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川东北—鄂西地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道亮
杨帅杰
+3 位作者
王伟锋
付小东
张建勇
李文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30,共10页
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是川东北—鄂西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对该地区符家沟、陈家湾、花鸡坡等一系列露头剖面进行观察取样,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成烃生物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和形成环境。陡...
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是川东北—鄂西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对该地区符家沟、陈家湾、花鸡坡等一系列露头剖面进行观察取样,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成烃生物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和形成环境。陡山沱组烃源岩区域厚度为50~250 m,存在镇巴—城口和宜昌—五峰2个厚度中心;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可达2.04%;成烃生物类型多样,以浮游藻类为主,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Ⅰ—Ⅱ1型;烃源岩现今热演化程度高,处于过成熟热演化生气阶段。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对烃源岩形成环境进行判别,陡山沱组烃源岩整体形成于缺氧—贫氧环境,但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川东北地区烃源岩形成于水体低能、低盐度、缺氧—贫氧的深水陆棚环境;鄂西地区烃源岩形成于水体能量较强、低盐度、缺氧的台内盆地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分布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环境
陡山沱组
下震旦统
川东北—鄂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的下震旦统及前震旦系
被引量:
8
2
作者
唐将
林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对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紧邻城口—房县深断裂北侧的一套碎屑岩及沉积火山碎屑岩的地层剖面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依据岩性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从上至下划分为下震旦统木座组、代安河组及前震旦系龙潭河组。
关键词
下震旦统
前
震
旦
统
地层划分
大巴山地区
岩性
木座组
代安河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陡山沱组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剑
肖洒
+7 位作者
杜秋定
周刚
王铜山
李秋芬
付修根
韦恒叶
和源
沈利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92,共17页
四川盆地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不仅是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也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层位,目前对其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演化与异常富有机质形成的响应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制约了盆地烃源岩整体评价与资源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以...
四川盆地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不仅是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也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层位,目前对其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演化与异常富有机质形成的响应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制约了盆地烃源岩整体评价与资源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城口区块陡山沱组二段(以下简称陡二段)黑色页岩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环境特征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形态统计分析结果,以黑色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古海洋环境关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为依据,重建了该区陡二段黑色页岩形成的古海洋环境模式,探讨了古海洋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陡二段黑色页岩整体为斜坡—盆地相沉积环境,可划分为灰色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灰色浊积泥岩—粉砂岩、灰黑色块状含钙粉砂质泥岩、黑色薄层富有机质泥岩、灰黑色薄层钙质泥岩5个沉积微相,异常富集有机质层段主要发育于后面2个微相;②环境特征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形态统计分析、U与Mo富集系数(UEF、MoEF)分析共同揭示陡二段早期古海洋为缺氧沉积环境,晚期逐渐过度贫氧环境;③陡二段古生产力水平整体为低—中等水平,期间有间歇性高生产力沉积期;④陡二段沉积晚期与早期相比,陆源碎屑输入量明显增加,其中下部异常富集有机质层泥岩及钙质泥岩TOC介于1.89%~7.26%,均值为4.09%。结论认为,该区氧化还原条件与TOC具有良好的协变关系,是有机质富集主要控制因素;间歇性高生产力是钙质泥岩相异常富集有机质的原因,而较多的陆源碎屑输入通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震旦统
陡山沱组
黑色页岩
沉积微相
古海洋环境
有机质富集
响应关系
草莓状黄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川东北—鄂西地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及形成环境
被引量:
9
1
作者
张道亮
杨帅杰
王伟锋
付小东
