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建下穿道路致高铁桥墩位移的时变响应面研究
1
作者 唐冕 卿岑 +1 位作者 宋旭明 刘卧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861-4871,共11页
为解决新建下穿道路引起邻近既有高铁桥墩位移变化难以精准预测的问题,建立土体-桥梁-轨道的一体化空间时变有限元模型。采用修正Morris方法分析高铁桥墩位移对土体参数和道路设计参数的敏感性,提出时变响应面函数的简化拟合方法。基于B... 为解决新建下穿道路引起邻近既有高铁桥墩位移变化难以精准预测的问题,建立土体-桥梁-轨道的一体化空间时变有限元模型。采用修正Morris方法分析高铁桥墩位移对土体参数和道路设计参数的敏感性,提出时变响应面函数的简化拟合方法。基于Box-Behnken Design(BBD)进行试验设计,分2个阶段拟合了4种桥墩位移与敏感参数的时变响应面函数;根据时变响应面构建结构功能函数,采用蒙特卡罗法对参数进行107次随机抽样,计算高铁桥墩竖向位移的可靠概率。研究结果表明:新建道路下穿软土地区32 m跨度的高铁简支梁桥时,主要持力土层的回弹曲线斜率、泊松比和新建道路的路基高度、宽度等参数为影响高铁桥墩竖向位移的敏感参数。本文提出的中墩竖向位移的时变响应面函数简化效率高达80%左右,时变响应面函数对土层固结不同时刻的墩顶位移预测值与有限元计算值极为接近,相对误差在2%以下,响应面函数预测精度良好。地基土层固结过程中,最不利的中墩竖向位移小于规范限值的可靠概率高达99.9%;地基土层固结稳定时,最不利的中墩竖向位移为1~1.8 mm的概率较大。本文考虑了土层力学参数的时变性和离散性,通过时变响应面函数计算地基土层固结过程中既有高铁桥墩位移及其可靠概率,为今后类似新建工程致既有桥墩位移的简化计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道路 高铁桥梁 响应面 时变 软土 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建下穿道路对高铁桥梁形位的时变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宋旭明 包世鹏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3,共6页
研究目的:为评估新建工程对高铁桥梁轨道形位的时变影响,以某新建道路下穿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背景,建立软土地基-桥梁-轨道一体化时变有限元模型,分析轨道形位、桩基内力和桩侧摩阻力的时变规律,并研究各土体参数对轨道形位的影响程度... 研究目的:为评估新建工程对高铁桥梁轨道形位的时变影响,以某新建道路下穿高速铁路连续梁桥为背景,建立软土地基-桥梁-轨道一体化时变有限元模型,分析轨道形位、桩基内力和桩侧摩阻力的时变规律,并研究各土体参数对轨道形位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1)高铁桥梁轨道形位变化在8年左右趋于收敛,软土地基的竖向变形受路基堆载影响很大,固结过程中桥墩墩顶的竖向位移增量相对值可达159%,应加强对施工后桥墩位移的监测;(2)路基填筑后桥梁桩基上部出现了负摩阻力,附加轴力在埋深30~40 m位置(中性点)达到最大值;(3)修正剑桥本构中对轨道竖向位移敏感性最大的三个参数为正常固结曲线斜率、临界状态线斜率和屈服面帽子曲度常量,数值计算时应根据土工试验结果对上述参数合理取值;(4)本文研究可为施工完成后高铁轨道形位的后续变化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道路 高速铁路 轨道形位 时变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施工沉降及控制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何知思 杨新安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35-41,共7页
以李家圪卜1号隧道浅埋下穿城大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基于相关规范以及类似下穿工程,提出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的地表沉降应在50 mm以内的控制标准。通过监测隧道下穿旅游公路试验段的地表路面沉降值,改进了下穿高速公路段的施工工法。基... 以李家圪卜1号隧道浅埋下穿城大高速公路工程为背景,基于相关规范以及类似下穿工程,提出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的地表沉降应在50 mm以内的控制标准。通过监测隧道下穿旅游公路试验段的地表路面沉降值,改进了下穿高速公路段的施工工法。基于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改进施工工法后隧道的开挖以及支护过程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分析计算和实测下穿道路的路面沉降及隧道拱顶沉降值,验证六步CRD法在浅埋黄土隧道下穿道路的施工中能较好地控制沉降值,说明了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并给出合理的施工控制技术措施,对同类浅埋黄土隧道开挖施工工法改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 下穿道路 数值计算 沉降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下穿道路防涝设计的若干思考探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艺真 刘德明 +1 位作者 刘志颖 万明磊 《市政技术》 2017年第5期112-114,117,共4页
下穿道路一直是城市内涝的高发地段,其易汇集雨水的下凹式结构和排水设施的不完善是造成下穿道路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现有下穿道路的积水与排水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设置泵站、建设雨水调蓄池、改善雨... 下穿道路一直是城市内涝的高发地段,其易汇集雨水的下凹式结构和排水设施的不完善是造成下穿道路内涝严重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现有下穿道路的积水与排水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究,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措施,通过设置泵站、建设雨水调蓄池、改善雨水口布置、采用新型截留沟等措施降低了下穿道路的内涝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道路 防涝设计 城市内涝 城市排水管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浅埋暗挖下穿道路地下工程路面临时铺盖结构分析与设计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春芳 《施工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49-353,共5页
