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梁析 倪锋 +1 位作者 陈昭明 杜建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研究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收治的6例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右下冠周炎2例,根尖炎3例,义齿修复感染1例。患者行X线、CT、B超以... 目的研究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收治的6例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右下冠周炎2例,根尖炎3例,义齿修复感染1例。患者行X线、CT、B超以及引流脓液细菌培养等检查。治疗均采用手术引流联合抗生素应用。结果患者均表现为明显的下颌、颈部肿胀,其中有胸闷、气急5例,胸痛2例,皮下可扪及捻发音3例;影像学阳性表现多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后,表现为上纵隔增宽,可有胸腔及心包积液、皮下及纵隔气肿等。本组病例从起病到发现有明显下颌、颈部肿胀的中位病程11.3d;而从明显肿胀到发现纵隔感染的中位时间4.3d。治疗后4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病死率33.3%。结论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病情发展迅速且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彻底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早期诊断 切开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4
2
作者 王冰 刘宁宁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位数年龄为54岁,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持续治疗。结果: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例,极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例,17例患者共有62个并发症,8例患者伴有系统性疾病,脓肿在入院后中位数6.125 h切开,植入封闭负压引流,多学科联合治疗,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须准确诊断,早期切开,多学科支持联合治疗,封闭负压引流植入后脓液引流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颈深部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