47.9%、73.9%和86.5%。移栽后82、89和96 d的SPAD值与水稻产量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其相关系数R2均在0.83左右。[结论]氮磷钾配施石灰、秸秆、猪粪可以显著增加水稻剑叶SPAD值和产量。水稻剑叶SPAD值可以用来表征产量变化,特别是灌浆中后期(82、89、96d)的剑叶SPAD值。
关键词
晚稻
不同施肥模式
剑叶
SPAD值
产量
Keywords
Late ric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mode
Flag leaf
SPAD value
Yield
分类号
S143 [农业科学—肥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3
作者
王有菊
机构
甘肃省永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年第7期12-14,共3页
文摘
在永靖县杨塔乡徐湾村梯田地(旱地)进行了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入腐植酸+微肥施肥+纯干制鸡粪后,大、中、微量元素全面提高,有机质含量逐步提升,盐类集结量少,土壤疏松透气,马铃薯主要生长期性状动态优势突出,为丰产创造了良好条件,抗病性增强,商品数增多,单株抗病性强,使马铃薯增产、增收,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同施肥模式
马铃薯
产量
分类号
S5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18
4
作者
刘俊灵
李红光
郝贝贝
瞿振芳
勾真真
韩立新
机构
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出处
《陕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1期48-51,共4页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项目(CARS-27)。
文摘
为比较豫西地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富士苹果果实品质及果树生长特性的影响,以传统施肥(CK)为对照,比较果园生草配方肥有机肥(处理1)、果园生草配方肥有机菌肥(处理2)、水肥一体化有机肥(处理3)和水肥一体化有机菌肥(处理4)等4种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品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与传统施肥模式相比,4种不同施肥方式均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品质,同时对果树的生长特性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得出处理1效果最佳,相较于对照,单果重提高了23.03%,硬度差异不显著,可溶性固形物增加了9.09%、果实亮度升高了5.89%;百叶重增加了13.03%、叶长升高了9.09%、叶宽增长了4.35%、新梢生长量提高了18.06%。处理1更有利于苹果果实品质的形成,同时也促进果树的生长,适宜在豫西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苹果
不同施肥模式
品质
生长习性
Keywords
Apple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s
Quality
Growth habits
分类号
S661.1 [农业科学—果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施氮模式下水稻群体素质研究
5
作者
胡端强
薛志刚
吴占龙
机构
黑龙江省八五八农场
大庆钻探工程公司钻井一公司
出处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1-32,共2页
文摘
试验通过对四个不同施肥模式对水稻群体素质的影响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比例为基∶蘖∶调节∶穗∶粒=3∶3∶1∶2∶1,二铵全部作基肥,钾肥按基∶穗=6∶4的比例施用,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应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不同施肥模式
群体素质
产量
分类号
S431.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长期不同施肥模式下红壤性稻田水稻产量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
董春华
曾闹华
高菊生
刘强
徐明岗
文石林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赣东北不同施肥模式下晚稻剑叶的SPAD值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段红霞
夏桂龙
欧阳建平
余瑞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王有菊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不同施肥处理对苹果果实品质及果树生长的影响
刘俊灵
李红光
郝贝贝
瞿振芳
勾真真
韩立新
《陕西农业科学》
2021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不同施氮模式下水稻群体素质研究
胡端强
薛志刚
吴占龙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