研究提出了用于超浅埋暗挖下穿道路地下工程路面铺盖结构的方案及构造,采用温克尔弹性地基梁理论研究了铺盖结构分散荷载的作用原理,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该铺盖结构由模数化的标准套件组成,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方案,安装拆除方便快... 研究提出了用于超浅埋暗挖下穿道路地下工程路面铺盖结构的方案及构造,采用温克尔弹性地基梁理论研究了铺盖结构分散荷载的作用原理,并应用于实际工程。该铺盖结构由模数化的标准套件组成,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方案,安装拆除方便快捷;抗弯刚度大幅度增加,可有效分散车辆荷载,使得路面压力的峰值大大降低;可有效地降低路面车辆荷载对暗挖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确保暗挖拱顶的管线安全及暗挖结构的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工程 超浅埋暗挖 铺盖结构 下穿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土地区下穿道路路面结构与排水系统设计研究
6
作者 王萍 吕新建 +1 位作者 徐永芝 王有志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1年第11期28-30,148,共3页
因路基填筑材料较差、道路结构与排水设计不合理或使用养护不当,粉土地区许多已建的公铁立交下穿道路在远未达到结构设计基准期即出现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安全。该文在对粉土区下穿道路损坏机理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 因路基填筑材料较差、道路结构与排水设计不合理或使用养护不当,粉土地区许多已建的公铁立交下穿道路在远未达到结构设计基准期即出现破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安全。该文在对粉土区下穿道路损坏机理进行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下穿道路结构与路基排水的设计改进方案,经工程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道路 路基 排水 设计 荷泽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道路施工及监测技术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新海 张海丰 《工程质量》 2018年第8期52-55,66,共5页
地铁隧道施工经常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苛的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极易造成隧道坍塌,道路路面塌陷等安全事故。论文以青岛地铁某区间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道路为实例,针对埋深浅、地质复杂、地下水丰富等难题,通过采取各种施工技术措施,加强... 地铁隧道施工经常遇到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严苛的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极易造成隧道坍塌,道路路面塌陷等安全事故。论文以青岛地铁某区间浅埋暗挖隧道下穿道路为实例,针对埋深浅、地质复杂、地下水丰富等难题,通过采取各种施工技术措施,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监控量测,以此确保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暗挖 下穿道路 超前地质预报 袖阀管注浆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C软式透水管在下穿道路和粉砂土基中的应用实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根 田梅咏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1期10-12,共3页
通过沪杭高速公路临平西连接线出铁立交路面及地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实践 ,认为在该排水系统中 ,采用PVC软式透水管代替传统的无砂砼滤管 ,具有耐抗性好、施工简便、排水效果好等特点。
关键词 PVC 软式透水管 下穿道路 粉砂土基 道路工程 排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平原地区下穿道路路面结构与排水系统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晓君 朱凤才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2年第9期159-161,335,共3页
科尔沁平原微丘地区,其土质大部分为粉土,因路基填筑材料较差、道路结构与排水设计不合理,造成了许多已建的公铁立交下穿道路在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相继出现了唧泥、裂缝断裂、错台、管涌等病害,严重影响了下... 科尔沁平原微丘地区,其土质大部分为粉土,因路基填筑材料较差、道路结构与排水设计不合理,造成了许多已建的公铁立交下穿道路在远未达到设计使用年限就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相继出现了唧泥、裂缝断裂、错台、管涌等病害,严重影响了下穿公路的使用,也影响了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安全。基于上述原因,通过对下穿道路损坏机理的调查与分析,结合国内外道路结构和排水设计的研究经验,提出了下穿道路结构与路基排水的设计改进方案,经工程应用,效果良好,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 下穿道路 排水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穿道路满堂支架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雨 高忠旺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第4期77-78,共2页
