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Hap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姚锋 李婉宜 +4 位作者 邝玉 李明远 丰锋 冯伟 张强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3-956,共4页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的重要粘附因子Hap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32a(+)-Hap在E.coliBL21中高效表达,Ni2+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用纯化的Hap重组蛋白... 目的在原核系统中表达并纯化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的重要粘附因子Hap蛋白,并对其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IPTG诱导重组质粒pET32a(+)-Hap在E.coliBL21中高效表达,Ni2+亲和层析柱纯化表达产物。用纯化的Hap重组蛋白进行体外竞争黏附实验,SEM观察及菌落形成单位计数法分析该重组蛋白的黏附活性。纯化蛋白与黏膜免疫佐剂CT-B联合鼻腔免疫BALB/C小鼠,ELISA检测小鼠抗Hap的IgA及IgG抗体水平。结果纯化产物的SDS-PAGE分析显示获得单一的目的蛋白条带,Gelanalysis软件分析蛋白纯度可达85%,纯化产物超滤浓缩后,测得其蛋白浓度为3.2g/L。体外竞争黏附实验观察到Hap重组蛋白的加入可明显抑制NTHi对胞外基质的黏附,且细菌黏附量的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重组蛋白与免疫佐剂CT-B联合免疫小鼠,可刺激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IgG或IgA抗体,与重组抗原单独免疫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Hap蛋白在原核系统中获得较高浓度和纯度的表达,纯化Hap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粘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Hap重组蛋白 免疫原性 粘附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OMP6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颖颖 王荣山 +2 位作者 陈旭 金洪星 严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了解无荚膜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临床菌株P6外膜蛋白(OMP6)编码基因(omp6)分布及其序列保守性,筛选并鉴定OMP6序列中优势T和B细胞(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扩增NTHi临床菌株全长omp6基因,T-A克隆后测序。... 目的了解无荚膜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临床菌株P6外膜蛋白(OMP6)编码基因(omp6)分布及其序列保守性,筛选并鉴定OMP6序列中优势T和B细胞(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PCR扩增NTHi临床菌株全长omp6基因,T-A克隆后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OMP6序列保守性与膜定位并预测其T-B联合抗原表位。采用噬菌体展示联合免疫印迹法和ELISA分别检测重组噬菌体PIII蛋白(rPIII)展示的OMP6中T-B联合抗原表位肽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结果 35株NTHi临床菌株均能检出omp6基因,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8.3%~100%和99.3%~100%。OMP6为外膜表面蛋白,具有OMP6-2-25、OMP6-61-86和OMP6-98-126三个预测T-B联合抗原表位。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OMP6-2-25能与NTHi抗血清产生较强的杂交条带,96.9%(59/62)、69.4%(43/62)和74.2%(46/62)NTHi感染患儿血清标本OMP6-2-25、OMP6-61-86和OMP6-98-126抗原表位肽抗体阳性。结论 OMP6是分布广泛且序列保守的NTHi跨膜蛋白,OMP6-2-25为OMP6优势T-B联合抗原表位,可作为NTHi多抗原肽疫苗的候选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P6外膜蛋白 优势抗原表位 免疫原性 多抗原肽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NCI-H292细胞产生MUC5AC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阳帆 周丽丽 +4 位作者 曹艳华 杨志英 邝婧 张园园 李坚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黏蛋白MUC5AC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292细胞,用NTHi感染后,采用ELISA检测MUC5A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黏蛋白MUC5AC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292细胞,用NTHi感染后,采用ELISA检测MUC5A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明胶酶谱实验分析MMP-9的酶活性;同时分别采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NADPH氧化酶、活性氧簇(ROS)、和MMP-9特异性抑制剂AG1478、LY294002、DPI、NAC和GM6001预处理NCI-H292细胞,检测MUC5AC以及MMP-9的水平。结果:NTHi能以时间依赖性方式诱导NCI-H292细胞产生MMP-9,并上调其酶活性,同时增加Rac1的活性并诱导ROS生成;采用AG1478和LY294002处理后,Rac1活性显著降低;采用DPI或Rac1抑制剂NSC23766处理后,ROS含量明显减少;当NCI-H292细胞用NAC或NSC23766预处理后,可显著下调MMP-9的表达与活性。此外,采用GM6001处理后,MUC5AC的分泌明显降低。结论:NTHi经EGFR/PI3K/Rac1/NADPH氧化酶/ROS/MMP-9通路诱导NCIH292细胞产生MUC5A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基质金属蛋白酶9 MUC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黏膜免疫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乔海霞 张彦霞 +4 位作者 戴明艳 张存辉 常月立 贾晓辉 张玉妥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6-221,共6页
