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氧锻炼不同干预时间对绝经前后不同年龄段女性心血管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晓东 曲淑华 +1 位作者 张亚慧 赵文姜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50,共12页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估有氧锻炼不同干预时间对绝经前后不同年龄段未经常训练成年女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7年12月的所有相关文献...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估有氧锻炼不同干预时间对绝经前后不同年龄段未经常训练成年女性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CNKI)等电子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7年12月的所有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采用固定效应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加权均数差和95%置信区间(CI),并进行亚组分析和回归分析以探讨异质性来源。结果:1)共15项研究被纳入分析,共计受试者753名,根据女性年龄的生理周期特点(绝经前和绝经后两个年龄段)和锻炼持.续时间(<3个月、4~6个月、>6个月)进行亚组分析;2)短时间锻炼后的最大摄氧量(VO_2max;95%CI:2.32~5.45;I^2=81.9%)显著增加,而安静心率(HR;95%CI:-6.82~-1.24;I^2=87.6%)、收缩压(SBP;95%CI:-8.96~-0.73;I^2=.82.4%)及舒张压(DBP; 95%CI:-4.68~-2.67;I^2=13.4%)显著下降;3)中等时间锻炼后的VO_2max (95%CI:2.97~7.58;I^2=48.2%)显著增加,而中等时间锻炼后HR (95%CI:-6.34~-4.8;I^2=61.9%)、SBP(95%CI:-9.5~-5.16;I^2=89.1%)和DBP(95%CI:-4.71~-1.78;I^2=82.2%)显著降低,长时间锻炼后DBP(95%CI:-4.02~-0.19;I^2=0%)显著下降;.4)有氧运动改善了绝经前30岁以下及35~45岁成年女.性和绝经后55~65岁成年女性VO_2max;然而,有氧运动未提高绝经后65岁以上老年人VO_2max;另外,有氧运动降低了绝经前35~45岁成年女性和绝经后55~65岁成年未训练女性HR、SBP和DBP。结论:通过Meta分析得出,不同干预时间有氧锻炼对绝经前(主要为<30岁和35~45岁)和绝经后(主要为55~65岁)未经常训练的女性心血管的影响是不同的,且未经常训练女性心血管功能的改善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短期和中期有氧锻炼使得有氧能力显著升高,而HR和血压显著降低;长期的有氧运动降低了D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锻炼 不同干预时间 心血管功能 绝经前后女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嘌呤不同浓度和不同干预时间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右归丸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杨丽萍 张光云 +2 位作者 冯德强 王艳妮 段小花 《中兽医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1期31-35,F0002,共6页
研究腺嘌呤不同浓度和不同干预时间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右归丸的治疗作用。分别采用0.5%腺嘌呤、1.0%腺嘌呤和1.5%腺嘌呤进行造模,造模10 d、15 d或20 d后观察大鼠肾脏外观形态、肾脏系数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 研究腺嘌呤不同浓度和不同干预时间对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及右归丸的治疗作用。分别采用0.5%腺嘌呤、1.0%腺嘌呤和1.5%腺嘌呤进行造模,造模10 d、15 d或20 d后观察大鼠肾脏外观形态、肾脏系数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第10天和第15天0.5%腺嘌呤造模肾脏外观形态变化不明显外,其余各造模组的肾脏外观形态均发生改变,表面呈现不同密集程度的白色颗粒状,部分伴有水肿和肾脏颜色的改变,包膜易剥脱;肾脏系数在各造模组中均增加,并且见肾小球数目减少、萎缩,肾小管扩张,随造模腺嘌呤浓度的升高,间质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增生。与模型组比较,右归丸给药组和自然恢复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肾脏外观形态、肾脏系数和肾脏组织病理变化,其中以右归丸给药组改善明显。说明1.0%腺嘌呤造模15 d,可成功复制稳定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并且右归丸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大鼠模型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嘌呤 不同浓度 不同干预时间 肾功能 右归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痛记忆模型大鼠的干预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佘丽娇 孙晶 +3 位作者 沈醉 何俏颖 方剑乔 邵晓梅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6-102,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角叉菜胶足跖二次交叉注射诱导痛记忆模型大鼠的疗效差异,筛选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最佳时间,并通过比较电针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干预痛记忆的效应差异,探讨针刺镇痛...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电针介入对角叉菜胶足跖二次交叉注射诱导痛记忆模型大鼠的疗效差异,筛选电针干预痛记忆的最佳时间,并通过比较电针与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干预痛记忆的效应差异,探讨针刺镇痛的可能优势。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EA)、吲哚美辛组(Indo)。每组按照电针和吲哚美辛的干预时间分为一次注射组和二次注射组两个亚组。电针1组和Indo1组的干预时间为首次注射后的4 h及1~5 d,电针2组和Indo2组的干预时间为二次注射后的4 h及1~3 d。采用动态足底测痛法观察首次造模后各组大鼠造模前、首次造模后4 h、3 d、5 d及二次造模前、二次造模后4 h、1 d、2 d、3 d的双后足底机械痛阈。电针刺激参数为2/100 Hz疏密波,强度1~2 m A(每10 min增加0.5 m A),时间30 min。吲哚美辛组采用吲哚美辛3 mg/kg剂量灌胃。结果:两次造模前,各组大鼠双侧足跖基础痛阈均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首次注射角叉菜胶后,模型组造模侧(左侧)痛阈在4 h、3 d及5 d时均明显降低(P<0.05);未造模侧则无明显差异。14 d后痛阈恢复进行二次交叉注射,与对照组相比,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1~3 d均明显降低(P<0.05);造模侧在4 h、1~3 d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1~3 d明显增高(P<0.05);Indo1组左侧痛阈仅模后1 d明显增高(P<0.05);EA2组左侧痛阈在2~3 d明显增高(P<0.05)。与Indo1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大鼠未造模侧痛阈在2~3 d明显增高(P<0.05)。与Indo2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2组大鼠未造模侧痛阈在2~3 d均明显增高(P<0.05)。与EA2组比较,二次造模后EA1组大鼠未造模侧(左侧)痛阈在2~3 d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电针干预可有效减缓角叉菜胶二次注射诱导的痛记忆现象的发生,且早期干预比晚期具有更明显的治疗效应。非甾体抗炎药与电针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但对痛记忆的影响不尽相同,提示两者的镇痛途径可能部分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痛记忆 不同时间干预 吲哚美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