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规模MIMO OFDMA下行系统能效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21
1
作者 胡莹 冀保峰 +2 位作者 黄永明 俞菲 杨绿溪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0-47,共8页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下行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效最优的资源分配算法。所提算法在采用迫零(ZF)预编码的情况下,以最大化系统能效的下界为准则,同时考虑每个用户的最低速率要求,通过调整带宽分配... 针对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正交频分多址(OFDMA)下行移动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能效最优的资源分配算法。所提算法在采用迫零(ZF)预编码的情况下,以最大化系统能效的下界为准则,同时考虑每个用户的最低速率要求,通过调整带宽分配、功率分配和基站天线数分配来优化能效函数。首先根据优化条件提出了一种迭代算法确定每个用户的带宽分配,然后利用分数规划的性质并采用凸优化方法,通过联合调整基站端的发射天线数和用户的发射功率来优化能效函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较少迭代次数的同时能够取得较好的系统能效性能和吞吐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频分多址 资源分配 下行系统 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株洲北站上下行系统分工优化及运营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夏苗 何世尚 阮元贵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8-21,共4页
在详细调查、分析株洲北站技术设备与车流的基础上,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株洲北站上、下行系统的合理分工方案,提出相应的运营对策;对车站实际运输组织工作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编组站 分工 运营对策 铁路运输 下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海关站下行系统改造的必要性分析
3
作者 牛会想 《铁道工程学报》 EI 2002年第4期5-11,共7页
在津秦沈电气化改造工程研究工作中 ,关于山海关站下行系统是否有必要扩能改造的问题 ,存在多种意见。本文从运输组织、车流构成、车站能力几个方面 ,分析了下行系统不改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关键词 山海关站 下行系统 电气化改造工程 运输组织 车流构成 车站能力 铁路 编组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ssive MIMO下行系统能效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1
4
作者 韦忠忠 曾桂根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12-3115,共4页
针对无线通信网耗能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运营成本日益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下行大规模天线系统能效最优的资源分配算法。算法在基站端采用最大比合并(MRT)预编码的情况下,考虑各用户最小数据速率、最大发射功率和可容忍的干扰水平约... 针对无线通信网耗能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运营成本日益增加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下行大规模天线系统能效最优的资源分配算法。算法在基站端采用最大比合并(MRT)预编码的情况下,考虑各用户最小数据速率、最大发射功率和可容忍的干扰水平约束条件下,以最大化系统能效下界为准则建立非凸优化模型。首先采用一种迭代算法确定每个用户的带宽分配;然后根据分数规划的性质,将能效优化问题的分数形式转换为减数形式,进而利用凸优化方法求解基站端最优的发射天线数和发射功率来获得最优能效。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能以较小的迭代次数收敛到最大能效值,并且有较好的系统频谱效率性能,同时算法复杂度得到了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大规模MIMO系统 下行系统 最大比合并预编码 能效 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家屯绵组站下行系统驼峰设计方案探讨
5
作者 王传文 李子华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3-35,共3页
分析了苏家屯编组站下行系统既有驼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驼峰点连式调速系统三个方案作了比选,最后,推荐采用减速器+减速顶点连式调速方案。根据车流的特点,提出了该站驼峰调车场平面、纵断面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编组站 下行系统 驼峰 调速制式 铁路 设计 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用户MIMO下行系统中TH预编码与调度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湘珍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4-101,共8页
针对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系统潜在的空间分集增益和多用户分集增益,该文提出了一种移动端多天线联合处理的Tomlinson-Harashima(TH)预编码和多用户调度算法联合优化机制。与传统TH预编码不同的是,所提出... 针对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Multi-input multi-output,MIMO)系统潜在的空间分集增益和多用户分集增益,该文提出了一种移动端多天线联合处理的Tomlinson-Harashima(TH)预编码和多用户调度算法联合优化机制。与传统TH预编码不同的是,所提出的TH预编码方案可应用在各用户数据流小于其接收天线数的场合,在进行系统最优设计时,可充分利用多天线接收分集来提高系统和速率。基于TH预编码方案的最优多用户调度算法具有很高的运算复杂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效信道增益的次优低复杂度的多用户调度方案,利用该文TH预编码方案中用户分层编码的特点,逐层贪婪调度用户。仿真结果显示,所提调度算法性能接近基于和速率的最优调度方案性能,且优于传统方案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天线技术 多用户多输入多输出 多用户调度 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 空间分集增益 多用户分集增益 分层编码 下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疼痛患者下行疼痛调制系统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7
