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VR游戏的运动想象疗法在吉兰⁃巴雷综合征患儿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曾珊 刘花艳 +6 位作者 谭玲芳 陈阅薇 易敏 谭小艳 徐丽 蒋莎 廖红梅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4445-4451,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游戏的运动想象疗法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个病区收治的28例GB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VR)游戏的运动想象疗法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儿下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就诊于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2个病区收治的28例GB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4例。对照组安置于神经内科1病区,接受神经专科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及康复训练;试验组安置于神经内科2病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组建多学科综合康复训练团队,采用基于VR游戏的运动想象疗法实施干预,分别干预前、干预后4周、干预后8周评估两组患儿双下肢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双下肢Lovett肌力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试验组患儿双下肢Lovett肌力分级为0级、1级、2级占比低于对照组,而3级、4级、5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试验组患儿双下肢Lovett肌力分级为0级、1级、2级、3级占比低于对照组,而4级、5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4周,试验组患儿MBI评分[(58.00±22.51)分]、GSES评分[(30.92±4.66)分]均高于对照组[(38.23±24.60)分、(26.85±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8周,试验组患儿MBI评分[(87.69±7.71)分]、GSES评分[(35.62±2.36)分]均高于对照组[(66.17±16.51)分、(30.83±2.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VR游戏的运动想象疗法能有效改善GBS患儿双下肢肌力,提高患儿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患儿的自我效能感,促进疾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儿 吉兰⁃巴雷综合征 虚拟现实技术 游戏 运动想象疗法 下肢功能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丘墟穴诱发踝背屈运动对脑卒中患者步态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廖燕锬 刘凤彬 +4 位作者 林茜 向秋阳 马启寿 王辉兴 杨珊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4-87,共4页
促进踝背屈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1]。通过不同方法诱发患侧下肢踝背屈反射是促进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恢复的常用策略。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本工作团队已经证实了经丘墟穴缩小足背外侧刺激区诱发脑卒中患者下... 促进踝背屈功能的恢复是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关键[1]。通过不同方法诱发患侧下肢踝背屈反射是促进脑卒中患者踝背屈功能恢复的常用策略。在多年的临床研究中,本工作团队已经证实了经丘墟穴缩小足背外侧刺激区诱发脑卒中患者下肢屈曲反射的治疗方法比常规方法更容易激发脑卒中患者下肢踝背屈肌肉收缩能力[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患者 踝背屈 丘墟穴 患侧下肢 足背外侧 功能恢复 下肢运动功能康复 肌肉收缩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