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文格 张洪林 王慧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853-854,共2页
目的 探讨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 4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骨折部梅花针、Ender氏钉等内固定后 ,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外固定 ,使患者在 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 ,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 目的 探讨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 42例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骨折部梅花针、Ender氏钉等内固定后 ,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外固定 ,使患者在 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 ,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结果  6~ 8周内愈合者占 5 2 4 %,较传统方法缩短疗程 1/ 2 ,无一例发生骨不愈合和延迟愈合。股骨和胫腓骨干骨折的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骨骨折 康复治疗 改良绞链石膏 支具 生物固定 骨折愈合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环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骨骨折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楚光 柳金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8期683-683,共1页
目的 :探讨用经皮可调式双环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 30例新鲜下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上述方法治疗。结果 :优 19例 ,良 9例 ,中 2例 ,优良率 93 3%。术后 30例骨折均愈合 ,未发生邻近关节强直和针孔深部感染。结论 ... 目的 :探讨用经皮可调式双环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对 30例新鲜下肢长骨骨折患者进行上述方法治疗。结果 :优 19例 ,良 9例 ,中 2例 ,优良率 93 3%。术后 30例骨折均愈合 ,未发生邻近关节强直和针孔深部感染。结论 :双环外支架具有与手术同样的复位好 ,固定牢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固定术 下肢长骨骨折 双环外固定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及骨折不连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万春 谢亮 +3 位作者 张庆 李定国 陈游 陈汉平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及长骨不连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7月的 48例 5 1处复杂骨折及骨折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 :随访时间 6~ 2 9个月 ,46例 49处骨折愈合 ,愈合... 目的 :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复杂骨折及长骨不连并观察其疗效。方法 :对 1998年 2月~ 2 0 0 0年 7月的 48例 5 1处复杂骨折及骨折不连应用带锁髓内钉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探讨。结果 :随访时间 6~ 2 9个月 ,46例 49处骨折愈合 ,愈合率 95 .8% ,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 :股骨新鲜骨折 16周 (10~ 2 4周 ) ,骨折不连 2 0周 (14~ 46周 ) ;胫骨新鲜骨折 18周 (12~ 2 8周 ) ,骨折不连 2 4周 (16~ 32周 )。功能评价 :股骨骨折的优良率 95 .2 % ,差 4.8% ,胫骨骨折的优良率10 0 %。并发症 8例 ,发生率 16 .6 7% ,其中远端锁钉打偏 3例 ,骨质劈裂 1例 ,肢体短偏 1例 ,锁钉松动 2例 ,骨折不连 1例。结论 :带锁髓内钉可用于下肢长骨各种类型的骨折 ,尤其适用于复杂骨折及原内固定失败的骨折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 骨折内固定术 带锁髓内钉 治疗 下肢长骨骨折 长骨不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万绍勇 胡万亮 +3 位作者 刘丹 王晓梅 张文宏 宋江浩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的9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康复措施的时间、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作用。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手术治疗后的90例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康复措施的时间、方法不同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常规组,每组45例,早期康复组于术后第1—7天在康复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常规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结果:早期康复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常规组,但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早期康复组术后第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高于第3个月(P<0.05);末次随访时早期康复组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HSS)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1.11%,高于常规组的73.33%(P<0.05);早期康复组下肢肿胀率为6.67%、疼痛发生率为8.89%,分别低于常规组的24.44%、31.11%(P<0.05);早期康复组平均伸曲度数为108.5°±12.4°,高于常规组的99.1°±13.6°(P<0.05)。结论:早期运动康复方案对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患者下肢功能恢复、关节活动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运动康复 下肢长骨粉碎性骨折 下肢功能恢复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