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揭示控制潮土中不同形态磷迁移的阻滞因子
1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24年第2期91-91,共1页
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农田有机污染生物消减创新团队揭示了阻控潮土中不同形态磷迁移的关键因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生态毒理学与环境安全(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 mental Safety)》。
关键词 阻滞因子 生态毒理学 潮土 不同形态磷 创新团队 环境保护 关键因子 有机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物)对土壤中磷的活化作用及机理研究──Ⅱ.有机肥(物)分解产生的有机酸及其对不同形态磷的活化作用 被引量:54
2
作者 章永松 林咸永 罗安程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51-155,共5页
通过有机肥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检测、各种有机酸对不同磷酸盐的溶磷试验,对有机肥活化土壤磷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好气或淹水条件下,猪粪、稻草和纤维素均能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其... 通过有机肥在不同土壤水分状况下分解产生的有机酸种类和数量检测、各种有机酸对不同磷酸盐的溶磷试验,对有机肥活化土壤磷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好气或淹水条件下,猪粪、稻草和纤维素均能明显增加土壤中有机酸含量,其作用为猪粪>稻草>纤维素;7种检出的有机酸对不同形态人工合成磷酸盐的溶磷能力为:草酸和乙酸对钙磷的溶磷均有一定效果,多数有机酸对铝磷的溶磷效果均不错,而柠檬酸对铁磷的溶磷效果最好。柠檬酸虽数量不及其它有机酸,但在有机肥活化土壤磷中所起的作用是最大的。铁磷在有机肥活化磷中的贡献较其它形态无机磷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有机肥 有机酸 不同形态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悬浮颗粒物中不同形态磷的测定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际弟 陈建芳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7,共6页
分别采用硫酸-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进行高压消解和用浓度为1mol/dm3盐酸浸泡提取,然后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悬浮颗粒物、沉积物中的总磷和无机磷,用差减法得到有机磷。悬浮颗粒物总磷(PTP)和无机磷(PIP)质量浓度分别为(632.4~651.... 分别采用硫酸-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进行高压消解和用浓度为1mol/dm3盐酸浸泡提取,然后用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悬浮颗粒物、沉积物中的总磷和无机磷,用差减法得到有机磷。悬浮颗粒物总磷(PTP)和无机磷(PIP)质量浓度分别为(632.4~651.7)×10-6和(436.6~452.6)×10-6时,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4%。悬浮颗粒物总磷、无机磷和有机磷的回收率分别为97.2%~101.3%,97.8%~100.4%和97.3%~102.3%。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海水、河口水悬浮颗粒物及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无机 有机 不同形态磷 海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松筑挡对黑土顺坡耕地不同形态磷流失的阻控效果 被引量:1
4
作者 徐英鹏 赵兰坡 +2 位作者 王宇 韩兴 赵兴敏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16,66,共5页
通过在黑土顺坡耕地应用深松筑挡措施,研究了深松筑挡技术对黑土顺坡耕地不同形态磷流失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深松筑挡有拦截径流泥沙,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与CK相比,深松筑挡处理最高可以降低坡耕地径流中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 通过在黑土顺坡耕地应用深松筑挡措施,研究了深松筑挡技术对黑土顺坡耕地不同形态磷流失的阻控效果。结果表明:深松筑挡有拦截径流泥沙,减少坡耕地水土流失的作用。与CK相比,深松筑挡处理最高可以降低坡耕地径流中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浓度的58.19%,64.19%和55.02%;最高可以降低坡耕地总磷、可溶性总磷和颗粒态磷累积流失量的89.32%,90.74%和88.48%。相对来讲,深松筑挡降低径流中可溶性总磷浓度效果较好,颗粒态磷是黑土坡耕地径流中磷流失的主要形态。深松筑挡措施对坡耕地径流中不同形态磷流失均有一定的阻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松筑挡 黑土顺坡耕地 不同形态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磷肥和液体磷肥对石灰性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及磷肥肥效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褚贵新 李明发 +3 位作者 危常州 胡云才 国秀丽 张淑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58-365,共8页