目的:研究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P6蛋白的免疫原性,以确定重组P6蛋白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扩增P6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GEX-6P2/P6,鉴定后将其转化入E.coli XL1-Blue,IPTG诱导、纯化后经SDS-PAGE、Wes... 目的:研究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P6蛋白的免疫原性,以确定重组P6蛋白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扩增P6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GEX-6P2/P6,鉴定后将其转化入E.coli XL1-Blue,IPTG诱导、纯化后经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纯化的重组蛋白经滴鼻方式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IgG,肺灌洗液IgA的水平及脾细胞中IL-4、IL-10、IL-17和IFN-γ的产生水平。CCK-8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GEX-6P2/P6,并表达GST-P6融合蛋白。Western blot证明GST-P6蛋白能与菌源P6蛋白免疫小鼠后的抗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动物实验表明重组P6蛋白通过滴鼻途径既能刺激小鼠产生血清IgG,又能诱导肺黏膜产生较高的特异性IgA抗体。重组蛋白+IL-2组小鼠脾淋巴细胞所产生的IL-17和IFN-γ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6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6P2/P6在大肠杆菌XL1-Blue中大量表达,重组P6蛋白经黏膜免疫可以同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此实验为P6蛋白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外膜蛋白P6 原核表达 黏膜免疫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泰利霉素经AP-1途径抑制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的MUC5AC表达 被引量:2
5
作者 阳帆 李坚 +2 位作者 谷彬 赵文健 杨志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45-149,共5页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TEL)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黏蛋白MUC5AC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292细胞,用1...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TEL)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诱导气道上皮细胞表达黏蛋白MUC5AC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292细胞,用10mg/LTEL孵育6h预处理细胞,随后加入不同浓度NTHi孵育3~9h,分别采用ELISA和实时定量PCR检测MUC5AC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ELISA检测NCI-H292细胞内NF-KB和活化蛋白(Activa-torprotein-1,AP-1)DNA结合活性。结果:NT-Hi能明显诱导NCI-H292细胞产生和表达MUC5AC,并能激活NF-IcB和AP-1。而TEL处理后,能明显抑制NTHi诱导的MUC5AC蛋白和mRNA表达,并有效抑制AP-1的DNA结合活性,但对N1a-KB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TEL能抑制NTHi诱导的黏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AP-1DNA结合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泰利霉素 AP-1 NF-xB MUC5A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P6基因真核质粒的保护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多姣 张彦霞 +3 位作者 刘雪晴 李双霞 贾天军 张玉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118-212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外膜蛋白P6(outer membrane proteinP6,P6)真核质粒的免疫保护性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HisA-P6核酸疫苗,转染HeLa细胞;将P6质粒免疫BALB/c小...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外膜蛋白P6(outer membrane proteinP6,P6)真核质粒的免疫保护性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构建pcDNA3.1/HisA-P6核酸疫苗,转染HeLa细胞;将P6质粒免疫BALB/c小鼠后,ELISA法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和IL-4产生水平;CCK-8法分析脾淋巴细胞增殖情况,并建立小鼠NTHi感染模型,检测小鼠鼻咽部灌洗液NTHi数目变化;HE染色法分析鼻黏膜病理变化。结果:pcDNA3.1/HisA-P6在HeLa细胞中有目的蛋白的表达,免疫后pcDNA3.1/HisA-P6组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的IFN-γ及刺激指数均高于pcDNA3.1/HisA、PBS对照组(P<0.05),而IL-4的表达无差异;P6组鼻咽部NTHi清除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显示P6组小鼠鼻黏膜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而对照组鼻黏膜紊乱、脱落。讨论:P6核酸疫苗可诱导小鼠产生明显的抗NTHi保护效应,其可能的保护机制包括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及黏膜免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外膜蛋白P6 核酸疫苗 保护性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作为佐剂增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韩小艳 王晨红 +3 位作者 乔海霞 张彦霞 常月立 张玉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13-916,共4页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 目的用原核细胞表达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P6蛋白并观察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MDC)对NTHi-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GEX-6P2/P6,转化E.coli XL1-Blue,诱导P6蛋白的表达。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BS对照组。分别于0、14、28 d经腹腔免疫,末次免疫后14 d,每组取12只小鼠取血,ELISA检测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每组取3只小鼠,制备脾淋巴细胞,ELISA检测IL-4和IFN-γ水平。用10×LD50NTHi攻击每组剩余15只小鼠,观察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均能诱导小鼠产生IgG抗体,其滴度分别为1∶1 140.25、1∶3 044.38,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抗体滴度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P<0.05),但IL-4水平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NTHi攻击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与MDC组小鼠的生存率达80%,与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P6蛋白联合Freund佐剂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DC作为蛋白佐剂,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NTHi-P6蛋白疫苗的免疫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P6蛋白 巨噬细胞源性趋化因子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对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作用 被引量:3
