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典型川崎病的诊断与耐丙种球蛋白性川崎病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沛然 黄磊 姜宏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诊断 治疗体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2004年 2001年 儿科医生 静脉注射 治疗失效 诊治体会 易误诊 不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2
作者 钱强 朱焰 马名方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5期639-639,共1页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治疗 淋巴结综合征 冠状动脉 症状发生 最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淑群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11期22-23,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川崎病患儿86例,依照疾病类型分为典型组与不典型组各43例。结果:不典型组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典型组,冠状动脉损害与白细胞数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又低于典型...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收治川崎病患儿86例,依照疾病类型分为典型组与不典型组各43例。结果:不典型组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典型组,冠状动脉损害与白细胞数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典型组,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又低于典型组(P<0.05)。结论:在诊断小儿不典型川崎病的过程中,应积极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彩超检查等方式以提升诊断准确率,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丙种球蛋白可发挥良好的治疗效用,及早控制冠状动脉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儿童 临床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指数、血沉及CRP在不典型川崎病中的变化及意义
4
作者 张永 陈运彬 赵东长 《现代医院》 2006年第10期61-6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取疾病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静脉血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指数、血沉及CRP。结果在不典型KD急...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沉(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方法取疾病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静脉血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指数、血沉及CRP。结果在不典型KD急性期PLT、MPV、PDW、ESR、CRP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急性期中PLT、MPV及血沉与恢复期有显著性差异(p<0.01),CRP与恢复期有差异(p<0.05),PDW与恢复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恢复期PLT、MPV、PDW、ESR、CRP均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小板指数、血沉及CRP对早期诊断、治疗和减少不典型KD并发症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血小板指数 血沉 C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不典型川崎病31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蒋玲珍 庞福珍 +1 位作者 庞黎华 季清锐 《浙江临床医学》 2005年第10期1078-1078,共1页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临床分析报告 全身性血管炎性疾 DISEASE 实验室诊断指标 小儿 临床诊断 丙种球蛋白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倪盛杨 洪秋云 《中国民间疗法》 2013年第3期56-56,共1页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自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该病是一种儿童急性自限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 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称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自1967年由日本的川崎富作首次报道以来,世界各地均有报道。该病是一种儿童急性自限性疾病,其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主要侵犯大、中血管,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是其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达20%~25%,其中尤以冠脉瘤和冠脉狭窄最为严重,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主要病因,是儿科常见的后天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在我国该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 误诊分析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全身性血管炎 早期 动脉血管 缺血性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患儿N端脑钠肽前体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黄永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患儿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56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不典型川崎病组,同期单纯呼吸道感染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浆中NT-proBN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患儿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56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不典型川崎病组,同期单纯呼吸道感染患儿5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血浆中NT-proBNP水平及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不典型川崎病组患儿急性期NT-proBNP水平为(789.31±1083.71)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67.09±211.18)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典型川崎病患儿NT-proBNP水平(213.44±280.72)ng/L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川崎病组和对照组患儿中血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中NT-proBNP在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急性期显著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N端脑钠肽前体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8
作者 方水赋 蒋晓光 《浙江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429-430,共2页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诊断,典型病例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诊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CAL),即冠状动脉扩张(CAD)、冠状动脉瘤(CAA)、冠状动脉狭窄等.目前KD已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为此...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诊断,典型病例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诊疗不及时容易出现冠状动脉病变(CAL),即冠状动脉扩张(CAD)、冠状动脉瘤(CAA)、冠状动脉狭窄等.目前KD已成为儿童后天获得性心脏病的首要病因.为此,就本院2000年9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4例不典型KD患儿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不典型 治疗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扩张 获得性心脏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43例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的探讨
9
作者 杨伏秀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23期27-28,共2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43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特点。方法对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注意其早期不典型的症状及各种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热、指趾端脱皮、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手... 目的回顾性分析43例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特点。方法对已经确诊的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注意其早期不典型的症状及各种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热、指趾端脱皮、结膜充血、口唇皲裂、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手足硬性水肿的发生率依次为100%、93.7%、67.44%、62.79%、60.46%、48.83%、44.19%。其中白细胞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CRP增高、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升高、冠状动脉改变的发生率分别为79.07%、93.02%、37.21%、100%、32.55%。所有患儿确诊或拟诊后均给予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治疗。本组患儿均只具备典型川崎病主要6项诊断标准的2~4项,其中同时具备4项主要表现者28例(65.12%),具备3项主要表现者15例(34.88%)。结论不典型川崎病容易误诊;主要症状太少或不典型时可结合实验室指标给予拟诊,并尽早应用丙种球蛋白和阿司匹林,以减少冠状动脉损害。血小板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及CRP对早期诊断、治疗和减少不典型川崎病并发症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实验室指标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不典型川崎病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根全 关丽章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9X期1328-1329,共2页
