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双侧卵巢切除术后下颌剩余牙槽骨的组织学改变 被引量:2
1
作者 杜莉 胡国瑜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5-187,T011,共4页
本实验通过切除 SD 雌性大鼠40只双侧卵巢并拔除全部磨牙后,用光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地观察失牙后1~8月剩余牙槽骨和股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1.实验组剩余牙槽骨在失牙后早期(1月),组织学改变主要是骨小梁较细,骨髓腔较大... 本实验通过切除 SD 雌性大鼠40只双侧卵巢并拔除全部磨牙后,用光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动态地观察失牙后1~8月剩余牙槽骨和股骨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1.实验组剩余牙槽骨在失牙后早期(1月),组织学改变主要是骨小梁较细,骨髓腔较大,成骨细胞较少,呈梭形,未见破骨细胞,足以成骨障碍为主的骨量丧失;失牙后期(3~8月),突出的组织学改变是骨小梁明显减少,骨小梁边缘大量破骨细胞,致骨边缘呈蚕噬状,有散在孤立的小骨碎片;同时成骨细胞较少呈梭形。SEM的主要改变是骨小梁内矿化带排列紊乱,稀疏,出现间隙,因而是以骨吸收增加为主,同时伴有成骨障碍的骨量丧失。2.股骨在失牙后各程期中均主要为成骨障碍性骨量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切除术 下颌牙槽骨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密度与全身骨密度变化的相关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梅 张君 王旭霞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比较雌、雄性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密度的改变以及雄性糖尿病大鼠全身骨密度的改变。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糖尿病组(雌、雄性大鼠各15只)和对照组(雌、雄性大鼠各5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糖尿病组... 目的比较雌、雄性糖尿病大鼠牙槽骨骨密度的改变以及雄性糖尿病大鼠全身骨密度的改变。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分为糖尿病组(雌、雄性大鼠各15只)和对照组(雌、雄性大鼠各5只)。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检测糖尿病组和对照组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和骨代谢指标,检测下颌牙槽骨、股骨和腰椎的骨密度。结果对照组和糖尿病组雄性大鼠下颌牙槽骨骨密度均高于雌性大鼠(P<0.05);糖尿病组雌、雄性大鼠下颌牙槽骨骨密度分别低于对照组雌、雄性大鼠(P<0.05)。对照组雄性大鼠的骨密度由高至低依次为股骨、下颌牙槽骨、腰椎;糖尿病组雄性大鼠的骨密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下颌牙槽骨、股骨、腰椎。结论糖尿病雌、雄性大鼠下颌牙槽骨发生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且雌性大鼠骨质疏松更严重;雄性糖尿病大鼠下颌牙槽骨、股骨和腰椎骨密度较对照组低,下颌牙槽骨骨密度变化与股骨和腰椎的变化相一致,或是糖尿病组大鼠下颌牙槽骨骨密度变化滞后于股骨和腰椎骨密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颌牙槽骨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亢兔牙槽骨与全身骨密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张翔 曲哲 +3 位作者 徐晶 马岚 潘小青 张丹迪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04-706,共3页
目的:比较甲亢兔牙槽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改变。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对照组),每组雌雄各半。实验组每日用左旋甲状腺素50μg/kg·d-1,生理盐水稀释,腹腔注射,对照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进... 目的:比较甲亢兔牙槽骨骨密度和全身骨密度的改变。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分成两组,每组12只(实验组,对照组),每组雌雄各半。实验组每日用左旋甲状腺素50μg/kg·d-1,生理盐水稀释,腹腔注射,对照组每日注射等量生理盐水。8周后进行FT3、FT4、ALP、Ca、P、Mg检测;用双能X线骨密度扫描仪对腰椎、下颌骨及双侧股骨远心端进行骨密度(BMD)检测。结果:在给药8周后,实验组FT3、FT4、ALP、Ca、P、Mg、BMD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兔牙槽骨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腰椎,股骨骨密度低于对照组。结论:甲亢兔牙槽骨骨密度变化与全身骨密度变化一致,呈骨质疏松状态,低于正常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亢 下颌牙槽骨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