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球囊扩张与支架置入的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威 冯晓丽 +5 位作者 王康萌 黄开来 孙刚 陈蓉 赵振强 关海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3-598,共6页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 目的比较颈内动脉起始段粥样硬化性串联闭塞患者颈内动脉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发病24 h内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脑卒中患者91例,分为球囊扩张组51例,支架置入组40例,比较两组基线和临床资料。mTICI 2b~3定义为血管良好再通,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2分定义为临床预后良好。结果支架组患者术后血管良好再通率和90 d良好临床预后率较球囊组高,分别为70%比60.8%和60%比5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1、0.391)。两组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无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0%比11.8%、32.5%比41.2%、22.5%比1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0.396、0.564)。结论颈内动脉起始段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所致的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患者,急性期颅外段行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可能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前循环串联闭塞 动脉粥样硬化性病 球囊扩张 支架置入 血管内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球囊抑制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张文俐 杜润 +4 位作者 朱政斌 朱劲舟 应晨 刘慧竹 张瑞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探讨新型药物洗脱球囊(DEB)在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PAD)中可能具有的抑制管腔丢失、减少内膜增生作用。方法以雄性新西兰纯种兔(体重2.5~3.0kg)为实验对象,于兔腹主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各植入Mustang裸支架1枚,模拟PAD模... 目的探讨新型药物洗脱球囊(DEB)在下肢动脉狭窄性病变(PAD)中可能具有的抑制管腔丢失、减少内膜增生作用。方法以雄性新西兰纯种兔(体重2.5~3.0kg)为实验对象,于兔腹主动脉近心端及远心端各植入Mustang裸支架1枚,模拟PAD模型,并分别用裸球囊(胛A组)及药物洗脱球囊(DEB组)在血管支架段行后扩张,术后28d处死动物,收集腹主动脉支架标本,塑料包埋并行Masson染色,比较各组内膜增生程度,同时行DEB药物(紫杉醇)靶点B.微管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形态学上,与PrrA组比较,DEB组内膜增生及管腔狭窄率明显下降。同时B.微管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显示.与门A组相比,DEB组血管内膜p-微管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动物实验初步显示,DEB具有潜在的有效地抑制管腔丢失、减少内膜增生作用,初步证实该新型DEB的优良性能,提示该新型DEB远期应用于临床治疗PAD的潜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狭窄性病 药物洗脱球囊 紫杉醇 内膜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宪生 邹英华 王维亮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38-938,共1页
关键词 纤维蛋白原 糖尿病 下肢动脉缺血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DSA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许建荣 杨之晖 +4 位作者 姚秋英 沈加林 殷焱 宋子江 顾达彬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49-356,共8页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病变类型和性质的同时,还需了解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分支及整个血循环状态,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治疗过程以及评估预后。目前,DSA仍是最为可靠的诊断工具,MRA和CTA可作为下肢动脉疑...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影像学检查在明确病变类型和性质的同时,还需了解病变部位、范围、程度、分支及整个血循环状态,以便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指导治疗过程以及评估预后。目前,DSA仍是最为可靠的诊断工具,MRA和CTA可作为下肢动脉疑似病例的筛选性初步诊断方法,超声多用于随访复查。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治疗方法包括临床维护性治疗、溶栓、球囊扩张、支架、内旋切、激光治疗、取栓、内膜剥离、搭桥术、截肢等,各种方法对各种病变特点均有其明确的适应证,但更强调联合多种方法予以综合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病 DSA诊断 旁路搭桥 血管成形术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探讨 被引量:4
5
作者 余建明 冯敢生 +1 位作者 曾军 徐才元 《放射学实践》 2000年第4期265-267,共3页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特性。方法 :对 67例中的 5 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进行分析 ,采用常规造影剂量与加大造影剂量比较 ,髂外动脉与股动脉造影比较及曝光延时的比较。结果 :正常 11例 ,病变 5 6例 ,双侧病...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特性。方法 :对 67例中的 5 6例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的DSA成像进行分析 ,采用常规造影剂量与加大造影剂量比较 ,髂外动脉与股动脉造影比较及曝光延时的比较。结果 :正常 11例 ,病变 5 6例 ,双侧病变 10例。加大造影剂量 ,股动脉注药及特殊曝光延时 ,均增加了DSA的成像质量和诊断信息。结论 :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 ,增加造影剂用量、近病变处注射造影剂 ,使用准确的延迟时间 ,可提高阻塞病变远端血管和侧支循环的显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阻塞性病 DSA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介入诊治 被引量:3
6
作者 施国兴 许顺良 赵建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3期308-310,共3页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闭塞性病 介入治疗 介入诊断 导管溶栓 球囊扩张 取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吴刚 王书智 +3 位作者 顾建平 冯敏 殷信道 卢铃铨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92-895,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疑有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血管造影技术及应用价值。结果MSCT动脉造影诊断下肢动脉病变10例,8例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1例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例为下肢动脉急性栓塞。其中4例行DSA检查,结果与MSCTA相符。MS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12例。4例为髂静脉压迫综合征,6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MSCTV未见异常。其中6例行DSA检查,4例结果与MSCTV相符。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下肢血管闭塞性病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肢 闭塞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与DSA对照诊断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 被引量:5
8