下穿道路、桥梁等大体积现浇结构施工时,常采用满堂支架作为支撑结构,满堂支架的稳定性关系到混凝土浇筑的安全与质量。依托泉州市二重环湾快速路下穿道路工程,采用理论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下穿道路混凝土浇筑与模板的合理设计方案,揭示... 下穿道路、桥梁等大体积现浇结构施工时,常采用满堂支架作为支撑结构,满堂支架的稳定性关系到混凝土浇筑的安全与质量。依托泉州市二重环湾快速路下穿道路工程,采用理论分析等方法,提出了下穿道路混凝土浇筑与模板的合理设计方案,揭示了满堂支架的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以为下穿道路满堂支架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道路 模板 满堂支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护桩在市政下穿道路中的应用
11
作者 彭炳芬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5年第4期25-27,共3页
支护桩为双向受力桩,应用于市政下穿道路,设置于下穿道路与市政管道之间,其桩长边两侧设置槽口,以供桩间挡土板安置。该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支护桩的设计和施工应用。
关键词 支护桩 市政下穿道路 双向受力桩 槽口插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下穿道路雨洪灾害成因及防治对策探究
12
作者 刘莉 《城市建筑》 2016年第14期393-393,共1页
城市交通系统中存在很多下穿道路,如下穿高速、下穿铁路等.该种道路在雨季时常会出现积水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形成雨水洪灾.不仅会对道路交通设施造成严重的损毁、导致交通通行中断,也会影响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对行人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 城市交通系统中存在很多下穿道路,如下穿高速、下穿铁路等.该种道路在雨季时常会出现积水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形成雨水洪灾.不仅会对道路交通设施造成严重的损毁、导致交通通行中断,也会影响交通运行的安全性,对行人的人身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下穿道路出现积水的原因,并提出了科学、实用的防治对策,以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道路 积水 成因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地区下穿道路路面结构与排水系统设计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文国 《交通世界》 2021年第25期115-116,共2页
平原地区下穿道路由下穿道路框构段和下穿挖方引道段两部分组成,建议在降雨量偏小、地下水位较浅、重型交通较少的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形式的下穿道路,在降雨量大、重型交通多、设计寿命长的路段优先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形式的下穿道... 平原地区下穿道路由下穿道路框构段和下穿挖方引道段两部分组成,建议在降雨量偏小、地下水位较浅、重型交通较少的路段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形式的下穿道路,在降雨量大、重型交通多、设计寿命长的路段优先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形式的下穿道路;平原地区多以黏滞性差的粉土为主,通过分析下穿道路常见的唧泥、裂缝、管涌病害及成因,在下穿道路排水系统设计时提出了排水沟、渗沟、渗井、排水泵站等排水设施的设计要求。以下穿道路路面结构设计和排水系统设计相结合的设计思路来提高下穿道路质量及防排水性能,从而延长路面使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地区 下穿道路 路面结构 排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长距离重叠盾构隧道穿越市政下穿道路设计方案研究
14
作者 王斌 《工程与建设》 2022年第6期1640-1643,共4页
灵耀区间受既有建(构)筑物控制,两条盾构隧道局部采用上下重叠布置,重叠段加过渡段长约1300 m,重叠段盾构隧道穿越一座桥梁结构形式的市政下穿道路,盾构隧道与桥梁桩基存在冲突。本工程设计中,对既有桥桩处理、市政下穿道路改造、重叠... 灵耀区间受既有建(构)筑物控制,两条盾构隧道局部采用上下重叠布置,重叠段加过渡段长约1300 m,重叠段盾构隧道穿越一座桥梁结构形式的市政下穿道路,盾构隧道与桥梁桩基存在冲突。本工程设计中,对既有桥桩处理、市政下穿道路改造、重叠隧道区间联络通道设置等重难点进行了统筹研究和方案比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重叠盾构隧道 市政下穿道路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偏压且下穿道路黄土隧道施工技术探讨
15
作者 丁立金 张英明 《山西建筑》 2009年第23期351-352,共2页
通过对太中银铁路穆村1号隧道出口浅埋偏压段且下穿地方道路状况的分析,采用回填反压、路面处理、洞内各施工步序距离等方案方法,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成功解决了隧道在浅埋、偏压及下穿道路所面临的综合不利问题。
关键词 黄土隧道 浅埋偏压 下穿道路 监控量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下穿道路中提升支护桩的应用分析
16
作者 甘善飞 《城市建筑》 2016年第32期240-240,共1页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整体国民收入水平较前有大幅增长,家庭平均车辆占有率也在近十多年的时间内有较大攀升.城市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使得城市体量越来越大,所容纳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城市道路状况普遍拥挤的现象.汽车通行占...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整体国民收入水平较前有大幅增长,家庭平均车辆占有率也在近十多年的时间内有较大攀升.城市城镇化的逐步推进使得城市体量越来越大,所容纳的人口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城市道路状况普遍拥挤的现象.汽车通行占用时间越来越长,这就降低了人们的出行效率.因此,要求有更加完善、更加有效的市政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道路的改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受限于城市地面规划及开发经济成本,往往采取立体式交通道路改进.即开展向高处发展,向深处发展的方式,开架高架桥,进行下穿道路建设.本文针对市政下穿道路建设中的支护桩应用进行了分析,结合具体基坑工程案例,对支护桩的应用背景进行介绍,对比说明了其应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穿道路 提升 支护桩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综合管廊下穿既有道路方案研究与应用
