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拟种植区垂直黏膜厚度的数字化测量及其与皮质骨厚度的相关性分析
1
作者 张可 陈旭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04-709,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拟种植区垂直黏膜厚度的数字化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并探讨垂直黏膜厚度与相应皮质骨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接受数字化牙支持式导板种植手术的48例患者,所有患者完成锥形束CT(cone b...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拟种植区垂直黏膜厚度的数字化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并探讨垂直黏膜厚度与相应皮质骨厚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接受数字化牙支持式导板种植手术的48例患者,所有患者完成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数据及3Shape口扫数据的采集,在3Shape Implant Studio软件完成拟合后测量拟种植区垂直黏膜厚度及相应皮质骨厚度(记为数字化技术测量法)。手术中采用改良的牙周探针嵌合于数字化导板导环内测量垂直黏膜厚度(记为改良牙龈穿刺法)。通过配对t检验和Bland-Altman分析评估两种方法测量拟种植区垂直黏膜厚度的差异性和一致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垂直黏膜厚度与皮质骨厚度的相关性。结果:数字化技术和改良牙龈穿刺法在测量拟种植区垂直黏膜厚度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且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垂直黏膜厚度与皮质骨厚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数字化技术是测量拟种植区垂直黏膜厚度的一种准确方法,垂直黏膜厚度与相应皮质骨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口内扫描仪 垂直黏膜厚度 皮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种植修复中下颌磨牙区骨皮质厚度的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测量
2
作者 张晓燕 金东春 +5 位作者 姜玲 张迪 董晨 金光春 金熙真 石红兵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1-732,共2页
牙种植技术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如下牙槽神经损伤、骨壁侧穿等也越来越多显现,对下颌骨相关解剖结构特点认识不足和植入位置不准确是造成这些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牙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骨厚度、皮质骨的质量、骨密度条件是提高牙... 牙种植技术已较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其并发症如下牙槽神经损伤、骨壁侧穿等也越来越多显现,对下颌骨相关解剖结构特点认识不足和植入位置不准确是造成这些并发症的重要因素。牙种植体植入部位的骨厚度、皮质骨的质量、骨密度条件是提高牙种植术成功率的关键[1-5],因此种植术前掌握种植部位的骨皮质信息有指导意义。Sjdén等[6]应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micro computerized tomogrphy,MicroCT)分析骨体积、骨小梁分离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磨牙区 牙种植 皮质厚度 用显微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横向位置差异的CBCT研究
3
作者 李放 张锡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4-549,共6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生理牙槽骨厚度,评估横向磨牙位置。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患者50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术前拍摄CBCT,数据导入配套三维软... 目的:使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测量不同垂直骨面型下颌第一磨牙生理牙槽骨厚度,评估横向磨牙位置。方法:选取2023年1~10月在合肥市口腔医院正畸二科就诊患者50例,分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术前拍摄CBCT,数据导入配套三维软件进行4个部位不同深度牙槽骨厚度的测量分析。结果:高角患者下颌第一磨牙的骨厚度最小。下颌第一磨牙舌侧骨厚度高于颊侧。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4 mm处近中舌侧牙槽骨厚度高于远中舌侧,近中颊侧牙槽骨厚度与远中颊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磨牙釉牙骨质界根方8 mm处远中颊侧牙槽骨厚度高于近中颊侧,近中舌侧的牙槽骨厚度与远中舌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颌第一磨牙同一测量位点釉牙骨质界根方8 mm的牙槽骨厚度高于根方4 mm的牙槽骨厚度。结论:不同的垂直骨面型、测量部位、测量深度、牙齿解剖形态都会反映出下颌第一磨牙在牙槽骨中横向位置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一磨牙 牙槽厚度 垂直面型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牙槽嵴区骨宽度及皮质骨厚度的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立艳 刘志杰 +2 位作者 苑芳连 张苗苗 王兰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37-641,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年人与青少年的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宽度、皮质骨厚度及窦底高度,并评价2组的差异,为临床中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的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年人个别正常志愿者和安氏Ⅰ类青少年患者各30例,获取其口腔颌面...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成年人与青少年的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宽度、皮质骨厚度及窦底高度,并评价2组的差异,为临床中颧牙槽嵴区微种植体的植入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成年人个别正常志愿者和安氏Ⅰ类青少年患者各30例,获取其口腔颌面部CBCT扫描影像。测量颧牙槽嵴区域的骨宽度、皮质骨厚度及上颌窦底高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实验组颧牙槽嵴区域均为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骨宽度最大,且每层的5个测量值均表现为随测量点向颅方移动骨宽度值逐渐减小。两实验组各层颧牙槽嵴区骨宽度与窦底高度成正相关关系。结论:成年人组各位置骨宽度平均值及皮质骨厚度平均值均较青少年组相应位置大。颧牙槽嵴区骨宽度随窦底高度增大而增大。2组样本上颌窦个体差异均非常大,植入微种植体前需拍摄CBCT以确定是否满足植入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牙槽嵴 宽度 皮质厚度 CBCT 微种植支抗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评价青少年与成年人牙槽骨皮质骨密度及厚度的差异 被引量:8