8
作者 钱建美 修清玉 +1 位作者 王桂芳 颜泽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769-772,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NTHi)与气液界面无血清培养原代兔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方法 :利用低温酶消化法分离兔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无血清培养液及胶原覆盖膜形成的气液界面培养 ,使上皮细胞分化成假复层黏膜纤毛上皮... 目的 :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NTHi)与气液界面无血清培养原代兔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相互作用。 方法 :利用低温酶消化法分离兔气管黏膜上皮细胞 ,无血清培养液及胶原覆盖膜形成的气液界面培养 ,使上皮细胞分化成假复层黏膜纤毛上皮细胞 ,然后加入 NTHi感染上皮细胞 ,通过扫描电镜 (SEM)和透射电镜 (TEM)观察其形态结构变化。 结果 :NTHi感染 2 4h后 ,SEM示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表面结构破坏 ,90 %细胞凋亡或死亡 ,纤毛倒伏、断裂 ,细菌与非纤毛上皮细胞连接 ;TEM示细菌黏附在细胞表面 ,细胞表面有较多微绒毛 ,伴微绒毛延伸或伪足包绕细菌 ,将其吞噬胞内。结论 :NTHi黏附在上皮细胞表面 ,上皮细胞通过伪足形成和微绒毛延伸包绕细菌 ,将细菌吞噬在胞内 ;NTHi对上皮细胞有毒性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在儿童慢性肺部感染中的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虹宇 刘梓豪 +4 位作者 王和平 廖翠娟 李莉 王文建 赖建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589-59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在儿童慢性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临床微生物室样本库中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从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鼻咽部和肺部感染儿童(肺部感染组)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培养的流感嗜血杆菌,比较健康儿童与...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在儿童慢性肺部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临床微生物室样本库中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从健康儿童(健康对照组)鼻咽部和肺部感染儿童(肺部感染组)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培养的流感嗜血杆菌,比较健康儿童与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患儿分离菌株体外生物膜在不同时间点的生成情况。结果选取流感嗜血杆菌89株,其中健康对照组34株,慢性肺部感染组30株,急性肺部感染组25株。所有菌株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对荚膜基因bexA的检测发现,均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组在不同时间点(第1、2、3、4、7天)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感染组在第4天的吸光度最高。第4天健康对照组、急性和慢性肺部感染组之间的吸光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肺部感染组吸光度高于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肺部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的生成需要较长时间,在慢性肺部感染患儿中生成能力高于急性肺部感染患儿和健康对照儿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慢性肺部感染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佐剂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蛋白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10
作者 韩小艳 王晨红 +1 位作者 张彦霞 张玉妥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515-1518,共4页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 NTHi)是一种在人群中携带率很高的病原菌,常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及中耳炎和鼻窦炎等严重感染性疾病.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P6蛋白 佐剂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生物膜体外形成规律及其扫描电镜形态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姜俊如 刘岚 +5 位作者 沈犁 楚丽娟 张佳星 王磊 周薇 伏小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29-73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生物膜(BF)体外形成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BF内部结构。方法:以NTHi标准菌株ATCC49247为研究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PA)标准菌株PAO1为阳性对照菌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1、2、3、4... 目的:探讨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生物膜(BF)体外形成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BF内部结构。方法:以NTHi标准菌株ATCC49247为研究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PA)标准菌株PAO1为阳性对照菌株,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培养1、2、3、4、5、6和7d时,使用平板计数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检测BF形成情况,并于3d时采用SEM检测ATCC49247的BF结构。