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联合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美澄 刘岩松 +1 位作者 牛菊敏 赵欣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56-761,共6页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联合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简称保育治疗)的有效性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于沈阳市妇婴医... 目的:探究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联合二甲双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施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简称保育治疗)的有效性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于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1例)及早期子宫内膜癌(11例)要求保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26例,LNG-IUS+二甲双胍)及对照组(26例,高效孕激素+二甲双胍),定期复查子宫内膜病理,分析两组完全缓解率、复发率及妊娠结局差异,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完全缓解、复发、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有更高的完全缓解率、更短的平均完全缓解时间、更少的复发率、更高的活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体质量指数(BMI)≥30 kg/m^(2)是患者完全缓解的危险因素(P<0.05);BMI≥30 kg/m^(2)和患有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是治愈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BMI≥30 kg/m^(2)及患有女性生殖系统伴随疾病是保育治疗后妊娠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LNG-IUS联合二甲双胍比高效孕激素联合二甲双胍的保育治疗,有更加满意的疗效及妊娠结果。同时患者BMI<30 kg/m^(2)可增加患者完全缓解率,减少治愈后复发率,增加保育治疗后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早期子宫内膜癌 保留生育功能治疗 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67在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及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徐萍 宋美芳 +1 位作者 高怡 沈爱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254,i001,共3页
关键词 KI-67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慢性宫颈炎 宫颈鳞癌 表达及 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恶性生物学行为 宫颈癌 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高危个体 癌前病变 标志基因 蛋白抗原 细胞周期 多种肿瘤 过度表达 免疫组化 死亡率 发病率 先发现 半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蛋白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6
3
作者 姜军 陈意生 +2 位作者 马宏敏 詹新恩 柳凤轩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p53基因产物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p5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增生Ⅰ级者均无... 目的:探讨p53基因产物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ABC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p53基因产物表达。结果:正常乳腺上皮细胞和乳腺囊性增生病上皮增生Ⅰ级者均无p53蛋白表达。不典型增生Ⅱ、Ⅲ级和乳腺癌组织中p53蛋白染色阳性率分别为10%、30%和35%。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该基因的异常改变可发生于正常细胞经不典型增生向癌细胞转化期中,是乳腺上皮细胞向恶性转化的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抑制基因 乳腺不典型增生 乳腺肿瘤 P53蛋白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8例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随访结果 被引量:13
4
作者 陈志峰 王国清 +5 位作者 侯浚 张健慧 宋国慧 乔翠云 李绍森 陈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06-308,共3页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史.方法:对1992年11月和1997年4月普查确诊的158例为对象建立SPSS数据库,统计累积癌变率和已癌变病例的中位癌变时间;并以确诊后的第1年癌变仍生存患者为参照,分析各年癌变危险度,全部病程11...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史.方法:对1992年11月和1997年4月普查确诊的158例为对象建立SPSS数据库,统计累积癌变率和已癌变病例的中位癌变时间;并以确诊后的第1年癌变仍生存患者为参照,分析各年癌变危险度,全部病程117个月.结果:10年累积癌变率81.66%;中位癌变时间59.4个月;第2年至第10年的癌变危险度和可信区间分别为:RR2=4.25(0.89~20.32);RR3=3.37(0.67~16.96);RR4=6.19(1.33~28.77);RR5=8.36(1.83~38.08);RR6=9.46(2.07~43.14);RR7=4.15(0.79~21.81);RR8=2.57(0.42~15.68);RR9=0;RR10=41.60(9.09~190.39).结论:食管鳞状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属高危人群,与早期食管癌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 重度不典型增生 自然癌变 中位癌变时间 癌变相对危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26
5
作者 汪志辉 刘艳 +1 位作者 周冬梅 生秀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 目的:探讨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妊娠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就诊的年轻且有生育要求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4例及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6例,分析应用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妊娠结局。结果: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完全缓解20例(83.33%),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1例(4.17%),疾病进展1例(4.17%),疾病复发2例(8.33%);20例完全缓解中1例未婚,余19例中成功妊娠10例(52.63%),其中4例足月分娩,3例孕中期双胎流产,2例孕早期流产,1例孕早期随访中;2例疾病复发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后均完全缓解,其中1例自然受孕后足月分娩。6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完全缓解3例(50.00%),部分缓解0例,疾病稳定2例(33.33%),疾病进展0例,疾病复发1例(16.67%);疾病稳定2例最终行子宫内膜癌全面分期手术,余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目前未成功妊娠。