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与化学毁损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梦楠 刘妍 +2 位作者 王成龙 奚奇 宋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2-116,共5页
目的:随着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术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其术后频发的并发症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近来射频热凝技术的进步使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两者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研究尚且较少。本文通过与化学毁损术对... 目的:随着腰交感神经化学毁损术在临床上的大量应用,其术后频发的并发症也引起了很大的关注。近来射频热凝技术的进步使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对于两者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研究尚且较少。本文通过与化学毁损术对比,评估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下肢缺血性疾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均在CT引导下穿刺,到达目标位置后A组行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B组行化学毁损术治疗。测量术前及术后下肢皮温、观察术后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0例病人在CT引导下均穿刺成功,治疗后疼痛缓解明显。两组治疗1周及1个月后组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皮温升高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并发症A组0例,B组20例中出现3例(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可改善下肢组织血运及营养供给,较化学毁损术并发症少,是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 频热凝毁损术 下肢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被引量:8
2
作者 辛世杰 宋清斌 +8 位作者 胡海地 张健 秦岭峰 张赞松 张平 罗英伟 丁奎 白明欣 段志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27-630,F0003,共5页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5例... 目的:评价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治疗42例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22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5例、糖尿病足14例、下肢狼疮性动脉炎1例。术前多数患肢有轻重不同的静息痛,踝肱指数(ABI)均在0.6以下。随访时检查跛行距离、ABI、双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客观指标。结果:患者手术1个月后开始随访,其中显著有效11例(26%)、有效16例(38%)、无效15例(36%),总有效率64%。糖尿病足、TAO、下肢狼疮性动脉炎3种疾病总有效率80%,ASO有效率50%,无手术并发症。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术能够增加患肢血流灌注,改善某些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单个核细胞 自体移植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任超 刘小云 +5 位作者 耿德勤 葛巍 张伟伟 李金梅 万美容 徐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8期2152-2156,共5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初步总结全程医护配合模式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0-02-10收治2型糖尿病致左下肢糖尿病足(坏疽型)患者1例,2010-06-01收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致左下肢动...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初步总结全程医护配合模式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0-02-10收治2型糖尿病致左下肢糖尿病足(坏疽型)患者1例,2010-06-01收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并血栓形成致左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1例。均采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移植3次,移植过程中采用全程医护配合模式。随访2年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1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左足第四足趾坏死、溃烂,趾根和脚面连接处可见脓性分泌物,疼痛,不能行走;双下肢动脉彩超示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且双下肢股总、股深、股浅、腘动脉粥样硬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显示左足部供血血管稀疏。治疗后1个月足部疼痛减轻。治疗后3个月皮温较前升高,可感觉到微弱足背动脉搏动。治疗后6个月患者溃疡面开始出现愈合,皮温亦继续升高,色泽转红润。治疗后1年溃疡愈合面积继续增大。治疗后2年时CTA示供血血管较前有再通,仅有一小块溃疡未愈合。患者2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左下肢酸痛、无力,呈间歇性跛行发作,直立或行走后疼痛加剧,休息可得到部分缓解。查体见左足第四、五足趾发绀、粗糙,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皮温下降;双下肢CTA示左侧股动脉远端、左腘动脉、左胫前动脉、左胫后动脉节段性管腔闭塞且左小腿动脉显影浅淡。治疗后1个月站立时疼痛减轻,足背动脉搏动增强,皮温较前升高。治疗后3个月行走距离增长,疼痛次数减少。治疗后6个月左足第四、五足趾色泽转红润。治疗后1年左足第四、五足趾光滑不再粗糙。治疗后2年CTA示供血血管较前丰富。3次移植,均未见注射局部及全身有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通过局部肌内注射法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是一种可行、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全程医护配合有利于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移植 下肢缺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缺血性疾病导致的截肢 被引量:6
4
作者 向志 时德 戴远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87-188,共2页
