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地层单元和地震地层特征 被引量:16
1
作者 唐华风 赵密福 +1 位作者 单玄龙 王璞珺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3-330,186,共8页
本文依据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界面特征、构成单元和地震相单元的分析,探讨了火山岩地震、地质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常见角度不整合和火山不整合界面(由喷发物的堆积方式的差异形成的"角度不整合&qu... 本文依据对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界面特征、构成单元和地震相单元的分析,探讨了火山岩地震、地质特征,得到以下认识:①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地层常见角度不整合和火山不整合界面(由喷发物的堆积方式的差异形成的"角度不整合"),少见平行不整合和整合界面;②根据火山岩的形成过程和岩石界面特征,可将火山岩地层单元由小到大依次分为冷却单元、冷却单元组合、火山机构、火山机构群4级,在现今地震资料分辨率情况下可达到对火山机构群、火山机构的有效刻画;③在营城组一段、三段火山岩地层中可识别出席状、席状披盖、盾状、丘状、透镜状、楔状、扇状、碟状/盘状和筒状等9种基本地震相单元,每种地震相单元可与某种火山机构对应,在同一地震相单元内岩层或岩层组产状从喷发中心向远端倾向相同、倾角变小,根据其叠置关系可建立火山地层(冷却单元组合)的相对地质年代格架。上述成果为火山岩地层的地震刻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下白垩统营城组 火山岩地层单元 火山不整合 地震相单元 火山岩地层格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地层期次划分及分布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魏翔宇 赵延朋 +4 位作者 王璞珺 魏琴 陈晓锋 印长海 高有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3,共12页
基于大量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同位素年龄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以营二段含煤火山碎屑沉积夹层为标准层,通过测井曲线识别火山地层界面,结合ECS测井中获取的Gd、Ti元素识别该火山地层界面的类型,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三... 基于大量钻井岩心、薄片、测井、同位素年龄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以营二段含煤火山碎屑沉积夹层为标准层,通过测井曲线识别火山地层界面,结合ECS测井中获取的Gd、Ti元素识别该火山地层界面的类型,建立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三段六期次”火山地层序列。在此基础上,总结火山喷发期次界面特征,探讨营城组火山岩分布与深大断裂的关系。结果表明:营一段3个期次自下而上岩性分别为“中基性熔岩/砂砾岩→酸性(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营三段3个期次自下而上岩性分别为“酸性熔岩→中基性熔岩→酸性酸性(碎屑)熔岩/火山碎屑岩偶夹中基性熔岩”;期次间界面主要是风化壳、岩性界面和再搬运堆积物夹层;期次内地层界面通常是同岩性的小型风化壳,风化蚀变带和火山碎屑夹层;徐东地区T_(4-1)和T_(4)界面之间发育两套产状明显不同的火山岩是营一段不同期次火山喷发产物;营一段主要分布在徐东、徐西和升平-宋站地区,安达地区不发育;从早期到晚期火山喷发中心从南向北迁移,依次受徐中断裂→徐中断裂和徐东断裂南部→徐东断裂南部控制;营三段主要分布在安达、升平-宋站和徐西地区,徐东地区不发育;营三段火山岩在断陷北部从早期到晚期依次受徐西断裂→徐西断裂和徐东断裂→徐西断裂和徐东断裂控制;断陷南部火山岩主要受徐中断裂和徐西断裂共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 下白垩统营城组 元素俘获谱测井 火山地层 期次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火山岩相地震特征及其与控陷断裂的关系 被引量:37
3
作者 唐华风 王璞珺 +3 位作者 姜传金 刘杰 张庆晨 冯有良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78,共6页
在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中识别出5相15亚相。控陷断裂控制火山岩相分布,火山喷发中心沿大断裂呈串珠状分布。靠近深断裂一侧从下到上相序为喷溢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远离深断裂一侧相序为喷溢相-爆发相-喷溢相或火山沉积相;横向上... 在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中识别出5相15亚相。控陷断裂控制火山岩相分布,火山喷发中心沿大断裂呈串珠状分布。靠近深断裂一侧从下到上相序为喷溢相-侵出相/火山通道相,远离深断裂一侧相序为喷溢相-爆发相-喷溢相或火山沉积相;横向上相序为火山通道/侵出相-喷溢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喷溢相呈席状披盖或丘状,中弱振幅,中频,连续性中-差,见断续渡状反射,横向宽约6~10km,纵向厚约200-400m。爆发相呈楔状或透镜状、中强振幅、中低频、连续性差-中,横向宽约6~8km,纵向厚约100~200m。而火山通道相和侵出相呈(陡)丘状、中强振幅、低频、杂乱反射,仅分布在火山口附近,横向宽多小于2km,纵向厚约100-200m。火山沉积相呈上超充填,中强振幅,中频,连续性好,分布在低洼地区,横向宽约4~7km,纵向厚约50~15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下白垩统营城组 火山岩相 地质-地震特征 岩相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第37卷(2007)总目次
4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I0001-I0010,共10页
关键词 松辽盆地 下白垩统营城组 黄玉龙 一段 火山岩相 白垩 东南隆起区 吉林大学学报 地球科学 目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