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量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双眼不对称DVD 被引量:3
1
作者 金丽英 王丽丽 +3 位作者 张雯 董玉红 杨格强 姚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1063-1064,共2页
目的:通过不同量的下斜肌转位术对双眼不对称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治疗,观察眼位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双眼垂直斜度不相等的DVD患者15例,均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上斜度为15△~20△眼采取下斜肌部分转位术,上斜度>... 目的:通过不同量的下斜肌转位术对双眼不对称的分离性垂直斜视(DVD)的治疗,观察眼位矫正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双眼垂直斜度不相等的DVD患者15例,均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上斜度为15△~20△眼采取下斜肌部分转位术,上斜度>20△眼采取下斜肌全部转位术。术后观察眼位矫正情况及睑裂变化、眼球运动情况。结果:术后双眼第一眼位上斜明显改善,下斜肌功能亢进均消失,双眼睑裂大小基本对称,向上注视时上转程度相等。结论:DVD患者双眼上斜程度往往不对称,可根据第一眼位垂直斜度大小分别采取下斜肌全部转位和部分转位,以减少术后双眼睑裂不等大或上转程度不相等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 双眼不对称 下斜肌转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被引量:3
2
作者 金丽英 杨东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240-240,共1页
关键词 先天性上麻痹 下斜后徙转位 治疗方法 以手为主 眼外麻痹 代偿头位 临床特征 临床效果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斜肌麻痹
3
作者 仝桂平 段文秀 胡莹 《临床医药实践》 2008年第10期847-848,共2页
关键词 先天性上麻痹 下斜后徙转位 儿童 治疗 转位 下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隆艳 孙伟 徐春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772-773,776,共3页
目的分析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下斜肌转位术的24例(3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的完整资料,并根据术前原在位垂直斜度将患者分为小度... 目的分析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矫正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行下斜肌转位术的24例(3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的完整资料,并根据术前原在位垂直斜度将患者分为小度数、中等度数和大度数组,比较下斜肌转位术对各组近距离(33cm)和远距离(5m)原在位垂直斜度矫正效果。所有患者下斜肌固定于下直肌颞侧缘外的浅层巩膜,与下直肌附着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结果近距离小度数DVD组、中等度数DVD组、大度数DVD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0;3组有效率分别为92.3%、7.7%、0;3组无效率分别为41.7%、25.0%、33.3%;远距离时各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0;3组有效率分别为92.9%、7.1%、0;3组无效率分别为25.0%、50.0%、25.0%;无论是近距离还是远距离,下斜肌转位术对小度数和中等度数DVD组的原在位垂直斜度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大度数D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度数和中等度数D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转位术对小度数DVD组(≤10△)和中等度数DVD组(11△~19△)近距离和远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大度数DVD组(≥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 下斜亢进 下斜肌转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抗上转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邵新香 司明宇 范可顺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3期271-272,共2页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患眼上斜视和代偿头位为特征,常合并DVD,手术设计以减弱患眼亢进的下斜肌为主,如垂直斜视在10△~15△选用下斜肌后徙术,15△~25△选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大于25△,联合对侧...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眼外肌麻痹中最常见的一种,以患眼上斜视和代偿头位为特征,常合并DVD,手术设计以减弱患眼亢进的下斜肌为主,如垂直斜视在10△~15△选用下斜肌后徙术,15△~25△选用下斜肌前转位术,大于25△,联合对侧眼下直肌后徙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后徙 下斜转位 临床分析 先天性上麻痹 综合征 眼外麻痹 代偿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百祥 韩敏杰 冯江松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25-127,共3页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下斜肌前转位术在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3/2016-03收治的60例60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所有患儿家属如实掌握此次研究方案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上直肌后徙术治疗)和观察组(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各30例30眼,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并发症发生率10%;同期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7%,并发症发生率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眼表症状、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儿童分离性垂直斜视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转位 分离性垂直 眼表症状 角膜表面不对称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肌肌腹转位术治疗轻度下斜肌亢进伴小度数垂直斜视 被引量:2
7
作者 郭长梅 张璐 +4 位作者 李娜敏 孙董洁 付梦 张桂鸥 窦国睿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39-843,共5页
目的:观察下斜肌肌腹转位(IOBT)术在单眼下斜肌轻度亢进伴小度数垂直斜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9/2021-08在我院行IOBT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单眼下斜肌轻度亢进(2+及以下),并伴有轻度非共同性垂直斜视(4~9PD)。水平斜视按... 目的:观察下斜肌肌腹转位(IOBT)术在单眼下斜肌轻度亢进伴小度数垂直斜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9/2021-08在我院行IOBT术的患者,纳入标准为单眼下斜肌轻度亢进(2+及以下),并伴有轻度非共同性垂直斜视(4~9PD)。水平斜视按照常规手术量和方式设计,同期单侧下斜肌亢进眼行单眼IOBT术。观察手术前后水平斜视度、垂直斜视度、侧方注视位垂直斜视度、黄斑视盘夹角及下斜肌亢进程度等。结果:纳入病例共16例16眼,年龄4~39岁。1例为先天性内斜视术后5a,单眼上斜肌轻度麻痹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余15例均为原发性下斜肌功能亢进伴水平斜视。随访时间为3~6mo。术前和术后平均下斜肌亢进程度分级分别为+2.00(2.00,2.00)级和0.00(0.00,0.00)级(Z=-3.704,P<0.001),平均改善2.00(1.25,2.00)级;水平斜视度从术前69.13±25.86PD减少到术后2.75±2.59PD(t=9.929,P<0.001);第一眼位垂直斜视从术前7.44±1.32PD减少到术后1.00±1.21PD(t=22.335,P<0.001),平均矫正上斜视为6.44±1.15PD;侧方注视垂直斜视从术前12.44±2.73PD减少到术后3.00±2.13PD,平均矫正9.44±2.73PD(t=13.819,P<0.001)。黄斑中心凹-视盘中心夹角度数(FDA)术前为-8.85°±6.53°,术后为-6.49°±7.01°(t=-2.384,P<0.001),平均减少2.36°。未见术后过矫及下斜肌功能不足等并发症。结论:IOBT术对矫正单侧轻度下斜肌亢进伴小度数垂直斜视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转位 下斜轻度亢进 小度数垂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 被引量:8
