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4~9岁儿童下颌乳磨牙根尖周病对恒牙发育影响的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吴文彬 黄文燕 +3 位作者 吕锦鸿 向茜 葛林虎 曾素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下颌乳磨牙根尖周病对下颌继承恒前磨牙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335例4~9岁一侧患根尖周病,而另一侧同名牙正常健康的患儿,观察其全口曲面断层片,按牙位分为下颌第一乳磨牙(A组,n=200)及下颌第二乳磨牙(B组,n=135)... 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下颌乳磨牙根尖周病对下颌继承恒前磨牙发育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335例4~9岁一侧患根尖周病,而另一侧同名牙正常健康的患儿,观察其全口曲面断层片,按牙位分为下颌第一乳磨牙(A组,n=200)及下颌第二乳磨牙(B组,n=135)(A1及B1亚组为根尖周炎组,A2及B2亚组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分析乳牙牙根破坏程度、继承恒牙牙囊破坏及发育程度、近远中方向改变及萌出高度。结果:7岁组的A1组及6岁组的B1组继承恒牙发育程度分别低于同龄的A2组及B2组(P<0.05)。6~7岁组的A1组中男生继承恒牙发育程度较女生迟缓(P<0.05)。A1组及B1组中继承恒牙牙囊破坏及方向改变在性别上均无差异(P>0.05)。随着乳牙破坏程度加深,A1组的继承恒牙方向改变占比增加(P<0.05),而B1组的继承恒牙方向改变占比无差异(P>0.05)。乳牙受炎症破坏程度与继承恒牙牙囊破坏程度间呈正相关性(rA1=0.41,rB1=0.21,P<0.05)。7~8岁组的A1组继承恒牙萌出高度高于A2组(P<0.05),各年龄组的B1组与B2组间继承恒牙萌出高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乳牙牙根稳定期后期,乳牙根尖周炎症可能造成继承恒牙发育延迟,且男生延迟程度高于女生,随着乳牙根尖周组织破坏程度加深,可能造成其继承恒牙牙囊破坏加深,并且下颌第一前磨牙较易出现早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 根尖周炎 牙囊 下颌乳磨牙 曲面断层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CBCT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黎 黄华 邱荣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17-821,共5页
目的:利用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乳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3~10岁儿童拍摄的CBCT片,记录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应用SPSS 19. 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三根变异以及根管常见类型在性别间... 目的:利用CBCT技术研究下颌第一乳磨牙的牙根及根管形态。方法:收集3~10岁儿童拍摄的CBCT片,记录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和分布情况。应用SPSS 19. 0软件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下颌第一乳磨牙牙根三根变异以及根管常见类型在性别间及左右侧间分布的差异。结果:纳入164颗下颌第一乳磨牙,2个牙根者占89. 63%,3个牙根者占10. 37%,三根变异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37),左右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789); 2个根管者占31. 10%,3个根管者占60. 37%,4个根管者占8. 54%,其根管类型分为7种类型,常见的3种类型在性别间(P=0. 153)及左右侧间(P=0. 13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第一乳磨牙以2个牙根者居多,少数有3个牙根,三根变异的发生率男性高于女性。下颌第一乳磨牙有2~4个根管,分为7种根管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第一磨牙 牙根 根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下颌第二乳磨牙三维模型重建 被引量:1
3
作者 谢妮娜 杨君君 +1 位作者 宋光泰 韩建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9期818-820,824,共4页
目的:构建经由Micro-CT扫描的离体下颌第二乳磨牙的三维模型,并实现网络共享。方法:用MicroCT对离体下颌第二乳磨牙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获得整颗牙及不同结构的三维模型。结果:用此方法成功构建出下颌第二乳磨牙的三维模型,清晰展示出... 目的:构建经由Micro-CT扫描的离体下颌第二乳磨牙的三维模型,并实现网络共享。方法:用MicroCT对离体下颌第二乳磨牙进行扫描并三维重建,获得整颗牙及不同结构的三维模型。结果:用此方法成功构建出下颌第二乳磨牙的三维模型,清晰展示出此牙的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及牙髓的形态及上述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结论:经由Micro-CT高精度扫描后获取的三维模型填补了乳牙内部解剖资料稀缺的空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同时为儿童口腔医学的基础教学方式提出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磨牙 Micro—CT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三根型下颌磨牙的CBCT影像学分析