目的:分析下肢缺血性坏疽导致截肢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我院1995至2000年共3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致截肢病例。结果: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3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1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下肢动脉栓塞3例。结论: 动脉硬化性闭塞... 目的:分析下肢缺血性坏疽导致截肢的病因和预防措施。方法:总结我院1995至2000年共32例下肢缺血性疾病致截肢病例。结果: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3例,糖尿病性肢端坏疽11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下肢动脉栓塞3例。结论: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和糖尿病性血管病变是下肢缺血性坏疽致截肢的主要原因,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早期有效的治疗是降低下肢缺血性疾病截肢率的重要措施,旁路转流术和介入治疗是目前治疗下肢动脉阻塞的主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性疾病 坏疽 截肢 病因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洋 符伟国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4-628,共5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热点,它能够促进缺血下肢的新血管生成,适用于内科疗效不佳、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而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及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成为治疗性血管生成的研究热点,它能够促进缺血下肢的新血管生成,适用于内科疗效不佳、下肢远端动脉流出道差而无法进行下肢搭桥的患者及年老体弱或伴发其他疾病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这种方法临床操作简单,虽然存在移植安全性、远期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等问题,但较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且发展空间广阔。本文综述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有关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性疾病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管新生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被引量:5
6
作者 董国祥 赵军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减少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用腰椎拍片定位法行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18例下肢缺血性疾病。结果:显效8例(44.4%);改善7例(38.9%),获得满意效果,特别是止痛效果更明显,对雷诺... 目的:减少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并发症和降低死亡率。方法:用腰椎拍片定位法行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18例下肢缺血性疾病。结果:显效8例(44.4%);改善7例(38.9%),获得满意效果,特别是止痛效果更明显,对雷诺病患者可收到立杆见影的效果。结论:对于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而又没有良好的流出道可供血管重建或血管重建术后效果不佳,特别是雷诺病,均可考虑施行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缺血性疾病 外科手术 腰交感神经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
7
作者 董国祥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11-14,共4页
尽管现代外科的发展和高科技在血管外科的应用,腰交感神经切除术(Lumbar Sympathectomy,LS)在肢体缺血的外科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一、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由来 1923年,Royle在治疗一个大脑皮质受伤病人时,采用切除其一侧腰... 尽管现代外科的发展和高科技在血管外科的应用,腰交感神经切除术(Lumbar Sympathectomy,LS)在肢体缺血的外科治疗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一、化学性腰交感神经切除术的由来 1923年,Royle在治疗一个大脑皮质受伤病人时,采用切除其一侧腰交感神经干的方法来缓解下肢肌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下肢缺血性疾病 化学性 腰交感神经阻滞 静息痛 肢体缺血 血管外科 交感神经干 符合率 交感神经节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赵年欢 崔邦平 +4 位作者 王桐 王朋 代文莉 田金玲 邓鹏裔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2-245,共4页
在我国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动脉狭窄或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又称Buerger病)和糖尿病足等。间歇性跛行是多数患者最早出现及最常见的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缺血性静息痛、缺血性溃疡、坏疽坏死,甚至最终导致截肢。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下肢缺血性疾病 血管新生 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的价值
9
作者 陈恩琪 刘美含 +4 位作者 石卫东 姜微 张丽丽 张冬梅 林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8-551,共4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情况,探讨病变动脉周围侧支动脉建立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指标。方法:采用CDU检测1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16条病变动脉侧支动脉数量及分...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情况,探讨病变动脉周围侧支动脉建立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指标。方法:采用CDU检测1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16条病变动脉侧支动脉数量及分布,比较不同病种、不同病程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侧支动脉形成数量及分布特点。结果:不同病种间比较,硬化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组患者大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11±1.47)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94±0.65)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组(1.05±0.47)(P<0.05);硬化性ASO组及TAO组小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1.32±1.28,1.75±1.31)均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55±0.41)(P<0.05),但前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比较,10~15年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4.22±2.31)多于10 d~3年、3~10年、15~20年及20年以上组(1.81±1.51,2.74±2.29,2.53±1.47,1.70±0.64)(P<0.05);3~10年及15~20年组患者多于10 d~3年及20年以上组(P<0.05),但前两者及后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间比较,临床一期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65±2.58)多于临床二期及三期组(2.03±1.83,1.61±1.44)(P<0.05),临床二期组多于临床三期组(P<0.05)。结论:硬化性ASO患者大腿段及小腿段侧支动脉均建立丰富;TAO患者大腿段侧支动脉建立较少,小腿段建立较多;糖尿病性ASO患者侧支动脉建立均较少。