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晓霞 王兴 +1 位作者 李自力 武登诚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9-653,共5页
目的 :探讨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 (mandibu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MDO)对颞下颌关节 (temporo mandibularjoint,TMJ)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 1 0只行右侧MDO ,间歇期 5d ,牵引速度 0 .5mm× 2次·d-1 ,共 1 5d。分别于牵引... 目的 :探讨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术 (mandibulardistractionosteogenesis,MDO)对颞下颌关节 (temporo mandibularjoint,TMJ)的影响。方法 :恒河猴 1 0只行右侧MDO ,间歇期 5d ,牵引速度 0 .5mm× 2次·d-1 ,共 1 5d。分别于牵引完成时、牵引后 2、4、6、1 2周时拍摄X线片并处死一组动物 ,取双侧TMJ制作脱钙石蜡切片 ,行HE染色及TGF 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术后恒河猴下颌中线明显偏向左侧 ,前牙开牙合、反牙合 ,右侧后牙重度开牙合 ,左侧后牙为反牙合。X线片上见右侧髁状突向后上方移位 ,左侧髁状突向前下方移位。切片上见术后早期双侧TMJ均发生变化 ,右侧髁状突退行性变及增生活动均较左侧明显 ,且变化累及软骨各层及软骨下骨组织。稳定期开牙合逐渐关闭 ,髁状突逐渐向正常位置移动。牵引完成后 1 2周右侧后牙开牙合基本关闭 ,前牙开牙合及反牙合仍较明显 ,髁状突位置略偏后 ,仍存在退行性变 ;左侧髁状突除软骨肥大层仍较厚外 ,其位置及组织学表现接近正常。稳定期不同阶段髁状突TGF β1阳性着色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结论 :MDO可造成TMJ解剖位置变化及组织形态较轻微的退行性变 ,但远期这些变化可以得到逐步修复。TGF β1在TMJ退行性变的修复重建过程中 ,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下颌骨牵引成骨 下颌关节 TGF—β1 免疫组化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在婴儿严重Pierre-Robin综合征下颌骨牵引成骨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刘燕 邱林 +6 位作者 傅跃先 袁心刚 肖军 李天武 毛小波 丁雄辉 梅爱莲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13-617,共5页
目的探索婴儿严重Pierre-Robin综合征(Pierre-Robin syndrome,PRS)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MDO)的精准操作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严重PRS婴儿10例,男女各5例,术前计算机软件模拟截骨及延长... 目的探索婴儿严重Pierre-Robin综合征(Pierre-Robin syndrome,PRS)下颌骨牵引成骨术(mandibular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MDO)的精准操作方法。方法选取本院2016-2017年收治的严重PRS婴儿10例,男女各5例,术前计算机软件模拟截骨及延长,并3D打印头模验证计算机模拟结果,3D打印个体化截骨模块,预弯延长器,术中指导截骨及安放延长器。术后5 d,以每日1.2 mm的速度进行骨延长治疗,延长至轻度反颌。记录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延长长度、术后拔气管插管时间、进食改善情况,延长结束后复查CT,明确舌根至咽后壁距离,并做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测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nea index, AHI)。3个月后,再次手术取出延长器。结果 1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治疗。第1次手术时间为(1.72±0.15)h;出血量(16±3)mL;20侧下颌骨延长长度为(11.11±1.18)mm;术后拔出气管插管时间为(6.10±0.74)d;拔管后开始经口喂养,7 d后8例患儿每日进奶量为(374.0±65.2)mL,2例仍需鼻饲喂养;延长结束后舌根至咽后壁距离为(7.17±0.70)mm;PSG示AHI(1.5±0.6)次。所有患儿牵引区成骨良好;无口角偏斜等面神经损伤症状。面下部后缩显著改善。结论术前计算机辅助+3D打印技术指导截骨、牵引,能提高严重PRS婴儿MDO中操作的精准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并能避免损伤重要解剖结构,是严重PRS婴儿MDO的精准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 3D打印 下颌骨牵引成骨 PIERRE-ROBIN综合征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同期正畸治疗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晓梅 滕利 +4 位作者 王玉华 牛峰 唐倩 吴国平 归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9-401,i0010-i0012,共6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正畸治疗的意义和原则。方法采用方丝托槽固定矫治器颌间牵引正畸。对正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和牵引后巩固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同期正畸时间为3—4个月。结果收治11例小颌畸形患者,在获得预期下颌骨延长... 目的探讨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正畸治疗的意义和原则。方法采用方丝托槽固定矫治器颌间牵引正畸。对正在下颌骨牵引成骨中和牵引后巩固阶段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同期正畸时间为3—4个月。结果收治11例小颌畸形患者,在获得预期下颌骨延长的同时,开骀、牙齿错位等畸形程度明显减轻,患者的咬合关系改善。结论下颌骨牵引成骨同期进行正畸治疗能明显减轻牙骀畸形程度和缩短术后正畸时间,并能辅助引导下颌骨牵引成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牵引成骨 正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困难气道处理一例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建设 刘娇 +1 位作者 赵龙德 费建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33-934,共2页
患儿,女,2岁4 个月, 10 kg,因“发现腭部裂开2 年余”入院。既往出生后因下颌后缩,上腭部裂开伴呼吸困难,喝奶呛咳,诊断为“Pierre Robin 序列征( Pierre Robin sequence,PRS),腭裂”,于出生后3 个月行“双侧下颌延长器植入术(又称下颌... 患儿,女,2岁4 个月, 10 kg,因“发现腭部裂开2 年余”入院。既往出生后因下颌后缩,上腭部裂开伴呼吸困难,喝奶呛咳,诊断为“Pierre Robin 序列征( Pierre Robin sequence,PRS),腭裂”,于出生后3 个月行“双侧下颌延长器植入术(又称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患儿术后恢复一般,6 个月时行“双侧下颌延长器取出术”。患儿生长发育较同龄儿童落后。入院诊断:腭裂,PRS 术后。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腭裂修补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牵引成骨 Pierre 患儿 气道处理 序列 腭裂修补术 入院诊断 下颌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颖怡 张娜 +4 位作者 邱倩琪 毛喆 梁宇峰 区信栩 谭永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09-913,共5页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 目的分析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的改变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2016-2019年在我院全麻下行下颌骨牵引成骨术的Pierre Robin序列征患儿95例,比较下颌骨牵引成骨术前后Cormack-Lehane分级结果及上气道各CT指标测量值的差异。并应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CT测量指标与Cormack-Lehane分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下颌骨牵引成骨术术前相比,术后患儿Cormack-Lehane评分与声门暴露困难发生率降低(P<0.05),D1、D2、D3、D4、D5、D6、D7、D8、D9、D10、D11长度均增加(P<0.05);角1、角2和角5增大;角3、角4和角6均减小(P<0.05);会厌尖端的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0.05),并与Cormack-Lehane分级呈负相关。结论随着气道截面积及腭咽腔容积增加,Pierre Robin序列征婴儿下颌牵张成骨术后声门暴露分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序列征 下颌骨牵引成骨 上气道形态 声门暴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牵引成骨在下颌骨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曲卫国 郑延清 +5 位作者 马卫东 裘罡 张刘超 曲哲 李阳 王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4-235,共2页
关键词 下颌骨牵引成骨 治疗 内置式颌牵引 牵张 高治愈率 适应症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