结论:密切随访下,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孕激素 保留生育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痞颗粒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黏膜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孟捷 杨晋翔 +2 位作者 鲁香凤 戴欣 方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消痞颗粒治疗组PCNA表达则明显减弱(P<0.05)。结论:消痞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痞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典型增生 PCNA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姜军 詹新恩 +3 位作者 柳凤轩 陈希伟 刘平 张文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805-808,T000,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53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随着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细胞超微结构出现发育不良及未分化现象;Ⅲ级不典型增生的部分超微结构变化与乳腺癌细胞相似。提示...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53例正常乳腺、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和乳腺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随着乳腺囊性增生病不典型增生程度加重,细胞超微结构出现发育不良及未分化现象;Ⅲ级不典型增生的部分超微结构变化与乳腺癌细胞相似。提示前者向后者衍变的内在联系。研究乳腺癌细胞以及在衍变过程中癌前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特点及规律,对于深入了解癌前细胞的演变过程及其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 不典型增生 乳腺癌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内镜随访和治疗价值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张黎明 刘华 +1 位作者 刘莉莉 刘希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6期3126-312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随访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不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2008年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180例患者(随访组)和因重度不典型增生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治... 目的探讨内镜随访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的临床意义及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不典型增生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0—2008年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为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180例患者(随访组)和因重度不典型增生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治疗组)进行1~7年的连续内镜随访,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疾病逆转和发生癌变的情况。结果随访组随访发现,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逆转率为75.7%,癌变率为2.9%;中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逆转率为64.5%,癌变率为6.5%;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逆转率为31.3%,癌变率为27.1%;随访组不同程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逆转率和癌变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261、19.388,P<0.05)。治疗组随访发现癌变率为1.25%(1/80),与随访组癌变率10.6%(19/1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54,P<0.05)。结论对胃黏膜不典型增生患者进行连续内镜随访是发现早期胃癌的有效途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治疗胃黏膜不典型增生的有效方法,可减少癌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胃肠道 胃黏膜 胃肿瘤 随访研究 不典型增生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唐郡 彭贵勇 +2 位作者 孙永刚 陈磊 李向红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2期2287-2288,共2页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上皮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病灶,在内镜下以氩等离子凝固术完全毁损病变黏膜。从末次治疗开始进行为期3~15个月的内镜随访监测,每次内镜... 目的 探讨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状上皮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病灶,在内镜下以氩等离子凝固术完全毁损病变黏膜。从末次治疗开始进行为期3~15个月的内镜随访监测,每次内镜检查时对病变黏膜行色素染色,对可疑病灶进行针对性的活检。结果 对32例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病灶共进行了52次内镜下氩等离子凝固治疗,每例病灶平均治疗次数为1.625次,治疗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内镜复查3~15个月无复发。结论 氩等离子凝固术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食管黏膜不典型增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等离子凝固治疗 不典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X-2 iNOS及VEGF在胃不典型增生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莹 朱祖安 费素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428-430,共3页
目的:探讨COX-2、iNOS及VEGF在胃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两步法对84例胃癌和54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iNOS及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iNOS及VEGF在胃癌中... 目的:探讨COX-2、iNOS及VEGF在胃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的表达、相互关系及在胃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owervisionTM两步法对84例胃癌和54例胃不典型增生组织中COX-2、iNOS及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OX-2、iNOS及VEGF在胃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77.38%、61.90%,均高于胃不典型增生组织(P<0.05)。