作者 周慧玲 雷婷 +1 位作者 陈莉 杜勇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193,共5页
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体验,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重大负担。在慢性疼痛的神经机制研究中,虽然研究者们常常关注疼痛的感知和控制相关脑区,但往往忽视了下行疼痛调制系统(descending pain modulation system,DPMS)相关脑区在慢性疼痛中... 慢性疼痛是一种复杂的体验,给患者和社会都带来了重大负担。在慢性疼痛的神经机制研究中,虽然研究者们常常关注疼痛的感知和控制相关脑区,但往往忽视了下行疼痛调制系统(descending pain modulation system,DPMS)相关脑区在慢性疼痛中结构及功能改变对疼痛感知的抑制和促进作用。本文就慢性疼痛患者DPMS的结构及功能改变的最新MRI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探究DPMS的生理和病理机制,进一步深化对慢性疼痛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下行疼痛调制系统 结构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扩散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DD-OFDMA系统的多用户下行传输跨层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胡莹 黄永明 杨绿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954-2959,共6页
该文针对FDD-OFDMA移动通信下行系统受限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资源调度跨层设计方法。所提方法在满足目标误包率的前提下,以最大化系统goodput(发射端成功发射的比特率)为准则建立优化模型,能在发射端完全不知道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情... 该文针对FDD-OFDMA移动通信下行系统受限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资源调度跨层设计方法。所提方法在满足目标误包率的前提下,以最大化系统goodput(发射端成功发射的比特率)为准则建立优化模型,能在发射端完全不知道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情况下,利用反馈的确认/否定确认(ACK/NAK)信息实现用户调度以及速率分配的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较低复杂度前提下获得很接近发射端完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的系统goodpu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频分双工 正交频分多址 资源调度 下行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行易化系统及其参与神经病理痛的机制 被引量:3
9
作者 刘风雨 邢国刚 +2 位作者 曲晓秀 张重 万有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神经病理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除了集中于痛觉的上行传导及中枢机制,以及痛觉的下行抑制之外,... 神经病理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神经病理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但是其发病机制不甚清楚,临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的研究除了集中于痛觉的上行传导及中枢机制,以及痛觉的下行抑制之外,也证明下行易化系统激活参与神经病理痛的发病机制。本文拟对此进行综述,希望为治疗神经病理痛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痛 下行易化系统 延脑头端腹内侧核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行多用户MIMO-OFDMA/SDMA系统动态资源分配 被引量:5
10
作者 仲崇显 杨绿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72-2975,共4页
该文对下行多用户MIMO-OFDMA/SDMA系统动态资源分配算法进行了研究,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优化模型。由于最优解难以获得,将整个优化过程分两步完成,第1步定义了一个用于度量配置多根天线的... 该文对下行多用户MIMO-OFDMA/SDMA系统动态资源分配算法进行了研究,在满足各种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以最大化系统吞吐量为目标建立了相应的优化模型。由于最优解难以获得,将整个优化过程分两步完成,第1步定义了一个用于度量配置多根天线的用户空间兼容性的指标,并根据该指标提出了相应的调度算法;第2步提出了两种次优的资源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优于传统的随机调度算法,与"功率复用"策略结合时,所提算法的性能接近于基于用户选择的最优分配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正交频分多址 空分多址 动态资源分配 下行多用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行多用户多业务OFDM系统动态资源分配方法
11
作者 仲崇显 杨绿溪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97-1003,共7页
针对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必须能够同时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用户的问题,按照各用户服务质量(Qos)需求的不同将用户分为具有不同优先级的类,并基于子载波与功率分配联合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下行多用户 OFDM 系统动态资源分配方法。仿真结果... 针对未来无线通信系统必须能够同时支持多种业务类型的用户的问题,按照各用户服务质量(Qos)需求的不同将用户分为具有不同优先级的类,并基于子载波与功率分配联合优化的思想,提出了一种下行多用户 OFDM 系统动态资源分配方法。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在首先满足具有较高优先级用户的 QoS 需求的情况下,将更多的资源分配给优先级相对较低的用户,从而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增加了系统的整体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 多业务 下行OFDM系统 动态资源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反馈MIMO系统下行链路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
