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络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48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史珍珍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第6期70-71,共2页
下肢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其发生率逐渐增加。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饮食结构改变与运动量减少,导致下肢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发病率上升。本研究采用通络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患者,临... 下肢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肢体动脉闭塞性疾病,其发生率逐渐增加。由于人口老龄化现象、饮食结构改变与运动量减少,导致下肢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发病率上升。本研究采用通络汤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下肢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闭塞性周围动脉硬化 通络汤 前列地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误诊分析
2
作者 杨占辉 王鹏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3期22-26,共5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右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右足趾、小腿持续性疼痛、右足趾末...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误诊原因,以提高临床医师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曾误诊的2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因右小腿麻木、间歇性跛行、右足趾、小腿持续性疼痛、右足趾末端感觉消失,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予相应治疗症状未见缓解反而加重,后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为右股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误诊时间3年。确诊后予相应治疗后坏疽停止进展,行人工血管移植转流和右侧前足截除术。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消失,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恢复。1例右下肢间歇性跛行,伴下腰部疼痛不适,行腰椎CT检查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予相应治疗后,间歇性跛行症状进行性加重并出现右膝下皮肤溃烂坏死,行右下肢动脉造影术,术中见右侧髂总动脉及髂外动脉闭塞,诊断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误诊时间1年。确诊后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右股动脉及右足背动脉搏动恢复。术后1个月复查无下肢不适症状。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早期表现多样,误诊率较高,医师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认真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重视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早期行特异性检查方法,以降低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误诊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腰椎间盘突出症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肢动脉造影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鲁聪 李兰 +2 位作者 杜媛媛 张军波 赵庆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 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的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52例,根据患者意愿和病变特征分为球囊扩张组142例、支架置入... 目的 探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围血管科住院的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352例,根据患者意愿和病变特征分为球囊扩张组142例、支架置入组145例及保守治疗组65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3~24个月的随访,随访内容: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主要不良下肢事件(MALE),包括下肢静息痛、溃疡或皮肤缺损、坏疽、再闭塞、截肢发生情况,比较分析3组临床资料和预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 支架置入组全因死亡发生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9.7%vs 23.1%,P<0.01)。支架置入组和球囊扩张组MALE静息痛发生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4.8%、9.2%vs 24.6%,P<0.01)。结论 适合行介入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接受血管腔内治疗可以降低部分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MALE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预后 支架 回顾性研究 血管腔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中延续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冉燕 魏化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第10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86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延续护理分成两组。在介入治疗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 目的分析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中延续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86例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取延续护理分成两组。在介入治疗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延续护理,包括出院前护理和出院后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自我管理水平、生活质量及血管再闭塞、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延续护理6个月后的自我管理得分明显比入院时水平高(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护理3、6、1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均显著高于入院时水平(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12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再闭塞发生率为6.98%、再狭窄发生率为16.28%,对照组患者再闭塞发生率为13.95%、再狭窄发生率为32.56%;两组患者之间的血管再闭塞率和再狭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介入治疗中延续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水平,改善预后,病情复发少,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闭塞性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延续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棓柄酯治疗闭塞性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疗效观察
5
作者 陈克永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期61-62,共2页
