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接受上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孙跃峰 邓志杰 +3 位作者 叶陆恒 李星莲 刘苏 朱珊珊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用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oblique 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OSTAPB)对接受上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拟接受胃部手术的患者共计14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单纯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A组)和右美托咪定复合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比较术前当晚的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Asymptomatic Sleep Disturbance Scale,AIS)和焦虑程度评分(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术后当晚及次日的AIS评分,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术后3 d PCA按压累计次数,术后2、6、12、24、48 h的NRS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NRS)以及术后当晚及术后第2天的恢复质量评分(Quality of Requirements-15,QoR-15)。结果术前两组的焦虑程度以及主观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A组瑞芬太尼的使用量与B组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活动时NRS评分在48 h期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静息状态下自24 h后两组N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B组术后12 h后的PCA按压次数也明显小于A组(P<0.05);最后B组术后两晚的恢复质量(QoR-15评分)和睡眠质量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不仅可以实现优于单纯使用罗哌卡因进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同时也可以实现术后当晚患者的睡眠质量的改善和术后恢复质量的提升,进而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整体术后恢复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上腹部手术 术后睡眠障碍 围手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2
作者 陈利海 斯妍娜 +3 位作者 韩流 蒋卫清 吕云落 鲍红光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45-948,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日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例。OL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TAP)阻滞联合羟考酮对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日间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8例。OL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OH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2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OL+TAP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地塞米松5mg;关腹时,给予羟考酮0.05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ml)。NS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脐上水平双侧TAP内分别注射生理盐水20ml;关腹时,给予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拔管后即刻(T0)、术后2h(T1)、4h(T2)、12h(T3)、24h(T4)的VAS评分、追加羟考酮的总量及次数。记录患者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T1、T2时OL组,T0~T3时OH组及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1),T4时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NS组(P〈0.05)。T0~T3时OH组及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OL组(P〈0.01)。T3时OL+TAP组VAS评分明显低于OH组(P〈0.01)。OL组追加羟考酮总量和次数明显多于其它三组(P〈0.01)。OH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其它三组(P〈0.01)。四组患者术后嗜睡、头痛、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未发生呼吸抑制或皮肤瘙痒。结论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羟考酮0.5mg/kg能较好地满足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要求,且不影响患者的苏醒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羟考酮 日间手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开腹胃癌根治术镇痛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婷婷 陈利海 +2 位作者 赵倩 王晓亮 鲍红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72-1375,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0~80岁。ASA...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腹直肌鞘阻滞(rectus sheath block,RSB)与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subcost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 block,TAP)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30~80岁。ASA分级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腹直肌鞘阻滞组(R组)、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每组20例。R组和T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行RSB和TAP,予0.375%罗哌卡因两侧各20 mL,C组不予处理。3组均行复合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记录术后2、4、6、12、24、48 h疼痛VAS评分和Ramsay评分,记录术后24 h内PCIA中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镇痛期间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R组和T组术后各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Ramsay评分升高,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与T组比较,R组术后2、4、6、12、24 h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减少,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均<0.05)。3组均未见呼吸抑制、镇静过度等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RSB较TAP更能减轻胃癌根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腹直阻滞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有效性 被引量:1
4
作者 戴阳 吕露 左美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380-380,共1页
目的探讨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分为2组,2组产妇术后均进行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第一组产妇为30例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第二组产妇30例注射30mL... 目的探讨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术后镇痛中的临床有效性。方法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分为2组,2组产妇术后均进行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进行腰-硬联合麻醉。第一组产妇为30例注射0.9%的氯化钠溶液,第二组产妇30例注射30mL的0.375%浓度的罗哌卡因(耐乐品),对比第二组与第一组的手术后4、6、8、24、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24h镇痛泵按压次数、镇痛药物用量以及镇痛满意率。结果第二组产妇手术后的2、6、12、24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第一组,第一组手术后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明显早于第二组,第一组产妇手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多于第二组,第二组镇痛满意率明显多于第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剖宫产术术后,镇痛效果十分确切,在临床上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剖宫产术 镇痛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三点阻滞与椎旁阻滞用于剖腹肝胆手术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6
5
作者 王永徽 刘广林 +3 位作者 董海龙 王丽妮 赵婷 路志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21-424,共4页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超声引导下三点法阻滞(低位前锯肌阻滞、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或单侧胸椎旁阻滞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相关围术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右上腹部切口行肝胆手术的患者95例,男69例,女26例,年龄18... 目的观察术前给予超声引导下三点法阻滞(低位前锯肌阻滞、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腹直肌后鞘阻滞)或单侧胸椎旁阻滞对肝胆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相关围术期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右上腹部切口行肝胆手术的患者95例,男69例,女26例,年龄18~6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三点组(n=48)和椎旁组(n=47)。三点组患者入室后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阻滞(10 ml)、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15 ml)复合腹直肌后鞘阻滞(15 ml),椎旁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 ml行超声引导下T7-9椎旁阻滞。记录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记录切皮前、切皮后1和5 min时HR和SBP的变化、麻醉后恢复室内和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以及患者过敏、局麻药中毒、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98±0.33)μg/kg vs (0.95±0.28)μg/kg]。患者麻醉后恢复室内和术后24 h VAS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旁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31例(66.0%) vs 11例(22.9%)和去甲肾上腺素用量[(3.5±1.6)μg/kg vs (1.2±0.4)μg/kg]明显高于三点组(P<0.01)。两组患者均未见过敏、局麻药中毒、穿刺损伤等不良反应。结论低位前锯肌阻滞、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腹直肌后鞘阻滞三点阻滞复合可以产生与单侧椎旁阻滞相当的术中和术后镇痛作用,而且前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椎旁阻滞,是一种可供临床选择的上腹部神经阻滞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锯阻滞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腹直后鞘阻滞 椎旁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