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π型加劲梁软颤振特性及下稳定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董国朝 许育升 +2 位作者 韩艳 李凯 蔡春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95-1403,共9页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π型加劲梁的软颤振特性及下稳定板对其的影响。通过对比风洞试验的颤振临界风速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分析了加劲梁的软颤振特性及1/4下稳定板的作用效果,探讨了π型加劲梁的软颤振机理及1/4下稳定板的影响机理... 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π型加劲梁的软颤振特性及下稳定板对其的影响。通过对比风洞试验的颤振临界风速验证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分析了加劲梁的软颤振特性及1/4下稳定板的作用效果,探讨了π型加劲梁的软颤振机理及1/4下稳定板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该π型加劲梁具有明显的软颤振现象,且负攻角下的软颤振特性更为显著;某一风速下,振动系统的总能量先增大后保持稳定,而增设1/4下稳定板能减小振动总能量值,显著提升π型加劲梁的颤振临界风速,降低软颤振的振幅;π型加劲梁无下稳定板设计断面旋涡的发展和脱落产生的升力矩方向与主梁运动方向相同,促进扭转振动发散,而增设1/4下稳定板削弱了上表面旋涡的尺度,并在下表面形成了稳定的负压区,减弱了气动力对扭转振动的促进作用,降低了扭转振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π型加劲梁 软颤振 下稳定板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板对带式输送机边主梁斜拉桥涡振性能影响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春光 颜虎斌 +2 位作者 梁爱鸿 韩艳 周旭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5-33,共9页
为研究稳定板对桥面安装带式输送机的边主梁斜拉桥涡振(vortex induced vibration,VIV)性能影响的机理,通过节段模型测压试验获取边主梁表面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不同稳定板工况下断面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局部与总体气... 为研究稳定板对桥面安装带式输送机的边主梁斜拉桥涡振(vortex induced vibration,VIV)性能影响的机理,通过节段模型测压试验获取边主梁表面压力时程,综合对比分析不同稳定板工况下断面脉动压力系数均值、标准差、功率谱、局部与总体气动力的相关性,并揭示下稳定板对边主梁桥的抑振机理。研究发现:该类型主梁竖弯涡激共振发生的原因为上表面前部分离与再附区域强烈的压力脉动,下表面前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的强相关性及后部具有明显相关性的强烈的压力脉动;梁底布置一道稳定板能显著降低断面压力脉动,布置两道稳定板断面压力脉动进一步降低,从而大幅抑制涡振;梁底布置三道稳定板促进了气流在下游风嘴处的再附,断面压力脉动被大幅削弱,局部气动力与总体气动力相关性被显著破坏,从而有效抑制涡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主梁 桥面输送机 下稳定板 表面测压 风洞试验 涡振(VIV)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挑人行道对π型叠合梁涡振的影响及气动措施优化风洞试验研究
3
作者 黄钰婵 陈强草 +2 位作者 陈富军 李高鹏 温青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2,共7页
为研究悬挑人行道对π型断面钢-混叠合梁(简称π型叠合梁)涡振性能的影响、优化悬挑人行道布置位置和气动措施,以某大跨π型叠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开展无悬挑人行道和3种带悬挑人行道的π型叠合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分析悬挑人行道对... 为研究悬挑人行道对π型断面钢-混叠合梁(简称π型叠合梁)涡振性能的影响、优化悬挑人行道布置位置和气动措施,以某大跨π型叠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开展无悬挑人行道和3种带悬挑人行道的π型叠合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对比分析悬挑人行道对主梁涡振性能的影响,对下稳定板抑振气动措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π型叠合梁极易发生竖向涡振,在主梁两侧增加悬挑人行道可以有效减小π型叠合梁的涡振振幅;随着悬挑人行道板和桥面板之间的高差增大,主梁涡振振幅随之减小,悬挑人行道越靠近主纵梁中部,抑振效果越好;下稳定板气动措施可以有效抑制带悬挑人行道π型叠合梁的竖向涡振,两侧稳定板气动措施的抑振效果优于中央稳定板,可使涡振几乎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π型叠合梁 涡振 悬挑人行道 下稳定板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口断面桥梁颤振稳定性及优化措施机理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董国朝 许育升 +2 位作者 韩艳 蔡春声 李凯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4-134,共11页
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开口断面主梁的颤振稳定性及下稳定板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比风洞试验的三分力及颤振临界风速结果,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借助流场可视化直观地分析了颤振机理及下稳定板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来流在上游栏杆、... 基于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开口断面主梁的颤振稳定性及下稳定板的作用机理.通过对比风洞试验的三分力及颤振临界风速结果,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借助流场可视化直观地分析了颤振机理及下稳定板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来流在上游栏杆、上游箱室底板及下检修道处分离形成旋涡并向下游发展,期间产生与桥断面运动方向相同的气动力,成为颤振发散主导因素.在桥梁断面增设下稳定板能形成稳定的旋涡,气动力总体做负功,有效地抑制了颤振发散.增设1/4下稳定板,稳定板间形成了稳定的旋涡,气动力在运动周期内持续做负功,而同时增设下中央稳定板和1/4下稳定板在上游检修道与稳定板间形成的旋涡与上表面的旋涡交替主导气动力的方向,气动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再做负功.故只增设1/4下稳定板相比同时增设1/4下稳定板和下中央稳定板更有利于改善主梁的颤振稳定性能.研究结果能给同类型桥梁断面颤振抑振措施的选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 颤振稳定 气动措施 开口断面 下稳定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