结果:平板计数法检测BF内菌落数,ATCC49247和PAO1培养3d时活菌数逐渐上升至最高,而后逐渐下降,至7d时分别降至(0.829 4±0.007 5)×107cfu·mL-1和(0.942 6±0.019 9)×107cfu·mL-1,培养3、4、5和6d时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细菌各不同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晶紫染色检测BF致密程度,ATCC49247和PAO1培养3d时BF致密度逐渐上升至最高,波长570nm吸光度(A570)值分别为2.717 4±0.017 2和2.885 3±0.039 0,而后逐渐下降,至7d时分别降至0.151 7±0.074 5和1.196 9±1.108 5,各时间点2组细菌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3、4和5d时2组细菌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种细菌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M观察,培养3d时ATCC49247形成了典型的BF结构。结论:ATCC49247可以在体外形成BF,结晶紫染色、平板计数和扫描电镜可作为检测BF的常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生物膜 结晶紫染色 平板菌落计数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马玉帅 赵颖 +1 位作者 陈蕊 张玉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97-1601,共5页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是一种定植在人类鼻咽部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继发性感染,如支气管炎、鼻窦炎、儿童中耳炎和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研究发现该菌细胞壁外膜上表达多种具...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ontypeable Haemophilus influenzae,NTHi)是一种定植在人类鼻咽部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常引起继发性感染,如支气管炎、鼻窦炎、儿童中耳炎和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等。研究发现该菌细胞壁外膜上表达多种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蛋白,其对该菌在宿主体内的定植、入侵和生存必不可少,有些蛋白还与该菌的耐药性和宿主免疫的清除机制有关。因此,研究外膜蛋白有利于开发有效的疫苗和抗感染药物来预防及治疗NTHi引起的感染,下面从蛋白的结构、功能及应用等方面对几种外膜蛋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外膜蛋白 免疫原性 抗原性 定植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经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活性促进支气管上皮炎症反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付晓 李慕 文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57-561,567,共6页
目的:明确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采用感染复数(MOI)=10的NTHi感染BEAS-2B细胞后,分别采用ELISA和RT-qPCR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 目的:明确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采用感染复数(MOI)=10的NTHi感染BEAS-2B细胞后,分别采用ELISA和RT-qPCR分别检测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IκBα含量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水平,并检测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的表达以及HDAC的酶活性;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和染色质共沉淀实验分别测定NF-κB以及IL-8的结合活性。通过NF-κB以及HDAC抑制剂预处理细胞后,检测细胞内GM-CSF和IL-8的表达水平。结果:MOI=10的NTHi感染BEAS-2B细胞后,细胞上清中IL-8和GM-CSF含量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NTHi感染可显著下调胞浆内总IκBα的表达,增强细胞内NF-κB的DNA结合活性,并显著诱导细胞内组蛋白H3和H4的磷酸乙酰化,促进IL-8和RNA聚合酶II的结合;细胞内HDAC的表达水平及酶活性也显著降低(P<0.05)。NF-κB抑制剂均显著减少细胞内GM-CSF和IL-8的表达水平(P<0.05),而HDAC抑制剂则会促进细胞内IL-8的分泌(P<0.05)。结论:NTHi可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抑制HDAC表达和活性,促进支气管上皮细胞分泌IL-8和GM-CSF,从而加重炎症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 NF-ΚB信号通路 组蛋白脱乙酰酶 炎症反应 支气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肺消炎丸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肺部炎症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家望 陈平安 +6 位作者 廖灿 袁娉 谢希 孟亚飞 付涵煦 曲磊 刘淑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6-1012,共7页
目的探讨清肺消炎丸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肺部炎症小鼠的影响。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氨苄西林组(0.288 mg/kg)、麻杏石甘汤组(6.05 g/kg)、清肺消炎丸组(2.16 g/kg),每组10只。给药7 d后,测定一般情况(体质量及... 目的探讨清肺消炎丸对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肺部炎症小鼠的影响。方法 5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氨苄西林组(0.288 mg/kg)、麻杏石甘汤组(6.05 g/kg)、清肺消炎丸组(2.16 g/kg),每组10只。给药7 d后,测定一般情况(体质量及肺、脾、胸腺指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GCSF、TNF-α)水平,Western blot及RT-PCR法分别检测肺组织TLR4、MyD88、TRAF6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清肺消炎丸组一般情况显著改善(P<0.01),炎性细胞因子水平,TLR4、MyD88、TRAF6蛋白及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清肺消炎丸可缓解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诱导肺部炎症小鼠肺损伤和炎症,其机制可能与调控被激活的TLR4-MYD88-TRAF6信号通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肺消炎丸 不可分型杆菌 肺部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一2021年CHINET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会 邵春红 +89 位作者 王嘉 杨洋 胡付品 朱德妹 陈运生 孟青 张泓 王春 董方 宋文琪 温开镇 张贻荣 王传清 付盼 卓超 苏丹虹 柯江维 周树平 张华 胡方芳 康梅 何超 喻华 黄湘宁 徐英春 张小江 刘文恩 李艳明 朱镭 孟晋华 王世富 单斌 杜艳 贾伟 李刚 冯佼 龚萍 宋淼 魏莲花 王欣 汪瑞忠 房华 郭素芳 王艳艳 郭大文 赵金英 张利侠 马娟 沈瀚 周万青 郭如意 朱焱 吴劲松 卢月梅 倪语星 孙景勇 马晓波 郑燕青 俞云松 林洁 孙自镛 陈中举 胡志东 李金 张峰波 季萍 胡云建 艾效曼 段金菊 康建邦 胡雪飞 徐雪松 鄢超 李轶 王山梅 顾洪芹 徐元宏 黄颖 褚云卓 田素飞 李继红 俞碧霞 寇存山 沈继录 黄文辉 杨秀丽 朱丽康 姜琳 贺雯 岳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8,共9页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国内不同地区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耐药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进行分析,采用纸... 