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台风“海棠”结构的GPS下投式探空仪观测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舒守娟 王元 宋金杰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33-944,共12页
以0505号强台风"海棠"为例,利用"侵台台风之飞机侦察及下投式探空仪观测实验"(Dropsonde Observations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DOTSTAR)提供的高垂直分辨率GPS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 以0505号强台风"海棠"为例,利用"侵台台风之飞机侦察及下投式探空仪观测实验"(Dropsonde Observations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DOTSTAR)提供的高垂直分辨率GPS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观测资料,研究和比较了2次观测时段"海棠"的动力及热力结构差异,结果表明,第2次观测时的"海棠"在气旋式入流的强度和范围、高层暖区的强度和范围等方面均较第1次明显增强和扩大,且"海棠"环流的顶层发展出了一定强度和厚度的反气旋出流,加上"海棠"逐步移入高海温区和处于有利的弱垂直风切变环境中,"海棠"进一步增强;其次,用该观测资料对Frank等1999和2001年的数值模拟结果(垂直风切变通过激发热带气旋眼墙内部垂直运动的一波不对称结构而导致热带气旋结构的不对称分布)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观测分析结果与Frank等的数值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吻合,解释了环境垂直风切变对台风不对称结构的可能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海棠” 下投式探空仪 台风结构 垂直风切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投式探空仪资料的超强台风蔷薇(2008)动力和热力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蔡晓冬 明杰 王元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825-835,共11页
本文主要利用全球定位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8年第15号超强台风蔷薇(Jangmi)边界层的热力和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生命史中两个不同的时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内核区域中,距离... 本文主要利用全球定位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08年第15号超强台风蔷薇(Jangmi)边界层的热力和动力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且对其生命史中两个不同的时期的热力和动力结构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内核区域中,距离眼越近,切向风越大,动力和热力边界层高度越低.边界层内,温度垂直递减率相比边界层以上更大;很多探空仪廓线中出现假相当位温(θse)垂直递减率与一般规律相反(即θse/z>0)的现象,并且能和径向风从流入转为流出以及Vr/z>0的高度很好的对应.对比生命史的不同时期,发现从台风发展的初始阶段到成熟阶段,在同一高度上切向风和径向风均有明显增大的趋势,径向流入层的厚度增大;台风内核区域的温度、比湿以及假相当位温都有增大的趋势,说明台风在发展增强的过程中从海表面获取了巨大的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投式探空仪 台风 动力结构 热力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下投式探空资料的热带气旋边界层结构分析
3
作者 苏媚媚 明杰 李晨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5-2095,共11页
本文使用来自大西洋海域5218个探空仪和西北太平洋海域448个探空仪资料,以及全球海表面温度资料、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强度统计预测方案资料,分析了46个大西洋飓风和11个西北太平洋台风所处的环境特征和边界层结构,并对热带气旋快速增强... 本文使用来自大西洋海域5218个探空仪和西北太平洋海域448个探空仪资料,以及全球海表面温度资料、热带气旋路径资料和强度统计预测方案资料,分析了46个大西洋飓风和11个西北太平洋台风所处的环境特征和边界层结构,并对热带气旋快速增强时的边界层结构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两海域增强组热带气旋更多地受到偏北的垂直风切变的影响,增强组热带气旋所处的环境也明显比减弱组热带气旋要更加湿热;且与大西洋飓风相比,西北太平洋台风所处的环境相对湿度更大,海洋热容量亦较高;从径向分布特征来看,增强组的热带气旋总体而言边界层更加温暖,比湿相对较低;相比于快速减弱的飓风,快速增强的飓风所受到的中低层垂直风切变方向更偏向北方,所处环境更湿热,温度分布更对称,但比湿较小.研究结果能为热带气旋的强度预报特别是快速增强(减弱)的预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边界层结构 下投式探空仪 快速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PS Dropsonde资料研究“龙王”台风的结构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彭犁然 舒守娟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21,共9页
"龙王"台风是2005年登陆中国的典型强台风。在海上观测资料较为稀缺的情况下,应用DOTSTAR(Dropsonde Observations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对"龙王"不同发展时段的两次GPS Dropsonde观... "龙王"台风是2005年登陆中国的典型强台风。在海上观测资料较为稀缺的情况下,应用DOTSTAR(Dropsonde Observations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对"龙王"不同发展时段的两次GPS Dropsonde观测资料,对其动力、热力及非对称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二次观测到的"龙王"无论在动力结构还是在热力结构上都较第一次观测有所发展,显示"龙王"强度压缩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环境垂直风切变是造成台风结构不对称分布的主要原因,较大的垂直风切变不但导致台风产生明显的非对称性结构,而且不利于台风的进一步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结构特征 观测分析 下投式探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西洋和西太平洋海域热带气旋海表面入流角和拖曳系数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瑞雪 明杰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579-2589,共11页
本文利用大量全球定位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资料,对15个大西洋飓风和11个西太平洋台风海域的入流角频数分布差异进行对比,探究在热带气旋不同强度和不同边界层平均风速下入流角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两个海域拖曳系数随入流角变化的趋势... 本文利用大量全球定位下投式探空仪(dropsonde)资料,对15个大西洋飓风和11个西太平洋台风海域的入流角频数分布差异进行对比,探究在热带气旋不同强度和不同边界层平均风速下入流角的分布特征,分析了两个海域拖曳系数随入流角变化的趋势.结果表明,两海域在热带气旋背景下的入流角分布具有共同点:在强度更大的热带气旋里入流角的平均值更大,分布更集中,入流角在不同风速范围内均呈正态分布且差异较小;同时两海域的入流角特征也存在差异,大西洋飓风的平均入流角大于西太平洋台风,并且大西洋飓风的拖曳系数随着入流角增加而增大,而西太平洋台风的拖曳系数随入流角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研究结果为探究热带气旋背景下入流角的作用和影响拖曳系数变化的因子提供了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流角 下投式探空仪 热带气旋 拖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与远洋飓风边界层特征高度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志 王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22-631,共10页
使用1998—2016年大西洋40个飓风2032个GPS下投式探空仪观测数据,以距离海岸线300 km为界分为近海和远洋两组,利用合成分析方法探讨了飓风边界层特征高度的差异。边界层特征高度的定义方法包括最大切向风高度、入流层高度、混合层高度... 使用1998—2016年大西洋40个飓风2032个GPS下投式探空仪观测数据,以距离海岸线300 km为界分为近海和远洋两组,利用合成分析方法探讨了飓风边界层特征高度的差异。边界层特征高度的定义方法包括最大切向风高度、入流层高度、混合层高度和理查森数法高度。对比分析不同定义方法下近海和远洋边界层高度,结果表明:根据最大切向风和入流层强度定义的边界层高度,近海边界层高度低于远洋边界层高度,且近海边界层高度随径向增加至2倍最大风速半径后趋于稳定;基于混合层定义的边界层高度明显低于动力边界层高度,且近海与远洋混合边界层特征高度无明显差异;近海理查森数边界层高度在最大风速半径内与远洋的无明显差异,而在最大风速半径外略高于远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飓风边界层 近海与远洋 GPS下投式探空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