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NDC模拟氮形态对盐渍化草地CO_(2)排放的影响及敏感性
1
作者 李姣姣 李广 +4 位作者 吴江琪 徐国荣 姚瑶 王帅钧 王雨媛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912-2920,共9页
本研究以河西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反硝化-分解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DNDC),结合试验区连续监测数据CO_(2)排放通量等数据,探讨了不同形态氮输入对盐渍化草地CO_(2)排放的影响,并评估了气候变化、土壤特性和... 本研究以河西盐渍化草地为研究对象,基于反硝化-分解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 Model,DNDC),结合试验区连续监测数据CO_(2)排放通量等数据,探讨了不同形态氮输入对盐渍化草地CO_(2)排放的影响,并评估了气候变化、土壤特性和管理措施对CO_(2)排放的敏感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不添加氮肥(CK),不同氮源(有机氮ON、无机氮IN、混合施肥MN)添加显著增加了土壤CO_(2)排放量,且生长季CO_(2)排放量增加了24.27%~71.03%。此外,模型评估结果显示,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值在0.117~0.221之间,R^(2)值介于0.605~0.906之间,表明DNDC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不同氮源输入对CO_(2)排放的影响。敏感性分析表明,年平均温度是影响CO_(2)排放的最关键因素。而基于未来50年(2024—2073年)的气候情景模型预测表明,相较于CK,不同形态氮输入将使得CO_(2)排放量增加18.73%~54.37%。该研究为DNDC模型的局部改良及适用性验证提供了重要参考,并为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河西走廊盐渍化草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排放 DNDC模型 不同形态氮输入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