目的观察棓柄酯治疗闭塞性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疗效。方法所有临床确诊为闭塞性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的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给予棓柄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平均67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66岁... 目的观察棓柄酯治疗闭塞性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疗效。方法所有临床确诊为闭塞性周围血管动脉硬化的患者入院后随机分成两组给予棓柄酯(治疗组)和传统治疗(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平均67岁;对照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平均66岁。分别于用药5、10、15d后对患者临床事件做随机登记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能有效缓解周围血管动脉硬化患者的静息痛、运动痛。两组资料比较各时间段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棓柄酯治疗周围动脉硬化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柄酯 闭塞性周围血管动脉硬化 疗效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路延平 张健 +1 位作者 张孟增 石振峰 《临床荟萃》 CAS 2012年第3期193-195,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介入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 46例共53条肢体84处病变接受治疗,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进行分析。结果 79处病变行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TA),34处病变行PTA联合支架植入术(PTAS),本组技术... 目的观察经皮腔内介入治疗老年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效果和近期疗效。方法 46例共53条肢体84处病变接受治疗,对术前术后踝肱指数(ABI)进行分析。结果 79处病变行经腔内血管成形术(PTA),34处病变行PTA联合支架植入术(PTAS),本组技术成功率94.1%(79/84)。ABI由术前0.31±0.14上升为术后0.71±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髂动脉、股腘动脉、膝下动脉术后6、12、24个月通畅率分别为96.7%(30/31)、90.3%(28/31)、76.9%(20/26);82.8%(29/35)、78.8%(26/33)、64.0%(16/25);64.7%(11/17)、56.2%(9/16)、44.4%(4/9)。结论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动脉闭塞安全有效,近期效果好,可重复操作,能迅速重建老年人肢体血流,改善组织供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血管成形术 气囊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24
7
作者 庄金满 李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9期839-843,共5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 ASO)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外周动脉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可导致间歇性跛...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 , ASO)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是外周动脉疾病(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PAD)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原因,可导致间歇性跛行、静息痛、肢端溃疡和肢体坏疽,且该病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风险大,致残率及致死率高。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的趋势,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7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到15%~33.8%[1,2]。对于PAD的治疗,目前有较多的方法。选择恰当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减少致残率、致死率,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现将该病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ARTERIAL 动脉粥样硬化 外周动脉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 间歇性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无创性检查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董建军 李小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38-640,共3页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 闭塞性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原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廖传军 原标 张望德 《临床误诊误治》 2014年第3期60-62,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ers,ASO)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下肢ASO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表现为下肢疼痛15例,...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ers,ASO)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对2008年8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5例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下肢ASO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表现为下肢疼痛15例,下肢麻木6例,下肢发凉4例;查体均发现足背、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外院均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后经踝肱指数测定,结合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计算机断层X线血管造影及磁共振血管造影确诊为下肢ASO。18例行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3例行杂交手术,2例行人工血管转流术,余2例仅予药物保守治疗,随访1年症状体征均明显缓解。结论临床医师应提高对下肢ASO的认识,认真详细询问病史及查体,重视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以提高本病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动脉硬化 下肢 误诊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动脉加压灌注药物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淑凤 孟秀杰 艾发元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40,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动脉加压灌注 药物治疗 疗效观察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周围血管病 周围血管疾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周围血管检查在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一妹 李小鹰 +3 位作者 杨培 刘敏艳 刘亮 朱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7-407,共1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 周围血管 多功能 诊断 检查 多普勒血流图形 老年 临床价值 无创伤性 可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自体干细胞移植围手术期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小素 翟国钧 +1 位作者 董国祥 郭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840-841,共2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自体干细胞移植 围手术期护理 细胞移植治疗 侧枝循环建立 缺血症状 周围血管病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筱瑜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2期113-114,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误诊 颅内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外伤创面难愈需警惕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14
作者 张军 肖杰 《临床误诊误治》 2005年第2期114-114,共1页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漏诊 创伤和损伤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彩超对于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15