5
作者 郄会 王文娟 +4 位作者 樊世锋 周冠军 李晨曦 芦琳 单丽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5-668,共4页
目的:通过螺旋CT测量,评价不同年龄(青少年12~18岁,成年人19~48岁)、性别及位置在牙槽骨皮质骨的厚度及密度的差别。方法:对60例12~48周岁患者(男27例,女33例,青少年组35例,成人组25例)进行颌骨螺旋CT扫描,在12个牙根间部位测量牙槽嵴顶... 目的:通过螺旋CT测量,评价不同年龄(青少年12~18岁,成年人19~48岁)、性别及位置在牙槽骨皮质骨的厚度及密度的差别。方法:对60例12~48周岁患者(男27例,女33例,青少年组35例,成人组25例)进行颌骨螺旋CT扫描,在12个牙根间部位测量牙槽嵴顶至14 mm高度的颊侧皮质骨厚度及灰度值。结果:上下颌骨的皮质骨厚度及密度总体趋势表现为随着距牙槽嵴顶垂直距离增大而增大。上下颌前部皮质骨厚度平均为1.0~1.5 mm。上颌后部厚度为1.1~1.8 mm,下颌后部为1.5~2.8 mm。下颌后部皮质骨厚度及密度明显高于上颌后部(P<0.05)。皮质骨厚度无明显年龄及性别差异,而青少年皮质骨密度明显低于成年人(P<0.05)。成年人下颌后部骨密度最高,而青少年时期上颌后部骨密度最低。结论:青少年皮质骨密度明显低于成年人,上颌后部最低,而成年患者的下颌后部皮质骨较厚且硬度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厚度 皮质密度 微型种植体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厚度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惠元 林薇薇 +3 位作者 丁寅 陈金武 王超 裴金莹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03-407,共5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分析,探讨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的特征,以及与正常人群牙槽骨厚度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治疗前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及个别正常成人各20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影像,测量两...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分析,探讨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的特征,以及与正常人群牙槽骨厚度的差异,为正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治疗前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及个别正常成人各20例,通过CBCT获得颅颌面影像,测量两侧上下颌的牙槽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偏斜侧上颌尖牙腭侧及根尖区牙槽骨厚度均小于偏斜对侧(P<0.05),偏斜侧与偏斜对侧前牙、后牙牙槽骨厚度测量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成人骨性下颌偏斜患者牙槽骨较正常人群菲薄,提示在正畸治疗中警惕牙槽骨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偏斜 牙槽厚度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牙区颊侧牙槽骨微植体支抗植入区域骨皮质厚度CBCT测量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谋 张定铭 +1 位作者 周建萍 戴红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骨后牙区颊侧在不同高度下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选择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适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植入后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30例...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骨后牙区颊侧在不同高度下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选择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适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植入后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30例,测量上下颌骨尖牙远中到第二磨牙间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5、7 mm位点处骨皮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大于上颌(P<0.001),上颌在尖牙到第一磨牙间骨皮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5 mm处最小,下颌及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颊侧骨皮质随距牙槽嵴顶增大而增大。结论: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前后向和垂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微植体支抗植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间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或者尽可能近的位置,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及下颌后牙区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皮质厚度 种植体支抗 牙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6
8
作者 叶春晓 郭颖彬 +5 位作者 吴振斌 林南杰 郑尤辉 陈开宇 张小玲 肖良秀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0-247,共8页