目的 了解2015-2021年国内不同地区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预防耐药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21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性监测网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或商品化药敏试验自动测定仪,按CHINET统一技术方案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15-2021年共收集嗜血杆菌属细菌43 642株和卡他莫拉菌16 191株。嗜血杆菌属细菌占CHINET耐药监测总体细菌的2.91%,占革兰阴性杆菌的4.07%。40 437株流感嗜血杆菌中,儿童株66.89%、成人株33.11%,90%以上分离自呼吸道标本,53.79%检出产β内酰胺酶;儿童株对阿奇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高于成人株;产酶株对所测试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株;检出不产β内酰胺酶但对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779株。16 191株卡他莫拉菌中,儿童株(80.06%)多于成人株(19.94%);卡他莫拉菌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呋辛均很敏感,细菌耐药率<2.0%。结论 产β内酰胺酶所致的耐药流感嗜血杆菌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展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非常重要。建议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积极完善开展流感嗜血杆菌的药敏试验,加强该菌的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杆菌 卡他莫拉菌 β内酰胺酶: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侵袭性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血清学分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晋华 李文玲 +3 位作者 孙志勇 郭超 范彧 朱镭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0-705,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流感嗜血杆菌(Hin)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血清分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4例侵袭性Hin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脑膜炎感染组和非脑膜炎感染组。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流感嗜血杆菌(Hin)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血清分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21年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34例侵袭性Hin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临床诊断分为脑膜炎感染组和非脑膜炎感染组。分析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体征、实验室血清学指标、Hin血清分型特点及两组间炎症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34例患儿中男22例,女12例,男女比例为1.83∶1,≤36个月患儿占82.35%。脑膜炎感染组患儿降钙素原(PCT)为[23.71(4.10,77.80)]ng/mL、C反应蛋白(CRP)为[200.00(164.55,200.00)]mg/L,均高于非脑膜炎组[分别为1.08(0.49,6.00)ng/mL、69.46(48.09,125.63)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小板计数(PLT)非脑膜炎组[(312.56±186.81)×10^(9)/L]高于脑膜炎组[(183.28±165.6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离的Hin菌株中,b型流感嗜血杆菌(Hib)27株,e型2株,f型2株,3株不可分型,未发现a、c、d血清型菌株。脑膜炎感染组与非脑膜炎感染组患儿可分型Hin菌株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05)。可分型Hin菌株在男、女患儿中的构成比(67.74%VS 32.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05)。结论侵袭性Hin感染病例以3岁以内儿童居多,分离株以b型占优势,感染患儿CRP、PCT明显升高,PLT明显低于非感染患儿,对临床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结合临床及其他检验项目为侵袭性感染疾病的早期分类诊断及抗感染治疗提供有效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杆菌 侵袭性感染 分型 临床特点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ftsI基因分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谢成彬 王频佳 +3 位作者 吴雨露 颜源 易娟 苏喆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 目的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与ftsI基因的关系。