作者 卢燕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88-88,91,共2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硬化相关性,为疾病诊断、高危患者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5例D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按照年龄(±2)、性别、糖尿病病程(±3)年、糖尿病足病程(±20 d)筛选,有无... 目的分析糖尿病性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硬化相关性,为疾病诊断、高危患者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5例D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按照年龄(±2)、性别、糖尿病病程(±3)年、糖尿病足病程(±20 d)筛选,有无动脉硬化各50例、单发或多发斑块各35例、有无动脉狭窄各18例、有无动脉闭塞各14例,选择糖尿病未合并糖尿病足患者205例作为对照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有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多发斑块下肢双侧对称性自觉症状或感觉障碍、运动障碍、神经阻滞传导速度减退率高于无硬化斑块、动脉狭窄、动脉闭塞、单发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股总、股浅、腘、胫前、胫后、足背动脉内径,右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动脉硬化密切相关,动脉硬化病变程度越重,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表现越多、病情越重;检测下肢动脉硬化程度,作为糖尿病足诊断依据,同时预测周围神经病变程度,获取患者神经病变感受可反馈动脉硬化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动脉硬化 高频彩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存质量量表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成津 罗涛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428-430,共3页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在外周血管的表现,在年龄≥40岁成人中发病率为4.3%,≥70岁人群发病率为14.5%,其临床危害不仅有跛行、肢体溃疡、坏疽,≥60%的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1]。由于动脉硬化不能得到彻底治愈,下...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全身动脉硬化在外周血管的表现,在年龄≥40岁成人中发病率为4.3%,≥70岁人群发病率为14.5%,其临床危害不仅有跛行、肢体溃疡、坏疽,≥60%的患者合并冠状动脉疾病和脑血管疾病[1]。由于动脉硬化不能得到彻底治愈,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成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生物学指标的改善已不能满足以人为本医学模式的要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成为越来越多学者的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生活质量 冠状动脉疾病 脑血管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燕媚 张志尚 +3 位作者 吴少佳 王蕾 刘桂銮 林展升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7期804-807,共4页
随着社会在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发病率很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9%[1]。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引发下肢动脉硬化,从而导致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2]。动脉造影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但由于是创伤... 随着社会在发展进步,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在发生着改变,发病率很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达79%[1]。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引发下肢动脉硬化,从而导致下肢动脉的狭窄闭塞[2]。动脉造影是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金标准,但由于是创伤性检查,患者多不愿接受。利用核磁共振血管成像等方法具有价格昂贵,操作复杂等缺点,因此不适合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利用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单,可重复,无创伤等优点。因此,此法是检查闭塞性动脉疾病的敏感方法。本研究旨在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诊断和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闭塞性 下肢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介入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2
18
作者 李全成 苏少飞 张忠梅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07-1208,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ASO患者84例,所有患者采用PTA或联合PTAS进行介入治疗,检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血管内支架置入术(PTAS)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ASO患者84例,所有患者采用PTA或联合PTAS进行介入治疗,检测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观察手术成功率及术后1、6、12个月踝肱指数(ABI)、血管开通率。结果手术成功率为92.86%。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患者hs-CRP水平[(2.72±0.64)mg/L vs(5.31±1.53)mg/L]及RutherfordⅣ级(33.33%vs 7.14%)、Ⅴ级(14.29%vs 2.38%)、Ⅵ级(11.90%vs0)比例明显降低(P<0.05,P<0.01)。术后1、6、12个月ABI和血管开通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且术后1、6、12个月AB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疗效的危险因素(95%CI:0.801~0.993,P=0.037)。术前hs-CRP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95%CI:1.053~4.174,P=0.035)。结论经皮腔内介入治疗下肢ASO效果显著,年龄是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因素,术前hs-CRP是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动脉硬化 闭塞性 支架 血管成形术 C反应蛋白质 年龄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双功能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郑巍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5期62-63,共2页
对81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结果二者均可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症的阳性改变。二维超声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不规则增厚,局部强回声斑,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充... 对81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结果二者均可显示下肢动脉硬化症的阳性改变。二维超声表现为病变血管内、中膜不规则增厚,局部强回声斑,并向血管腔内突起,血管腔内径不规则狭窄,病变段血管腔内充填实性光团;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血管腔内无血流信号。认为双功能超声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图像 血流显像 多普勒 彩色 动脉 下肢 动脉硬化 闭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并发症的护理新探 被引量:5
20
作者 武春燕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2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09年1月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症患者的护理与治疗。结果:经过合理的护理与治疗后,本组36例患者恢复良好28例,恢复不佳导致截肢6例,死亡2...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症的临床特点与护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09年1月36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并发症患者的护理与治疗。结果:经过合理的护理与治疗后,本组36例患者恢复良好28例,恢复不佳导致截肢6例,死亡2例,治疗有效率为83.3%。结论:早发现、早治疗是提高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生存率的关键,一般护理措施要贯穿治疗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并发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