4
作者 汤颖 裴凡 +1 位作者 陈秀春 顾永春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CBCT分析儿童三根型下颌磨牙的发生率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4~11岁儿童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记录双侧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数目。统计三根型下颌磨牙的发生率;卡方检验比较性别之间及左、右侧之间... 目的:CBCT分析儿童三根型下颌磨牙的发生率及分布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4~11岁儿童患者的CBCT图像资料,记录双侧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牙根数目。统计三根型下颌磨牙的发生率;卡方检验比较性别之间及左、右侧之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左、右侧同名牙以及同侧下颌第一、二乳磨牙之间三根型磨牙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三根型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人群发生率分别为10.9%(19/175)、25.1%(46/183)及28.4%(57/201)(χ^(2)=18.543,P<0.01);牙齿发生率分别为8.7%(32/366)、19.0%(73/384)及23.6%(95/402)(χ^(2)=30.692,P<0.01)。在3个牙位均无性别差异(P>0.05),三根型下颌第二乳磨牙右侧的发生率高于左侧(23.7%比14.2%,P<0.05)。三根型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第一恒磨牙的双侧共同发生率分别为57.9%(11/19)、47.8%(22/46)及66.7%(38/57);双侧同名牙左、右侧相关系数rho分别为0.710、0.597及0.745(P均<0.01)。下颌第一、二乳磨牙之间左、右侧相关系数rho为0.188及0.304(P均<0.05)。结论:儿童三根型下颌第一、二乳磨牙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发生率由前向后依次增高,双侧常共同发生并呈中、高度相关,而下颌第一、二乳磨牙之间则相关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下颌乳磨牙 牙根变异 三根型下颌磨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垫底材料及厚度对下颌第二乳磨牙嵌体修复应力分布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蔡长宇 冯娜 杨玉娥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建立经根管治疗后的下颌第二乳磨牙嵌体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髓室底垫底材料及厚度变化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CBCT扫描建立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临牙合面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树脂嵌体进行修复。实验组选用3种弹性模... 目的:建立经根管治疗后的下颌第二乳磨牙嵌体修复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髓室底垫底材料及厚度变化对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CBCT扫描建立下颌第二乳磨牙近中临牙合面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树脂嵌体进行修复。实验组选用3种弹性模量依次增加的材料(光固化玻璃离子、流动树脂、高强度玻璃离子)及3种不同厚度(0.5 mm、1.0 mm和1.5 mm)进行垫底,对照组为无垫底。采用轴向和侧向(45°)分别加载100 N的力,观察牙体组织及嵌体的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应力集中部位及峰值应力的变化。结果:(1)应力集中部位:轴向及侧向加载时,实验组及对照组应力集中部位相似,牙体组织的应力主要集中于下颌第二乳磨牙的牙颈部,近中偏舌侧最大,嵌体的应力主要集中于牙合面和近中。(2)峰值应力变化:轴向及侧向加载时,牙体组织的峰值应力均随着垫底厚度及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增加而减小,而嵌体的峰值应力随着垫底厚度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此外弹性模量增加时,嵌体峰值应力在轴向加载时变化不明显,侧向加载时垫底材料弹性模量增加峰值应力减小。结论:使用高弹性模量的垫底材料进行适宜厚度的垫底,有利于缓解根管治疗后下颌第二乳磨牙牙体组织及树脂嵌体的应力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垫底材料 垫底厚度 下颌第二磨牙 三维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