COX-2、iNOS及VEGF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COX-2、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VEGF与COX-2、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iNOS及VEGF与胃癌的发生、浸润转移相关,COX-2、iNOS通过增强VEGF的表达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不典型增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环氧化酶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术后病理升级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文阳 郑晓娟 +1 位作者 蒋英 王淑珍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46-850,共5页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患者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a)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因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AH而行...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患者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a)的高危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因诊断性刮宫病理提示AH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6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全子宫切除术后的病理结果分为ECa组(74例)和AH组(92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特征,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以同期诊断性刮宫病理为ECa而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25例)为对照组,分析术后病理升级ECa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166例纳入患者中子宫切除术后病理升级发生率44.58%(74/16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绝经、异常出血时间长、子宫内膜厚、未采用宫腔镜是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高龄、子宫内膜厚是术后病理升级的高危因素,其中绝经后患者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延迟绝经和异常出血时间长(P<0.05)。术后病理升级的ECa均为子宫内膜样腺癌,91.89%(68/74)手术分期为Ia期,74.32%(55/74)病理分级为高分化。结论诊断性刮宫病理结果为AH的患者44.58%合并遗漏的ECa,子宫切除术后出现病理升级。高危因素包括:高龄、延迟绝经、绝经后、异常子宫出血病程长、绝经前子宫内膜增厚明显、绝经后未使用宫腔镜直接进行诊断性刮宫。术后病理升级发现的ECa患者通常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分化程度高、期别早,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诊断性刮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平治疗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2
作者 苑中甫 田秀颖 +1 位作者 王亚芹 董长江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4-165,共2页
关键词 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 药物疗法 奥平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来源潜伏膜蛋白1的表达诱发转基因小鼠鼻咽不典型增生 被引量:3
13
作者 蓝轲 乔贵林 +3 位作者 沈新民 张玲 吕丽春 姚开泰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2年第5期46-48,54,共4页
为建立鼻咽癌来源潜伏膜蛋白 1 ( N-L MP1 )转基因小鼠模型 ,从整体的角度研究 N-L MP1的功能 ,进一步阐明 EB病毒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应用 DNA重组技术将角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EDL2与 N-L MP1连接 ,构建转基因 EDL2 -N-L MP1 ;并... 为建立鼻咽癌来源潜伏膜蛋白 1 ( N-L MP1 )转基因小鼠模型 ,从整体的角度研究 N-L MP1的功能 ,进一步阐明 EB病毒在鼻咽癌变过程中的作用 ,应用 DNA重组技术将角质细胞特异性启动子 EDL2与 N-L MP1连接 ,构建转基因 EDL2 -N-L MP1 ;并用显微注射技术 ,将转基因 EDL2 -N-L MP1注射入小鼠受精卵前核 ,再将注射后的受精卵植入假孕母鼠 ,获得转基因鼠 ,然后观察目的基因在鼻咽部的表达和病理变化。本实验共获得 53只转基因鼠 ,PCR法证明其中 6只小鼠有 N-L MP1基因扩增带 ,Southern杂交显示 PCR阳性小鼠有特异的杂交信号 ,整合率为 1 1 .3 % ;1只 4月龄的转基因鼠出现了鼻咽部不典型增生。说明 N-L MP1单独就能诱发小鼠鼻咽部发生癌前病变 ,为 EB病毒可能是鼻咽癌的主要病因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潜伏膜蛋白1 表达 诱发 转基因小鼠 鼻咽不典型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ras基因突变的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举伦 普苹 +4 位作者 蔡学敏 王力 赵川 蔡琳 邹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H ras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方法 :用PCR RFLP和PCR SSCP方法检测 30例乳腺癌、36例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的突变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组织中H 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目的 :探讨H ras基因在乳腺癌发生早期的作用。方法 :用PCR RFLP和PCR SSCP方法检测 30例乳腺癌、36例单纯性增生、31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H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的突变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组织中H ras蛋白的表达。结果 :73 3%的乳腺癌和 48 4%的乳腺导管不典型增生组织有H ras蛋白表达 ,单纯性增生上皮中无表达 ,所检测的增生病和乳腺癌组织中均未见到H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突变。结论 :H ras蛋白过表达出现于乳腺癌发生的早期阶段 ,但这种过表达与H ras基因第 12密码子突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增生 H-RAS基因 基因突变 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与不典型增生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朱丽芳 潘璐 +3 位作者 郑阳玉 徐双波 刘来奎 徐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63-1667,共5页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CD3^+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与OL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为OLP的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CD3^+、CD8^+T细胞在79例OL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取1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 目的 :探讨口腔扁平苔藓(OLP)中CD3^+T细胞和CD8^+T细胞浸润与OL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的相关性,为OLP的临床诊断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检测CD3^+、CD8^+T细胞在79例OLP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取10例口腔正常黏膜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与不典型增生的关系。结果 :CD3^+、CD8^+T细胞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呈阴性表达,在79例OLP中均呈阳性表达。