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9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MIC);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分离株进行ftsI基因分型;比较不同ftsI基因型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473株流感嗜血杆菌中产β内酰胺酶菌株占51.8%(245/473),ftsI基因突变率为33.4%(158/473);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BLNAR)以GroupⅠ/Ⅱ型为主(113/154),68.1%(77/113)的该型菌株对氨苄西林敏感,85.4%(35/41)的gBLNAR GroupⅢ菌株对氨苄西林不敏感;gBLNAR菌株对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gBLNAS(敏感)菌株(P<0.01),对左氧氟沙星、阿奇霉素和甲氧苄啶-磺胺甲口恶唑等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与gBLNAS菌株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LNAR GroupⅢ菌株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MIC90和耐药率高于gBLNAR GroupⅠ/Ⅱ菌株(P<0.01),两者对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MIC90和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发生ftsI基因突变的情况较为常见,突变以GroupⅠ/Ⅱ型为主,明显影响氨基青霉素类和某些第二代头孢菌素的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杆菌 耐药性 fts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感嗜血杆菌脉冲电场凝胶电脉法分型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胡翼云 高薇 +1 位作者 俞桑洁 杨永弘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6,共4页
为了解北京儿童医院流感嗜血杆菌 (Hi)抗生素耐药菌株和b型菌株(Hib)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 ,采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 ,对1999年和2000年分离的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株、b型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和随机选取的非b型抗生素敏感菌株... 为了解北京儿童医院流感嗜血杆菌 (Hi)抗生素耐药菌株和b型菌株(Hib)的分子流行病学情况 ,采用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 ,对1999年和2000年分离的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耐药株、b型流感嗜血杆菌菌株和随机选取的非b型抗生素敏感菌株进行分型。结果显示 ,20株Hi菌株 ,得到19种不同PFGE带型。1999年3株氨苄青霉素耐药菌株中有2株仅有一条带的差别 ;4株Hib菌株中 ,2株带型完全相同 ,与另1株有一条带的差别 ;2株头孢菌素耐药株有各自不同带型。2000年所有菌株带型各异。提示1999年从肺炎病人鼻咽部分离的氨苄青霉素耐药及Hib菌株多为流行病学相关菌株 ;2000年从上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分离的氨苄青霉素耐药及Hib菌株无流行病学相关性 ,需要进一步监测方能确定有无耐药及Hib菌株流行。PFGE是对Hi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的最佳工具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杆菌 抗生素 耐药 分型 脉冲电场凝胶电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急性未分型流感嗜血杆菌中耳炎差异基因的互作网络特征分析
19
作者 刘佳丽 王维 +4 位作者 王子萌 范芳梅 马毓蓉 余林 何於娟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4-98,共5页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查找小鼠中耳炎表达谱基因芯片原始数据,建立中耳炎基因互作网络图。方法从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小鼠中耳炎相关数据集,采用Affymetrix Expression Console软件和Tran-scriptome Analysis Console(TAC)软件...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数据库(GEO)查找小鼠中耳炎表达谱基因芯片原始数据,建立中耳炎基因互作网络图。方法从公共数据库GEO中下载小鼠中耳炎相关数据集,采用Affymetrix Expression Console软件和Tran-scriptome Analysis Console(TAC)软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将差异基因导入STRING在线数据库进行分析,绘制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图,并将互作网络数据导入Cytoscape 3.4.0软件中,筛选网络中心节点,并取其中相对独立、作用较为集中且与炎症基因相关子网络,采用David在线工具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16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793个,表达下调373个,经STRING在线工具筛选后共有459个小鼠中耳炎差异基因编码的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并得到相应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其中与炎症相关子网络。结论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构建了中耳炎差异基因互作网络,其中的网络中心节点基因,对于中耳炎分子机制研究及靶向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型流感杆菌 中耳炎 基因芯片 互作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和基因分型 被引量:26
20
作者 秦惠宏 王春 +3 位作者 潘芬 刘昌颀 赵克温 张泓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2-537,共6页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和该菌ftsI基因分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第一季度住院患儿鼻咽吸出物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141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和该菌ftsI基因分型与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第一季度住院患儿鼻咽吸出物中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141株;用纸片扩散法检测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细菌的β内酰胺酶;用PCR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ftsI基因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41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为40.4%(57/141)、氨苄西林耐药率为53.2%(75/141)。检出ftsI基因突变率为72.3%(102/141),以Ⅲ型为主(72/102,70.6%)。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耐药型菌株(g BLNAR)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于β内酰胺酶基因阴性氨苄西林敏感型菌株(g BLNAS)(P<0.05)。结论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ftsI基因突变率高,以Ⅲ型为主。ftsI基因突变增加了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呋辛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杆菌 耐药性 ftsI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