张建勇
李文正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1-830,共10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5008005)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重大科技项目(2018A-0105)联合资助
文摘
陡山沱组暗色泥页岩是川东北—鄂西地区新元古界震旦系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对该地区符家沟、陈家湾、花鸡坡等一系列露头剖面进行观察取样,通过有机地球化学、成烃生物和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明确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和形成环境。陡山沱组烃源岩区域厚度为50~250 m,存在镇巴—城口和宜昌—五峰2个厚度中心;有机质丰度较高,平均可达2.04%;成烃生物类型多样,以浮游藻类为主,有机质类型好,主要为Ⅰ—Ⅱ1型;烃源岩现今热演化程度高,处于过成熟热演化生气阶段。利用元素地球化学指标对烃源岩形成环境进行判别,陡山沱组烃源岩整体形成于缺氧—贫氧环境,但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差异。川东北地区烃源岩形成于水体低能、低盐度、缺氧—贫氧的深水陆棚环境;鄂西地区烃源岩形成于水体能量较强、低盐度、缺氧的台内盆地环境。
关键词
烃源岩分布
地球化学特征
形成环境
陡山沱组
下震旦统
川东北—鄂西地区
Keywords
source rock distribution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environment
Doushantuo Forma tion
Lower Sinian
northeastern Sichuan and western Hubei
分类号
TE12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的下震旦统及前震旦系
被引量:
8
2
作者
唐将
林源
机构
重庆市地勘总公司川东南地质大队
出处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43-146,共4页
文摘
对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紧邻城口—房县深断裂北侧的一套碎屑岩及沉积火山碎屑岩的地层剖面特征进行了描述,探讨了地层划分及时代归属,依据岩性特征及地层接触关系,从上至下划分为下震旦统木座组、代安河组及前震旦系龙潭河组。
关键词
下震旦统
前
震
旦
统
地层划分
大巴山地区
岩性
木座组
代安河组
Keywords
lower Sinian
pre-Sinian
stratigraphic division
Daba Mountain area
分类号
P534.1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陡山沱组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被引量:
6
3
作者
王剑
肖洒
杜秋定
周刚
王铜山
李秋芬
付修根
韦恒叶
和源
沈利军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西南石油大学羌塘盆地研究院
“油气藏地质与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6-92,共17页
基金
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创新联合体科技合作项目(编号:2020CX0100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名称(编号:41972121、41762003)
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编号:2022YFS0466、2022YFS0451)。
文摘
四川盆地下震旦统陡山沱组页岩不仅是重要的烃源岩层系也是页岩气勘探的潜力层位,目前对其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演化与异常富有机质形成的响应关系还不清楚,因此制约了盆地烃源岩整体评价与资源勘探部署。为此,基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城口区块陡山沱组二段(以下简称陡二段)黑色页岩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环境特征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形态统计分析结果,以黑色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及古海洋环境关键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研究为依据,重建了该区陡二段黑色页岩形成的古海洋环境模式,探讨了古海洋环境演化与有机质富集响应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陡二段黑色页岩整体为斜坡—盆地相沉积环境,可划分为灰色粉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灰色浊积泥岩—粉砂岩、灰黑色块状含钙粉砂质泥岩、黑色薄层富有机质泥岩、灰黑色薄层钙质泥岩5个沉积微相,异常富集有机质层段主要发育于后面2个微相;②环境特征矿物(草莓状黄铁矿)粒径与形态统计分析、U与Mo富集系数(UEF、MoEF)分析共同揭示陡二段早期古海洋为缺氧沉积环境,晚期逐渐过度贫氧环境;③陡二段古生产力水平整体为低—中等水平,期间有间歇性高生产力沉积期;④陡二段沉积晚期与早期相比,陆源碎屑输入量明显增加,其中下部异常富集有机质层泥岩及钙质泥岩TOC介于1.89%~7.26%,均值为4.09%。结论认为,该区氧化还原条件与TOC具有良好的协变关系,是有机质富集主要控制因素;间歇性高生产力是钙质泥岩相异常富集有机质的原因,而较多的陆源碎屑输入通量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有机质的富集。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震旦统
陡山沱组
黑色页岩
沉积微相
古海洋环境
有机质富集
响应关系
草莓状黄铁矿
Keywords
Doushantuo Formation
Lower Sinian Doushantuo Formation
Black shale
Sedimentary microfacies
Palaeomarine environment
Organic matter enrichment
Response
Pyrite framboid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川东北—鄂西地区下震旦统陡山沱组烃源岩特征及形成环境
张道亮
杨帅杰
王伟锋
付小东
张建勇
李文正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秦岭大巴山地区的下震旦统及前震旦系
唐将
林源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四川盆地东北部地区陡山沱组黑色页岩古海洋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制
王剑
肖洒
杜秋定
周刚
王铜山
李秋芬
付修根
韦恒叶
和源
沈利军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