12
作者 仲崇显 杨绿溪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51-556,共6页
研究基于有限反馈的下行MIMO系统中的用户调度和功率分配问题,并利用随机多波束形成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实现算法.所提出的用户调度算法只将各用户的最大和第2最大信干噪比及其对应的波束索引号反馈给基站,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 研究基于有限反馈的下行MIMO系统中的用户调度和功率分配问题,并利用随机多波束形成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实现算法.所提出的用户调度算法只将各用户的最大和第2最大信干噪比及其对应的波束索引号反馈给基站,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算法更好地获得了所需反馈量和系统吞吐量之间的折衷.所提出的功率分配算法则充分利用了基站端所能获得的部分信道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平均分配算法相比,在发射总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该算法可以获得更高的系统吞吐量.将两种算法相互结合,可以在不增加反馈量的情况下获得更好的系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户调度 功率分配 MIMO系统下行链路 有限反馈 随机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道估计误差对下行多用户迫零波束成型系统吞吐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森华 邱玲 朱近康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1-446,共6页
研究了信道估计误差对迫零波束成型的系统吞吐量的影响,利用计算机仿真,给出了信道估计误差引起的吞吐量下降程度与系统中的用户数、信噪比、发射天线数和发射子流的次序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用户数适中的时候,即使基站端的信道状态信... 研究了信道估计误差对迫零波束成型的系统吞吐量的影响,利用计算机仿真,给出了信道估计误差引起的吞吐量下降程度与系统中的用户数、信噪比、发射天线数和发射子流的次序关系.仿真结果表明,在用户数适中的时候,即使基站端的信道状态信息不准确,迫零波束成型的吞吐量与发射天线数的增长仍保持线性关系,这是迫零波束成型系统优于随机波束成型系统的一个方面.根据仿真结果,还给出了满足给定系统中断概率下的参考速率因子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多天线多用户系统 迫零波束成型 信道估计误差 吞吐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中继系统中一种基于用户QoS的资源分配方法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涛 李有明 +2 位作者 雷鹏 季彪 李程程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0,共6页
针对基于OFDMA技术的MIMO中继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动态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最低用户服务质量(Qo S)的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低复杂度的次优算法,在假设等功率分配的前提下,根据用户的Qo S定义选择优先性权衡因子,对权... 针对基于OFDMA技术的MIMO中继通信系统下行链路中的动态资源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保证最低用户服务质量(Qo S)的资源分配方法。该方法采用一种低复杂度的次优算法,在假设等功率分配的前提下,根据用户的Qo S定义选择优先性权衡因子,对权衡因子越大的用户越优先进行中继选择和子载波分配,在此基础上通过凸优化理论得到不同用户对应的子载波上的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但能够获得较高的系统容量,而且可以较好地保证每个用户的Qo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MA MIMO中继下行系统 服务质量 凸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M系统中信道有限反馈的门限设置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唐志华 朱有团 +1 位作者 卫国 朱近康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3-937,共5页
基于多用户下行OFDM系统资源分配及有限反馈理论的研究,该文推导了基于门限设置的信道有限反馈的容量及容量损失的数学表达式,并提出了3种信道有限反馈的门限设置方案。这3种方案利用多用户分集,从反馈中断概率、容量损失及反馈效用3个... 基于多用户下行OFDM系统资源分配及有限反馈理论的研究,该文推导了基于门限设置的信道有限反馈的容量及容量损失的数学表达式,并提出了3种信道有限反馈的门限设置方案。这3种方案利用多用户分集,从反馈中断概率、容量损失及反馈效用3个角度来设置门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适当的门限设置,可以在相对较少的容量损失下,较大程度地减少反馈量,使得下行多用户OFDM资源分配算法在实际中可以有效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用户分集 下行OFDM系统 有限反馈 反馈中断概率 反馈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的多天线多用户系统的低复杂度用户选择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史林 邱玲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90-794,共5页
针对采用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THP)的下行多天线多用户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启发式Gram-Schmidt(G-S)正交化的低复杂度的贪婪用户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系统吞吐量性能非常接近最优遍历搜索的性能,优于迫零波束成型准正... 针对采用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THP)的下行多天线多用户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启发式Gram-Schmidt(G-S)正交化的低复杂度的贪婪用户选择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系统吞吐量性能非常接近最优遍历搜索的性能,优于迫零波束成型准正交用户选择(ZFBF-SUS)方案的性能,并且在容量域上具有渐进最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多天线多用户系统 Tomlinson-Harashima预编码(THP) 启发式G-S正交化 用户选择 渐进最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效优化的用户调度与资源分配算法 被引量:8