目的 探讨伤后腕关节正位X线影像测量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的可行性、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及腰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预测骨质疏松症的能力。方法 对91例年龄≥50岁经X线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行双能X线... 目的 探讨伤后腕关节正位X线影像测量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的可行性、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及腰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估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预测骨质疏松症的能力。方法 对91例年龄≥50岁经X线确诊为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行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根据 T 值分为两组:骨质疏松组55例,男性6例,女性49例,年龄52~83(63.5±8.2)岁,体质量 46~ 88(57.2±8.1)kg,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3±3.0)kg/m^2;非骨质疏松组36例,男性2例,女性34例,年龄50~69(57.9±6.1)岁,体质量42.5~80.0(62.5±8.7)kg, BMI(25.5±3.3)kg/m^2。通过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在腕关节正位X线影像上,于距离尺骨远端关节面40、60 mm处测量桡骨远端双侧骨皮质厚度。结果 骨质疏松组患者较非骨质疏松组年龄大、体质量轻,且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较非骨质疏松组薄,骨皮质比率较非骨质疏松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两组患者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1)。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骨密度正相关( r = 0.309, P =0.000),与腰椎骨密度正相关( r =0.445, P =0.000)。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每增加 1 mm ,髋部骨密度值增加0.071 g/cm^2( R^2=0.230, P =0.000),腰椎骨密度值增加0.065 g/cm^2 ( R^2= 0.265, P =0.000)。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5.2 mm为诊断骨质疏松最佳诊断临界点,其敏感度80.4%、特异度69.4%、阴性预测值69.4%,曲线下面积为0.749。结论 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与髋部及腰椎骨密度正相关,桡骨远端骨皮质变薄与骨质疏松相关,通过X线检查测量桡骨远端骨皮质厚度快速简便,可初步筛查骨量减少,并提示进一步行骨密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 皮质厚度 质疏松 密度 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形态变化的CT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9
作者 李海艳 吴迪 +1 位作者 杨志鹏 杜心如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3-248,共6页
目的观测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的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及骨组织形态变化,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方法干燥股骨标本65例(骨质疏松30例,正常组35例)。对股骨头颈部进行CT扫描及数字化重建,观测股骨头颈各部位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 目的观测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部的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及骨组织形态变化,探讨股骨颈骨折的发生机制。方法干燥股骨标本65例(骨质疏松30例,正常组35例)。对股骨头颈部进行CT扫描及数字化重建,观测股骨头颈各部位骨皮质厚度、径线和面积,计算各部位径线和面积的比值,扫描电镜观察股骨颈骨组织的形态变化。结果骨质疏松组股骨头颈交界处内、外侧皮质和颈中内侧皮质的厚度均低于正常组。与正常组相比,骨质疏松组的股骨头最大径线与颈中径线的比值以及股骨头最大横切面积与基底面积的比值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电镜下骨质疏松组骨皮质的骨板层排列不规则,结构松散,骨小梁排列紊乱。结论骨质疏松时股骨头颈交界处和颈中内侧的皮质较薄弱;股骨头呈头大颈小样变化;股骨颈骨皮质骨板松散和骨小梁排列紊乱,可能是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发生的形态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三维重建 皮质厚度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后牙固定桥支持骨组织应力的三维有限元法分析Ⅲ.不同类型固定桥桥体下皮质骨应力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亮 陈光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 :比较下颌后牙固定桥不同类型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设计临床上常用的 3种类型桥体 :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和盖嵴式桥体 ,其与桥体下粘膜接触的面积比分别约为 1∶2 / 3∶1/ 3。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 2种载荷的桥体... 目的 :比较下颌后牙固定桥不同类型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 :设计临床上常用的 3种类型桥体 :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和盖嵴式桥体 ,其与桥体下粘膜接触的面积比分别约为 1∶2 / 3∶1/ 3。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出 2种载荷的桥体下皮质骨单元的最大主应力 (εmax)和最小主应力 (εmin)值。结果 :3种桥体下皮质骨的应力分布规律相似 ,但接触面积较大者其皮质骨应力较小 ,应力最大值分别相差约 5 %~ 7%。结论 :不同组织接触面积的桥体 ,对桥体下骨组织应力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 桥体 应力 下颌后牙 固定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入不同皮质骨厚度区域微种植体骨整合的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也可 赵立星 郜然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21-725,共5页
