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抵当汤加减对痰瘀互结证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中CD40/CD40L和IL-10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刘伟 刘莹莹 +2 位作者 高学清 汪雪晴 柯娟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875-1878,1882,共5页
目的:观察抵当汤加减对痰瘀互结证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其对血糖及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 目的:观察抵当汤加减对痰瘀互结证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同时分析其对血糖及部分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痰瘀互结证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血管病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调节膳食结构、加强锻炼,每日注射人胰岛素,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抵当汤加减。比较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水平空腹血糖(FPG)以及CD4、CD40L和IL-10表达的变化。结果: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降低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每日的胰岛素用量及FPG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每日胰岛素的用量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CD40及CD40L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CD40及CD40L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照组治疗后IL-10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10升高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抵当汤加减可有效治疗痰瘀互结证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CD40/CD40L,以及升高IL-10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抵当汤 痰瘀互结证 糖尿病 下肢动脉血管 CD40 CD40L IL-10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扶正化瘀法薰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2
作者 陈刚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603-160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化瘀法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观点两个方面系统探讨中药扶正化瘀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 目的:观察中药扶正化瘀法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观点两个方面系统探讨中药扶正化瘀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中药扶正化瘀法熏洗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踝-臂指数(ABI)的数值。结果:2组治疗后,治疗组踝动脉-肱动脉血压比值(ABI)水平有明显改善,且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扶正化瘀法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扶正化瘀法熏洗 糖尿病 下肢动脉血管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技术对糖尿病足患者末梢动脉准确显示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衡 冉启胜 +1 位作者 夏传江 邓洋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51-135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在糖尿病足患者末梢动脉精准显示的优化扫描方案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64排CT对75例糖尿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对照组单时相注射...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在糖尿病足患者末梢动脉精准显示的优化扫描方案及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64排CT对75例糖尿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CTA),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优化组。对照组单时相注射对比剂,总碘量=体质量(kg)×450 mg,碘流率=注射总碘量/28/s,locator定位于腹主动脉远端,动脉CT阈值达到300触发扫描,移床准备时间8 s后开始扫描,参数Rotation time 1s,Pitch 0.9。优化组双时相分段连续注射对比剂,第一段注射对比剂碘量=体质量(kg)×450 mg×60%,碘流率=第一次注射碘量/14/s,第二段注射对比剂碘量=体质量(kg)×450 mg×40%,碘流量(流速)=第二次注射碘量/14/s,locator定位于腘动脉,动脉CT阈值达到90触发扫描,参数Rotation time 0.7 s,Pitch 0.9。用EBW后处理工作站处理图像,由一名高年资技师测量下肢血管每节段的CT值,对其结果进行客观评分,由两名中级职称以上的医师对后处理的图像进行主观评分。结果:对照组37例患者图像中26例满足诊断需求,其中11例图像双侧下肢末梢动脉(足背动脉)显示不清,优化组38例患者图像36例满足诊断需求,其中2例图像双侧下肢末梢动脉(足背动脉)显示不清,末梢动脉得分分别为0.910±0.072和0.950±0.05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他区域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05)。远端末梢动脉客观评价得分分别为129.0±27.7和90.0±13.8,髂动脉得分分别为426.0±54.5和392.0±46.2(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余区域得分P>0.05,无统计学差异,可见优化组不但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末梢动脉图像,还可以降低近端血管CT值使之获得均一性更佳的血管图像。结论:CTA技术在糖尿病足患者检查中的优化设计,大大提高了糖尿病足这类有血液循环障碍患者的下肢末梢动脉精准显示,末梢动脉显示成功率提高24.4%。在能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提高了下肢末梢动脉的图像质量,提供了更加真实、丰富的诊断信息,使糖尿病足患者能得到更好的影像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 locator 末梢动脉 碘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敏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晓雯 王文锐 +1 位作者 范淑允 沈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观察糖敏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观察病例按均衡顺序随机法分为治疗、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予降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糖敏康颗粒,每日1剂,2个月为1... 目的观察糖敏康颗粒对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糖、血脂和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观察病例按均衡顺序随机法分为治疗、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常规予降糖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服糖敏康颗粒,每日1剂,2个月为1个疗程,连服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下肢动脉血流动力学、糖耐量试验(OGTT,03、0、601、20 min血浆血糖和血清胰岛素)、血脂、血液流变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在改善足背动脉内径、血流量;OGTT中120 min时点血糖,0、60 min时点血清胰岛素;HDL,TG;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等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敏康颗粒能明显扩张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足背动脉血管的内径,显著增加足背动脉血管的血流量,改善下肢远端组织的血液循环;并有促进进餐刺激后的胰岛素分泌峰值前移,降低空腹胰岛素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改善脂质代谢,降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含量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糖敏康颗粒 彩色多谱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11
5
作者 陈谦 王海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6期570-572,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加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报道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8.3%~18.8%。由于患者多在症状严重时方就医,下肢动脉...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社会老龄化加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献报道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在8.3%~18.8%。由于患者多在症状严重时方就医,下肢动脉血管病变弥漫,狭窄程度严重,甚至闭塞。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涌现,血管腔内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以其微创、安全、有效的特点应用越来越广泛。我院导管室自2011年7月起开展腔内介入治疗ASO,至2012年7月共12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围手术期护理 腔内介入治疗 下肢动脉血管病变 血管腔内治疗 社会老龄化 生活质量 狭窄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