近年来,儿童不典型川崎病逐渐增多,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与许多疾病有相似之处,易导致误诊漏诊;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7例不典型川崎病病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膜充血 口唇充血 草莓舌 膜状脱皮 肛周潮红脱皮 临床分析 颈部淋巴结肿大 多形性皮疹 血沉增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盛艳丽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18期88-90,共3页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1年4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四肢硬肿...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21年4月成武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25例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观察组四肢硬肿、多形性皮疹、颈淋巴结肿大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发热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蛋白、C反应蛋白、血沉、白细胞计数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诊断困难,临床医师可通过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综合诊断,以提升诊断准确性,降低漏诊、误诊率,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实验室指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不同时间应用丙种球蛋白对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12
作者 邵瑜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8期126-127,共2页
目的 :比较在不同时间应用丙种球蛋白对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在对照组... 目的 :比较在不同时间应用丙种球蛋白对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在对照组患儿发病后的10~14d内应用丙种球蛋白对其进行治疗,在观察组患儿发病后的5~9d内应用丙种球蛋白对其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全身症状消失的时间、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其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 <0.05),其全身症状消失的时间、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 <0.05),其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 <0.05)。结论 :在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发病后的5~9 d内应用丙种球蛋白对其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冠状动脉扩张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种球蛋白 不典型川崎病 冠状动脉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不典型川崎病患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月娥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20期153-154,共2页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以期为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具有KD典型的临床表现将这52例患儿分... 目的:分析不典型川崎病(KD)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以期为早期诊断该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阜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具有KD典型的临床表现将这52例患儿分为两组.将其中26例典型KD患儿设为对照组,将其中26例不典型KD患儿设为试验组.对两组患儿均进行临床症状及体征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其检查的结果.结果:两组患儿中连续发热的时间≥5 d患儿的占比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中手足存在红肿或红斑、皮肤可见多形性皮疹、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唇干裂、口腔黏膜充血患儿的占比均较低,P<0.05.两组患儿血白细胞(WBC)、血沉(ESR)、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异常率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红蛋白(Hb)的异常率均较低,P<0.05.两组患儿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异常率及冠脉扩张的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不典型KD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与典型KD患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典型KD患儿出现手足红肿或红斑、皮肤多形性皮疹、球结膜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口唇干裂及口腔黏膜充血等典型KD症状的几率较低,其出现血清CRP及Hb检查结果异常的几率也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30例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红 穆秀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陕西省蒲城县医院2000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30例进行回顾分析,早期表现其实验室指标。结果 80%以上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有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冠状动脉受累。结...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陕西省蒲城县医院2000年5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30例进行回顾分析,早期表现其实验室指标。结果 80%以上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有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冠状动脉受累。结论在临床表现不足时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才能提高临床医师对不典型川崎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典型川崎病25例早期诊断探讨
15
作者 喻秀明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7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入院均未明确诊断,症状不典型,病程6-12 d经证实为川崎病,按川崎病治疗全部治愈。结论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目的探讨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25例不典型川崎病患儿入院均未明确诊断,症状不典型,病程6-12 d经证实为川崎病,按川崎病治疗全部治愈。结论不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易误诊、漏诊,提高对不典型川崎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尽早治疗,可减少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早期诊断 后天性心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价值
16
作者 姚洁瑾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15期9-1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不典型川崎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不典型川崎病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不典型川崎病以年龄在3岁以下的男性患儿较为多发,其中有45.8%的患儿出现CA病变,其中存在冠状动脉扩张(CAD)的患儿有41例,存在冠状动脉瘤(CAA)的患儿有12例,存在巨大冠状动脉瘤(BCAA)的患儿有2例,分别占患儿总数的34.2%、10.0%、1.7%。结论:临床症状不典型时也应高度警惕KD的发生,及早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 临床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崎病早期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惠泉 蔡海明 郑伟达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12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6例KD患儿的相关资料。结果 106例KD中典型85例,不完全KD 2l例,男69例,女37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7个月... 目的探讨川崎病(K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冠脉损害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3年10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6例KD患儿的相关资料。结果 106例KD中典型85例,不完全KD 2l例,男69例,女37例。平均发病年龄2岁7个月。合并冠脉损害者32例,其中冠脉扩张23例,冠脉瘤9例。对合并冠脉损害者随访6个月~3年,完全恢复正常者29例。结论不完全KD冠脉损害率高,要增强了解不完全KD的相关知识,综合分析导致婴幼儿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的因素,针对使用抗生素治疗之后症状仍未减轻的患儿,要及时进行早期检查心脏B超,防止漏诊或误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川崎病 冠脉损害 丙种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