目的:研究植入不同皮质骨厚度(CBT)区域应力加载下正畸微种植体的骨整合。方法:将48枚微种植体植入12只Beagle犬两侧胫骨,并分为厚和薄CBT组(n=24)。1、3、5、7周后,处死动物,制备骨-微种植体标本用于多重荧光序列标记、显微CT和生物力... 目的:研究植入不同皮质骨厚度(CBT)区域应力加载下正畸微种植体的骨整合。方法:将48枚微种植体植入12只Beagle犬两侧胫骨,并分为厚和薄CBT组(n=24)。1、3、5、7周后,处死动物,制备骨-微种植体标本用于多重荧光序列标记、显微CT和生物力学拉拔测试。结果:随时间延长,薄CBT组所有显微CT指标均增加,厚CBT组降低。厚CBT组微种植体F max第1周达顶峰,第3周降至谷底。薄CBT组骨重塑、骨沉积和3种荧光标记的沉积面积均显著高于厚CBT组(P<0.05)。结论:较大CBT在早期更有利于获得初期稳定性,而较小CBT更易在之后愈合中达到更高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厚度 整合 微种植体 显微CT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于下颌骨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症
12
作者 管宇 张力平 +1 位作者 孙嘉和 刘东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60-62,共3页
本文报告37例首发于下颌骨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症,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所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提出诊断的五个标准。婴儿下颌骨骨皮质增生较少见,不熟悉此症者容易误诊,甚至做出错误处置,给患儿造成不应... 本文报告37例首发于下颌骨的婴儿骨皮质增生症,讨论其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X线所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提出诊断的五个标准。婴儿下颌骨骨皮质增生较少见,不熟悉此症者容易误诊,甚至做出错误处置,给患儿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皮质增生症 肥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庆生 陈笑风 +2 位作者 单晔杰 丁熙 王慧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4-209,I0001,共7页
目的:观察不同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情况,探讨骨组织厚度比例及总厚度对种植体可靠性的影响。方法: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侧向力和轴向力作用下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对种... 目的:观察不同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下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情况,探讨骨组织厚度比例及总厚度对种植体可靠性的影响。方法:使用Abaqus软件建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计算,研究侧向力和轴向力作用下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对种植体周围应力分布的影响,其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比值分别为3∶1、2∶1、1∶1、1∶2和1∶3,两者的总厚度分别取0.5、1.0、2.0、3.0和4.0mm。结果:皮质骨、松质骨和种植体表面最大应力随着松质骨和皮质骨总厚度的增大而递减,总厚度在0.5~2.0mm区间内减小速度较快,在2.0~4.0mm区间内减小速度较慢。对于不同厚度比例的松质骨和皮质骨,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在总厚度为2.0mm时取得最小值。当总厚度小于2.0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减小而快速升高;当总厚度大于2.0mm时,种植体颈部皮质骨内的最大应力值随着总厚度的增大而缓慢升高。结论:松质骨和皮质骨厚度的比值及总厚度均对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有显著影响;在种植体手术中松质骨和皮质骨的总厚度应大于或等于2.0mm,最佳值为2.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 松质 种植体 有限元分析 厚度 厚度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体素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的测量及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林燕语 王玲 +4 位作者 张睿 杨明辉 吴新宝 程晓光 高欣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3-717,737,共6页
目的研究基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体素化测量的可重复性,为髋部骨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28例短时间内QCT扫描两次的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2例。从QCT影像中手动... 目的研究基于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体素化测量的可重复性,为髋部骨折研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选择28例短时间内QCT扫描两次的髋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22例。从QCT影像中手动分割出股骨近段结构。借助体素形态学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思想,选择一个形状和结构适中的股骨近段结构作为标准模板,通过三维弹性配准算法将其他股骨近段映射到标准模板上。采用最小二乘和列文伯格-马夸尔特(Levenberg-Marquardt)方法将CT值转化成体素化的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值。最后,使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SPM)方法对28例患者短时间内两次QCT扫描数据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进行统计分析,获取三维统计参数图。结果所选28例骨折患者短时间内两次QCT扫描数据的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均较好,说明测量结果较为准确。结论股骨近段骨密度和骨皮质厚度的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重复性,为髋部骨折风险评估提供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密度 皮质厚度 体素形态学分析 统计参数图 质疏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声激发超声导波评估皮质骨厚度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珍黎 徐峰 他得安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2-445,共4页