17
作者 黄贤斌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5年第1期282-286,共5页
在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实施地下综合管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需要穿越或避让的现状市政设施,针对不同工程可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以石家庄仓宁路综合管廊下穿现状市政道路工程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管廊布置、周边环境保护及工程影... 在城市更新发展过程中,实施地下综合管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需要穿越或避让的现状市政设施,针对不同工程可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案。以石家庄仓宁路综合管廊下穿现状市政道路工程为例,综合考虑工程地质条件、管廊布置、周边环境保护及工程影响、施工难度、工程造价等要求,分别对明挖法、顶管法和浅埋暗挖法过路方案进行论述,最终选择浅埋暗挖法的过路方案。详细介绍该工程浅埋暗挖法管廊施工的关键技术,并结合现场实测验证工程的安全可行性,以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下穿既有道路 方案比选 浅埋暗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双孔盾构隧道下穿既有道路沉降预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家贺 刘书荣 +6 位作者 刘艳涛 杨超 杨欣欣 董亚博 罗明福 王斌彬 华谦谦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4,共8页
盾构隧道掘进会对地层产生一定的扰动,引起地表沉降、隆起变形。为预测双孔隧道下穿既有道路以及穿越粉细砂地层时引起的地表沉降,依托雄安至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盾构隧道工程,并结合工程监测数据,建立双孔Peck公式。研究表明:针对左右线... 盾构隧道掘进会对地层产生一定的扰动,引起地表沉降、隆起变形。为预测双孔隧道下穿既有道路以及穿越粉细砂地层时引起的地表沉降,依托雄安至大兴国际机场快线盾构隧道工程,并结合工程监测数据,建立双孔Peck公式。研究表明:针对左右线先后下穿既有道路的工程,其断面地表沉降呈“W”形,两隧道轴向的沉降量最大;后线掘至相同断面时,会加大先行掘进的地表沉降量;基于Peck公式和实测数据,建立预测双孔下穿既有道路和穿越粉细砂地层时断面地表沉降的双孔Peck公式,为类似地层和工程的隧道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双孔盾构隧道 下穿既有道路 断面地表沉降 双孔Peck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挖地铁隧道下穿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研究
19
作者 王彦涛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38-41,共4页
城市隧道多需下穿市政道路且多采用暗挖法施工,因而原有岩土体平衡状态常遭到破坏,导致市政道路出现地表沉降。暗挖法施工时,隧道的地层变形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若施工时对其控制不当,往往会导致上部结构稳定性受到破坏,对工程项目的安全... 城市隧道多需下穿市政道路且多采用暗挖法施工,因而原有岩土体平衡状态常遭到破坏,导致市政道路出现地表沉降。暗挖法施工时,隧道的地层变形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若施工时对其控制不当,往往会导致上部结构稳定性受到破坏,对工程项目的安全性造成影响。本文从地层和路基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为切入角度,从时空效应方面对暗挖隧道的开挖和地层变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以某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采用软件建模的方式对比了两种施工顺序时的隧道应力变化,以此优化隧道施工顺序,提高施工项目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挖地铁隧道 下穿市政道路 地层变形 施工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道路下穿京沪高铁方案设计研究
20
作者 柴聚奎 《铁道勘察》 2024年第6期136-142,共7页
为探究城市道路下穿高铁对既有铁路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道路设计方案、管线布置及现状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分别从防撞护栏设置、地基加固处理、管道铺设、监控等方面出发,提出相应专项设计方案。计算结果显示... 为探究城市道路下穿高铁对既有铁路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的方法,通过对道路设计方案、管线布置及现状地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分别从防撞护栏设置、地基加固处理、管道铺设、监控等方面出发,提出相应专项设计方案。计算结果显示,道路施工引起的桥墩最大横向位移为0.38 mm,最大纵向位移为0.167 mm,最大竖向沉降为0.77 mm,桥梁桩基轴力最大增加28.4 kN,其位移和桩基轴力变化均在安全范围内。墩身防撞分析证明了防撞护栏的有效性,道路工后沉降对高铁桥桩的影响也被显著降低,从而证明所提出涉铁专项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施工对既有高铁桥桩的影响,保障铁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路下穿 监控量测 工后沉降 位移云图 桩基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