17
作者 胡莹 黄永明 +1 位作者 俞菲 杨绿溪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50-1955,共6页
该文针对多用户OFDMA移动通信下行系统,提出了基于能效优化的用户调度和资源分配方法。所提方法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QoS)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大化系统能效为准则建立优化模型,假设在发射端完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系... 该文针对多用户OFDMA移动通信下行系统,提出了基于能效优化的用户调度和资源分配方法。所提方法在满足用户服务质量(QoS)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大化系统能效为准则建立优化模型,假设在发射端完全已知信道状态信息(CSI)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系统内在的分集,给出了用户调度与速率分配的策略,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能量使用效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的性能在较低复杂度前提下能够取得接近最优算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通信 正交频分多址 资源分配 下行系统 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干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荧光金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党小荣 张文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350,共8页
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投射至大鼠孤束核的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的脑干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将荧光金注入一侧孤束核的中尾段,逆标神经元分布于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大部分核团。结合5-... 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投射至大鼠孤束核的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的脑干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将荧光金注入一侧孤束核的中尾段,逆标神经元分布于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大部分核团。结合5-羟色胺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发现:荧光金/5-HT 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被盖网状核、脑桥尾侧网状核、中缝桥核、中缝正中核、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等核团,其中中央灰质腹外侧区、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等处的荧光金/5-HT 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占脑干向孤束核投射的5-HT 阳性神经元总数的近70% (69.91% );荧光金/酪氨酸羟化酶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A7、蓝斑及蓝斑下核(A6)、A5、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A1 等核团,其中中央灰质腹外侧区、A5、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A1 内的荧光金/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数量占脑干向孤束核投射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总数的88.17% 。本研究提示,大鼠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形成了至NTS中尾段的以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及中缝大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下行抑制系统 NTS 大鼠 神经纤维 CA S-H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I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核5-HT1A受体参与疼痛-抑郁共病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威 徐静 万燕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4期256-263,共8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延髓头端腹内侧核(rostroventromedial medulla,RVM)5-HT1A受体参与疼痛-抑郁共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6只),...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结扎慢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的延髓头端腹内侧核(rostroventromedial medulla,RVM)5-HT1A受体参与疼痛-抑郁共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ormal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6只),坐骨神经结扎手术组(CCI组,6只),CCI+拮抗剂组(6只),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CUMS组,6只),CUMS+拮抗剂组(6只)。其中Normal组不做任何处理,Sham组颅内立体定位注射生理盐水,CCI组结扎左侧腿部坐骨神经,CUMS组进行应激刺激,持续30天;在30天后,对于CCI组和CUMS组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别脑立体定位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Way-100635(0.1 mg/Kg),测量各组机械超敏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爪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所有组均进行强迫游泳测试,测量大鼠在水中的漂浮不动时间。