作者 吴刚 顾建平 +2 位作者 王书智 殷信道 卢铃铨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进行DSA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A技术及其在下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y,MSCTA)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临床疑有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及血管三维重建,并进行DSA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TA技术及其在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结果32例疑诊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患者,MSCTA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19例,其中左侧髂总静脉受压16例,右侧髂总静脉或其分支受压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其中左下肢2例,右下肢5例,双下肢2例。左侧腹股沟区囊肿压迫左侧髂外静脉1例。单纯左下肢浅静脉曲张1例。以上30例CT诊断结果均与DSA结果相符合。MSCTA诊断右侧股腘静脉扩张1例,未见异常1例,该2例DSA均提示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结论MSCTA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静脉 下肢 阻塞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朝阳 刘翔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48-650,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并评价47例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住院患者在介入治疗前,治疗后3、30d的踝-肱指数(ABI)变化及下肢血管内径变化。结果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后,患者... 目的评价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患者临床疗效。方法观察并评价47例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住院患者在介入治疗前,治疗后3、30d的踝-肱指数(ABI)变化及下肢血管内径变化。结果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后,患者ABI及下肢血管内径均明显改善。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变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 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病 血管内径 踝/肱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赵娟 任立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139-4141,共3页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国内外医学界对AS关注程度也日益增长。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及平...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国内外医学界对AS关注程度也日益增长。AS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基本病变是动脉内膜的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及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使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并引起继发性病变,特别是心、脑血管等器官的缺血性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全身性疾病 继发性病 复制 大鼠 动脉内膜 结缔组织增生 人类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血栓症:影像学和临床意义
11
作者 刘玉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5-316,共2页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影像学检查 临床意义 下肢动脉缺血性病 血栓症 血栓形成 动脉区域 病理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远期再狭窄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9
12
作者 贾梦潇 李强 +6 位作者 何洪波 赵志钢 张和轩 李英莎 孙芳 祝之明 闫振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不同部位介入治疗远期再狭窄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我科收治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38例(154条患肢),根据下肢动脉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明确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不同部位介入治疗远期再狭窄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08年1月至2018年3月我科收治随访1年以上且资料完整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138例(154条患肢),根据下肢动脉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明确介入治疗方式,采用下肢动脉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症状改善、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再狭窄率等,分别于术后3 d,1、3、6个月、1年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肝功、肾功、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部分患者行CTA或彩超检测下肢血管。结果 138例患者共154条患肢行介入治疗。术后HDL-C、LDL-C、hs-CRP、HbA1c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1、 3、 6个月、1年ABI及TBI显著高于术前(P<0.05 or P<0.01)。术后1、 3、 6个月、1年总再狭窄率分别为17.6%、17.8%、20%、20.9%。其中,膝上组术后1、 3、 6个月、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8.3%、7.7%、5.6%、23.1%;膝下组术后1、 3、 6个月、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37.5%、30%、37.5%、30.8%;混合组术后1、 3、 6个月、1年再狭窄率分别为7.9%、15.0%、14.0%、10.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TC是影响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R=0.356,P=0.026),术前HbA1c是影响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危险因素(R=1.348,P=0.040)。在膝下组中,未狭窄组较再狭窄组术后TC、LDL-C下降更为明显。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介入治疗使患者下肢血管灌注得到明显改善。手术部位不同,再狭窄存在差异,膝下组术后再狭窄率显著高于膝上组和混合组。控制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再狭窄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介入治疗 再狭窄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用治吗
13
《农村新技术》 2022年第1期72-74,共3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患上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程度的病变意味着什么,用不用治疗?一、“轻度”硬化大多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脂质沉淀所引发的血管炎症性病变。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动脉管壁的表面...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患上轻度动脉粥样硬化的人越来越多。这种程度的病变意味着什么,用不用治疗?一、“轻度”硬化大多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指脂质沉淀所引发的血管炎症性病变。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动脉管壁的表面出现很多凸起的斑块,斑块内部积聚了脂质和坏死组织,看起来就像粥一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管壁 炎症性病 动脉粥样硬化 无症状 饮食习惯 坏死组织 脂质 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积代谢因素暴露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进展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4
作者 犹梅 刘玉双 +7 位作者 杨萍 黎黎 杨若梅 李强 周晴 李英莎 祝之明 闫振成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69-475,共7页