CD3^+、CD8^+T细胞浸润与患者性别、年龄、发生部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但是与OLP伴上皮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2),CD3^+T细胞浸润和CD8^+T细胞浸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498,P<0.001)。结论:口腔扁平苔藓患者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与上皮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影响OLP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扁平苔藓 不典型增生 CD3+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定量及定性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蕾 温洪涛 +3 位作者 张云汉 宋一民 李靖若 马冰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31-532,共2页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法定性技术 ,对 1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5例不典型增... 目的 :探讨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TRAP ELISA)定量及TRAP 银染法定性技术 ,对 15例食管不典型增生组织及 12例正常食管粘膜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 :15例不典型增生组织中 ,9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 (其中 8例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中 4例呈阳性 ;7例重度不典型增生中 5例呈阳性 ) ,12例正常食管粘膜中 ,仅 1例端粒酶活性呈阳性。端粒酶活性平均A值在轻、中度不典型增生与重度不典型增生组织中分别为 0 .945± 0 .6 0 1和 1.2 5 6± 0 .785 ,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 0 .376± 0 .2 11。正常食管粘膜与不典型增生组相比 ,其端粒酶活性检出率和平均A值组间差异均存在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活性检测可望成为监测食管癌发生及早期诊断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不典型增生 端粒酶 TRAP-ELISA 食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G-α、HCG-β和COX-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军生 谢有科 钟雪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772-1773,共2页
目的筛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方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0例,子宫内膜癌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G-α、HCG-β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CG-α在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阳性... 目的筛选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子宫内膜癌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方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30例,子宫内膜癌组2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G-α、HCG-β和COX-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CG-α在子宫内膜癌组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HCG-β在两组阳性表达率均为0%;COX-2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与子宫内膜癌组表达率分别为100%、80%。结论HCG-α只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而不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表达,提示HCG-α可能是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宫内膜癌临床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子宫内膜癌 HCG-α HCG-Β CO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F-κB、COX-2及iNOS在胃癌及胃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莹 朱祖安 费素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1997-1998,共2页
关键词 胃癌 不典型增生 核转录因子-ΚB 环氧合酶-2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组织不典型增生 被引量:5
19
作者 谢建兰 周小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81-1182,共2页
淋巴组织疾病的种类很多,病理诊断非常困难,其中最难的是良恶性疾病的鉴别。由于不同性质的疾病具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措施或治疗方法。因此,良恶性疾病的正确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虽然已有多种检测技术鉴别良恶性病变,但仍然有一... 淋巴组织疾病的种类很多,病理诊断非常困难,其中最难的是良恶性疾病的鉴别。由于不同性质的疾病具有完全不同的处理措施或治疗方法。因此,良恶性疾病的正确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虽然已有多种检测技术鉴别良恶性病变,但仍然有一些病变或病例的性质难以得到准确辨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组织疾病 不典型增生 病变性质 形态学特征 免疫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粘膜不典型增生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图像分析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一帆 陈希陶 +3 位作者 胡家露 丁华野 朱明华 张学庸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47-147,共1页
本文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标本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银染方法,对正常及各级不典型增生胃粘膜上皮细胞及胃癌间AgNOR颗粒数量变化的定量研究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上述各组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AgNOR进行了定量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 本文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标本细胞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银染方法,对正常及各级不典型增生胃粘膜上皮细胞及胃癌间AgNOR颗粒数量变化的定量研究并用图像分析技术,对上述各组石蜡切片标本的细胞AgNOR进行了定量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其在胃粘膜病变间的鉴别诊断意义.1 材料和方法 材料全部为西京医院病理科存档的胃粘膜活检蜡块.包括高分化腺癌20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9例,中度不典型增生25例,轻度不典型增生20例,正常胃粘膜24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粘膜 不典型增生 AGNOR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