取RVM和脊髓腰骶膨大,分别通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检测RVM内5-HT1A受体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测量脊髓背角内5-HT的表达。结果:与Sham组相比,CCI组的MWT和TWL均呈降低的趋势,并且在2周左右时降到最低,随后维持稳定,强迫游泳实验中的漂浮状态时间显著延长(P<0.05),同时5-HT1A受体在RVM内表达增多,脊髓中5-HT表达增高,但当RVM内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后,脊髓内的5-HT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与Normal组相比,CUMS组的MWT和TWL逐渐降低,漂浮状态的时间达到最长(P<0.05),同时5-HT1A受体在RVM内表达比CCI组增加的更明显,脊髓中5-HT表达增高,注射5-HT1A受体拮抗剂以后,CCI组和CUMS组的MWT和TWL均比注射前阈值增高(P<0.05),强迫游泳时间降低(P<0.05),并且RVM中的5-HT1A受体表达增高,脊髓内5-HT表达量减少(P<0.05)。结论:RVM内的5-HT1A受体可能参与了疼痛-抑郁共病的发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疼痛 下行抑制/易化系统 5-HT1A受体 RVM CCI模型 CUM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_(1A)受体在腹外侧眶皮层诱发抗伤害感受效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20
作者 霍福权 唐敬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4-324,共1页
我们既往的研究证明,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作为一个高级中枢,不仅参与痛觉感受,而且参与痛觉调制。丘脑中央下核(tha-lamic nucleus submedius,Sm)-VLO-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组成一... 我们既往的研究证明,腹外侧眶皮层(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VLO),作为一个高级中枢,不仅参与痛觉感受,而且参与痛觉调制。丘脑中央下核(tha-lamic nucleus submedius,Sm)-VLO-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组成一个内源性的痛觉调制通路,通过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输入而实现镇痛效应。形态学研究表明,背缝核内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能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上行投射到VLO,且VLO内有5-HT1A受体的分布。因此,5-HT1A受体可能参与介导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众所周知,5-HT1A受体是一种负性G-蛋白耦联受体,它的激活可导致神经元膜的超级化,产生抑制效应。它对神经元的兴奋效应被认为是通过抑制一个抑制性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而实现的。有证据显示,GABA能中间神经元和GABAA受体分布于VLO。因此,我们推测,5-HT1A受体参与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的机制可能是激活5-HT1A受体,抑制VLO内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到PAG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从而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输入而实现的。为证明这一假设,我们采用了动物行为学实验、束路追踪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的方法以及脑片膜片钳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如下:1.VLO内微量注射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大鼠甩尾(tailflick,TF)反射、福尔马林诱发的大鼠缩爪反射和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和深层(Ⅴ-Ⅵ)c-Fos的表达,该抑制效应可被5-HT1A受体的拮抗剂NAN-190所拮抗。进一步发现,小剂量的GABAA受体的拮抗剂bicuculline或picrotoxin显著增强8-OH-DPAT对大鼠TF反射的抑制效应,而小剂量的GABAA受体激动剂musci mol或THIP则可减弱8-OH-DPAT对大鼠TF反射的抑制效应。2.形态学结果表明,VLO内GABA和5-HT1A受体阳性神经元及末梢广泛分布在VLO的Ⅱ-Ⅵ层,5-HT能神经末梢与GABA能神经元形成对称型突触联系且绝大多数(93.0%)GABA能神经元表达5-HT1A受体;VLO投射到腹外侧PAG的神经元上表达GABAA受体,并且与GABA能神经末梢形成称型突触联系。由此证实了VLO内存在一个由5-HT能末梢、5-HT1A受体、GABA能神经元、GABAA受体和投射到PAG的神经元组成的局部神经元环路。3.药理学分离并记录VLO内GABA能mIP-SCs,给灌流液中加入8-OH-DPAT明显减弱GABA能mIPSCs的频率而对幅度没有影响,该效应可以被NAN-190阻断,而其本身对mIPSCs的频率和幅度均没有影响。以上结果提示,5-HT1A受体参与介导VLO诱发的抗伤害感受效应,其机制可能是5-HT1A受体通过抑制VLO内GABA能中间神经元对投射到PAG的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去抑制),进而激活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在脊髓水平抑制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输入而实现的。该研究为我们提出的Sm-VLO-PAG-脊髓"环路参与痛觉调制的神经递质与受体机制增加了新的实验资料,具"脊髓-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也为开发新型的镇痛药物及药物的作用靶点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内容发表在Pain(IF 6.030)、CerebralCortex(IF 5.907)、Neuroscience(IF 3.556)等SCI收录杂志,200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和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以及张香桐基金会优秀论文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1A受体 腹外侧眶皮层 抗伤害感受 皮层诱发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痛觉调制通路 丘脑中央下核 下行抑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