目的探讨累积代谢因素暴露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本科连续3年入院的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目的探讨累积代谢因素暴露值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lower extremity arterial disease,LEAD)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本科连续3年入院的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资料,根据随访期间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下降情况,分为LEAD进展组(n=63)和LEAD无进展组(n=94),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对比分析2组间人口学基本特征、实验室检查的基础值和累积暴露值,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LEA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LEAD无进展组比较,LEAD进展组年龄更大,糖尿病和高血压病程更长,糖尿病脑血管、心血管和周围神经病变患病率更高,调脂药、抗血小板药用药率更高;LEAD进展患者的基础ABI、终末ABI和累积ABI均更低,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均更高,累积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暴露值均更高(P<0.05)。多元COX回归分析提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HR=2.448,95%CI:1.436~4.173,P=0.00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HR=2.237,95%CI:1.312~3.812,P=0.003)、累积收缩压暴露值(HR=1.128,95%CI:1.067~1.193,P<0.001)、累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暴露值(HR=1.015,95%CI:1.006~1.025,P=0.001)为LEA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高累积收缩压暴露值和高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暴露值是2型糖尿病患者LEAD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 累积暴露值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3例Fontaine Ⅳ级重症下肢动脉缺血的护理
15
作者 张鸿颖 单爱静 施娅雪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7年第11期2883-2885,共3页
关键词 重症下肢缺血 下肢动脉缺血 护理 动脉闭塞性病 缺血性静息痛 缺血性溃疡 组织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病变1例
16
作者 刘勇 张书琼 陈胜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77-2477,共1页
患者女,38岁,农民,已婚,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h"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h起床时感双下肢麻木无力、麻木感逐渐上升至胸前区,伴大小便潴留、呼吸急促、颈部胀痛。入我院前未予以诊治。既往有脱发、四肢大小关节间断疼痛史。入... 患者女,38岁,农民,已婚,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h"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h起床时感双下肢麻木无力、麻木感逐渐上升至胸前区,伴大小便潴留、呼吸急促、颈部胀痛。入我院前未予以诊治。既往有脱发、四肢大小关节间断疼痛史。入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统 局灶性病 下肢麻木无力 呼吸急促 胸前区 麻木感 大小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兔下肢缺血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孟建波 康胜群 +2 位作者 康素娴 杨彦 周晨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68-1170,共3页
目的:对比骨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及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G-CSF动员3种方法对糖尿病兔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兔,用四氧嘧啶(ALX)诱导成为糖尿病兔后,均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建立糖尿病下... 目的:对比骨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及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G-CSF动员3种方法对糖尿病兔缺血组织血管新生的作用。方法:40只健康新西兰兔,用四氧嘧啶(ALX)诱导成为糖尿病兔后,均结扎右后肢股动脉,建立糖尿病下肢缺血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其中1组不进行治疗作对照(A组),余3组分别用G-CSF动员(B组)、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C组)及G-CSF动员联合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D组)进行治疗。28d后均以右侧股内侧正中部位为中心等距离取局部肌肉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肌组织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结果:上述A、B、C、D4组缺血组织微血管密度(1)分别为(22.0±6.0)、(35.8±7.5)、(38.1±7.2)和(48.7±9.1)个/高倍视野,VEGF蛋白表达水平(2)分别为(8.87±1.51)%、(11.83±1.65)%、(12.32±1.34)%和(17.13±2.73)%,局部干细胞移植(1)和G-CSF动员(2)对微血管密度和VEGF的表达有影响(F1分别为50.599、35.930,F2分别为39.846,25.435,P均<0.001,但F1×2分别为2.256,0.437,P>0.05)。结论:G-CSF动员和局部骨髓干细胞移植均可用于治疗糖尿病下肢缺血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干细胞移植 糖尿病 下肢缺血性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高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脑部并发症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意 《护理研究》 2005年第7期1219-1220,共2页
关键词 脑部并发症 预防护理 动脉内膜剥脱术 脑血管功能不全 动脉阻塞性病 术后 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分叉部 动脉狭窄 2002年 脑卒中 颅外血管 颈内动脉 高龄病人 护理体会 常见病 老年人 病死率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间盘旋切术联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下肢肌电图F波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少康 尹晶 +2 位作者 刘巧妹 刘赢 张照庆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461-463,467,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后,椎间盘内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同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由于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以后,椎间盘内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所引起的腰痛,同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逐渐引起广泛的关注,并取得了对该病治疗的良好效果.我科于2009年12月~2012年5月,采用经皮旋切术联合臭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显著疗效.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理,同步观察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肌电图F波形的变化,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旋切术 臭氧治疗 肌电图 下肢 腰椎间盘退行性病 F波 纤维环破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非对比增强在下肢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1
20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9-169,共1页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磁共振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NC—MRA)在下肢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指出,3D—NC—MRA可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对...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旨在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对比分析磁共振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NC—MRA)在下肢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指出,3D—NC—MRA可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对下肢缺血病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价值 下肢血管成像 对比增强 磁共振 下肢动脉缺血性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成都中医药大学 下肢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