病程小于15年的患者侧支动脉建立数量逐渐增多,病程大于15年以后侧支动脉建立逐渐减少。临床分期越早,侧支动脉数量建立越多,反之减少。CDU评价下肢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可作为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侧支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温志国 赵晓旭 +2 位作者 李彦州 胡灵 杜丽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0-362,共3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文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5%~20%[1].这类疾病的共同原因是外周动脉慢性闭塞导致下肢缺血,临床上ASO分级Ⅱa (Fontaine分级)以上和TAO分级一期[2]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冷感、麻木、感觉异常和间歇跛行,这类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30例,并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和两药联合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及数据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皮肤提取物 药物治疗 临床研究 疫苗接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炎症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疾病的规范化护理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鋆 李天怡 +4 位作者 宋兰娜 赵娜 龙风雷 金小琦 黄平平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2年第1期62-63,共2页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方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有效,干细胞取自本人,不存在排异反应[1]。我院利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日趋成熟,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主动、及时。
关键词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 下肢缺血疾病 规范化护理 移植治疗 下肢缺血性疾病 自体干细胞移植术 临床治疗效果 排异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交感神经毁损术治疗下肢慢性疼痛类疾病进展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杨雪 周华成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66-69,共4页
近年来,腰交感神经毁损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多种下肢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其适应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血管痉挛性疼痛、慢性运动疾病引起的腰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和肌肉痛等。腰交感神经毁损后,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阻断痛觉信号... 近年来,腰交感神经毁损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多种下肢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其适应证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血管痉挛性疼痛、慢性运动疾病引起的腰腿痛、以及不明原因的关节和肌肉痛等。腰交感神经毁损后,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阻断痛觉信号的传导,加快致痛物质的清除,进而起到治疗下肢疼痛性疾病的作用。由于腰交感神经的解剖位置,临床常选择腰2交感神经进行毁损。腰交感神经毁损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学性腰交感神经毁损和物理毁损法;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化学性腰交感神经毁损。交感神经是否被成功阻滞可以通过测量皮肤温度,激光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 O2)监测,以及红外热敏成像技术等方法进行评估。自从腰交感神经毁损术在临床应用以来,学者们对它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与探讨,包括神经病理性疼痛、缺血性下肢痛、关节疼痛等。本文就该技术的解剖基础、毁损方法、血流检测手段和临床疗效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交感神经毁损 下肢缺血性疾病 神经病理性疼痛 膝关节炎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清斌 张继文 +2 位作者 秦岭峰 张健 辛世杰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919-920,923,共3页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扫描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5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严重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患者30例,术前行跛行距离、踝肱指数检查(ABI)、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3个月下肢放射性核素扫描放射性计数比值明显增高者10例(33%),有所增高11例(37%),无效9例(30%)。结论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结果对比提示,症状改善患者肢端动脉的血流灌注速度及单位时间灌注量均有所增加。双下肢动脉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作为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一种客观检查,与血管造影及三维图片动脉CT造影(3DCTA)比较,具有经济、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干细胞 自体移植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症病人的术后护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玉琼 吴慧堃 白瑞球 《护理研究》 2005年第7期1173-1174,共2页
[目的]提高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病人血管的通畅率。[方法]对7例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病人进行正确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7例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血管全部通畅,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对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 [目的]提高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病人血管的通畅率。[方法]对7例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病人进行正确护理和健康指导。[结果]7例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血管全部通畅,近中期随访效果良好。[结论]对解剖外旁路人造血管移植术后病人施行正确护理和健康指导,是保证血管通畅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人造血管 动脉旁路手术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