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感染途径、CD_4^+绝对值计数对118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潜伏期影响的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郭建中 杨小平 徐立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2年第9期1806-1808,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水平CD4+绝对值计数对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发病时间(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全国10各中心118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利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感染途径... 目的:研究不同感染途径、不同水平CD4+绝对值计数对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进入艾滋病期的发病时间(潜伏期)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全国10各中心1189例无症状期HIV感染者进行调查,利用Kaplanmeier乘积极限法计算不同感染途径、不同CD4+绝对值计数水平的平均发病时间。结果:血液途径感染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的可能发病时间为8.99年,吸毒途径感染者7.42年,同性恋性途径感染者为6.92年,异性性途径感染者发病时间为7.70年;CD4+绝对值计数200~350/mm3的无症状期HIV感染的可能发病时间为8.71年,350~450/mm3水平者9.33年,450/mm3以上者为9.09年。结论:患者的免疫功能与潜伏期呈正相关,不同传播途径的潜伏期不同,经血途径感染的无症状期HIV感染者潜伏期最长,与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研究结果经血途径感染潜伏期9.5年相比稍短;同性恋途径感染者潜伏期最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感染途径 不同CD4+水平 无症状期HIV感染 发病时间(潜伏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感染途径CREC分子分型特点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汪亚斯 董爱英 +5 位作者 周海健 付玉冰 张嫘 黄军祉 邢欢 李宁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94-500,共7页
目的探讨我院不同感染途径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分子分型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间不同感染途径获得的CREC共14株;菌株鉴定及药敏... 目的探讨我院不同感染途径耐碳青霉烯大肠埃希菌(carbapenem-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CREC)分子分型特点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间不同感染途径获得的CREC共14株;菌株鉴定及药敏采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E-Test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用PCR技术分别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blaKPC、blaNDM、blaIMP、blaVIM和blaOXA-48)、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SHV、blaTEM、blaCTX和blaOXA-1、AmpC酶耐药基因(blaFOX、blaMOX和blaDHA)、膜孔蛋白基因(ompk35和ompk36)进行检测,同时进行质粒接合试验,掌握我院CREC耐药基因分布及流行情况;采用PFGE对14株不同感染途径CREC进行同源性分析,分析我院CREC分子流行特点。结果临床资料:14株CREC主要来自重症医学科,占57.14%(8/14);痰标本检出5株,尿标本检出4株,血液标本检出2株,灌洗液、脑脊液、导管尖端各检出1株。耐药基因检出情况:14株CREC有12株携带blaNDM-5、1株携带blaKPC-2和1株携带blaNDM-1;我院CREC通常携带blaNDM-5以及ESBLs耐药基因,并伴有ompk36基因的缺失。接合试验结果:仅1株CREC接合试验成功。PFGE分型结果:14株CREC分为4个PFGE分型,其中PT03为优势型别,包含11株菌。菌株耐药情况:CREC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对单环β-内酰胺类、头孢类、左氧氟沙星、碳青霉烯类药物均表现耐药;而对氨基糖苷类以及磺胺类药物也达到92.86%的耐药率;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均表现为敏感。结论我院CREC主要来自呼吸道标本,且存在克隆的流行,其优势型别的菌株多携带blaNDM-5以及ESBLs耐药基因,并伴有Ompk36基因的缺失,且表现对多种抗生素呈高度耐药,提示我们应加大对CREC的管控,需密切监测并采取控制措施,阻断CREC在院内的传播和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感染途径 产碳青霉烯酶大肠埃希菌 blaKPC blaNDM ESBLS AMPC 接合试验 PFGE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