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化肥减量增效模式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1
作者 刘振帮 陈志标 +1 位作者 严添安 赖有林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8期163-165,共3页
[目的]为了解不同化肥减量增效模式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对花生产量、肥料利用率的整体影响。[结果]相较于单施配方肥,利用秸秆还田加上配方肥的方式,处理花生墩果数多出... [目的]为了解不同化肥减量增效模式对花生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以及有机肥代替部分化肥对花生产量、肥料利用率的整体影响。[结果]相较于单施配方肥,利用秸秆还田加上配方肥的方式,处理花生墩果数多出0.7个,百果重量较之以前,增长3.5克,每公顷花生产量,共增加283.5千克,增产率达到了5.1%。相较于单施配方肥处理方法,有机肥加上配方肥(含量为80%)处理方法,花生墩果数多出0.8个,百果重量较之以前,增长3.8克,每公顷花生产量,共增加420千克,增产率达到了7.6%。相较于单施配方肥处理方法,秸秆还田加上配方处理方法,每公顷收益提升627.3元人民币;有机肥加上配方肥(含量为80%)处理方法,每公顷收益提升456元人民币,促进了花生产量与肥料利用率得到提升。[结论]秸秆还田加上配方肥处理方法、有机肥加上配方肥(含量为80%)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花生产量以及肥料利用率,可进行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化肥减量增效模式 花生产量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被引量:62
2
作者 杨滨娟 黄国勤 +1 位作者 徐宁 钱海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79-3787,共9页
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早稻的效应研究确定的最佳还田方式和还田量(粉碎还田3000 kg/hm2)基础上,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秸秆3000 kg/h... 在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早稻的效应研究确定的最佳还田方式和还田量(粉碎还田3000 kg/hm2)基础上,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秸秆3000 kg/hm2+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37.5 kg/hm2增产效果最为显著,在水稻的每穗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充实度和产量等方面增加幅度最大,分别为9.32%、4.28%、13.70%、2.74%和26.38%。(2)各处理的干物质茎鞘比例随着生育进程不断降低,从孕穗期的66.68%—77.00%降低至成熟期的25.97%—34.79%,除SNPK1外,叶片比例从孕穗期的23.00%—33.32%降低至成熟期的7.41%—21.03%;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的茎鞘比例在孕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高于对照,而叶片比例与茎鞘比例呈相反趋势。(3)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处理提高了土壤pH值、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全钾、速效钾,降低了土壤C/N比。研究结果说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可以提高植株干物质积累速率、群体生物量,合理改善土壤养分,保证较高的水稻增产潜力,其中秸秆3000 kg/hm2+N 150 kg/hm2+P2O575 kg/hm2+K2O 37.5 kg/hm2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不同比例化肥 干物质生产 水稻产量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孙卫民 杨滨娟 +2 位作者 钱海燕 王淑彬 黄国勤 《农学学报》 2012年第12期16-21,共6页
为了揭示秸秆腐解规律和土壤养分变化过程,连续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增产幅度为8.5%~21.5%,处理间差异显著。除SN(2秸秆... 为了揭示秸秆腐解规律和土壤养分变化过程,连续2年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显著提高了晚稻产量,增产幅度为8.5%~21.5%,处理间差异显著。除SN(2秸秆还田配施N225kg/hm2)和SP(1秸秆还田配施P75kg/hm2)秸秆生物量有所下降外,其余处理秸秆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单施秸秆处理,范围在3.3%~13.7%,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处理间有显著性差异。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晚稻成熟期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以及千粒重。逐步线性回归方程表明结实率是晚稻产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不同配比化肥能够提高土壤pH、全氮、碱解氮、有机碳、有效磷、全磷、速效钾和全钾,降低土壤C/N比,其中以秸秆还田配施NPK处理效果最显著。因此需要将秸秆还田与施用化肥、微肥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出秸秆还田的综合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不同配比化肥 产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与化肥配施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丽霞 潘兹亮 +5 位作者 鲁鑫 王琴 吕玉虎 刘春增 霍二伟 凌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767-13769,共3页
[目的]找出在相同紫云英翻压量下最佳水稻产量的最少化肥投入。[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在紫云英翻压量相同的情况下,配施不同化肥用量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稻谷的产量并没有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一直... [目的]找出在相同紫云英翻压量下最佳水稻产量的最少化肥投入。[方法]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在紫云英翻压量相同的情况下,配施不同化肥用量对水稻植株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试验设计范围内,稻谷的产量并没有随化肥用量的增加而一直增加。该试验中施肥处理的产量与不施肥的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而紫云英配施化肥处理的产量比仅施化肥的处理也显著提高。紫云英配施化肥的处理中,紫云英+600kg/hm2化肥处理的产量比其他3组处理(紫云英配施化肥750、450、300kg/hm2水平)的产量又显著增加。[结论]翻压紫云英22500kg/hm2与600kg/hm2化肥配施是豫南稻区水稻生产的最佳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不同化肥用量 水稻植株 生长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温度、根际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0
5
作者 杨滨娟 黄国勤 钱海燕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7,共8页
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温度、土壤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在8:00和20:00均提高了土壤温度,而在14:00降低了土壤温度。从地温日较差... 以单施秸秆为对照,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土壤温度、土壤根际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水稻不同生育期,与对照相比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在8:00和20:00均提高了土壤温度,而在14:00降低了土壤温度。从地温日较差分析可知,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的整日地温变化幅度低于对照,且差异显著。此外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与对照间的差距逐渐减少,调温作用逐渐减弱。(2)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能够增加根际土壤总细菌、放线菌、真菌、氨氧化细菌、好气性自生固氮菌、亚硝酸细菌、磷细菌和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但普遍区组间差异不显著。除了秸秆还田配施低量NP处理(SNP1,秸秆3 000 kg hm-2+N 150 kg hm-2+P2O575 kg hm-2)以外,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各处理的过氧化氢酶、脲酶、转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但区组间均未达到显著差异。因此,秸秆还田配施化肥能合理调节土壤温度,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与活性,有利于土壤生态环境的改善,其中秸秆还田配施NPK处理(SNPK1,秸秆3 000 kg hm-2+N 150 kg hm-2+P2O575 kg hm-2+K2O 37.5 kg hm-2;SNPK2,秸秆3 000 kg hm-2+N 225 kg hm-2+P2O5112.5 kg hm-2+K2O 56.3 kg hm-2)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不同比例化肥 土壤温度 根际 微生物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旱平免搅浆双侧双深肥料试验
6
作者 朱福磊 《农村科学实验》 2021年第20期184-185,共2页
探索水稻旱平免搅浆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不同化肥、不同施肥量进行试验,通过跟踪调查,其中中化20公斤/亩产量最高,云南云天化22公斤/亩产量最高。集成一套寒地水稻旱平免搅浆技术施肥体系,实现节本增效、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关键词 水稻旱平免搅浆 不同化肥 不同施肥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