8
作者 扶城宾 何瑞霞 +3 位作者 张素素 谢砺颖 郭桂花 林森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256-1259,共4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 目的:探讨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在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6/2017-06在我院行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病例22例28眼,男10例,女12例,年龄3~28(平均12.32±6.81)岁,从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DVD疗效、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眼位及代偿头位、并发症等方面观察,术后随访6~18(平均10.05±3.87)mo。结果: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情况:无双眼视功能者11例(50%);恢复Ⅰ级视功能者6例(27%);恢复Ⅱ级视功能者3例(14%);恢复Ⅲ级视功能者2例(9%)。DVD疗效:满意17例(77%),好转5例(23%),无效0例。下斜肌功能亢进疗效:治愈13例(59%),好转9例(41%),无效0例。术后眼位及代偿头位:(1)水平眼位:外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内斜矫正术后水平眼位欠矫1例,过矫0例,正位20例;(2)垂直眼位:垂直斜视度≤5 △者13例,5 △<垂直斜视度<10 △者9例,平均5.55 △±2.35 △,垂直眼位无过矫;(3)代偿头位:术后6例代偿头位消失,1例代偿头位明显改善。并发症:1例患者发生轻微抗上转综合征,1例患者发生轻微睑裂缩窄,睑裂缩窄量<1mm。结论:下斜肌不等量切除前转位术治疗伴有非对称性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疗效满意,规范的术前检查、个性化手术设计以及手术技巧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不等量切除前转位 非对称性下斜功能亢进 分离性垂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双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临床观察
9
作者 谢小华 张敏 +1 位作者 谢芳 杜东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824-826,共3页
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双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下斜肌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双眼垂直偏斜角为15△~30△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治疗,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观察手术前后其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头位... 目的:探讨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双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伴下斜肌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双眼垂直偏斜角为15△~30△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手术治疗,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观察手术前后其原在位垂直斜视度、头位变化、下斜肌亢进程度。结果:患者26例垂直偏斜角为15△~25△的患者行下斜肌前转位术,全部治愈,代偿头位消失。1例双眼垂直偏斜角为>25△的患者行双下斜肌前转位术后,残余部分双下斜肌功能亢进,欠矫度为7.8△,行二期双下直肌后徙术后,垂直斜视好转,代偿头位明显改善。1例伴外斜视患者同时行水平肌手术后出现眼球外展轻度受限,能过中线。结论:对伴双眼下斜肌功能亢进,原在位垂直斜视度较大的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行双眼下斜肌前转位手术矫正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等优点,且适用于双眼不等量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斜转位 先天性 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治疗大角度上斜视的疗效 被引量:1
10
作者 邵新香 司明宇 李春建 《临床眼科杂志》 2020年第6期545-547,共3页
目的观察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治疗大角度上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两年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齐全的大角度上斜视(垂直斜视度>25Δ,下斜肌功能亢进)32例(32只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 目的观察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治疗大角度上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两年间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资料齐全的大角度上斜视(垂直斜视度>25Δ,下斜肌功能亢进)32例(32只眼),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5~56岁,平均23.5岁,随访3~24个月,平均8~9月。结果手术效果评价:根据中华眼科学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学组制定的斜视疗效评价标准,按治愈、改善、未愈进行评价,32例大角度上斜视患者随访后,治愈24例(75%),改善7例(22%),未愈1例(3%)(术中探查发现下直肌发育缺如)。结论改良下斜肌前转位术是治疗大角度上斜视的有效方法,不切断下斜肌肌止端,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矫正垂直斜视度大,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角度上 改良下斜转位 下斜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手术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秋燕 《临床眼科杂志》 2007年第6期531-531,共1页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垂直斜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本病多发生于幼儿期,单眼发病较为多见,其临床特征常常表现为上斜视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及斜颈。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矫正.包括下斜肌断腱术、截除术及下斜肌后徙术、下斜...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是先天性垂直斜视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本病多发生于幼儿期,单眼发病较为多见,其临床特征常常表现为上斜视继发下斜肌功能亢进及斜颈。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手术矫正.包括下斜肌断腱术、截除术及下斜肌后徙术、下斜肌前转位术等。本文对48例先天性上斜肌麻痹采用下斜肌后徙转位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麻痹 治疗 下斜功能亢进 下斜转位 下斜后徙 下斜断腱 垂直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30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静 李捍民 +1 位作者 金丽英 杨新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4期319-319,共1页
关键词 分离性垂直偏 上直后徙 下斜后徙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