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例下肢动脉成形术后迷走神经反射反复发作的护理 被引量:3
1
作者 刘焕萍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8期75-76,共2页
对1例下肢动脉狭窄的高龄患者行下肢动脉成形术,患者术后反复发作迷走神经反射,分别于拔除动脉鞘管后20min、1h、术后8h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予术前饮食护理、开放静脉通路、精神支持和术后病情观察、拔管配合、... 对1例下肢动脉狭窄的高龄患者行下肢动脉成形术,患者术后反复发作迷走神经反射,分别于拔除动脉鞘管后20min、1h、术后8h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给予术前饮食护理、开放静脉通路、精神支持和术后病情观察、拔管配合、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患者平稳渡过手术期,康复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成形术 高龄患者 迷走神经反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治疗90岁及以上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高阳 刘端 +5 位作者 王飞 张帆 李杨 郭建明 郭连瑞 谷涌泉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探讨90岁以上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经皮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例,均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16例患者... 目的探讨90岁以上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经皮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8例,均采用下肢动脉腔内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16例患者手术前间歇性跛行距离为(125.56±119.77)m,手术后为(338.89±259.84)m(t=5.09,P<0.05);手术前踝肱指数为0.31±0.20,出院时踝肱指数为0.71±0.16(t=-11.52,P<0.05)。其中15例术后3个月Rutherford分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血管治疗长度[(250.45±213.50)mm]与Rutherford分级提升无相关性(P=0.703),而术后血管恢复比值(0.82±0.17)与Rutherford分级提升存在相关性(P=0.022)。结论介入治疗90岁及以上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保留患者部分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成形术 下肢动脉闭塞症 90岁及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预防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倪海真 吕和平 +1 位作者 潘乐门 虞冠锋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43-1445,共3页
目的:考察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在预防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来医院血管外科因患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 目的:考察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在预防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来医院血管外科因患肢体动脉硬化闭塞症接受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的患者1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治疗,实验组接受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治疗,记录患者术后第1、3、6和12个月随访记录动脉再闭塞、再狭窄及不良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男女比、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史和肢体缺血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病变部位、血管狭窄程度、主干闭塞率、治疗长度及植入支架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1月、3月、6月和12月再闭塞率和出血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累计再狭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月,实验组在皮温、踝/肱指数、疼痛指数和溃疡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6月,实验组在踝/肱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阳软坚饮联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片可有效预防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阳软坚饮 下肢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 预防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