利用振动声激发超声导波来评价长骨是一种较新的思路。基于超声轴向传播方法,首先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导波在长骨中的传播进行建模仿真,再根据接收波形求解0A导波模式的相速度,最后依据理论相速度频散曲线得出皮质骨厚度。对不同厚度(2~6... 利用振动声激发超声导波来评价长骨是一种较新的思路。基于超声轴向传播方法,首先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导波在长骨中的传播进行建模仿真,再根据接收波形求解0A导波模式的相速度,最后依据理论相速度频散曲线得出皮质骨厚度。对不同厚度(2~6 mm)的骨板仿真的结果表明,皮质骨厚度估计的平均误差仅为2.61%。所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评估皮质骨厚度,对发展超声导波反演长骨的新技术具有一定意义,同时为临床超声导波长骨诊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 超声导波 振动声激发 厚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牙槽骨骨皮质密度和厚度的锥形束CT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滨婷 杨欣睿 +2 位作者 刘英子 周向向 余炜伟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8-441,共4页
目的:探讨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牙槽骨骨皮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为微螺钉种植体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0例骨性Ⅰ类患者(18~45岁)的锥形束CT(CBCT)图像,根据前颅底平面和下颌平面交角与后面高和前面高之比分为低角组(n=40)、... 目的:探讨骨性Ⅰ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牙槽骨骨皮质密度和厚度的差异,为微螺钉种植体的选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20例骨性Ⅰ类患者(18~45岁)的锥形束CT(CBCT)图像,根据前颅底平面和下颌平面交角与后面高和前面高之比分为低角组(n=40)、均角组(n=40)和高角组(n=40),测量上颌骨颊侧、舌侧和下颌骨颊侧的骨皮质密度及厚度。结果:3组患者的上颌骨颊侧、舌侧和下颌骨颊侧的骨皮质密度及厚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Ⅰ类成人在植入微螺钉时可不过度关注垂直骨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密度 皮质厚度 垂直面型 性Ⅰ类 微螺钉种植体 锥形束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Ⅱ类骨面型上颌骨后牙区骨皮质厚度和安全性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美荣 都冰丽 +1 位作者 荆璇 武秀萍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2-66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骨面型患者锥形束CT(CBCT)分析,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域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骨皮质厚度和骨质厚度,为临床上Ⅱ类骨面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30名成人患者(18~40岁)的上颌骨进行CBCT扫描和三... 目的:通过对安氏Ⅱ类骨面型患者锥形束CT(CBCT)分析,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区域不同高度不同角度下骨皮质厚度和骨质厚度,为临床上Ⅱ类骨面型患者植入微种植钉提供参考。方法:对30名成人患者(18~40岁)的上颌骨进行CBCT扫描和三维重建,分别测量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距牙槽嵴顶4 mm、6mm、8mm三个位点以45°、60°、90°角度植入时的有效骨皮质和骨质厚度,测量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同一高度与骨面呈45°植入微种植钉时得到的骨内皮质最厚,90°最薄(P<0.05);2)同一角度植入微种植钉时,植入部位越高得到的骨皮质厚度越厚(P<0.05)。结论:安氏Ⅱ类患者后牙区距离牙槽嵴越远骨皮质厚度越大,且同一植入高度下,以倾斜角度45°植入微种植体较60°,90°可获得更佳的骨皮质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种植钉 植入角度 皮质厚度 CB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境内大角鹿属的下颌骨厚度问题 被引量:6
18
作者 计宏祥 《古脊椎动物学报》 1988年第4期296-302,共7页
中国境内的大角鹿属是第四纪期间与人类化石相伴生的重要动物化石,过去常根据下颌骨厚度指数来鉴定大角鹿属各个种,现在看来,其角的形态变化,才是最重要依据.在中国大角鹿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早期类型生存于温暖地带,晚期生存于稍寒冷... 中国境内的大角鹿属是第四纪期间与人类化石相伴生的重要动物化石,过去常根据下颌骨厚度指数来鉴定大角鹿属各个种,现在看来,其角的形态变化,才是最重要依据.在中国大角鹿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早期类型生存于温暖地带,晚期生存于稍寒冷一些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角鹿属 下颌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网状骨移植治疗马下颌骨囊肿一例
19
作者 刘伯淳 《国外兽医学(畜禽疾病)》 CSCD 1994年第2期29-31,共3页
皮质网状骨移植治疗马下颌骨囊肿一例JackmanBR;BaxterGM一匹一岁龄的Appaloosa公马因右下颌喙部有一肿块而求诊。首次于三月前发现该肿块,未见增大。虽然肿胀严重,但无创伤史。来注意肿块有无排出物,采... 皮质网状骨移植治疗马下颌骨囊肿一例JackmanBR;BaxterGM一匹一岁龄的Appaloosa公马因右下颌喙部有一肿块而求诊。首次于三月前发现该肿块,未见增大。虽然肿胀严重,但无创伤史。来注意肿块有无排出物,采食亦无异常。入院前三个月曾从肿块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病 下颌 囊肿 皮质网状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测法测量不同状态人体下颌骨皮质骨不同方向...
20
作者 陈新民 赵云凤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1993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下颌 皮质 电测法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