土壤磷固定是影响石灰性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结... 土壤磷固定是影响石灰性磷肥肥效的主要原因。本文在田间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浸提的方法对液体磷肥和固体颗粒磷肥及其不同施用方法对石灰性土壤各形态无机磷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不同处理下加工番茄磷素营养效应。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随施肥时间明显下降,而Ca10-P含量则显著上升,表明磷肥在石灰性土壤中不断向Ca10-P转化并被固定。液体磷肥追肥处理0—20 cm土层Ca2-P含量在各时期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P<0.05),且液体磷肥追肥可以明显保持土壤0—20 cm土层较高的Ca8-P含量。与其他施肥处理相比,液体磷肥追施可减少石灰性土壤对磷的固定,增加0—20 cm土层Ca2-P和Ca8-P含量(P<0.05),显著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液体磷肥追施处理可显著提高加工番茄叶片含磷量和经济产量(91725kg/hm2)。与传统过磷酸钙颗粒磷肥作基肥处理(CK1)相比,液体肥料全做追肥可使加工番茄经济产量提高26.7%,并明显提高了磷肥利用率。在滴灌条件下石灰性土壤上液体磷肥分次追施比传统的固体颗粒磷肥基施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性土壤 液体 固体 土壤不同形态无机 的固定 加工番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梁素海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孙鑫 李兴 李建茹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监测乌梁素海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了乌梁素海2016年4—11月和2017年1月的不同形态氮磷和藻类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总氮浓度秋季最高,总磷浓度冬季最高,应加强对河套灌区农事行为的管理以减少氮磷等营养盐排... 为监测乌梁素海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了乌梁素海2016年4—11月和2017年1月的不同形态氮磷和藻类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总氮浓度秋季最高,总磷浓度冬季最高,应加强对河套灌区农事行为的管理以减少氮磷等营养盐排入;对乌梁素海12个监测点浮游植物镜检知共监测到浮游植物6门69属,全年以硅藻、绿藻种群占优势;乌梁素海各采样点浮游植物丰度在6.88×10~7—96.66×10~7cell·L^(-1)间变化,浮游植物各种群丰度表现为春冬季低,夏秋季高;空间采样点丰度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南部明水区和出水口、N13(芦苇区)、进水口附近点位和Q10(旅游区)。掌握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对各季度有针对性地治理湖泊水体意义重大,为乌梁素海以及寒区富营养化湖泊的进一步修复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不同形态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改性净水厂污泥对底泥内源磷释放的控制效果 被引量:8
7
作者 李书文 周真明 +3 位作者 杨思明 刘淑坡 李飞 苑宝玲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61-968,共8页
以自主研发的煅烧改性净水厂污泥(C-WTPS)作为污染底泥活性覆盖材料,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C-WTPS覆盖强度对控制底泥磷释放效果的影响,分析C-WTPS和底泥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变化,探讨C-WTPS薄层覆盖对上覆水体中pH、DO和ORP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自主研发的煅烧改性净水厂污泥(C-WTPS)作为污染底泥活性覆盖材料,室内静态模拟实验研究C-WTPS覆盖强度对控制底泥磷释放效果的影响,分析C-WTPS和底泥中不同形态磷含量变化,探讨C-WTPS薄层覆盖对上覆水体中pH、DO和ORP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历时40天,在底泥TP释放强度为6.25~10.87 mg/(m2·d)时,覆盖强度为0.25、0.50、1.00、1.50和2.00 kg/m2的C-WTPS对TP平均削减率分别为59.68%、75.71%、88.75%、92.42%和96.28%,可见覆盖强度为1.00 kg/m2以上的C-WTPS能控制底泥中90%以上TP释放. C-WTPS吸附的磷主要以无机磷(IP)中的铁铝结合态磷(NAIP)形式存在,有机磷(OP)和钙磷(AP)形式较少. C-WTPS促进了底泥中易释放形态磷迁移到C-WTPS中,并转化较为稳定的形态磷,可见C-WTP覆盖不仅控制了底泥磷释放,而且也削减了底泥磷释放风险. C-WTPS覆盖后,上覆水体中pH开始呈现下降趋势,最终维持在pH=7范围波动;C-WTPS覆盖强度越大,上覆水体pH下降也明显;C-WTPS覆盖改善上覆水体中DO和ORP环境的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薄层覆盖 煅烧改性净水厂污泥 释放 不同形态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源地目标控制的入江支流磷通量阈值研究
8
作者 巫丹 娄明月 +1 位作者 刘广兵 刘淼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0-59,共10页
在满足长江水源地水质目标的基础上,为了探究不同形态磷对总磷污染的贡献程度,从而有效控制长江入江支流总磷污染,以长江支流秦淮新河和滁河入江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型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构建了入江支流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研... 在满足长江水源地水质目标的基础上,为了探究不同形态磷对总磷污染的贡献程度,从而有效控制长江入江支流总磷污染,以长江支流秦淮新河和滁河入江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型模拟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构建了入江支流二维水动力水质模型,研究了典型水文条件下不同形态磷通量阈值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降雨事件影响,入江支流颗粒态磷和溶解态磷通量均在降雨量最大时达到峰值,且丰水期颗粒态磷和溶解态磷通量显著高于平水期和枯水期。秦淮新河丰水期颗粒态磷、溶解态磷和总磷通量阈值分别为418.25,163.92 kg/d和582.17 kg/d;滁河丰水期颗粒态磷、溶解态磷和总磷通量阈值分别为338.08,144.78 kg/d和482.85 kg/d。敏感性分析表明,水质边界条件对入江支流不同形态磷通量阈值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典型水文条件 入江支流 不同形态磷 通量阈值 秦淮新河 滁河 长江南京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